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61)
- 2023(7090)
- 2022(6205)
- 2021(5804)
- 2020(4811)
- 2019(10943)
- 2018(11090)
- 2017(21285)
- 2016(11428)
- 2015(12827)
- 2014(12267)
- 2013(11741)
- 2012(10150)
- 2011(9203)
- 2010(9612)
- 2009(9088)
- 2008(8503)
- 2007(7078)
- 2006(6219)
- 2005(5331)
- 学科
- 济(46843)
- 经济(46798)
- 管理(31178)
- 业(26100)
- 方法(23437)
- 企(21829)
- 企业(21829)
- 数学(21080)
- 数学方法(20474)
- 中国(14091)
- 农(10535)
- 地方(9521)
- 理论(9008)
- 学(8781)
- 业经(8761)
- 财(8655)
- 环境(7296)
- 贸(7199)
- 贸易(7194)
- 易(6933)
- 农业(6844)
- 城市(6817)
- 制(6697)
- 和(6484)
- 划(6330)
- 技术(5835)
- 发(5782)
- 教学(5605)
- 务(5483)
- 策(5440)
- 机构
- 学院(154214)
- 大学(150852)
- 管理(60706)
- 济(57343)
- 经济(55749)
- 理学(52629)
- 理学院(52000)
- 管理学(50478)
- 管理学院(50214)
- 研究(47983)
- 中国(36058)
- 京(32723)
- 科学(31497)
- 财(24870)
- 所(23313)
- 中心(22382)
- 江(22281)
- 业大(22165)
- 研究所(21206)
- 农(21061)
- 范(20715)
- 师范(20554)
- 北京(20252)
- 财经(20147)
- 州(18575)
- 院(18548)
- 经(18192)
- 技术(17945)
- 经济学(16990)
- 农业(16595)
- 基金
- 项目(106786)
- 科学(84829)
- 基金(77168)
- 研究(76287)
- 家(67182)
- 国家(66729)
- 科学基金(58743)
- 社会(47615)
- 社会科(45281)
- 社会科学(45270)
- 省(42498)
- 基金项目(40143)
- 自然(39774)
- 自然科(38921)
- 自然科学(38915)
- 自然科学基金(38113)
- 教育(36196)
- 划(36194)
- 资助(32879)
- 编号(31977)
- 成果(24303)
- 重点(23915)
- 发(22334)
- 部(22159)
- 课题(22129)
- 创(21898)
- 创新(20485)
- 科研(20398)
- 计划(19544)
- 大学(19492)
共检索到219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伟 江惠华 汪京辉 杨晓婷
为提高城市大尺度转移效率,基于城市兴趣点(points of interest, POI)功能区分布情况,考虑城市人口在昼夜时段的分布热点及灾害对路网的破坏作用,对洪涝灾害影响边界内城市灾民进行科学分区分配,建立双层规划优化模型。上层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系统总成本最小问题,下层模型应用用户均衡方式求解疏散人员分配问题,形成一整套综合考虑人口热点分布和洪涝灾害风险对路网影响的疏散分区和路网规划方法,并以武汉市武昌区为研究对象,验证疏散分区规划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疏散分区规划方法可行,考虑城市人口在昼夜时段的分布热点和灾害风险对路网影响的疏散方法更合理。研究结果可为组织管理部门应急疏散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杰 吴明业
[目的]开展对不同重现期暴雨淹没深度模拟研究,分析皖南地区不同重现期下暴雨洪涝灾害淹没情况和不同承灾体的风险区划情况,为皖南地区防洪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采用算术平均值方法计算面雨量及雨型分布,通过广义极值分布函数拟合,得到拟合参数和不同重现期下日致洪面雨量,利用FloodArea模型计算暴雨淹没深度图谱。即利用皖南地区19612014年降水数据,结合人口、GDP及土地利用类型研究分析皖南地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和区划。[结果]皖南地区各子流域暴雨日分布特征及致洪面雨量有很大区别,牧龙河、黄湓河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缪启龙 陈鑫 俞布 潘文卓 宋健
暴雨洪涝灾害是一个多因素耦合的复杂系统,在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基础上,根据杭州市1959~2009年的降水资料、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要素,综合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以及防灾减灾能力,构建区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考虑到降水、地形、水系以及GDP和耕地等因子,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编制以100m×100m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的杭州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杭州暴雨洪涝风险东北部高于西南部。杭州暴雨洪涝风险高值区主要在杭州市区、余杭区、临安市、富阳市和桐庐县的富春江流域、淳安千岛湖西南部地区。暴雨洪涝风险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山谷、河边、江边、人口密集地区等区域。
关键词:
暴雨洪涝 风险 模糊综合评价 空间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杰 吴明业
[目的]开展对不同重现期暴雨淹没深度模拟研究,分析皖南地区不同重现期下暴雨洪涝灾害淹没情况和不同承灾体的风险区划情况,为皖南地区防洪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采用算术平均值方法计算面雨量及雨型分布,通过广义极值分布函数拟合,得到拟合参数和不同重现期下日致洪面雨量,利用FloodArea模型计算暴雨淹没深度图谱。即利用皖南地区1961~2014年降水数据,结合人口、GDP及土地利用类型研究分析皖南地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和区划。[结果]皖南地区各子流域暴雨日分布特征及致洪面雨量有很大区别,牧龙河、黄湓河等流域致灾暴雨普遍偏强,漳河、青弋江等流域致灾暴雨普遍偏弱。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的一致性表现为各类承灾体风险等级均呈现10年一遇和20年一遇重现期较小,50年一遇重现期中等,100年一遇重现期较大的特点;区域性体现在对3种承灾体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其中人口分布集中,GDP分布相对分散,建筑用地情况和人口分布基本吻合,耕地面积比人口和GDP更广泛。[结论]皖南地区暴雨洪涝灾害不同承灾体的风险区划呈现一致性和区域性特征,暴雨洪涝灾害不同重现期与人口密集区、经济发达地区、建筑用地、耕地附近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等级呈现一致性特征。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剑锋 展慧 陈良超 窦站
该文以城市内某大学校园为例,研究了考虑地震灾害的城市人员密集区域应急疏散路线规划问题.首先,根据文献与现场调研确定了校园内可利用的避难场所;其次,根据不同地震加速度条件下建筑物外围墙体坠落对疏散路线通行宽度的影响,提出了“疏散虚拟墙体”概念;然后,利用Pathfinder软件(试用版)进行不同地震加速度、不同人群分布等条件下的人员逃生疏散仿真模拟,并结合人员应对行为及人群疏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出口成拱现象,对人员疏散方案进行了优化;最后,通过人员逃生疏散仿真结果对比,确定了人员疏散方案,为改善校园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支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秦波 田卉
洪涝灾害一直是城市所面对的重大威胁。由于气候变化和高速城市化等原因,我国城市尤其需要重视洪涝灾害的应对。大量案例和理论证明:面对洪涝灾害,仅仅依靠工程设施等技术手段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透过公共管理的视角,本文以危机管理的PPRR模型为框架,探讨洪涝灾害的预防、准备、应对以及恢复四个阶段所应采取的对策,由此构建一个科学、完整、严密的应急管理体系,并推动城市综合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文慧 王强
洪涝灾害危害面广大,为预见城市文化遗产的洪涝风险,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抗灾力4个方面构建城市文化遗产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以广州市文化遗产为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文化遗产对灾害因子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遗产级别与综合风险系数成正相关,且以越秀、海珠中心城区及白云区遗产综合洪涝风险最大,花都区和白云区遗产致灾风险最高,越秀区、黄浦区和从化区遗产抗灾力最差。构建文化遗产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能够增加对未来遗产风险的掌握,提高对遗产的应急防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阳生 李绍清
湖南最大的忧患是水患,其境内几乎每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90年代以来,湖南的洪涝灾害程度有加重趋势。本文针对湖南农业发展中的洪涝灾害问题,分析了洪涝灾害的特点、特征、成因,提出了湖南洪涝灾害防治的对策。
关键词:
洪涝,农业灾害,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解文欢 张有智 刘述彬
[目的]通过对农业洪涝灾害研究使用的数据源的分析,明确农业洪涝灾害研究的现状,归纳农业洪涝灾害研究的技术与方法,分析农业洪涝灾害未来研究方向。[方法]文章以农业洪涝灾害研究所使用数据源作为索引,对基于不同数据源开展的农业洪涝灾害研究进行概述。[结果]从农业洪涝灾害研究所涉及的数据源来分析,主要包括气象水文数据、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从农业洪涝灾害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来分析,主要包括洪涝灾害监测、风险预警和风险评估等3个方面的内容。[结论](1)我国农业洪涝灾害研究主要为区域和小流域洪涝灾害监测和风险评估,河流、暴雨和气候与洪涝灾害、自然灾害和社会要素的洪涝灾害以及水文模型、气候模型、土壤湿度等基础研究。通过不同研究方法研究洪涝灾害风险,高度重视洪涝灾害风险管理;(2)已经形成"天—空—地"一体化洪涝灾害立体遥感监测体系,但基于遥感数据开展的农业洪涝灾害研究,主要集中在洪涝灾害监测领域,格局分析以及预警评价的研究相对薄弱;(3)农业洪涝灾害风险预警主要从脆弱性、影响性、适应性等角度对风险进行分析,得到洪涝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并进行预警;(4)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农业洪涝风险评价中的热门方法;(5)农业洪涝灾害的评估体系缺乏统一的洪涝灾害风险理论模型与评估框架;(6)我国农业洪涝风险定量评估研究较少。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淼 陈涛涛 于洋 王子凰 迟道才
为了减轻洪涝灾害对人类的伤害,将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引用到洪涝灾害预测中,利用凌河流域1960~2010年44个观测站(其中大凌河流域33站、小凌河流域11站)的降水资料,对凌河流域洪涝灾害进行预测,并将其与传统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极限学习机预测模型的年均降水量预测值,大凌河流域的均方误差(MSE)为0.003,决定系数(R2)为0.927;小凌河流域的均方误差(MSE)为0.0037,决定系数(R2)为0.8481,均满足误差精度要求,其结果均优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均方误差值和决定性系数。说明极限学习机预测模型用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超 丁向阳
首先分析了城市洪涝灾害的严重性与形成机制,阐述建国以来河南省各主要城市洪涝灾害的实际灾情,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的几点重要对策
关键词:
城市洪涝灾害 形成机制 河南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胡俊锋 杨月巧 杨佩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减灾能力在灾害系统中的作用与日俱增,不同的减灾能力对自然灾害灾情的影响可能很大。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认为在灾害系统结构和功能体系中应加入减灾能力要素,并提出灾害系统应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减灾能力复合构成。区域灾害系统功能体系由致灾因子风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脆弱性和减灾能力抵御性复合构成,形成了文章提出的考虑减灾能力的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理论。该理论认为假定在孕灾环境相对稳定情况下,洪涝灾害综合风险与一定强度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和一定强度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呈正相关,与灾害发生区域减灾能力的抵御性呈负相关,给出了洪涝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模型,并给出了致灾因子概率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智宏 万君 薛富强 刘凯文 尹超
江汉平原是长江流域洪涝多发区域,准确开展洪涝灾害监测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多源数据协同的洪水范围提取方法,通过构建长时间序列遥感观测地表水数据,基于水体分布先验知识构建排除层对归一化洪水指数法(Normalized Difference Flood Index, NDFI)提取的洪涝信息进行修正,剔除部分错分误差。选取2020年夏季江汉平原洪涝灾害事件开展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改进针对江汉平原正常的水体误分成洪涝的情况,主要表现在部分农田、湖泊和河流区域被误判成洪涝的像元经过排除层的设置得到剔除,提高了洪涝制图精度。
关键词:
洪涝遥感监测 NDFI 永久水体 排除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艳冰 杨舒馨 戴靓靓 刘高峰
针对突发事件爆发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等特点,文章在传统突发事件分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场K-means聚类的洪涝灾害分级方法。首先,将数据场与K-means算法结合,先由势函数确定聚类个数与聚类中心,再利用传统统计学方法K-means聚类法得到最终分级结果。实证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洪涝灾害突发事件分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山峰 梁爽 吴绍洪 郭浩
洪涝灾害是长三角地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开展长三角地区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研究,可为加快该地区韧性城市建设、实现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运用强制确定法、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从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环境四个维度对2008~2018年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时间序列上,长三角地区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城市韧性指数均值从0.256 5增加到0.354 2;城市间韧性指数差异程度有所增大,韧性水平处于非均衡化发展阶段。(2)空间格局上,长三角地区各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水平存在明显分异,呈现“中心-外围”韧性递减的分布特征;各韧性等级城市数量结构从以上海为核心的单核分布模式向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为核心的橄榄型分布模式演变。(3)空间关系方面,除2009年外,长三角地区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指数均具有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但全局莫兰系数偏低,空间集聚效应不明显,并且经历了“分散-集中-分散”的变化过程;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指数局部空间集聚现象显著的城市数量约占20%,其中“低-低”集聚类型区持续占据主导地位,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待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