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3)
2023(227)
2022(196)
2021(171)
2020(156)
2019(421)
2018(361)
2017(530)
2016(445)
2015(521)
2014(636)
2013(521)
2012(428)
2011(427)
2010(423)
2009(245)
2008(223)
2007(171)
2006(165)
2005(122)
作者
(879)
(682)
(666)
(664)
(412)
(313)
(310)
(293)
(280)
(278)
(270)
(267)
(254)
(244)
(243)
(228)
(222)
(217)
(215)
(215)
(195)
(190)
(187)
(185)
(184)
(184)
(172)
(164)
(163)
(163)
学科
教学(1334)
中国(895)
学法(747)
教学法(747)
学校(707)
技术(589)
职业(569)
职业技术(565)
高等(530)
理论(515)
技术学校(507)
高等职业(504)
学理(417)
学理论(417)
算机(401)
计算(401)
计算机(401)
机化(398)
计算机化(398)
教育(342)
组织(283)
管理(269)
(218)
经济(218)
(180)
语文(149)
(126)
文教(125)
地方(112)
(112)
机构
学院(4495)
大学(3047)
职业(2769)
技术(2314)
职业技术(2018)
教育(1782)
技术学院(1728)
研究(1446)
(1301)
师范(1296)
(1066)
师范大学(982)
(847)
科学(833)
(825)
研究所(774)
(663)
教育学(633)
中心(573)
(549)
(521)
(521)
业大(510)
中国(493)
教育学院(485)
研究院(469)
职业学院(469)
(460)
(440)
浙江(439)
基金
研究(2825)
项目(2488)
教育(2436)
科学(2042)
编号(1766)
课题(1698)
(1601)
(1593)
(1535)
成果(1410)
规划(1226)
(1214)
主持(1210)
主持人(1197)
(1119)
年度(1045)
职业(1018)
社会(981)
基金(958)
社会科(914)
社会科学(913)
教育科(906)
教学(903)
重点(883)
高职(881)
教育科学(863)
(854)
研究成果(850)
项目编号(839)
(830)
期刊
教育(4144)
职业(2443)
中国(2138)
技术(1826)
技术教育(1732)
职业技术(1732)
职业技术教育(1732)
研究(1100)
(996)
论坛(996)
职教(957)
(518)
经济(518)
学报(475)
成人(404)
成人教育(404)
(362)
科学(356)
大学(331)
学学(284)
高等(281)
(246)
管理(238)
农业(230)
高等教育(230)
教研(226)
高教(226)
发展(222)
(222)
(208)
共检索到7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向阳  
从古今之变的角度审视活力的内涵,有助于超越现代性视域,历史地、整体地认识活力课堂,进而对观察、反思和推进区域活力课堂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标尺。通过对中西古今关于"活力"的多重解读,职教活力课堂的推进正是从目的与手段、认知与情感、理性与直觉、规则与自由、沉默与喧哗五对关系中寻求平衡与互动,并呈现出主线清晰、情理交融、知行合一、追求本真、动静相宜的课堂样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长伟  
以古今之变的视角对教育功能进行分析有助于从思想史的角度把握教育功能的历史流变,参透教育精神的时代性变化。在柏拉图所塑造的古典功能论传统中,功能是一事物所专有的,即只有它才能够在特定事物的完成上完成得好;事物的专有功能的发挥以事物的专有德性为根据。由此推论,教育的功能就是使灵魂获得真正的完善和成全,且唯有教育在灵魂的完善上做得好;教育功能的发挥以教育德性的存在为根据。古典教育的功能在近代发生了断裂,教育功能出现了现代转向。这一转向后的现代教育功能可以被概括为“无根的普遍的‘完成’”。站在古典的立场上去思索现代,会发现这一转向的代价就是教育功能本身的丧失。在古今之变的思想史视角下,如何将古典融入现代去更新现代教育功能就成了一个紧要的课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金国  
中职课堂上普遍存在教师灌输式教学和学生被动、乏味、消极学习的现象,影响了师生教学的积极性,制约了师生的发展。活力课堂是解决此问题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以中职数学教学为例,基于活力课堂具有教师充满激情、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师生和谐愉悦的氛围和实现深度学习的特征,提出了活力课堂"四境""三化"和"三性"的实施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长伟  
从古今之变的角度审视师生关系,有助于完整地认识师生关系,解释并解决当下的师生关系问题。在古典的目的论语境中,师生是亲密的友爱的,是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并且,学生要敬畏教师。而在现代机械论的语境中,师生关系是疏离的而非友爱的、是契约式的而非伙伴式的,是平等的但缺乏教育性的。当下师生关系在走向民主与平等,但同时也出现了疏离和冲突等不良症候。回归古典的目的论师生关系,重温目的论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友爱性以及敬畏性,有助于我们当下对师生关系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邱葭菲  
在高职院校的课堂采用学做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规律使然,也是其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所需。构建基于"学做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活力"课堂,需要在分析其教学特点、设计思路的基础上,选取合理的组织方式,创设实施条件。详解"学做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活力"课堂教学中需关注的问题,以期对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叶澜一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其中最基本的是必修课的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不少学校冲破了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局面,增设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俊  陈金国  姚敏  吕传鸿  
针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改革促进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开展活力课堂实践,推动了中职学校的"课堂革命"。在对中职活力课堂内涵意蕴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三段六步"操作程序,确立了激发课堂要素活力与"三少三多、三变三学"的教学实施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姚晓春  
任何教育理论都会与教师发生联系,但是以往大部分教育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只是在对教师提出要求时才涉及与教师的关系。到目前为止,这种状况在我国仍没有多大改变,如《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发表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文提出必须看到“课堂教学质量...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承明  
秦汉之际 ,儒家的则例和道家的本体论融入儒学 ,成为“儒表法里”和“儒表道本”的儒学。司马迁就是个“儒表道本”的儒。“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作为一种历史观认为 :自然界是整体的、和谐的 ;人类社会是同一的有序的 ;天人之间是可以相通的。在方法论上 ,与西方之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对立不同 ,它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历史的演变有积极意义。灾难、争战、衰败终究会演变为安祥、平和、进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真正的对话乃是要唤起个体现成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内在对话,激励自我发展的可能性。如果说以独立、平等为核心旨趣的现代性对话理念是教育性对话的基础,那么以个体精神的开放性为核心的古典对话理念则是教育性对话得以可能的根本所在。如果说民主是现代教育的基础,相互承认、彼此开放、真诚聆听是现代性对话理念的实践形态,那么个体充分地敞开自我、接纳异质性事物、乐于转向更高事物正是教育性对话得以可能的古典路径。对话的展开不仅要关注现成自我的实际状态,更要关注理想自我的可能性,通过对话让自己变得更好乃是教育性对话的根本旨趣所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余文森  王永  张文质  
启动于1995年的福建省初中数学“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是福建省中学数学“目标—掌握”十年跟踪教改实验①(1986-1995年)的逻辑生长和发展。这项实验已横向迁移至其它学科,纵向迁移到小学阶段和高中阶段,成为全省100多所中小学共同的教改课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文芝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也得到极大的改善优化。智慧课堂就是高职院校在教学中综合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水平所做的有益尝试。文章通过对智慧课堂环境下的高职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了智慧课堂的重要性和价值,并提出了在智慧课堂教学环境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俊芳  
大学资源主要包括有形的经济资源、无形的文化资源以及复杂的社会资源。资源汲取及其转化、延续、增值能力是名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学者汇聚认同的基本条件,是名校活力久盛不衰的重要原因。经济资源汲取的多元途径,文化资源汲取的增量效应,以及个体行动者自豪感的萌生,都对名校活力的生成及维持发挥着深远的影响。资源汲取对名校亦产生双重影响,由于经济资源依赖可能导致名校学科倾斜、社会批判力弱化、本科教学边缘化等问题的出现。名校若以经济资源汲取为最高职志,则会因经济资源依赖而损害其作为学术组织应具有的根本精神。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苏辛  
两年多前,本届政府上任伊始,就明确提出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先手棋",以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今年又提出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把转变政府职能推向深入。不久前,教育部也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政府职能转变对于远程教育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远程教育发展的内部外部环境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如何激发和释放远程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