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
- 2023(1095)
- 2022(995)
- 2021(981)
- 2020(843)
- 2019(1834)
- 2018(1839)
- 2017(3260)
- 2016(1846)
- 2015(2174)
- 2014(2423)
- 2013(2309)
- 2012(2157)
- 2011(2111)
- 2010(2159)
- 2009(2140)
- 2008(2069)
- 2007(1932)
- 2006(1764)
- 2005(1789)
- 学科
- 济(5866)
- 经济(5858)
- 管理(5503)
- 业(4610)
- 企(4069)
- 企业(4069)
- 学(3985)
- 方法(2861)
- 数学(2168)
- 数学方法(2076)
- 中国(1842)
- 制(1783)
- 生态(1683)
- 银(1626)
- 理论(1618)
- 银行(1610)
- 农(1582)
- 行(1522)
- 环境(1393)
- 财(1351)
- 技术(1349)
- 融(1331)
- 金融(1330)
- 业经(1328)
- 和(1324)
- 化(1192)
- 系统(1136)
- 策(1086)
- 农业(1068)
- 划(1039)
- 机构
- 大学(32504)
- 学院(31132)
- 研究(13950)
- 科学(11410)
- 中国(10312)
- 管理(9926)
- 农(9798)
- 所(8818)
- 济(8477)
- 京(8463)
- 研究所(8231)
- 业大(8206)
- 经济(8136)
- 理学(8040)
- 理学院(7929)
- 农业(7903)
- 管理学(7572)
- 管理学院(7534)
- 省(6103)
- 中心(5933)
- 江(5791)
- 北京(5649)
- 室(5576)
- 院(5466)
- 实验(5206)
- 农业大学(5098)
- 技术(4991)
- 实验室(4977)
- 重点(4673)
- 工程(4605)
共检索到51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彩霞 沈昕 王祎宁 陈少良
The new emerging stems and buds of poplar 110(Populus deltoids?P.maximowiczii cv 'Eridano') were used as explants and incubated on MS media supplemented with various hormone combinations.Once the successive and rooting plants were obtained through selection of cultural medium formula,leaves and inte...
关键词:
派间杂种110杨 组培 植株再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辛雷 陈发棣 崔娜欣
利用RAPD技术、细胞学及形态学手段对菊属种间杂种进行鉴定。RAPD标记结果表明: 杂种表现出父本特异带或双亲均不具备的新谱带。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 杂种染色体数目为亲本平均值。形态学性状观察、统计表明: 大多数杂种性状介于双亲之间, 但部分性状则较为明显地相似于多倍体; 部分杂种表现父本特异性状, 或出现双亲所不具备的新性状; 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菊花杂种形态分离广泛, 说明多倍体栽培菊花具复杂的遗传背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Dietrich Ewald 胡建军
本文报道了挪威云杉 (Piceaabies)和杂种落叶松 (Larixdeciduas×L .kaempferi)人工授粉种子诱导胚性细胞系及植株的再生。挪威云杉在德国SaxonOre山区被选为对空气污染有抗性的树种并种植在位于Waldsieversdorf的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所的种植园中。对挪威云杉测试了几个不同亲本组合的种子形成胚性细胞系的能力。这些云杉种子于 1992 0 1采收 ,含有干燥的成熟合子胚。作为对照 ,相同的亲本组合云杉种子于1993 0 8和 1998 0 8采收 ,合子胚处于成熟中。杂种落叶松则只有一个人工授粉组合 ,大田试验证实幼苗生长良好。分别于 1995和 199...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戴晓港 韩峭子 尹佟明
【目的】远缘杂交可以实现有利基因的聚合,是种质创新的重要手段。杨属有些派间杂交困难,且杂交子代从形态学难以区分,本研究开发杨属不同派间的特异性引物,为派间杂交创制新种质的真实性鉴定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在美洲黑杨和小叶杨中种特异性InDel位点设计引物,并利用SeqHunter2依次比对胡杨、山杨、小叶杨和大叶杨基因组,再用杨属5个派的自然群体材料进行种内保守及种间多态引物的试验验证,筛选出杨属不同派的特异性引物序列,对杨属不同派间杂交子代进行真实性鉴别。【结果】将从美洲黑杨基因组设计的5 000对InDel引物依次分别比对胡杨、山杨、小叶杨和大叶杨基因组,最后筛选出341对引物在上述5个种中是通用的。从不同染色体上共选取48对引物并合成,利用5个树种各1个DNA检测得到43对引物是通用的,其中19对引物在不同种中扩增条带单一且存在差异。利用自然群体混合DNA对试验验证的19对通用引物进行种间多态性和种内保守性检测,初步获得4对多态性引物。最后再用自然群体DNA对这4对引物进行扩增检测,发现引物Chr12_4341229和Chr13_10582756在美洲黑杨、小叶杨、山杨、大叶杨和胡杨中均只能扩增出一个位点,引物Chr12_4341229扩增条带分别为148、 152、 113、 152和159 bp,引物Chr13_10582756扩增条带分别为140、 144、 116、140和159 bp。利用上述2对引物对小胡杨2号、黑胡杨和黑小杨进行鉴定,发现所有杂交子代个体均能检测它们2个亲本的特征带。引物Chr12_4341229和Chr13_10582756一起使用,可以用于美洲黑杨、小叶杨、山杨、大叶杨和胡杨任意组合杂交子代的真实性鉴别。【结论】本研究获得了杨属5个派间的5个种的特异性InDel引物2对,可以有效地进行杨属不同派5个种之间任意组合种间杂交子代的真实性鉴别,为进一步开展杨树派间杂交创制新种质提供了技术支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凤 张志毅 朱之悌
该文用形态学、叶片微观结构电镜扫描和PER,EST,GOT3种同工酶的分析方法,对3个黑、白杨派间杂交组合的亲本与杂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白杨派间杂种都兼具父母本特征,且变异类型丰富.因此,培育出具备黑杨、白杨优良性状的黑白杨杂种无性系大有希望.
关键词:
杨树,白杨,黑杨,杂种,形态学,同工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善文 张有慧 张志毅 安新民 何承忠 李百炼
利用13对AFLP引物对杨属4个派19个种及杂种的47个无性系进行分析,共检测到858个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为771个,多态性位点的百分率为89.9%,每对引物产生的多态性位点的百分率在80·7%~98·1%之间,表明杨属种间及无性系间在DNA水平上存在广泛变异。根据AFLP标记结果计算杨属派间、派内种间、种内无性系间分子遗传距离,对它们的亲缘关系进行定量描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派间聚类与经典形态分类完全一致,派内种间及种内无性系间聚类与形态分类基本相同。最后,探讨根据分子标记结果进行杂交亲本选配及杂种子代早期选择的可行性。
关键词:
杨属 AFLP 遗传变异 亲缘关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莉娜 毕研胜 孙亚亭 王克征 钱春桃 李季 程春燕 娄群峰
[目的]本文旨在利用外源优良基因改良栽培甜瓜,拓宽其遗传基础。[方法]选用12份普通甜瓜栽培种和1份野生种材料西印度瓜(Cucumis anguria L.)进行正反种间杂交,通过胚拯救获得以西印度瓜为母本,以栽培甜瓜‘新红瑞’为父本的杂交后代F_(1);将F_(1)与甜瓜进行回交获得BC_(1)植株,并从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水平分析评估此次杂交获得的F_(1)和BC_(1)。[结果]在胚拯救过程中,4粒F_(1)幼胚成功萌发了3粒,通过继代和驯化,最终保存了4株杂交后代植株。F_(1)子代前期生长缓慢、叶片黄化,叶片形状、雄花形状和大小等性状均表现为双亲中间型;F_(1)生长中后期,以上性状趋同于母本,父本的植物学特征消失。果实的果梗长短和茎部绒毛这2个性状仍表现为居间型。SSR分子标记分析发现,F_(1)子代中扩增出双亲互补型的条带。形态学和SSR分子标记鉴定都证明了种间杂种F_(1)的真实性。将杂交后代F_(1)与甜瓜进行回交,获得了2粒饱满的BC_(1)种子,BC_(1)中也检测到了西印度瓜的特征条带,且在田间调查中发现BC_(1)的卷须有苦味,而西印度瓜和‘新红瑞’的卷须均无苦味。[结论]获得了真实种间杂种F_(1),并通过回交将少量外源遗传物质转导到栽培甜瓜中,为利用野生种西印度瓜的优异基因改良栽培甜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
西印度瓜 甜瓜 种间杂交 SSR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灵均 俞红强 义鸣放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补血草属植物,获得新的种间杂种,并为杂种的进一步筛选以及优异性状新种质的获得打下基础,以二色补血草为母本,黄花补血草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SRAP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进行鉴定和分析。本实验共获得11株杂交后代,经形态学观察表明,杂交种的生长习性与母本一致,花萼色与父本一致,而其叶幅、叶数、茎木质化程度和开花次数等多数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SRAP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及父母本扩增共得到91个DNA片段,其中11个是亲本和杂种后代共有的,80条为多态性带,占88%;并且所有杂种后代均具有亲本的扩增片段,为真杂种。杂种F1-6、7和11号性状优良,可通过组培繁殖形成无性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家军 庞兰 林翼飞 关婧竹
以三倍体卷丹百合(Lilium lancifolium Thunb.)为母本与兰州百合等7种百合进行种间杂交,以所得幼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不同杂交组合、消毒方法、幼胚处理方法、胚龄、激素配比对杂种胚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卷丹×大花卷丹有胚率最高,达41.3%;未开裂蒴果用70%酒精浸泡1min消毒效果最好;剥除种皮和胚乳接种幼胚的萌发率比不剥除高60%~70%,且萌发时间提早17~22d;授粉后40~50d的杂种胚最适于胚培养;最适幼胚萌发培养基为MS+NAA0.01mg·L-1+6-BA0.1~0.5mg·L-1。
关键词:
卷丹 百合 种间杂交 幼胚 离体培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坤明 吴菊英 甘四明 卢国桓 林康銮 陈于香
对 13个尾叶桉×细叶桉杂种、10个尾叶桉×赤桉杂种、1个尾叶桉× (尾叶桉×细叶桉 )杂种、1个尾叶桉种内控制授粉子代、5个尾叶桉母本的自由授粉子代和 1个尾叶桉×细叶桉F1自由授粉子代的比较研究表明 ,家系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差异均达 0 0 1显著水平。选择出优良杂种和子代 14个以及优良单株 12株。优良单株可以作为无性系比较试验的材料 ,优良杂种的优良单株可以用于建立下一世代的育种群体。这为优良杂种单株的无性系化和进一步的桉树杂交育种提供了有效的遗传材料。
关键词:
桉树 杂种 子代测定 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永勤 田保华 梁毅
【目的】构建大葱和洋葱的种间杂种。【方法】以章丘大葱和洋葱自交系06-38为材料,进行远缘杂交,对杂种子房进行培养;利用CAPS技术对所获得植株进行鉴定;利用花粉染色法、离体萌发法和自交对其进行育性鉴定。【结果】大葱和洋葱正反交,自然状态下胚败育。在未添加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大葱与洋葱种间正反交后的子房培养,均获得种间杂种F1,授粉后第7天为最佳培养时期;通过子房培养分别获得了大葱×洋葱、洋葱×大葱杂种植株26株和22株;经CAPS检测,杂交后代全部为真杂种。F1杂种植株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杂种雄性不育。【结论】利用子房培养技术,克服了大葱和洋葱远缘杂种在自然状态下胚败育的情况发生,获得了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温贵聚 赵泓 郭仰东 刘凡
为丰富大白菜的抗病基因类型,特别是培育根肿病抗性种质,以品质优良的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L.pekinensis)自交系为母本,具有黑腐、根肿病抗性的野生黑芥(B.nigra)为父本,通过种间杂交,获得了13株杂种植株。利用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标记3种方法对杂种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杂种的花粉活力及其育性。结果表明:杂种表型介于白菜和黑芥双亲之间,SRAP分子标记结果的聚类分析表明杂种在DNA水平上更趋向于白菜母本。F1雄蕊发育不好,花粉育性低,13株杂种中,仅获得杂种H4的回交后代。杂种H4的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超过18条,约48%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6条,超过了预期杂种...
关键词:
种间杂交 大白菜 黑芥 杂种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辛雷 陈发棣 赵宏波
【目的】研究菊属种间杂种部分花器管性状的遗传表现,为远缘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二倍体野生种甘菊、菊花脑和异色菊,四倍体野菊,同源四倍体菊花脑,栽培菊花(六倍体及其非整倍体)及其种间杂种F1代的花器官性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杂种总平均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直径分别相当于亲中值的112.4%、108.0%、118.6%,且从二倍体物种组合到二倍体与四倍体组合再到二倍体、四倍体与栽培菊花组合,平均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直径杂种优势逐渐降低,但二倍体野生种组合的筒状花数目除外。【结论】F1代的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直径具杂种优势;栽培菊花比二倍体、四...
关键词:
菊属 杂种 花器官性状 遗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世伟 程金水 陈俊愉
该文报道了金花茶和山茶花的两个种间杂种,对黄色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两个品种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
关键词:
金花茶,山茶,种间杂种,育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立云 康春林 戴魁根 李国泰
用32个籼、粳、爪哇型水稻品种配制了-67个亚种间杂交组合,对这些组合及其亲本所进行的脱粒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亚种间杂种一代脱粒性没有差异,但同一种类型中不同组合之间的差异却较大;亚种间杂种一代脱粒性的测量值与中亲值呈显著相关,而与亲本没有显著相关;经检验9对亚种间正反交组合的脱粒性其差异没达显著水准。本文还分析了几个常用亲本的脱粒性,并对脱粒性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