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57)
2023(11521)
2022(9940)
2021(9103)
2020(7989)
2019(18420)
2018(18333)
2017(34728)
2016(19216)
2015(21981)
2014(22462)
2013(21964)
2012(20608)
2011(18653)
2010(19133)
2009(18105)
2008(18503)
2007(16933)
2006(14714)
2005(13567)
作者
(57151)
(47790)
(47787)
(45592)
(30432)
(22956)
(21907)
(18576)
(18048)
(17235)
(16257)
(16218)
(15352)
(15191)
(15147)
(14851)
(14759)
(14054)
(13980)
(13685)
(11958)
(11798)
(11794)
(10876)
(10874)
(10821)
(10787)
(10616)
(9682)
(9501)
学科
(75065)
经济(74943)
管理(58722)
(57293)
(46439)
企业(46439)
方法(34723)
数学(30237)
数学方法(29904)
(24518)
中国(21939)
(21391)
(21221)
业经(16554)
(16006)
银行(15973)
(15679)
(15233)
财务(15194)
财务管理(15139)
(15097)
(14855)
贸易(14847)
(14462)
(14442)
金融(14438)
企业财务(14296)
农业(13453)
(13378)
地方(13251)
机构
大学(281277)
学院(280019)
(114054)
经济(111453)
管理(105003)
研究(93109)
理学(88635)
理学院(87620)
管理学(85993)
管理学院(85464)
中国(75393)
(59592)
(59492)
科学(56404)
(48136)
(47515)
财经(45771)
(45019)
中心(44091)
研究所(43032)
(41247)
业大(40684)
北京(37971)
农业(37247)
经济学(35739)
(35344)
(35277)
师范(34960)
财经大学(33831)
(33295)
基金
项目(177757)
科学(138452)
研究(130196)
基金(128293)
(112239)
国家(110949)
科学基金(93875)
社会(81512)
社会科(77002)
社会科学(76976)
(69286)
基金项目(67473)
教育(60791)
自然(60473)
自然科(58976)
自然科学(58956)
(58449)
自然科学基金(57926)
编号(53525)
资助(53298)
成果(45004)
重点(40303)
(40034)
课题(37427)
(37081)
(36492)
(36450)
科研(34516)
教育部(34331)
(34237)
期刊
(129607)
经济(129607)
研究(86457)
中国(59616)
(49479)
学报(44465)
(43182)
科学(39743)
管理(38394)
大学(33756)
(31914)
金融(31914)
学学(31728)
教育(30113)
农业(27974)
技术(24516)
财经(23177)
业经(20277)
经济研究(19934)
(19738)
问题(17043)
(15420)
(14489)
(14191)
理论(14140)
财会(13851)
技术经济(13817)
统计(13039)
图书(12839)
实践(12783)
共检索到432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苑达  
本文认为,由于导致洪水灾害损失增加的因素的无法控制或难以改变,洪水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继续保持逐步扩大的趋势;传统的财政补偿方式已经不适应这种趋势,商业性保险补偿方式也因标的损失的高度相关而有其严重的局限性;克服商业性保险补偿方式局限性的途径,是建立有政府作为承保主体参与其中的国家洪水保险制度。本着既参考国外已有的经验,又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尤其是注重相关的保险理论和知识的应用的原则,本文也对我国国家洪水保险制度的一些基本内容作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弓长  于海纯  
洪灾保险制度的构建有利于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分担由洪水灾害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在最大程度上补偿受灾人的财产损失。构建洪灾保险的法律路径不仅有助于实现上述目的,且是对当前国家政策呼吁和现实风险社会的回应。其立法形式应当逐步推进,由试点规则到成为《保险法》中巨灾保险篇章的组成部分;其基本运营路径应当由政府和保险人在各司其职的同时联合协作,共同有效的推进洪灾保险制度的落实;在事前构建联合巨灾保险基金制度,保证资金流动性以应对洪灾风险的即时性;在投保时实施强制基础保险加浮动的自愿机制,照顾不同种类风险承担者的现实需要,最后应建立洪灾保险的公估人机制,保障洪灾保险制度的后期实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兰景涛  
洪水灾害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科学地对洪水灾害进行损失评估是防洪减灾措施的理论基础和前提。本研究对洪水灾害损失评估从经济损失和非经济损失两方面进行了探讨,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等原则,采用主客观综合分析法并结合解释结构模型方法,构建了洪水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旨在为洪水灾害损失评估提供理论基础,为洪水灾害的具体应对措施和灾害补偿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有鹏  于瑞宏  马宗伟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的发生是自然地理条件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流域水系构造和地理特征决定了其洪水多发性,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导致该地区水循环过程发生较大改变,而大量水库、堤防的建设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使得洪水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长江中下游地区近年来洪水灾害频繁发生。综述了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探讨了长江中下游水系特征与洪水灾害的关系,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洪水灾害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气候和下垫面特征变化条件下的暴雨洪水模拟研究,以长江下游太湖东苕溪流域的南苕溪为研究区,进行了流域降雨径流过程的动态模拟验证和特征分析,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从...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翔  郑如霞  
在诸多自然灾害中,江河洪水灾害最受美国政府的关注。为了有效地防御与减轻此类灾害造成的损失,政府不仅建立了一个高效的灾害政策管理机制,而且还以立法形式加以保证。其中,国家洪水保险法与洪水灾害防御法是两项最为主要的立法。 一、国家洪水保险法及其完善 尽管美国政府在历次大水灾之后都考虑过洪水风险保障的可能性,但直到1968年联邦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强  
1998年夏季我国发生的全流域洪水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文章对我国的洪水风险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评估,阐述了我国洪水保险的现状,并对建立我国的洪水保险制度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莉英  倪晋仁  蔡强国  毛小苓  
根据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发展阶段及特点,考虑洪水灾害对社会经济的短期影响及对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以"基于洪水保险的洪灾风险(FIRFR)"和"洪灾对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影响(PFIOS)"两种概念指数为基础,对全国范围及不同分区FIRFR和PFIOS的县(市)统计分布特征及相对等级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IRFR和PFIOS县(市)频数分布特征差异显著,前者基本呈"尖峰"、"右尾"状分布,而后者基本呈对称分布,洪灾短期影响与洪灾潜在影响的重点区域不同。根据不同分区FIRFR和PFIOS统计特征和相对等级差异,提出不同分区综合防洪减灾对策与建议,以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洪...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尹卫霞  余瀚  崔淑娟  王静爱  
在气候变化与城市化背景下,暴雨洪水灾害损失风险加剧,给人口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评估暴雨洪水灾害的人口损失成为灾害风险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基于灾害系统理论,归纳了基于"致灾因子(H)—承灾体(V)—孕灾环境(E)—人口损失(D)"的暴雨洪水灾害人口损失评估的概念框架;基于现有国内外典型研究,梳理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以"影响指标—损失指标—分析方法"多维图显示,认为"综合影响因素—人口损失"关系分析是评估暴雨洪水灾害人口损失的核心。目前人口损失的评估方法依据其考虑的要素可划分为:基于"H-D"关系的脆弱性曲线法、基于"H-V-E-D"关系的多要素综合法和刻画过程的灾害系统模拟法等。着重从数据可获取性和方法有效性两方面进行综述,认为单一方法不能满足人口损失风险评估的需求,因此从灾害系统角度出发,从单一要素向多要素综合发展、从指标统计分析向过程动态模拟发展、从单一方法向综合集成方法发展是人口损失及风险定量评估的发展趋势。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魏华林  洪文婷  
在经历了几场罕见的大灾大难之后,巨灾风险已经成为举国上下共同关注的话题。许多学者迫切要求国家尽快建立所谓的"完整制度"或"管理体系",实现巨灾风险管理。这种想法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实践的分析,认为巨灾是目前人类难于应对和应对不了,而又不得不应对的一种自然灾害。无奈之下,人类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通过建立一个又一个的专项巨灾保险制度,实现单个巨灾风险管理的突破;二是通过建立涵盖安全设防、救灾救济、应急管理和风险转移等内容的全面巨灾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对巨灾风险的全过程管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景宜  
大气降水的不规则运动是引发洪水灾害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小洪水、大灾情"特性显著的渭河下游洪泛区的洪水特性、降水规律以及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插值计算法进行降水量和降水变率空间分析,评估并区划了研究区汛期洪灾风险的降水危险性。主要结论为:①季节性的强降水过程是引发渭河下游洪水灾害的重要因素,连续暴雨或大范围暴雨往往带来洪水灾害;②汛期降雨量呈现出显著的南多北少特征,且从东南到西北依次递减,咸阳、高陵县、大荔县西北部降水量偏低,而秦岭北麓的华县、华阴及西安市区降水相对丰富;③汛期降水变率虽然呈现出相间分布的特征,但降水量变化较大的区域(西安市区、华县以及潼关县东南部)都集中于南部的秦岭北麓;④根...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艳  
洪水保险作为洪灾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洪灾风险转移的基本形式。鉴于此,本文分析了洪水保险的两种模式,即国家强制洪水保险模式和私人剩余财产洪水保险模式。分别以美国、英国为例分析了这两种保险模式的运作及其绩效,经过分析发现,不同的洪水保险模式与其保险体制、市场机制及洪水风险有直接关系,进而总结了这两种模式的经验。最后在分析中国洪水保险制度运作的现状及绩效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洪水保险制度必须从立法、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持3个方面加以完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霞  
保险作为自然灾害风险转移的典型手段,在洪水灾害风险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分别以英美为代表的私人剩余财产洪水保险和国家强制洪水保险两种制度安排,得益于其完善的法律法规,严密的制度设计和有效的防灾减损,运行较为成功。而中国的洪水保险制度却陷入损失承担能力低与风险转移程度低并存的"双低困境",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加快洪水保险立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加强技术支撑效果等措施加以破解。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英君  江先学  
洪水保险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防洪措施。就国内外洪水保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简要回顾,并以美国为例,对美国的洪水保险发展进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通过对中美两国基本国情差异的比较分析,探寻适应中国国情的洪水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度框架。研究认为,我国洪水保险的经营模式应实施政策性保险商业化运作的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为建立健全我国洪水保险制度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导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莫宏伟  李少青  陶建军  刘晗  肖志坤  
以湘江湖南段河流沿线地区为例,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的基本原理构建了洪水灾害综合风险值计算模型,即综合危险度和综合社会经济易损度的叠加。利用研究区全球数字高程模型(GDEM)数据、1971~2007年地面气象站观测数据和2008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地学方法,得到包含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4个风险等级的洪水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洪水灾害危险度最高的地区集中分布在湘江下游沿岸的湘阴县和长株潭地区;综合社会经济易损度最高的地区为人口密集的市区;湘阴县、长株潭三市和衡阳市市区危险度和易损度均较高,为洪水灾害高风险区。研究结果可为风险管理者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