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44)
2023(5854)
2022(5317)
2021(4880)
2020(4500)
2019(10540)
2018(10482)
2017(20767)
2016(11579)
2015(13371)
2014(13651)
2013(13833)
2012(13083)
2011(11899)
2010(12053)
2009(11298)
2008(11531)
2007(10486)
2006(8959)
2005(7910)
作者
(36033)
(30612)
(30341)
(29268)
(19175)
(14804)
(13875)
(12079)
(11425)
(10890)
(10325)
(10229)
(9720)
(9710)
(9694)
(9631)
(9357)
(8901)
(8841)
(8800)
(7729)
(7661)
(7591)
(6970)
(6928)
(6902)
(6804)
(6788)
(6270)
(6149)
学科
(52126)
经济(52078)
(31256)
管理(31114)
方法(27650)
数学(24886)
(24814)
企业(24814)
数学方法(24670)
(14016)
(13322)
(12639)
中国(11715)
地方(10762)
(9927)
贸易(9926)
(9568)
业经(9196)
农业(9188)
(8767)
(8180)
财务(8165)
财务管理(8141)
(8045)
企业财务(7698)
环境(7129)
(7125)
银行(7096)
理论(6876)
(6840)
机构
大学(175408)
学院(173693)
(70185)
经济(68641)
管理(65496)
研究(59965)
理学(56896)
理学院(56156)
管理学(54901)
管理学院(54598)
中国(44927)
科学(39687)
(36633)
(34379)
(32164)
(32142)
研究所(29591)
业大(29005)
中心(27954)
农业(27574)
(26565)
财经(25835)
(23436)
(23392)
师范(23190)
北京(22842)
经济学(21759)
(21201)
(20700)
经济学院(19918)
基金
项目(115960)
科学(90204)
基金(84158)
研究(80304)
(74486)
国家(73904)
科学基金(62000)
社会(49708)
社会科(46990)
社会科学(46972)
(45569)
基金项目(45506)
自然(41879)
自然科(40877)
自然科学(40863)
自然科学基金(40152)
(38621)
教育(37512)
资助(34908)
编号(32530)
重点(26828)
成果(26476)
(26029)
(24730)
(23363)
科研(23115)
计划(22489)
课题(22418)
创新(21891)
教育部(21668)
期刊
(73996)
经济(73996)
研究(47131)
学报(31203)
中国(30618)
(29811)
科学(27873)
(25460)
大学(22654)
学学(21560)
管理(20608)
农业(19910)
教育(15060)
技术(14050)
(13605)
金融(13605)
财经(12693)
业经(11912)
经济研究(11791)
(11099)
(10761)
问题(10380)
统计(9786)
(9375)
资源(9356)
技术经济(9165)
(8875)
理论(8547)
商业(8460)
(8249)
共检索到249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小琳  张奇  王晓龙  
湖泊的水位-流量关系是湖泊水文特性的重要表征。该关系与湖盆形态、湖泊与周围水系的水力联系等因素有关。鄱阳湖是长江中游的大型通江湖泊,洪泛特征显著。本文以鄱阳湖为例,研究洪泛湖泊入湖流量-湖泊水位关系及非线性特征。基于1960~2010年实测湖泊日水位和流域日径流数据,采用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方法分析多时间尺度上水位对入湖流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入湖流量-湖泊水位关系存在3个特征阶段:阶段1中,入湖流量与湖泊水位相位差从0°过渡到45°~90°,水位上升初期与流量同步上升,后期水位对流量的响应产生迟滞效应,滞后时间为2~9d;阶段2中,入湖流量与湖泊水位相位差在90°左右波动,入湖流量率先下降,湖泊水位却保持缓慢上升;阶段3中,入湖流量与湖泊水位的相位变化与阶段1相反,从45°~90°过渡到0°,湖泊水位与入湖流量下降逐渐变为同步。本文提出鄱阳湖入湖流量-湖泊水位关系的3个阶段并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概化其水文特征,对通江洪泛湖泊的水文特征有新的认识,为下一步湖泊水文过程的刻画与模拟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姜加虎  窦鸿身  黄群  
在地质、地貌、气象、水文、化学和生物等各种内外营力长期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湖泊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种类型,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同时,湖泊自身系统结构是通过赋存其中的各种资源而显现的,并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也就由此而衍生出湖泊具有多种功能。因此,湖泊的资源是其功能的载体,资源具有直观性,而功能则具有抽象性,往往容易被忽略,这也是人们认识湖泊是经历资源型到功能型逐步发展过程的原因所在。人类是自然之骄子,具有择水而居的习性,对自然的认识是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和对自然现象充满神秘感开始的。湖泊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和鲜明的特点,在塑就人类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灿  周爱锋  张晓楠  吴铎  郝盛吞  
作为洪水灾害研究的延伸学科——古洪水研究,其所取得的大量研究成果基本都是基于河流古洪水水文学的研究。然而随着河流古洪水水文学科的发展,研究材料和方法的缺陷越来越凸显,而作为气候与环境变化信息重要收集器的湖泊沉积物在古洪水水文学上的研究可以弥补上述不足。本文重点综述了湖泊沉积物识别古洪水的方法以及古洪水与环境的耦合机制。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总结了湖泊洪水识别的4种方法,即湖泊沉积物岩性和粒径、地球化学指标、数学统计分析方法以及洪水与块体运动的甄别;其二,从成因上探讨了古洪水与大陆尺度大气环流变化、区域气候波动的遥相关性。最后,探讨了洪水事件和气候变化的具体物理机制,并对湖泊洪水与同区域河流洪水进行对比研究以及国内湖泊尤其高山地区湖泊洪水领域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驰  安德胜  
从经济学的理论出发,分析了城市湖泊被污染的原因。从城市湖泊公共资源的性质入手,构造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各方互相合作、互相制约的规律,探讨了不同约束条件下导致的不同的博弈均衡结果,进而提出了减少城市湖泊污染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在加速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保护湖泊水环境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胜  曾智  
本文基于汇率传递的理论模型,运用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且使用动态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确认了两者间的单向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通货膨胀存在负向影响,但汇率传递系数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在较高的通货膨胀区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传递系数较高;在较低的通货膨胀区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传递系数迅速下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宏  冯徽徽  邹滨  王玉龙  
径流是洞庭湖等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水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LUCC)通过改变下垫面特征,强烈改变了流域水文过程,并进一步影响了湖泊水量变化。然而,受气候变化等多因子复杂交互作用,LUCC对“径流—湖泊水量”关系的影响方式与贡献特征依然面临较强的不确定性,成为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面临的关键理论瓶颈。针对上述问题,基于SWAT水文模型,采用2001~2019年MODIS遥感数据产品,系统分析了洞庭湖流域LUCC对“径流—湖泊水量”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洞庭湖流域多年平均径流和湖泊水量分别为2 371亿m~3和682亿m~3,季节上均表现为5~9月份较高、10~4月份较小的单峰型分布特征,径流年际变化趋势较弱(y=14.926x+2 222.1,R~2=0.043 9,p<0.01);(3)LUCC对“径流—湖泊水量”关系具有较强影响,其对多年年均径流量贡献约为364亿m~3,约占多年径流总量的15.4%,对湖泊水量贡献约63亿m~3,占总蓄水量的9.2%。研究结果有助于正确认识与把握洞庭湖等通江湖泊水量变化的内在影响机制,并为流域相关水资源治理与规划提供科学的辅助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龙  姚晓军  李风贤  李晓锋  
[目的]湖泊水位数据是湖泊水量平衡的重要指标,也是湖泊溃决模拟研究的重要参数,通过研究,获得可可西里地区主要湖泊水位数据及其变化过程,对认识藏北地区水资源变化及突发湖泊溃决洪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文献资料、湖泊矢量数据、2003—2009年ICESat/GLAS卫星测高数据为基础获得1993—2009年可可西里地区主要湖泊水位数据,并结合气象等数据对湖泊水位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1) 1993—2009年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水位整体上呈上升趋势,水位下降的湖泊数量较少,但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其中错尼湖泊水位上升了24. 68m,银波湖下降了6. 16m;有7个湖泊水位波动幅度在10~15m之间,应该引起人们重点关注。(2)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水位动态变化主要与气候变化有关,其中降水增加(或减少)和湖面蒸发减少(或增加)是导致湖泊水位上升(或下降)的决定性因素,而气候变暖引起的冰川融水增加、冻土水分释放以及区内地下水补给形式可能是次要原因。[结论]利用卫星遥测技术对大范围无人区湖泊水位信息提取优势明显,数据时间序列较短是其瓶颈。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数量众多,湖泊水资源调查和水安全评估应予以重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卫斌  刘章勇  
计算了长湖、洪湖在围垦前后湖泊容量在水位变化时的容量增长率和四个涝灾年份降雨条件下汛期湖泊水位逐日增加值,对四湖流域尚存的18个湖泊的围垦强度与容量损失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围垦后的长湖容量平均增长率、相对增长率、最大增长率分别从1.8436、0.1834、2.4979(108m3/m)减少到了1.4321,0.1802,1.7569(108m3/m),洪湖容量平均增长率、相对增长率、最大增长率分别从5.8506、0.3000、6.5095(108m3/m)减少到了3.3970、0.2900、3.4440(108m3/m),围垦导致的湖泊容量损失随着水位上升呈加速增加趋势,随着围垦强度的增...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郭玉静  王妍  郑毅  刘云根  闻国静  展鹏飞  
为深入了解流域景观演变规律并有效保护高原湖泊,以滇西北剑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15年6期剑湖流域以及1974-2015年8期剑湖湖泊Landsat影像数据,在Arc GIS平台下采用Fragstats计算景观指数,并运用SPSS分析流域景观格局与剑湖景观形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25 a间剑湖流域的建设用地和耕地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1 269.27和1 038.42 hm~2,水域和未利用地显著减少,分别减少了93.51和2 664.99 hm~2,林地面积变化幅度不大,增加了450.81 hm~2;(2)景观水平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和蔓延度指数增加,分别增加了193个、0.09和0.60,景观多样性指数降低了0.05;(3)剑湖湖泊面积整体呈递减趋势,从1974年的504.47 hm~2减少到2015年的451.72 hm~2;剑湖景观形状指数越来越复杂,金龙河入湖口形状变化尤其剧烈;剑湖湖泊质心向西南偏移,1974-2015年偏移了113.92 m。表明:剑湖流域25 a间景观破碎化程度和景观蔓延度不断增加,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对剑湖景观的演变起主要作用,流域景观格局的演变影响湖泊形状及质心的变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志杰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湖泊环境保护滞后,导致湖泊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城市湖泊几乎都受到污染。湖泊污染治理已成为当前和今后我国水环境治理的工作重点。湖泊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解决湖泊环境问题的各个环节都包含着大量的经济学问题,经济学的办法是治理湖泊污染的有效手段。本文运用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湖泊污染的特点,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层面对湖泊污染进行经济学分析,探讨湖泊污染治理的经济学手段。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秦伯强  张运林  高光  朱广伟  龚志军  董百丽  
中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及湖泊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中国湖泊的污染问题和生态系统退化相当普遍。特别是由于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富集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水华频繁发生,甚至出现了饮用水危机事件。由于缺乏基础理论的指导,中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曾经走过弯路。在没有实现控源截污的条件下,片面强调生态恢复来净化湖泊水环境,一度成为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主流思想。实际上,湖泊生态恢复是有条件的,而对这些条件的诊断和分析是开展湖泊生态恢复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太湖水生植物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确定沉水植物恢复的核心条件是水下光照条件。水下光照条件受富营养水平、悬浮物浓度与水深等因子的影响。只有当一个水域的真光层深度接近水深的情况(比值>0.8),恢复水生植物才有可能。改善水下光照条件,包括降低水深,提高透明度,消除风浪等措施,实际上,都是增加真光层深度与水深的比值。在上述生态恢复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湖泊治理与恢复的工作更多地应该聚焦在控源截污方面。这对中国湖泊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具有普遍的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均力  方晖  包安明  杨辽  
亚洲中部高山地区湖泊是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器,湖泊面积与水位的变化客观地反映了该地区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过程。充分认识高山地区湖泊变化的特征及驱动性因素,有利于正确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湖泊变化的影响。本文针对高山地区缺乏观测资料的特点,利用遥感资料重建近期亚洲中部高山地区湖泊的水位及面积变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位和面积对湖泊变化描述的敏感程度,分别从湖泊类型、区域分布和影响因素讨论了近期亚洲中部高山地区湖泊的时空特征。水位可以更好地描述高山湖泊变化的时空过程,10月份是中亚高山地区湖泊相对稳定的时期。对于封闭性湖泊而言,近期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湖泊扩张明显,而天山中部的湖泊水位微弱上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成新  羊向东  史龙新  徐道清  张泉荣  吴朝明  
应用湖泊营养类型评价标准对江苏省主要湖泊富营养化进行了评价,以区域环境特征对苏南和苏北湖群及城郊湖泊富营养化现状、发生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城郊湖泊全部为富营养和重富营养水平,苏北湖群营养程度已接近苏南湖群,呈中富营养中期,太湖东部营养程度较之太湖西部高出一个营养级别以上。苏北湖群多为过水性湖泊,易受高浓度工农业污水脉冲式入湖影响;苏南湖群污染成因则相对较复杂,主要受城镇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高污染负荷的氮磷排放影响。严格控制流域内各类污染源的源头污染物排放量、充分利用河网湿地净化功能、适度进行湖内污染底泥疏浚和生态重建工程,对控制江苏湖泊富营养化将是较有效的途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文斌  苏彦平  刘洪波  杨健  徐跑  
以江苏省长江水系3个不同湖泊(太湖、石臼湖和固城湖)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群体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元素"指纹"特征的比较研究。基于16个组形态数据的框架测量及相应的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太湖、石臼湖和固城湖产中华绒螯蟹3群体之间在形态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判别准确率分别为70%、90%和80%,但其差异程度尚未达到能够有效区分3个群体的水平。统一使用中华绒螯蟹第三步足作为标准试样,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测定了其中21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其中Cr、Co、As、Se、Cd、Pb、Tl、Ag、Mo、Ni未检出。与形态判别结果不同的是,3湖泊产中华绒...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明进  
In this paper,we study the nonlinear structure of the futures price data of COMEX using the method which was developed in our previous paper.The more complex structure than chaos is detected.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