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94)
- 2023(14722)
- 2022(13206)
- 2021(12392)
- 2020(10858)
- 2019(25198)
- 2018(25368)
- 2017(48957)
- 2016(27063)
- 2015(30702)
- 2014(31018)
- 2013(30879)
- 2012(28691)
- 2011(25497)
- 2010(25624)
- 2009(23471)
- 2008(23177)
- 2007(20378)
- 2006(17538)
- 2005(15124)
- 学科
- 济(105574)
- 经济(105464)
- 管理(76924)
- 业(72773)
- 企(60455)
- 企业(60455)
- 方法(51201)
- 数学(44874)
- 数学方法(44379)
- 财(29509)
- 农(28680)
- 中国(26235)
- 学(24672)
- 地方(23779)
- 业经(22353)
- 制(20394)
- 务(19087)
- 农业(19032)
- 财务(19013)
- 财务管理(18968)
- 贸(18851)
- 贸易(18840)
- 易(18196)
- 企业财务(17913)
- 理论(17295)
- 银(16873)
- 银行(16811)
- 和(16690)
- 环境(16015)
- 融(15965)
- 机构
- 大学(380750)
- 学院(378542)
- 管理(149311)
- 济(144126)
- 经济(140631)
- 理学(129442)
- 理学院(127908)
- 管理学(125598)
- 研究(124987)
- 管理学院(124903)
- 中国(93251)
- 科学(81566)
- 京(81316)
- 财(67407)
- 农(66444)
- 所(64128)
- 业大(60635)
- 研究所(58706)
- 中心(58323)
- 江(56051)
- 财经(53908)
- 农业(52491)
- 北京(51062)
- 范(50531)
- 师范(49999)
- 经(48813)
- 州(47342)
- 院(45335)
- 经济学(42482)
- 师范大学(40405)
- 基金
- 项目(261651)
- 科学(203106)
- 研究(187667)
- 基金(187657)
- 家(164480)
- 国家(163116)
- 科学基金(138785)
- 社会(114793)
- 社会科(108547)
- 社会科学(108513)
- 省(103656)
- 基金项目(101667)
- 自然(92887)
- 自然科(90660)
- 自然科学(90631)
- 自然科学基金(88976)
- 划(87078)
- 教育(86088)
- 编号(77858)
- 资助(77196)
- 成果(63129)
- 重点(58506)
- 部(56990)
- 发(55184)
- 创(53599)
- 课题(53066)
- 科研(50751)
- 创新(50014)
- 大学(48613)
- 计划(48482)
- 期刊
- 济(154856)
- 经济(154856)
- 研究(106577)
- 中国(69245)
- 学报(64903)
- 农(59252)
- 科学(57542)
- 财(53247)
- 管理(50775)
- 大学(47494)
- 学学(44676)
- 农业(40720)
- 教育(39604)
- 技术(32460)
- 融(31523)
- 金融(31523)
- 业经(25690)
- 财经(25353)
- 经济研究(23935)
- 图书(22760)
- 业(21571)
- 经(21414)
- 问题(21058)
- 版(19034)
- 理论(18614)
- 科技(18251)
- 技术经济(18144)
- 资源(17578)
- 实践(17225)
- 践(17225)
共检索到543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岱霖 胡嘉佩 吴丽娟
小微公共空间与居民日常生活结合紧密,提升其活力与品质对提高城市整体空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广州中心城区小微公共空间空间活力和使用特征进行全面调研考察,分析小微公共空间特性与空间活力之间的关联性,提出邻近地区人口密度及功能混合度、可达性、设施功能配置以及绿化配置是影响小微公共空间活力的五个关键特性。基于分析结论,研究进一步从布局选址、空间设计与监督管理三个方面,明确活力导向的小微公共空间规划管控指引。通过建立小微公共空间系统性管控指引,为我国特大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小微公共空间 活力 空间特性 管控指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汪成刚 王波 王琪智 雷雅钦
城市地理与城乡规划一直关注城市活力与建成环境的关系。论文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通过采集百度热力图、建筑矢量数据、路网数据、兴趣点数据等多源空间大数据,应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探究建设强度、功能性质和交通可达性3个维度的建成环境要素对城市活力影响的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并对比工作日白天与夜间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1)容积率对城市活力塑造的相对重要性最高,其次是休闲设施密度与公交密度,且白天与夜间的差异不显著。合理的开发建设强度、集聚的休闲与办公设施、公交导向交通发展,更有助于塑造充满活力的城市。(2)各建成环境要素与城市活力之间均存在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且部分建成环境要素白天与夜间的差异较明显。研究结论可为精细化的建成环境规划与治理以促进城市活力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方舟 何健 张皇 林逸风
当前我国已建立从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开发利用规划到地下空间建设规划的规划编制体系,详细规划阶段的地下空间建设规划逐步纳入法定规划体系,但是在地下空间管控方面仍缺乏完善的、有效的、上下协同的技术框架体系,也难以纳入各大城市国土空间资源“一张图”平台,导致管理缺位、管控不足等问题。本次研究以广州市为例,在深入分析近十年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规划编制、设计、实施全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公共地下空间作为主导,构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阶段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和精细化立体管控的“三个层级”技术框架,明确了地下空间详细规划编制“三个范围”的内容深度要求,以及立体分层管控的“六大核心要素”和刚弹结合管控原则,为广州市地下空间详细规划编制融入法定规划构建了完善的技术框架体系,并实现纳入到广州市国土空间资源“一张图”平台进行管控,进一步提升地下空间规划管理水平,并纵向传导和衔接后续工程设计、实施、运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申婷 李飞雪 陈振杰
城市活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基于人口格网、夜间灯光、兴趣点和土地利用等数据,利用熵值法、空间句法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开展常州市城市活力研究。研究发现:常州城市活力空间差异明显,活力总体上“中心高、外围低”并呈现沿规划发展轴向外延伸的趋势;全局来看,完善功能设施配置、提高局部可达性有助于吸引人的聚集活动、提升活力水平,提高全局可达性则可能会降低活力水平;局部来看,人的分布活动与空间功能设施存在一定的不匹配,部分城中村及老旧街区人口密集、活动强度大但功能设施配置不足,城区外围的小型商业、产业及居住活动中心的功能设施密度较大但服务的人口和范围有限。研究初步揭示了常州市不同维度活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相关关系,识别了人的分布活动与承载空间的匹配情况,可为常州市城市活力营造、资源配置和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翁毅 朱竑
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分析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滨江城市演进与城区内涝的关系和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988年至2005年期间,滨江城区的扩展造成植被等透水面的大量减少,河涌、人工湖及内河水系出现淤积、堵塞并污染严重。江面束窄致使珠江水位异常壅高,而低平地势难以在短时间内排掉极端降雨过程形成的高峰流量,导致城区水涝的频繁发生。提出增加沿江低地势区域的滞水空间和疏通河涌等河网水系等内涝治理措施。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 滨江城区 内涝 治理 广州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黎兰 黄幸
本文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使用大数据定量分析方法探讨社会阶层与城市公园服务水平之间的联系及城市公园空间配置的公平性格局。结果表明:第一,研究区内社会阶层呈现“中心—高阶层,外围—低阶层”的分布特征;城市公园在数量、面积、质量及可达性几个维度上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第二,研究区内公园服务水平存在不公正现象,社会阶层高的群体更容易获取到城市公园资源。研究结论及分析将为优化公园绿地空间结构、保障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空间正义 社会阶层 城市公园 空间公平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耿
大城市中心区的商业和房地产开发,既随着城市功能外溢而分化,又随着中心城区的二次开发而重构。以越秀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分别针对消费者和社区居民的两次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以街道为基本分析对象,通过空间和行为分析等方法,发现中心城区商业业态与房地产开发具有2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商业业态空间下商业配套与居住的关系,二是城市化进程下商业与房地产开发的关系。从第一层含义看,人口的空间分异和居民的消费习惯,解释了商业与房地产开发的空间分异、商业中心的业态构成与房地产开发的关系、社区商业发育程度与房地产开发的关系。从第二层含义看,地价的空间差异和政府的规划行为导向,成为影响商业与房地产开发关系的深层原因,巨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伍艳慈 李爽 丁瑜
本文选择信息获取类、展览展示类、文娱活动类、体育休闲类等四类公共休闲文化服务设施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SPSS统计软件,对广州市中心城区公益性休闲文化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公平性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地理空间上,广州市中心城区各类公益性休闲文化服务设施分布相对不均衡,呈"核心——边缘"格局;基于人口特征分析,广州市中心城区公益性休闲文化服务设施在整体状态下处于量的相对公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翔 司马艺娜
在历史城区风貌保护中,我国存在城区特色风貌指引不明、管控要素划分不够细致、元素之间缺乏整体统筹等问题,需要构建精细化城市管控体系来维护历史风貌、增强城市吸引力。文章从墨尔本维护历史城区特色风貌的精细化城市管控策略入手,深入分析其在历史城区风貌保持、建设开发强度管控、特色空间人性化提升和户外广告风格约束等4个层面的策略。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历史城区保护现状,从层级体系建设、特色风貌指引、要素控制协调、管理语言传导、多方团队协作等方面归纳墨尔本精细化城市管控的思路和经验,并对我国精细化城市管控转型提出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波 王莉 陈蔚蕾 梁仙芝
随着创客运动的发展,众创空间大量涌现,成为城市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空间载体。已有研究表明,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功能得益于其办公、社区和孵化三大空间属性支撑。论文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基于使用者的视角和重要性—绩效分析框架,从内部与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分别通过问卷调查和有序Logit模型直接和间接地测度创新创业者对支撑三大空间属性的环境要素满意度和相对重要性评价,并探讨众创空间环境要素的规划策略。研究发现:(1)创新创业者对支撑办公空间属性的环境要素满意度高于支撑社区与孵化空间属性的环境要素;(2)支撑三大空间属性的环境要素满意度对众创空间整体满意度均产生显著影响,其相对重要性存在差异;(3)众创空间的规划策略中,作为支撑孵化空间属性的环境要素需要得到最高优先级的重视;(4)作为支撑办公和社区空间属性的环境要素需要与创新创业者的需求相匹配。研究结果可从使用者视角为众创空间内部与外部环境规划以提升众创空间满意度,并更好地发挥其创新创业功能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杜伊 金云峰
此次研究基于满足居民的日常休闲需求的目标,选择社区生活圈视角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绩效。首先依据上海市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提出的社区生活圈中对公共开放空间的要求,讨论了生活圈概念,分析了社区公共开放空间的核心价值与标准,并设定空间绩效评价的指标;构建绩效评价的工作框架,借助Arc GIS平台,对各项指标做出具体分析,并得到基于社区生活圈的公共开放空间绩效的5点结论,旨在从规划角度为未来公共开放空间优化提供方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培婷 曹小曙 秦红旭 容福炬
新能源汽车推广是未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替代传统能源的手段,而充电基础设施能否满足充电时空需求对成功推广至关重要。本文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案例对充电需求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充电时空需求的最大覆盖模型,探求在一定充电站数量下的充电站最佳选址布局区域。结果表明,广州市中心城区出租车出行距离较短,行程间时长多集中在0~20min内;充电需求高度集聚,其分布呈现"80/20"定律,工作日与非工作日间差异不明显。分析预选充电站5、10和15min内的服务覆盖区,广州市中心城区应选择紧凑型的充电站布局(w_1=0.5)。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庚 吴昊 陈金留 胡少华 保拉·佩莱格里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城市生活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数据,其中以微博签到数据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数据为规划师探寻人群活动与城市建成环境的动态关系提供了可能。文章以苏州市微博签到数据为载体,探寻了新兴大数据在解读城市结构与活力度方面的应用方法。研究还就理解城市居民社会活动与城市空间的动态相互作用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城市空间的土地利用与组织方式决定了城市居民活动的聚集程度以及时间长短。以上研究尝试在新兴数据载体下重新理解城市结构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及规划实践提供了一次新的理论探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昌东 代丹丹 刘海东
当前我国城市居民职住空间变化日益剧烈并影响城市空间布局。采用基于重力模型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对广州市中心城区2000、2005、2010和2015年4个时间节点职住空间演变及其行业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广州市就业可达性总体上行业差异显著,制造业缓慢上升,传统服务业日益下降,现代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大幅上升,公共服务业相对稳定。就业可达性整体呈"中心—外围"格局且趋向均衡,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就业可达性趋于均衡,但现代服务业和房地产业趋于极化,公共服务业则相对稳定。与欧美城市相比,制造业就业可达性的郊区化变化有较强相似性,而服务业的向心集聚性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特征。最后针对不同行业职住空间的差异特征提出了分类优化的对策,制造业职住合一程度较高,应逐步向郊区迁移;服务业职住分离程度较高,应改善交通通勤,优化出行方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文博 刘洪杰 田雪婷 李宝林 曹伟宏
城市化的不断深入使城市下垫面发生改变,自然景观的大幅减少与人工建筑的大规模增加,给城市气候与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城市环境气候图作为分析与调控城市环境气候、评估城市环境气候状况的工具与平台,拓展了城市气候信息在城市规划与发展中的应用。针对目前中国华南地区城市环境气候研究缺乏多要素图层、多技术方法综合分析的现状,充分考虑到不同要素对环境气候影响程度的差异,论文结合已有的城市环境气候图的编制方法,选择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的广州市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多环境要素、多评估时段、多技术方法的复杂下垫面城市环境气候图系统,利用专业气象插值、遥感反演、GIS空间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广州市空气质量、热负荷与通风潜力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广州空气质量和热负荷具有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差异性,通风潜力的空间差异性明显而季节变化微弱。通过进一步叠加分析各环境要素,将广州环境气候划分为7种类型,其中最适宜类型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区林地与城间耕地,最不适宜类型位于天河、越秀、荔湾的城市核心区以及白云、增城的工业密集区,形成"北优南劣"的环境气候空间格局。最后,以环境气候分析结果为基础,提出各气候类型所在区域的简要规划措施,为广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建议与建设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POI的城市中心空间演变分析——以昆明市主城区为例
基于文化特性的城市老中心区更新研究——以西安明城区为例
基于通风环境优化的建筑空间形态指引研究——以北京中心城为例
公共厕所空间布局规划与数字化应用初探——以常州市中心城区公共厕所空间布局规划为例
新型城镇化导向下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模式研究——以渭南市主城区为例
基于空间网格的城市创新空间结构演变分析——以广州为例
人工廊道效应与城市建成区景观演变的关系——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
大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及前景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末端物流设施的潜在可达性与观测可达性——以广州中心城区快递网点为例
公共交通系统对城市游憩空间格局影响——以苏州城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