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4)
2023(9641)
2022(8364)
2021(7787)
2020(6685)
2019(15428)
2018(15157)
2017(29629)
2016(16626)
2015(18664)
2014(18896)
2013(18734)
2012(17941)
2011(16491)
2010(17047)
2009(16009)
2008(16163)
2007(14891)
2006(13151)
2005(11788)
作者
(50403)
(42530)
(42310)
(40623)
(27165)
(20232)
(19233)
(16390)
(16012)
(15536)
(14653)
(14228)
(13724)
(13499)
(13413)
(13268)
(13020)
(12450)
(12428)
(12416)
(10857)
(10623)
(10353)
(9720)
(9675)
(9641)
(9468)
(9434)
(8666)
(8558)
学科
(68140)
经济(68073)
管理(47058)
(44440)
(33509)
企业(33509)
方法(30432)
数学(26839)
数学方法(26496)
(23145)
中国(18063)
(17525)
(17154)
地方(15496)
农业(15473)
环境(14606)
业经(14126)
(13966)
贸易(13964)
(13554)
(12622)
(11444)
(11122)
(10866)
银行(10829)
(10504)
金融(10501)
(10360)
(10179)
(10048)
机构
学院(247557)
大学(246835)
(101322)
经济(99062)
管理(92222)
研究(88301)
理学(78832)
理学院(77828)
管理学(76301)
管理学院(75841)
中国(65860)
科学(56371)
(52527)
(47198)
(47172)
(46563)
研究所(42467)
中心(40549)
(39122)
业大(38996)
农业(37345)
财经(36877)
(34476)
师范(34155)
(33286)
北京(33024)
(31459)
经济学(31062)
(30555)
经济学院(28152)
基金
项目(161747)
科学(126411)
研究(116870)
基金(116387)
(102175)
国家(101333)
科学基金(85214)
社会(72639)
社会科(68771)
社会科学(68745)
(63866)
基金项目(61520)
自然(55501)
(54046)
自然科(54033)
自然科学(54009)
教育(53412)
自然科学基金(53040)
资助(48116)
编号(47797)
成果(40043)
重点(37361)
(35882)
(35831)
课题(33717)
(32788)
科研(31078)
创新(30798)
教育部(29905)
计划(29894)
期刊
(114737)
经济(114737)
研究(70847)
中国(46192)
(42821)
学报(40972)
科学(37567)
(35658)
管理(30653)
大学(30228)
农业(29061)
学学(28593)
教育(24629)
(23470)
金融(23470)
技术(19757)
业经(19139)
财经(17865)
经济研究(17420)
问题(15529)
(15290)
(15238)
资源(13350)
(13116)
(12776)
技术经济(12204)
统计(11880)
理论(11669)
图书(11264)
科技(11196)
共检索到368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应生  陈世俭  吴后建  朱明勇  
阐述了洪湖的形成与演变历程,总结了洪湖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及其作用机制,认为地质活动和长江泛滥奠定了洪湖的成湖基础;古气候环境推动了洪湖面积变化和沼泽化过程;近代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洪湖生态环境的退化;三峡工程会促进洪湖生态环境的恢复,但也可能加剧洪湖的淤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洪湖保护的对策:完善立法,加强管理;深入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群众保护意识;在保护优先前提下,对洪湖资源进行适当开发利用;逐步实施包括洪湖通江在内的生态恢复措施;加强洪湖生态需水的研究,积极应对三峡工程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振宏  喻宏伟  
由于围湖造田、围网养殖、过度捕捞对洪湖渔业资源与湿地资源的掠夺性破坏,以及过度使用所带来的环境严重污染,使洪湖治理成为必然。文章揭示了洪湖污染问题产生的根源与症结,从公众参与视角揭示了政府与公众在治理环境中的博弈机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锐  胡远满  王新军  苏海龙  王燚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GIS和RS技术,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指数和地图叠加等方法系统分析了辛庄镇域生态用地演变的时空特征,并引入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选择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到道路的距离、到河流水系的距离、到村镇中心的距离、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收入、人口密度为驱动因子,对研究区主要类型生态用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9年,辛庄镇生态用地空间结构和面积变化剧烈,总体上呈加速缩减趋势。其中,水田面积变化尤为明显,18a间累积减少1 806.61hm2;经济效益较高的水产养殖用地和园地规模有所增长,尤其是水产养殖用地,1991~2009年年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启武  尧波  刘影  吴琴  钟中罡  卢伍山  
通过综述鄱阳湖区人地关系史3个重要时期"围湖造田"、"退田还湖"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类活动对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三者的转变过程,探讨了湖区人地关系的转变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湿地的诸多功能(如调蓄洪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碳汇等),促生了人地之间的紧张关系;"退田还湖"则使湖泊、湿地功能得以逐步恢复,缓和了湖区人地关系,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提出与建设将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把湖区人地关系推向和谐阶段。鄱阳湖区人类活动由"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的转变是在当地人民对自然灾害的深刻反省与国家政策的双重驱动下实现的,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提出与建设则是人与自然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莫明浩  王学雷  任宪友  王慧亮  周海燕  
为了分析洪湖市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洪湖市2000-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同时基于生态足迹理论,运用水足迹模型,计算了洪湖市的水足迹。结果表明,洪湖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呈整体上升趋势,由1.450 8 hm2攀升到2.022 3 hm2,8年间增长近40%,其中能源用地和耕地生态足迹的贡献率最大;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不大,稍有下降趋势。2000-2007年洪湖市均表现为生态赤字,且随着生态足迹的不断增大,生态赤字逐渐加大,2007年人均生态赤字达1.373 1 hm2,表明生产、生活强度已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洪湖市处于...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冯莉莉  
中国北方是沙漠化土地的主要分布区,获取该地区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及其驱动力因素对于沙漠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沙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持续的沙漠化会导致土地贫瘠、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诸多环境及经济问题。为了有效的大面积估算我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分布,本研究主要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数据的反射率产品MODIS09A1的第1波段和第2波段来计算对沙漠化土地反应敏感的荒漠化指数(Normalized Dif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灵稚  苏维词  杨振华  
【目的]为分析贵州省1949-2013年农业结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对农业种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本文利用CCA模型对影响农业产量结构演变的13个驱动因子重要性进行降维排序,并利用PCA模型分析主要驱动因子与农业结构的时序相关性。【结果】(1)贵州省1949-2013年农业结构呈现出种植业比重波动下降,畜牧业比重上升的趋势,种植业中水稻比重由1949年的75.7%逐步下降至2013年的59.9%,经济作物中水果和烟叶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93%和10.52%;(2)在对各驱动因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薛濡壕  陕永杰  马霍龙  
基于2000—2017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研究了全国及东、中、西部的土地流转时空演变规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各区域土地流转的驱动力。结果表明:从2000—2017年,全国及东、中、西部的土地总流转率持续上升,全国的土地总流转率从3.76%上升到16.01%,年均增长0.9%;东、中、西部的土地总流转率存在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中部>东部>西部,东部的土地总流转率在2010年前大致与全国水平一致; 2000—2017年全国及东、中、西部的土地转入、转出率基本都保持持续上升状态,在2009年后土地转出高于转入,上升速度较快;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及流转政策扶持是全国土地流转的主要驱动力,东部地区土地流转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土地流转的主要驱动力是城镇化发展及耕地资源禀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今后土地流转的演变趋势及促进各区域土地流转的政策和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雨田   石军南   张怀清   吴炳伦  
【目的】探究洞庭湖湿地植被覆盖变化的长期时空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FSDAF(时空融合数据分析框架)算法融合Landsat和MODIS影像,获取洞庭湖湿地2000—2019年月尺度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采用改进的STL时序分解方法分离洞庭湖湿地植被NDVI季节和趋势分量,在不同时间尺度下量化湿地植被覆盖对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响应。基于线性回归方法与高时空分辨率的NDVI季节和趋势分量数据对洞庭湖湿地植被进行时空动态分析,识别湿地植被在不同尺度的时空动态格局。应用基于偏相关的分析方法定量评估2000—2019年3个主要气候因子(温度、降水量和太阳辐射)和人为因素对趋势和季节性植被变化的贡献。【结果】1) 2000—2019年,洞庭湖湿地植被NDVI季节和趋势分量变化呈现出空间分异格局,但总体呈“绿化”趋势,变化率分别为4.8×10-3 a-1和0.4×10-3 a-1。2)温度和太阳辐射与植被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植被变化的季节相关性大于趋势相关性。降水量与植被变化的相关性相对较低,且与水稻的NDVI变化呈负相关关系(趋势分量偏相关系数R=-0.27;季节分量偏相关系数R=-0.42)。3) 2000—2019年,人为因素和气候变化对洞庭湖湿地植被变化的平均相对贡献率分别为58%和42%,其中人为因素对长期和季节性湿地植被生长与恢复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55%和62%,气候变化对长期和季节性湿地植被退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53%和56%。【结论】人为因素促进植被生长是洞庭湖湿地植被增绿的主要动因;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构成威胁,采取合适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仍是未来实现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山  王圣海  袁为柏  文玉莲  
文章从洪湖的形成与生态功能地位入手,阐述了洪湖湖泊环境演变、水产业过度开发对洪湖湿地生态的影响,分析了洪湖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发展休闲渔业和湿地生态旅游产业化的基本思路,将区域新型产业经济发展与流域的生态文化建设相结合,定格人水和谐为洪湖生态产业经济的发展战略。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章芳  
洪湖凤舟制作后继无人,造船技艺濒临失传;洪湖凤舟竞渡主要还是民间行为;划行技艺还有待提升;凤舟文化已具有一定的基础,推广宣传需要进一步强化。应该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下,对传承人进行访谈,并录制凤舟制作的视频;文体部门应该联手制订出相应的规则,将凤舟竞渡打造成竞技体育项目;聘请专业教练和民间划船高手培训出一批凤舟职业选手;相关研究人员应该从理论上概括和提升凤舟文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洪波  杨桂山  万容容  吴业  
首先结合研究区实际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年际单价进行了修订,根据昆山市1985~2006年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分析了昆山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并利用STIRPAT模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进行了对数回归模拟。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来看,昆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1985~2006年总体呈减少的趋势,但是存在阶段性特征,其减少幅度也呈现差异性。1985~1997年阶段持续不断减少,年平均减少率达到9.51%;1998~2006年阶段平均减少幅度小,年均减少1.05%,但是存在很大波动,这一阶段有5年生态服务价值反而是增长的。(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过程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瑷玲  刘洁  王彩艳  李方方  
论文采用1987、2000和2009年TM/ETM+影像,基于RS和GIS技术,研究1987-2009年东平湖湿地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东平湖湿地空间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集中在东平湖面、大汶河入湖口及稻屯洼等。湿地总规模从128.73km2增加至179.61km2,其中自然湿地增加33.44 km2,人工湿地增加17.44 km2;总规模呈增长-稳定趋势,其中自然湿地增长-萎缩、人工湿地持续增长。东平湖湿地时空演变是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平湖湿地在保护中开发、建设湿地保护监管体系及减少污染物排放等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宗良纲  刘存丽  董雅文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支持下,以南京市域1988年、1995年、2000年和2003年4期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研究了南京市域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南京市景观格局从1988年到2003年期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旱地明显减少,城镇、农村居民地、工矿等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景观多样性和空间破碎度增加,斑块的自相似性增强。分析认为,人口总数、城市化水平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是南京市景观多样性演变的主要人为驱动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耘  陈萍  Kieko SATO  Hajime AOE  何报寅  
利用2003年夏季在洪湖采集的20个水体样本的测定结果分析了洪湖目前的水体化学性质。根据分析洪湖夏季为Ⅲ类水,则其他季节的水质等级很有可能在Ⅲ类以下。洪湖水体的理化性质各方面状况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得到的结果表明2003年水质状况以Ⅲ类水为主,表明洪湖近年来的水质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与人类对洪湖水生资源的过度开发有直接的联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了目前洪湖水质的三个主要控制因素。洪湖水质主要受到氮盐营养元素和生物活动的控制,其次是悬浮物和水体的离子属性,第三是水体的磷化合物。尽管磷是大多数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物质,但它对洪湖湖水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所以洪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