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20)
2023(13458)
2022(11504)
2021(10801)
2020(9507)
2019(21984)
2018(21916)
2017(42975)
2016(23007)
2015(26280)
2014(26453)
2013(26178)
2012(24175)
2011(21551)
2010(21371)
2009(20233)
2008(20382)
2007(18311)
2006(15595)
2005(14194)
作者
(65478)
(54741)
(54546)
(52348)
(34971)
(26213)
(25321)
(21412)
(20943)
(19561)
(18698)
(18567)
(17369)
(17324)
(17299)
(17078)
(16545)
(16419)
(15890)
(15784)
(13566)
(13468)
(13246)
(12483)
(12432)
(12401)
(12243)
(12145)
(11061)
(10689)
学科
(91361)
经济(91232)
管理(69999)
(68072)
(56049)
企业(56049)
方法(46531)
数学(41513)
数学方法(41017)
(28918)
(27820)
(24763)
银行(24617)
中国(24261)
(23137)
(23076)
业经(19130)
(19130)
金融(19125)
(18678)
财务(18623)
财务管理(18571)
(18360)
贸易(18351)
(17925)
企业财务(17605)
(17023)
地方(15416)
(15404)
(15296)
机构
大学(328943)
学院(326118)
(137561)
经济(134728)
管理(129826)
理学(111088)
理学院(109978)
管理学(108148)
管理学院(107533)
研究(103243)
中国(89416)
(69168)
(67980)
科学(60335)
财经(54437)
(53203)
中心(51351)
(51017)
(49859)
(49324)
业大(46776)
研究所(45892)
经济学(43475)
北京(42322)
农业(41906)
财经大学(40722)
(39532)
经济学院(39486)
(38806)
师范(38354)
基金
项目(216317)
科学(171087)
基金(159717)
研究(157063)
(137791)
国家(136685)
科学基金(118691)
社会(101047)
社会科(95939)
社会科学(95914)
基金项目(84462)
(83390)
自然(77207)
自然科(75446)
自然科学(75424)
自然科学基金(74100)
教育(73414)
(70382)
资助(66498)
编号(63066)
成果(51207)
(49552)
重点(48376)
(45062)
(44603)
(43364)
教育部(43120)
课题(42799)
科研(42403)
创新(42272)
期刊
(144392)
经济(144392)
研究(98247)
中国(62277)
(56272)
(48459)
金融(48459)
学报(47811)
(46890)
管理(46435)
科学(44212)
大学(37281)
学学(35361)
农业(29322)
教育(28636)
技术(28556)
财经(27422)
(23277)
经济研究(22560)
业经(22140)
问题(19177)
理论(17511)
统计(16477)
技术经济(16134)
财会(15954)
实践(15915)
(15915)
(15888)
(15528)
(15242)
共检索到488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宏  张健  
活期存款和贷款承诺均要求银行应客户需求随时提供流动性,银行开展这两项业务会产生协同效应,降低银行风险。本文运用中美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对不同市场条件下两国银行业活期存款与贷款承诺之间风险对冲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活期存款可以显著对冲未使用贷款承诺项下的流动性风险,这一对冲效应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尤为明显。但我国银行这两项业务之间的风险对冲效应在非危机期间受贷款承诺业务发展水平的限制,效果不显著;而次贷危机期间政府刺激政策促进了对冲机制发挥作用。我们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对利率自由化和银行市场化竞争进程中,我国银行业转型及预测业务创新伴生的风险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宋玉颖  刘志洋  
曾经造成银行挤兑风险的元素可以成为对冲由信贷承诺引发的流动性风险的工具。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应从基于负债方的单一视角转向基于资产负债表的综合的、整体的视角。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之间的协同效应则反映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本文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与信贷承诺间的协同效应并不显著,商业银行没有有效地运用协同效应降低经营风险,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利莎  张同建  
中国商业银行贷款产品定价行为主要受到贷款成本分析、信贷人员责任意识、信贷资金监督、信用风险计量、客户市场定位与客户关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银行业的贷款定价机制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客户盈利分析定价模式的效率普遍高于基准利率加点模式,而基准利率加点模式的效率普遍高于成本加总定价模式。信贷人员责任意识与客户关系管理要素在定价机制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信用风险计量与客户市场定位要素发挥着一般性的作用,而贷款成本分析与信贷资金监督要素则处于功能缺失状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许荣  
贷款承诺是国际商业银行的重要表外业务之一,本文系统介绍了贷款承诺使用目的、费率体系、条款设计等特点;论述了贷款承诺产品的供求特性;讨论了贷款承诺理论定价和实际价格影响因素;分析了贷款承诺对银行的风险影响及其规避办法。文末对国内贷款承诺业务现状进行了分析。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黄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重点解决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问题,"建立健全尽职免责机制,提高不良贷款考核容忍度"。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商业银行要尽快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结合民营企业信贷业务特点,本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英会  
关于商业银行单位活期存款积数计息方法和有关会计核算,银行会计相关教材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等方面均缺乏必要的解释和业务实例,使初学者较难掌握,存款单位也较难理解其存款利息金额的由来,且目前的积数计息方法表述有尚待优化之处。文章主要以商业银行利息核算相关现行规定为基础,以积数计算方法解释和优化入手,并结合具体业务实例,详细说明相关概念、计算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会计核算方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郑纯毅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银行业与国际银行业贷款分类的比较分析,指出中国银行业贷款分类存在的差距,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文章指出目前中国银行业贷款分类技术无论在基本思路、客户细分、行业、规模、区域、国家风险方面,还是统计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针对上述差距作者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国银行业改进现行的分类技术,缩小与国际同业的差距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潘润枫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承诺业务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承诺业务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外部环境以及内部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建议,探寻发展出路,为我国贷款承诺业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的指导。
[期刊] 征信  [作者] 卢文华  段鸿济  
美国、英国、日本及德国实施的存款保险制度在制度组织形式、保险机构组建方式、授权模式以及基金体系方面具有显著特征。2015年3月31日,酝酿多年的《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建立。与四国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业的影响相比,即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这一制度将使得我国银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借鉴四国银行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在应对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时应采取的策略。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卢鹏   陈晓驰  
<正>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货币政策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明显提升,同时也对信贷提出了更高的利率风险管理要求。利率风险管理通常包括久期和凸性两部分,文章介绍了利率互换及利率上/下限期权在贷款利率风险管理方面的应用,并比较了两者对冲效果的异同。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邓红霞  崔建华  
本文采用67个国家1980——1999年的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分析了公开存款保险的承保范围、加入方式、保险基金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对一国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并且通过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证明了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不同的国家中,存款保险的实施效果有着显著的不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制度环境相对较好的国家,由于可以更好地控制道德风险,存款保险给银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对于信息披露机制和监管体系尚待完善的中国,制度先行是一个稳妥的办法。并且由于中国银行业存在的金融资,产集中于国有大银行、对国家信用高度依赖等问题,一个适宜的存款保险设计应该能在保护存款者利益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谊  蒲勇健  樊杲  
作为当代银行监管的重要手段,存款保险和资本充足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前人对于两者各自的监管效果及用途研究得已比较透彻,但对两者间的相关性和共同作用研究明显不足,本文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地构建两者之间相关性的模型,得出了监管者如何选定适当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水平使得银行在信贷过度冒险行为与过度审慎之间找到均衡,增进社会福利。同时结合当前中国隐性存款保险的实际背景,运用计算机仿真和曲线拟合进行实证,得出存在最优的资本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在满足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下,监管资本最佳与资本补充的外生成本两者不可得兼的重要结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雷  程伟  王梓菲  吴静  
基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目的,选取中国银行业2008—2017年度数据,通过理论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综合运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GMM估计、差分广义矩的系统GMM估计模型等多种方法,论证银行业市场结构对存款保险制度风险行为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在垄断型银行市场,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作用不显著;第二,在竞争型银行市场,存款保险制度会加剧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行为;第三,银行业市场结构演变会影响存款保险制度的银行道德风险行为,市场垄断程度加剧了降低存款保险制度的风险行为,竞争度增加会加剧其风险行为。并为中国银行业市场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一定政策参考方面的启示:第一,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存款保险制度设计时需要设置动态调整最高偿付限额机制;第二,《存款保险条例》内容与细则仍需进一步明确、具体,建立独立的存款保险机构;第三,适当控制银行业市场数量的竞争,转向注重银行业市场质量的竞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鲍静海  周珊  
我国中小企业目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贷款承诺业务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根据我国现实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融资担保、评级为一体的融资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分类采取不同的贷款承诺形式,降低经营成本,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承诺业务中的障碍,就可以极大缓解中小企业目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