- 年份
- 2024(6111)
- 2023(8804)
- 2022(7353)
- 2021(6552)
- 2020(5115)
- 2019(11627)
- 2018(11290)
- 2017(21105)
- 2016(11048)
- 2015(12246)
- 2014(12382)
- 2013(12480)
- 2012(12073)
- 2011(11447)
- 2010(11830)
- 2009(10984)
- 2008(10750)
- 2007(9723)
- 2006(9173)
- 2005(8761)
- 学科
- 济(74304)
- 经济(74244)
- 管理(26946)
- 业(25624)
- 地方(24306)
- 中国(22567)
- 方法(18616)
- 企(18096)
- 企业(18096)
- 农(16088)
- 数学(15888)
- 数学方法(15750)
- 地方经济(15486)
- 业经(15379)
- 学(12606)
- 农业(11746)
- 发(11744)
- 融(11515)
- 金融(11515)
- 银(10679)
- 银行(10669)
- 制(10606)
- 行(10515)
- 环境(9956)
- 财(9128)
- 贸(9123)
- 贸易(9112)
- 发展(8673)
- 展(8647)
- 易(8637)
- 机构
- 学院(170242)
- 大学(168493)
- 济(82820)
- 经济(81182)
- 研究(69710)
- 管理(59063)
- 中国(52992)
- 理学(48871)
- 理学院(48206)
- 管理学(47469)
- 管理学院(47127)
- 科学(39347)
- 京(37496)
- 所(36307)
- 财(35557)
- 研究所(32341)
- 中心(30004)
- 财经(27126)
- 江(26968)
- 经济学(26679)
- 农(26156)
- 北京(25006)
- 范(24594)
- 院(24478)
- 经(24435)
- 师范(24375)
- 经济学院(23564)
- 州(21982)
- 科学院(21354)
- 业大(20789)
- 基金
- 项目(102285)
- 科学(80583)
- 研究(77789)
- 基金(72280)
- 家(62308)
- 国家(61729)
- 科学基金(52254)
- 社会(51421)
- 社会科(48775)
- 社会科学(48764)
- 省(40678)
- 基金项目(37180)
- 教育(34432)
- 划(33646)
- 编号(30987)
- 自然(30066)
- 发(29693)
- 资助(29645)
- 自然科(29315)
- 自然科学(29310)
- 自然科学基金(28764)
- 成果(25877)
- 发展(24632)
- 展(24233)
- 重点(23592)
- 课题(23168)
- 部(22042)
- 国家社会(21672)
- 创(20879)
- 创新(19633)
共检索到288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漆莉莉
本文根据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构建系列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流动人口的线性关系模型,对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进行综合测评,找出互相影响的量的界线,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经济发展 指标体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琳 郑爱文
宁夏流动人口近三年来急剧增加,流动人口来源广泛而分散,新生代中青年成为主体。总体来看,流动人口有助于推进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和城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体制不健全以及流动人口素质相对较低,对经济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负效应。必须采取户籍改革以及服务体系完善等方面的措施,进一步促进积极作用,降低负面影响。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经济效应 动态监测 经济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智勇
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是制定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中国目前面临中等收入阶段需要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数据和地市级统计数据,采用2SLS回归分析法,本文分析了流动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并且相互的影响程度大致相当。流动人口每增加1%,将会使区域GDP提高0.54%。在金融危机之后,中西部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沿海地区加工企业也逐渐向内陆转移,因而中西部地区将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区域,而流动人口的增加也会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经济发展 地级市区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利国 冷浪平
近年来我国人口回流现象表明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利用2009—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逐渐步入人口回流阶段,其余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正相关阶段。在溢出效应上,经济发展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能够促进周边地区的人口流入;流动人口具有显著的虹吸效应,对周边地区人口流入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因此,发达地区应认识到人口回流的必然趋势,推进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双转型升级”,欠发达地区应顺应人口回流的大趋势,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合理引导和安置回流人口,推动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经济发展 人口回流 溢出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海霞 石洪波
文章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新生代流动人口收入差异进行研究。首先,使用Heckman模型修正样本自选择问题,使收入决定模型估计结果更加可靠;其次,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研究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新生代流动人口收入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新生代流动人口中,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对就业概率及收入都有显著影响;在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劳动力市场上,性别歧视和户籍歧视现象也较为明显;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效应显著,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教育回报变大;流动人口的性别收入差异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微小的增大趋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雯 徐长乐
本文在对上海流动人口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时期流动人口研究管理的新特征 ,探讨了研究重点和管理的框架模式
关键词:
经济发展稳定期 流动人口 上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峰华 李世泰 杨爱荣 黄丽萍
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6)及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阐述了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特征及其成因。从省、直辖市、自治区;九大经济区;三大经济地带三个方面,探讨了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区域净流动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引起的资金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揭示了流动人口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空间格局 区域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鲁丽梅 卢回垚 刘志忠
本文依据劳动力流入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对中部六个省份共73个地级城市的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劳动力流入与中部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并非预期的因果推动关系,反而形成逆向关系:劳动力流入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城市经济发展对吸引劳动力流入是负向作用;第二,上述循环因果推进关系失效的原因可能在于流入劳动力在选择城市时主要考虑城市的行政等级、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因素,导致经济同样发达的资源依托型城市对劳动力的流入缺乏吸引力,并主导形成了这种负向作用。最后本文从中心城市建设与有效引进流动劳动力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佳宁 赵细康
流动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也给城市的资源、环境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以流动人口的重要输入地——广东省为例,从外部资源环境与城市内部条件两个角度对流动人口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流动人口与资源环境良性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外部资源 内部条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伯华 宋月萍 齐嘉楠 唐丹 覃民
改革开放30年来,人口流动规模持续增加,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我国流动人口生存状况、准确把握流动人口发展规律和趋势,不断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9年7月启动了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试点调查,本次调查立足流入地,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太原获得21771户流动人口家庭、47461名流动人口的相关信息。本文基于该次调查的原始数据,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生活居住、劳动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农民工 监测试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漆莉莉
本文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人口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测评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发展水平 影响因素 综合测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玉
中国人口流动具有显著的地域集中性和空间指向性。现阶段东部地区是主要人口流入地,中部地区是主要人口流出地;县内、市内和省内流动比重较大,流动距离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建制镇和城市街道成为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城乡结构分布地区差异显著。未来沿海吸纳流动人口的优势仍将持续,但比重尤其是低素质流动人口比重会逐步降低;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口大规模外流的局面;西部地区将加速人口外迁和向宜居城市集中;东北地区伴随着产业复兴与区域振兴有可能成为未来人口流入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流动人口空间分布与区域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今后应加强政策引导与规划,使人口流动的方向、空间分布与区域长期发展...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空间分布 区域效应 发展态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叶妍
2017年5月出版/49.00元ISBN 978-7-5201-0493-7城市流动人口、城市产业发展、城市发展规模以及相关的城镇化问题、农民工问题、户籍制度问题等都是我国转型发展期的重大战略问题。本书基于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构建"城市包容度综合指标体系",以产业发展与城市规模为研究视角,将城市包容度因素纳入经典理论模型进行定量测算与分析,并结合我国经济与制度背景进行逻辑体系重构,为推进"十三五"时期公共服务均等化、流动人口市民化和社会融合献计献策。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尤济红 梁浚强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渗透,数字产业已经深刻影响到中国经济结构,对当前仍主要处于中低端行业的流动人口就业和收入带来潜在冲击。为分析两者的关系,构建数字化冲击下不同岗位复杂度与不同技能劳动力的匹配模型,发现数字化冲击将引发工作复杂性密度发生变化,造成流动人口收入下降。基于2011—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微观个体数据,将其与城市层面的特征数据相匹配,实证考察数字产业发展对流动人口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的数字产业发展对流动人口收入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产业发展的冲击,不仅形成了对流动人口的劳动力替代,推动了其向灵活就业身份转换,还加剧了个体户之间的竞争。同时,异质性分析发现,该负面影响在重视科技投入、消费市场容量小的中小城市中更明显,年龄大、受教育水平不高的农民工群体受到的数字化不利冲击更大。研究结论为理解中国数字经济转型趋势下,如何应对流动人口可能面临的收入下降问题提供了理论视角和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