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59)
- 2023(10011)
- 2022(8964)
- 2021(8500)
- 2020(7137)
- 2019(16486)
- 2018(16448)
- 2017(31358)
- 2016(17344)
- 2015(19584)
- 2014(19359)
- 2013(19130)
- 2012(17520)
- 2011(15536)
- 2010(15232)
- 2009(13800)
- 2008(13072)
- 2007(11209)
- 2006(9651)
- 2005(8090)
- 学科
- 济(62863)
- 经济(62793)
- 管理(45708)
- 业(44487)
- 企(36642)
- 企业(36642)
- 方法(30799)
- 数学(26619)
- 数学方法(26303)
- 学(18990)
- 农(18147)
- 中国(15559)
- 财(14674)
- 业经(14154)
- 地方(13657)
- 农业(12150)
- 理论(11135)
- 和(10953)
- 环境(10815)
- 贸(10584)
- 贸易(10579)
- 技术(10287)
- 易(10245)
- 制(9801)
- 务(9537)
- 财务(9480)
- 财务管理(9466)
- 教育(9198)
- 企业财务(8970)
- 划(8884)
- 机构
- 大学(241201)
- 学院(239144)
- 管理(96775)
- 济(86376)
- 理学(84649)
- 经济(84353)
- 理学院(83666)
- 管理学(82071)
- 管理学院(81669)
- 研究(81484)
- 中国(57744)
- 科学(56394)
- 京(52326)
- 农(45542)
- 业大(43217)
- 所(42094)
- 研究所(39270)
- 财(37191)
- 中心(36247)
- 农业(35618)
- 江(33607)
- 北京(33043)
- 范(32112)
- 师范(31758)
- 财经(30692)
- 院(30689)
- 经(28044)
- 州(27327)
- 技术(26346)
- 师范大学(25787)
- 基金
- 项目(176722)
- 科学(136685)
- 基金(126895)
- 研究(124404)
- 家(113440)
- 国家(112452)
- 科学基金(94843)
- 社会(74656)
- 社会科(70501)
- 社会科学(70479)
- 省(69797)
- 基金项目(68879)
- 自然(65184)
- 自然科(63565)
- 自然科学(63545)
- 自然科学基金(62377)
- 划(59225)
- 教育(56182)
- 资助(52157)
- 编号(50760)
- 重点(39994)
- 成果(39849)
- 部(37374)
- 发(37264)
- 创(36310)
- 课题(34708)
- 科研(34698)
- 计划(34313)
- 创新(33891)
- 大学(32234)
共检索到332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进 汤玉喜 吴敏 唐洁
对洞庭湖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栽植杨树导致地力退化现象并不明显;在各个样地中,细菌占绝对优势,真菌最少;真菌和细菌主要分布在5~10 cm土层,放线菌主要分布在0~5 cm土层,厌氧菌主要分布在10~20 cm土层;同一微生物类群在各样地间的数量无显著差异;在不同林龄的土壤中,真菌、细菌和厌氧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均随着林龄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放线菌随林龄增加呈现高-低-高的趋势;各微生物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洁 李志辉 汤玉喜 李永进 吴敏 王胜
基于洞庭湖滩地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时间尺度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分析土壤呼吸动态特征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土壤呼吸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采用LI-8100气体分析仪对杨树林地、芦苇地、农田地土壤呼吸动态进行野外测定,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并对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和日变化比较明显,其动态均表现为单峰型,高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而最低值大致出现在凌晨5:00;土壤呼吸作用强弱表现为芦苇地>杨树林地>农田地;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与土壤细菌数量变化呈显著相关性(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进 汤玉喜 唐洁 吴敏 杨艳
为探讨修枝强度、林农间种、异龄林等因素对洞庭湖洲滩钉螺孳生的影响,对拐棍洲有螺滩地杨树人工林的螺情分布进行了长期定点调查。结果表明:4年生杨树林,修枝次年林分内的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均低于修枝当年,其中1/3修枝强度次年林分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较修枝当年分别降低了68.00%和80.80%。林农间种的杨树林较翻耕不种和不耕不种的杨树林抑螺效应显著,翻耕而不间种的杨树林,活螺框出现率与不耕不种的1年生杨树林一样,但活螺密度却较不耕不种下降了47.20%。异龄林营造后,活螺密度大致呈下降趋势,营造后的第2、3、4年时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分布较营造当年下降73.33%、50.00%、77.6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秦媛 潘雪玉 靳微 陈连庆 袁志林
【目的】综合评价4种土壤微生物细胞提取技术的优劣,旨在为阐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林木生长生理的调控作用以及建立林木根际微生物组工程实验体系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杨树人工林非根际土壤为材料,使用超声波、搅拌器2种物理分散方法和焦磷酸钠、吗啉乙磺酸一水合物2种化学分散剂对土样进行预处理,并通过2步离心法获得菌体样品。经微生物群落扩增子高通量测序、BIOLOG生态板和真菌板碳源利用比较、真菌和细菌菌落形成单位计数等分析手段,评价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菌体样品(包括原始土样)在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和群落水平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差异。【结果】4种提取方法所得菌体样品的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及多样性指数与原始土样相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经焦磷酸钠和搅拌器处理后所得样品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与原始土样最为接近;可培养菌落总数较高,代谢活性(碳源利用能力)相对较强。相反,超声波处理后细菌物种多样性最低,可培养真菌数量显著低于焦磷酸钠和搅拌器2种处理(P<0.05),且BIOLOG分析结果表明菌群代谢活性较低。吗啉乙磺酸一水合物处理后所得样品菌群结构与原始土样差异较大,且可培养细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结论】4种提取方法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代谢活性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超声波处理和吗啉乙磺酸一水合物溶液处理提取效果较差,采用焦磷酸钠和搅拌器处理能更完整、有效提取土壤菌体细胞并维持菌群较高代谢活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辉 刘春林 付小义 戴兴安
用样行法对洞庭湖滩地新造速生丰产纸浆林的成活率进行调查,同时了解造林地连续4 a汛期的水文规律和海拔高程的演变过程,通过分析造林成活率与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发现淹水时间为滩地造林的限制性因子,营造速生丰产林、一般用材林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时,造林地年淹水天数依次不能超过19、35和62 d;苗木等级对造林成活率有重大影响,特级苗、Ⅰ级苗、Ⅱ级苗、Ⅲ级苗的平均成活率在海拔低于32 m的造林地上分别为68.8%、49.3%、18.7%、2.4%,在海拔超过32 m的造林地上分别为98.8%、79.6%、36.4%、14.7%;采用开沟抬垄整地可减轻涝渍胁迫,从而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活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宋贤冲 项东云 杨中宁 张照远 曹继钊
为了揭示广西主要桉树人工林种植区桉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差异,借助BIOLOG检测法,比较了广西5个地区的桉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各样点土壤微生物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排序为梧州样点(WZ)>田林样点(TL)>吴圩样点(WX)>鹿寨样点(LZ)>宁明样点(NM);5个地区的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类型和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分异,对根际土主成分1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为糖类及其衍生物、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物质;5个地区的桉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性之间的差异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艳 汤玉喜 唐洁 李永进 李志辉 吴敏
为探明环洞庭湖区中龄期杨树人工林需肥特性,提高肥料利用率,对7年生的杨树人工林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及其养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试验区中龄期杨树树体养分与土壤中多种养分呈极显著相关性;氮、磷、钾肥通过合理配施,对胸径生长量的促进作用显著,树高生长量则差异不大;施肥处理16号(0.6 kg/株氮肥、1.5 kg/株磷肥、0.15 kg/株钾肥),林木平均胸径及树高生长量分别为6.07 cm和5.84 m,相比对照CK增长率分别可增加10.58%和7.11%,综合表现比较理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庆丰 孙启祥 吴泽民 项艳
The principal felling age of poplar on Changjiang River beach was studied in Nangen forest farm of Huaining County of Anhui Province. Based on beach altitude, the beach was divided into two site conditions: the higher beach(15~16\^5?m) and lower beach(14~15?m). Model \%y=a+b\% ln\%A\% was selected a...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卢成阳 宋同清 彭晚霞 曾馥平 杜虎 鹿士杨 杨钙仁
根据广西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桉树(eucalyptus)3种人工林分布情况,按其在各县市的分布权重选取不同龄级(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典型样地,样地面积20m*50m,采用网格法采集表层土壤(0cm-10 cm),采用稀释平板涂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氯仿熏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各林龄阶段土壤可培养微生物中,细菌数量占有绝对优势,幼龄、中龄、过熟龄阶段微生物数量大小顺序为:杉木>桉树>马尾松,杉木幼龄、马尾松、桉树近熟林微生物数量在各自的林型中最大。微生物生物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雪蔓 刘世荣 尤业明
为了探究固氮树种对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第二代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结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分别在干季和湿季研究了第二代桉树纯林和第二代桉树/固氮树种混交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物量和结构。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混交林土壤(0 10 cm)的有机碳含量、铵态氮、硝态氮、总氮、凋落物生物量分别提高了17.77%、41.62%、85.59%、25.38%、19.12%,除土壤有机碳外,其它在统计学上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混交林的细菌生物量显著增加,但其真菌生物量显著减少;同时,混交林的总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相对百分含量在干季显著提高,真菌的相对百分含量却显著降低;但在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法蕾 裴顺祥 杜满义 马淑敏 吴莎 吴迪 王海霞 李佳林 许基煌
[目的]为评估结构调整对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探索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对结构调整干扰的响应机制。[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结构调整后山西省中条山油松人工林林下土壤微生物的类群组成及多样性进行探究,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油松人工林结构调整能够降低土壤的pH值,土壤养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样地。土壤微生物的优势菌群未发生较大的变化,土壤的优势细菌类群是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而优势真菌类群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孢菌门。结构调整后油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显著增加,多样性较对照样地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对结构调整前后的油松人工林微生物类群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RDA分析,pH、总氮、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是驱动土壤微生物类群变化的主要因子。[结论]结构调整后的油松人工林样地仍处于恢复期,微生物类群结构与未调整样地相比具有相似性,但调整后的土壤微生物类群更为丰富,变形菌门和担子菌门的增加使得土壤中固氮菌的比例提高,土壤微生物类群向有助于有机质分解的方向转换。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唐洁 李志辉 汤玉喜 吴敏 李永进 王胜
土壤呼吸受到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基于洞庭湖区滩地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时间尺度,分析土壤呼吸动态变化及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滩地土壤呼吸变化的机理及精确推算碳的排放。采用LI-8100气体分析仪对洞庭湖区滩地芦苇地、农田、杨树林地土壤呼吸动态进行野外测定,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并对土壤呼吸速率与近地表温度、0~5 cm土壤含水量、0~5 cm土壤温度、空气湿度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和日变化比较明显,其动态均表现为单峰型,高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而最低值大致出现在凌晨5:00;不同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柳 任桂芳 李永 郭民伟 朴春根
选取107杨、108杨和毛白杨3种杨树人工林,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人工林中叶面、皮部和土壤中可培养的微生物的数量变化和优势种群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的数量在107杨与108杨、107杨与毛白杨之间的差异均显著,而在108杨与毛白杨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叶面、皮部和土壤的细菌数量差异均显著,107杨夏季和秋季的细菌数量占有优势地位,毛白杨冬季和春季的细菌数量占有优势地位;107杨秋季的细菌数量最高,108杨和毛白杨的较低,季节变化直接影响着细菌数量的变化,是细菌区系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细菌的优势种群以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等为主;真菌的数量在107杨与108杨、107杨与毛白杨之间的差异均...
关键词:
北京 杨树人工林 微生物区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升华 汤玉喜 唐洁 唐学君 田甜 易洪波 陈筑衢 张旭东
[目的]揭示杨树人工林皆伐对滩地蒸发散和产流的影响。[方法]基于涡度相关系统对长江滩地杨树人工林皆伐前后水汽通量连续3年(2010―2012年)的观测数据,通过对比皆伐前、后气候条件相似的2个时段(1整年)的蒸发散,揭示皆伐后研究区蒸发散的变化,并基于水量平衡反推研究区产流的变化。[结果]皆伐后土壤温度和水位上升,土壤表层含水量全年均值减小约0.03;研究区蒸发散皆伐前、后具有相似的日变化规律和季节动态特征,但皆伐后的全年蒸散量仅为皆伐前的66.3%;皆伐后研究区产流率(产流量/降雨量)从皆伐前的0.53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韦菊娴 王聪 何斌 尤业明 黄雪蔓
土壤微生物主要通过参与养分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等过程来影响桉树生长发育,在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桉树作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种类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技术手段的限制,桉树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研究较少,当前对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研究大多处于初级阶段。本研究系统综述了不同经营方式、林分类型和林分年龄条件下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及研究进展。与桉树天然林相比,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较少。与桉树人工纯林相比,桉树混交林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和活性。桉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外生菌根真菌与内生菌根真菌多样性随林龄的增长而下降。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参与桉树林土壤养分元素循环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作用机制,并对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研究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展望。可为维持桉树林土壤健康、促进林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表1参9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