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13)
- 2023(9071)
- 2022(7506)
- 2021(6763)
- 2020(5707)
- 2019(12686)
- 2018(11897)
- 2017(22362)
- 2016(12259)
- 2015(13155)
- 2014(12325)
- 2013(11957)
- 2012(10976)
- 2011(9931)
- 2010(9871)
- 2009(8856)
- 2008(8819)
- 2007(7541)
- 2006(6748)
- 2005(5623)
- 学科
- 济(47922)
- 经济(47871)
- 管理(29807)
- 业(28940)
- 企(22139)
- 企业(22139)
- 方法(20968)
- 数学(18740)
- 数学方法(18512)
- 学(14106)
- 农(13232)
- 中国(11364)
- 财(11033)
- 业经(10102)
- 地方(10062)
- 贸(9723)
- 贸易(9721)
- 易(9400)
- 农业(9189)
- 环境(8462)
- 技术(7128)
- 制(7032)
- 务(6560)
- 财务(6556)
- 财务管理(6547)
- 融(6445)
- 金融(6443)
- 银(6412)
- 银行(6350)
- 划(6279)
- 机构
- 大学(176481)
- 学院(174429)
- 济(66517)
- 研究(65948)
- 经济(65248)
- 管理(61737)
- 理学(55114)
- 理学院(54263)
- 管理学(52844)
- 管理学院(52562)
- 科学(47489)
- 中国(46464)
- 农(42901)
- 京(36829)
- 所(35682)
- 业大(34945)
- 农业(34825)
- 研究所(33675)
- 中心(28962)
- 财(28251)
- 江(25682)
- 院(24336)
- 范(24147)
- 师范(23702)
- 财经(23589)
- 农业大学(23461)
- 北京(22002)
- 经(21719)
- 省(21644)
- 室(21236)
- 基金
- 项目(132637)
- 科学(103737)
- 基金(98814)
- 家(92419)
- 国家(91754)
- 研究(83825)
- 科学基金(76327)
- 社会(54599)
- 自然(53808)
- 基金项目(53663)
- 自然科(52619)
- 自然科学(52597)
- 社会科(51896)
- 社会科学(51881)
- 自然科学基金(51684)
- 省(51633)
- 划(45248)
- 资助(38872)
- 教育(37805)
- 重点(31530)
- 编号(29860)
- 计划(28980)
- 发(28299)
- 部(28147)
- 创(27526)
- 科研(26799)
- 创新(25954)
- 科技(25906)
- 国家社会(23887)
- 业(23475)
共检索到239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荣坤 徐锦前 张颖 胡恺源 彭凯 龚志军 夏霆 蔡永久
湖滨带是陆地与湖泊水体之间的生态过渡带,具有强烈的环境异质性和丰富的生产力,同时也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洪泽湖湖滨带受人类开发利用情况严重,为探明其水质空间分异特征,于2020年8月对全湖52个点位的水质开展调查,对比4个湖区水质差异,应用逐步线性回归探究水质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氮磷营养盐、高锰酸盐指数(COD_(Mn))与叶绿素a(Chla)是影响洪泽湖湖滨带水质的主要指标,各样点总氮(TN)浓度在0.66~4.25 mg·L~(-1)之间,均值为1.88 mg·L~(-1),属Ⅴ类水;总磷(TP)浓度在0.02~0.24 mg·L~(-1)之间,均值为0.12 mg·L~(-1),属Ⅴ类水;COD_(Mn)浓度在5.24~14.16 mg·L~(-1)之间,均值为7.21 mg·L~(-1),属Ⅳ类水;Chla浓度在4.55~158.31 ug·L~(-1)之间,均值为49.30 ug·L~(-1)。洪泽湖湖滨带水质空间差异较大:COD_(Mn)、Chla和溶解性有机碳(DOC)等指标在成子湖岸和西部湖岸浓度较高,在南部湖岸与东部湖岸则相对较低,TN、TP在各湖区未见明显差异,表明湖区内部变异较大。洪泽湖湖滨带水质空间分异主要受湖滨带缓冲区利用类型、水生植被覆盖度及风浪扰动的影响,其中湖滨带缓冲区利用类型是最关键的影响因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庞泽华 赵先超 刘传明
[目的]厘清乡村地域环境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间的异质性关系对因地制宜制定乡村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感知价值理论构建乡村地域环境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机制,以洪泽湖和高邮湖农区全体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自相关、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刻画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村际分异,定量分析乡村地域环境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及作用机理。[结果](1)研究区域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和空间关联并存特征,热点集聚于县域门户地区呈团块状、冷点分布于灌溉干渠两侧呈条带状。(2)MGWR结果显示,17个因子中,10个因子的带宽较大,为全局驱动因子;其余7个为局部驱动因子。(3)全局驱动因子中影响力较强的依次为至市区便捷度、高层次就医机会、与河湖的距离;局部驱动因子均具备双向驱动效应,自然村平均规模的驱动力异质性及强度在17个因子中最大,规模上工业总产值、至幼儿园便捷度、抚养比等因子也处于较高水平。[结论]应完善乡村普惠性设施,因村制宜解决地域性顽疾,科学进行村镇规划布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为 都雪 林明利 张超文 张堂林 刘家寿 丁怀宇 张胜宇 李钟杰
2010年分4个季度对洪泽湖全湖20个样点的水质理化特征进行了定期监测,采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TSIm)综合评价了洪泽湖水质的营养状况,同时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网络)分析了洪泽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除了水深(WD)和透明度(SD),洪泽湖的pH、EC、NH+4-N、TN、TP、和CODMn等水质参数季节差异显著。TSIm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洪泽湖4个季节的水质均呈富营养化状态,夏季富营养化程度最严重。PCA分析表明洪泽湖水质主要受离子和氮盐的控制,磷不是控制洪泽湖水质的最主要因素。SOM网络将全湖20个样点聚为G1、G2和G3三类,G1代表洪泽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静 潘保柱 武大勇 朱天顺 申恒伦 丁诚实 蒋万祥
2018年4和9月对洪泽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底栖动物37种,隶属4门、8纲、13目、19科。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钩虾(Gammarus sp.)、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软铗小摇蚊(Microchironomus tener)、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为研究区域优势物种,优势度分别为0.108、0.068、0.054、0.037、0.020。物种丰富度、Margalef多样性指数、香浓指数表现为4月高于9月。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和非参数方差分析表明两次调查期间底栖动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指示物种分析表明,暗肩哈摇蚊(Harnischia fuscimana)、软铗小摇蚊(Microchironomus tener)、厚唇嫩丝蚓(Teneridrilus mastix)、石缨虫(Laonome sp.)、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是造成两次调查底栖动物群落差异的指示物种。冗余分析表明,4月底栖动物群落主要受电导、水温、叶绿素a和硅酸盐的影响;9月主要受磷酸盐、水深和溶解氧的影响。上述结果为后续深入开展洪泽湖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评价跨流域调水对淡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奠定了一定的数据基础。
关键词:
底栖动物 洪泽湖 指示物种 生物多样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波 濮培民
利用洪泽湖及其淮河入湖河段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近30年来洪泽湖水质的变化趋势,重点研究了"八五"、"九五"期间洪泽湖水质的季节与年际变化规律;通过对淮河干流、省界河流代表站及全流域国家基本站水质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论述了淮河流域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研究表明,全流域水质恶化的趋势已经基本得到遏止,水质有所改善,但波动性大,部分河段特别是省界河流污染仍然较严重,集中排污所引起的污染事故仍时有发生。近几年"达标排放"等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淮河、洪泽湖水变清",依然"任重道远";淮河流域位于温度变化的南北过渡带,当属于我国最大的Ecotone(生态交错带)类型之一,建议基于其Ecoto...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方杰 王宏志 王璐瑶
湖泊是抵御湖区水系洪水灾害的天然屏障,而水库是现代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共同肩负着防洪减灾的重任。为探明湖北省湖库洪水调蓄能力,选取湖泊可调蓄水量、水库防洪库容作为评估指标,通过构建湖库洪水调蓄能力评估模型,分析全省湖库洪水调蓄能力及空间分异特征。结论如下:(1)湖北省湖泊、水库综合洪水调蓄量为416.02×10~8 m~3,其中湖泊可调蓄水量为79.69×10~8 m~3,水库防洪库容为336.33×10~8 m~3,分别占湖库洪水调蓄功能总量的19.16%和80.84%;(2)湖泊可调蓄水量较大的地区包括武汉、荆州、鄂州、黄石等地市以及鄂东丘陵、江汉平原,而单位面积湖泊调蓄洪水能力较强的地区为鄂州、黄石、咸宁、黄冈,其值分别为405.99×10~4、400.31×10~4、392.32×10~4和391.22×10~4m~3/km~2;(3)水库防洪库容较大的地区主要为鄂西山地的宜昌和十堰,分别为119.18×10~8 m~3和103.03×10~8 m~3,占全省防洪库容总量的66.06%,而鄂州、天门和神农架水库防洪库容极小,不足全省水库总防洪库容的1%;(4)湖库综合调蓄能力空间分布特征与水库洪水调蓄能力空间分布相一致;从湖泊、水库洪水调蓄能力的构成来看,以湖泊防洪为主和以水库防洪为主的地市不相上下,水库在湖北省防洪体系中占绝对主体地位,同时湖泊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针对湖泊萎缩、水库险病等突出问题,可以通过退田还湖、除险加固等工作提高湖库综合调洪能力。本研究可为湖北省湖库防洪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正伟 李宗花
降雨是诱发洪涝灾害的主要因素,降雨特性的研究对流域洪涝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距平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重标极差R/S分形分析等方法,对1951年来洪泽湖流域年面雨量的变化特性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近58a来流域年雨量波动幅度较大,面雨量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增加趋势不显著,面雨量异常时往往导致洪涝发生。在变化阶段上,年面雨量经历了1950s到1970s的年代际减小和1980s以来持续增加的两个阶段,且年雨量在1965年和2003年左右出现降雨突变异常并导致严重洪涝灾害。Hurst分形指数为0.538,表明未来流域年面雨量具有持续性和长程记忆效应,雨量仍...
关键词:
降水 洪涝 洪泽湖流域 江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广伟
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太湖水质的时空分异特征,探讨了太湖不同湖区、不同季节水质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北部的入湖河口区、几个湖湾、湖心区、西南湖区、东部湖区水体的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氮、磷、叶绿素等富营养化指标差异显著。入湖河口区的高锰酸盐指数和营养盐含量高于南部湖区数倍,也明显高于北部湖湾区,这反映出太湖西北部入湖河道污染对太湖影响显著。不同季节太湖水质指标也差异显著,冬春期(12~次年5月份)水体的氮含量高于夏秋季(6~11月份)近1倍。水质季节性的显著差异进一步说明了外源输入对太湖水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太湖水质的时空异质性既受太湖湖泊形态特征本身的影响,也更多受到外源污染的影响...
关键词:
太湖 蓝藻水华 富营养化 外源污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嘉兴 李钢 渠俊峰 何林帮
基于多时点TM/ETM影像解译数据,运用遥感、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洪泽湖地区近18a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演变过程,揭示该地区内各种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并得出3个时期景观类型分布特征、景观格局变化的趋势及特征。结果表明:(1)区域内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整体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主要表现为耕地持续减少、建设用地迅速增加、林地先增后减及草地和水域略有增加;(2)研究区景观结构和景观异质性发生了较大变化,斑块数目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少,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总体上升,在区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的同时,各景观类型间差异缩小,景观结构趋于多样化、均匀化和破碎化。最后,指出人类活动,尤其是经济...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洪泽湖地区 演变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燕山 张彤晴 唐晟凯 李大命 刘小维 王莲莲 穆欢 黄越峰
为了提高河蚬(Corbicula fluminea)资源量,增加经济效益,2014年12月以鲢、鳙为混养对象,在洪泽湖用网围增殖法进行了河蚬的增殖实验,于2015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16年2月(冬)对网围区和自然水域的河蚬的生长以及水体的总氮、总磷进行了比较分析,估算了增殖区鲢、鳙、蚬的经济效益,从而对河蚬网围增殖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监测期间除春季,网围增殖区河蚬的生物量、密度、形态指标和重量均显著大于自然水域,增殖区水体的总磷值(0.0170.067 mg/L)小于自然水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昕期 刘洪波 姜涛 杨健
利用元素电子显微探针分析技术,对南太湖(白雀乡水域)、北太湖(吴塘门至乌龟山水域)以及洪泽湖(老子山水域)的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的矢耳石进行了元素微化学分析,如锶及钙元素分布、积累、浓度比等特征的比较研究。元素定量线分析和面分布分析结果均直观而明显地表明,北太湖太湖新银鱼的个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耳石具高锶钙比(21.41±0.50,N=4),另一类耳石具低锶钙比(1.64±0.12,N=5);南太湖个体耳石的锶钙比值居中(3.12±0.07,N=10);而洪泽湖个体耳石的锶钙比普遍偏高(5.42±0.32,N=9)。这些个体类别间锶钙比值的差异均显著(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正伟 朱国传
为分析洪泽湖流域洪涝灾害在千年尺度序列上的演变趋势,采用统计历史洪涝记录的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洪涝灾害的响应过程,探讨了洪泽湖流域洪涝灾害同El Ni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近1000 a来洪泽湖流域洪涝灾害的频度总体是趋于上升的,这种变化趋势同气候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研究结果显示:公元1000~1400年洪涝记录偏少,同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中世纪暖期出现的一次200 a以上的干旱化过程有较好的对应性。1400~1800年是洪泽湖流域洪涝的多发期,这一事实同我国东部1550~1850年小冰期期间总体偏湿的环境特征相一致。分析洪涝灾害变化同El Nio事件对应性关系表明:在El Nio...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勇峰 郭俨辉 季淮 吴翼 韩建刚 李萍萍
在洪泽湖调蓄灌溉与南水北调常态化调水影响下,湖区水位显著波动对湿地土壤水分及植被生长产生深刻影响。以江苏洪泽湖湿地典型杨树林为对象,借助涡度相关及土壤水分监测系统,研究湿地土壤-杨树系统水分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解析气象因子的影响,为洪泽湖湿地杨树林的水分管理和科学经营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湿地杨树林土壤水分的年内变化可以大致分为稳定期(10-2月,31.36%36.07%),消耗期(3-4月,36.64%37.46%),积累期(5-7月,39.22%53.92%)和消退期(8-9月,40.38%3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何孝光 贾健 刘锦霞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国家大型调水工程,可有效解决黄淮海平原和山东半岛的缺水问题,可更有效地利用淮河水资源,拟将洪泽湖蓄水位由现在的13.0m抬高至13.5m,增加洪泽湖的蓄水量,减少抽江水量,但抬高蓄水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洪泽湖抬高蓄水位的影响和效益,从经济上分析论证抬高蓄水位是可行的。
关键词:
洪泽湖 蓄水 经济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亚民 何华春 崔云霞 吴涛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湖泊水域面积日益缩小,不仅影响了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也造成了湖泊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的破坏及湖泊水环境质量的下降。以淮河中下游洪泽湖为例,通过收集洪泽湖地区1930~2001年不同时期的地形图和遥感影像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RS)技术的支持下对洪泽湖地蛆70多a来水域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30~1961年,洪泽箕面积减少了130.3km2,年均递减率为0.23%;1961~1971年,洪泽湖面积减少了31.99km2,年均递减率为0.17%;1971~2001年,洪泽湖面积减少了154.93km2,年均递减率为0.3%;19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