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34)
2023(4168)
2022(3694)
2021(3492)
2020(2856)
2019(6282)
2018(6161)
2017(11356)
2016(6466)
2015(7178)
2014(7034)
2013(6922)
2012(6623)
2011(5878)
2010(6366)
2009(6053)
2008(5975)
2007(5604)
2006(5275)
2005(5022)
作者
(20081)
(16864)
(16568)
(16168)
(10473)
(8189)
(7332)
(6441)
(6309)
(6197)
(5952)
(5719)
(5472)
(5295)
(5241)
(5239)
(4892)
(4887)
(4863)
(4812)
(4309)
(4217)
(4058)
(3864)
(3847)
(3808)
(3735)
(3703)
(3431)
(3394)
学科
管理(22939)
(22819)
经济(22787)
(16345)
环境(14134)
(12400)
企业(12400)
(10330)
(7797)
(7776)
地方(7154)
中国(7066)
(6974)
生态(6731)
农业(6661)
资源(6511)
方法(6372)
规划(6003)
业经(5958)
环境规划(5781)
(5694)
(5268)
(5145)
数学(4886)
数学方法(4735)
(4456)
银行(4439)
(4227)
(4119)
贸易(4117)
机构
学院(93920)
大学(92110)
(35661)
研究(35215)
经济(34669)
管理(33518)
中国(27704)
理学(27407)
理学院(27029)
管理学(26465)
管理学院(26338)
科学(23085)
(20539)
(18900)
(18695)
(17984)
研究所(16849)
中心(16705)
(15894)
业大(15201)
农业(14362)
(14016)
师范(13923)
(13776)
北京(13581)
财经(13346)
(12855)
(12767)
(12070)
(11899)
基金
项目(60360)
科学(46597)
研究(43710)
基金(42515)
(38246)
国家(37772)
科学基金(31344)
社会(27355)
社会科(25817)
社会科学(25802)
(24664)
基金项目(22678)
(20255)
自然(20233)
自然科(19498)
自然科学(19487)
自然科学基金(19070)
教育(18622)
编号(17412)
资助(17014)
重点(14455)
成果(14373)
(13783)
课题(12711)
(12474)
(11755)
科研(11455)
国家社会(11337)
计划(11277)
(11168)
期刊
(47701)
经济(47701)
研究(27569)
中国(21365)
(17757)
学报(16116)
(14428)
科学(14408)
农业(12197)
大学(11854)
学学(11224)
管理(11146)
教育(9858)
(9686)
金融(9686)
资源(8177)
业经(8164)
问题(6548)
技术(6490)
财经(6424)
(6038)
(5493)
经济研究(5368)
(5303)
生态(4999)
图书(4972)
(4779)
科技(4662)
现代(4453)
林业(4358)
共检索到153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永宏  王克林  任勃  杨刚  李峰  
从水域面积、水文环境、水环境质量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阐述了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了当前洞庭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及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开展绿化工程、加强蓄洪能力建设、调整湖区产业结构、控制污染"等综合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及措施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占东  黄群  姜加虎  
通过对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水情、泥沙、污染和湿地生态等不同方面问题的回顾分析,认为在三峡工程建设、洞庭湖退田还湖和极端天气事件影响下,洞庭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气候干旱化,加之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导致洞庭湖入湖水量季节性减少,湖区水位下降,干旱期延长。模拟显示2006和2009年三峡秋季蓄水使洞庭湖出口水位平均下降2.03和2.11 m;由于三口来沙急剧减少,入湖泥沙打破了以淤积为主的模式,2006年洞庭湖第一次出现从拦蓄泥沙变成向长江净输出泥沙。低水位运行不仅对洲滩演进和湖泊水质带来影响,也加速了对湖滩的开发利用,外来物种的发展威胁了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动物栖息地的稳定。同时,湖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童中贤  
分析了环洞庭湖城市水灾的演变趋势 ,提出了环洞庭湖城市减灾的主要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谭建强  张建波  
本文从洞庭湖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战略地位出发,分析了洞庭湖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指出实施《洞庭湖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是综合治理洞庭湖,恢复洞庭湖的生态功能,确保长江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并提出了实施《规划》的预期效果以及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静   熊建新   王鑫滨   黄玲玲   刘玫君   张家雄  
【目的】诊断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适应性,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可持续承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2个子系统,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维度构建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适应性评价模型、标准差椭圆及地理探测器,分析洞庭湖区2012—2021年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适应性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1)旅游产业指数呈现升—降—升变化趋势,生态环境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适应性指数时空差异显著,呈现中部地区较低、四周地区较高的“盆地型”空间分布格局。2)近10年来适应性时空迁移趋势以东西方向为主导,空间离散程度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变化趋势,重心位于洞庭湖中部地区,集聚特征明显。3)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适应性类型以低度适应为主,县域占比达41.18%,空间格局表现边缘地区>外围地区>中部地区的分布特征。4)旅游资源禀赋、政府调控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治理能力是驱动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适应性时空演变的重要因素。【结论】洞庭湖区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适应性较低,县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突出。未来洞庭湖区旅游产业发展,应立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开发旅游资源,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提高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文  钟声  
新中国成立以来,洞庭湖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系列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湖泊面积急剧下降、水质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血吸虫疫情反复等。政府确立了江湖同治的指导思想,治理方针经历了从"蓄泄兼筹,以泄为主"到恢复湖泊面积,改善湖区生态环境的变化过程,并先后采取了洞庭湖整修工程、园田化建设、血吸虫病防治、水污染治理等一系列治理措施,使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为了进一步改善湖区环境,还需在树立科学理念、加强法制建设、创新管理机制以及整合社会力量等方面作更大的努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邓学建  米小其  牛艳东  周毅  任巍  李剑志  
本文利用路线调查法对栽培速生杨的沅江江渚头垸和保持原始湿地环境的汉寿青山垸进行了鸟类资源调查。调查发现栽培杨树林后鸟类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湿地鸟类物种数量减少,森林鸟类比例增加(达62%)。鸟类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杨树林中鸟类群落结构单调,其中森林类型鸟类仅占洞庭湖区森林类型鸟类的24.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志刚  
近三十年来,洞庭湖区生态环境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诸多相关成果,总体上来看,主要集中在两大问题上:一是考察洞庭湖区历史面貌演变过程及其原因,虽然观点纷纭各有重点,但将其看作一个动态的多种因素交织的复杂系统已逐渐成为共识;二是探讨湖区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主要从堤垸兴废与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与地方社会,以及人类社会的生态应对三个层面展开具体论述。这些研究虽然有不少观点值得借鉴,但也存在着重复研究较多、观点区分度不高等问题,须继续挖掘史料、拓宽视野与加强学科交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谭支良  
由于洞庭湖区的生态安全在长江中下游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强于2007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湖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尽快完成组织《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长沙办公室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洞庭湖湿地国际研究中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佟新华  
本文考虑影响水环境质量的经济社会、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及城市规模等因素拓展IPAT模型,建立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模型,运用日本1970~2010年的数据分析日本后工业化时期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研究日本水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研究表明,日本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是促进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发展以及大城市人口集中等因素是导致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因素;日本降低工业和农业增加值占比、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环境保护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开发水生态环保技术以及提高全民意识等有效突破了日本水资源环境瓶颈。我国应借鉴日本先进经验,从结构减排和技术减排的视角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梅  言迎  罗军  
近年来洞庭湖湿地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型缺水问题日渐突出,直接威胁到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分析认为,目前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等级为中等并有向差等级演化的趋势,必须确保最小生态需水量.采用水量平衡法可以初步估算其最小生态需水量为2.68×108m3,而且将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璇  肖伟华  段玮娟  赵志轩  王旭  郝彩莲  
洞庭湖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吞吐型湖泊。换水频率和换水量等换水特征是其水文条件的重要表征。下垫面条件变化、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湖泊地形和来水条件等,使洞庭湖换水特征发生很大变化。研究1960s以来洞庭湖换水特征的历史演变,特别对三峡工程后换水量差值进行研究,有助于得到湖泊换水特性的历史演变特征,并对今后湖泊水量控制提供参考。分析了1961~2008年洞庭湖换水频率变化,1990s前换水频率的降低趋势一定程度上表征湖泊的自然衰退趋势,1990s后衰退趋势趋缓;而三峡蓄水运行后与90年代以来的换水量差值为146.47亿m3,枯、丰水期分别为48.34亿m3和98.14亿m3。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萌  赵运林  库文珍  周小梅  李燕子  陈小玲  
洞庭湖土壤镉污染严重,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L.)是在洞庭湖湿地新发现的一种对镉具有较强富集能力的优势植物,已证实该种植物对土壤中的镉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和潜能,将来可作为洞庭湖土壤镉污染的理想修复材料。以南洞庭湖Cd污染土壤为栽培基质,分别在蒌蒿幼苗期、成株期添加EDTA等7种螯合剂和调控物质,研究了不同添加物对蒌蒿生长状况及Cd富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HEDTA、EDTA、DTPA等3种螯合剂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蒌蒿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但增加了土壤中有效态Cd的含量,使蒌蒿茎叶中Cd的富集浓度分别上升了35.5%、98.4%、42.1%,可显著提高蒌蒿的修复效果;生石...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攀  苏静  
利用环洞庭湖区33个县市区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在全面测算城镇化水平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城镇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和空间溢出效应,在其低质量发展阶段,城镇化对地区内及邻近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表现为负向空间溢出;在其高质量发展阶段,城镇化对地区内及邻近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表现为负向空间溢出,并且对邻近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要大于地区内部。地区技术进步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存在"虹吸效应",在促进本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同时也显著抑制了邻近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对外开放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正向空间溢出,但这主要来自于地区间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的贡献;地区富裕程度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的空间效应不显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林奇  杨新荣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可以从5个方面分析:气候、水文、水质、血吸虫病感染和生物多样性。尽管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但由于气温上升、水位落差较大、水质状况下降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建设,严密监控和有效防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持湖区水位相对平稳,改善湖区水质,继续做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促进生物多样性,以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适应生态环境的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