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31)
- 2023(8445)
- 2022(7214)
- 2021(6680)
- 2020(5642)
- 2019(12979)
- 2018(12701)
- 2017(24166)
- 2016(13112)
- 2015(14613)
- 2014(14371)
- 2013(13736)
- 2012(12397)
- 2011(11053)
- 2010(11160)
- 2009(10129)
- 2008(9681)
- 2007(8193)
- 2006(7099)
- 2005(6051)
- 学科
- 济(55146)
- 经济(55094)
- 管理(34568)
- 业(34051)
- 方法(27634)
- 企(26295)
- 企业(26295)
- 数学(25522)
- 数学方法(24998)
- 农(15964)
- 地方(14104)
- 中国(12326)
- 学(12070)
- 贸(11274)
- 贸易(11267)
- 业经(11172)
- 财(11172)
- 易(10923)
- 农业(10793)
- 环境(8910)
- 技术(8172)
- 制(7776)
- 理论(7575)
- 划(7155)
- 地方经济(6899)
- 融(6790)
- 金融(6789)
- 和(6703)
- 银(6689)
- 银行(6648)
- 机构
- 学院(183851)
- 大学(181426)
- 管理(71845)
- 济(71685)
- 经济(70396)
- 理学(63559)
- 理学院(62783)
- 研究(61989)
- 管理学(61178)
- 管理学院(60899)
- 中国(44897)
- 科学(43458)
- 农(40057)
- 京(38070)
- 业大(35011)
- 所(32223)
- 江(32100)
- 农业(31993)
- 研究所(30168)
- 财(29369)
- 中心(28696)
- 财经(24053)
- 范(22866)
- 院(22788)
- 师范(22434)
- 北京(22224)
- 省(22164)
- 经(21914)
- 农业大学(21893)
- 州(21260)
- 基金
- 项目(137109)
- 科学(107195)
- 基金(100260)
- 家(91436)
- 国家(90643)
- 研究(89715)
- 科学基金(77225)
- 社会(57390)
- 省(56098)
- 社会科(54492)
- 自然(54485)
- 社会科学(54473)
- 基金项目(53824)
- 自然科(53208)
- 自然科学(53190)
- 自然科学基金(52221)
- 划(46418)
- 资助(41406)
- 教育(41319)
- 编号(34250)
- 重点(31728)
- 发(28979)
- 部(28708)
- 创(28561)
- 计划(28254)
- 科研(27094)
- 创新(26788)
- 科技(25262)
- 成果(24337)
- 大学(24146)
共检索到252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加虎 黄群
应用数值模拟技术,通过建立洞庭湖与长江耦合的水动力学数值模型,并利用长江沿江的宜昌、枝江、沙市、监利、螺山和洞庭湖区沿湖的南咀、小河咀、沅江、鹿角、岳阳和城陵矶等水文测站的水文资料,开展洞庭湖区湿地恢复的洪水效应模拟计算,选用1998年6月15日~8月31日洪水资料作为模型计算依据。通过模拟计算,对1952年以来洞庭湖淤积、围垦对江湖洪水的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显示,1952~1998年的47年间,洞庭湖湖泊湿地围垦对江湖洪水位升高影响的相对量是湖泊淤积对江湖洪水位升高影响值的2~10倍。
关键词:
洞庭湖 洪水 淤积围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仁东
本文在中国资源与环境时空数据库的支持下,利用20世纪70年代末期、90年代末期获取的陆地资源卫星图像和GIS分析方法,对洞庭湖区近20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了遥感调查,进而以水域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移变化为基础,对区域洪水调蓄能力的变化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变化比较显著的地类有3类:耕地减少了1.97%,各类建设用地总计增加了14.88%,水域面积增加的幅度为8.77%。因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区域洪水调蓄能力增加估计为6.23亿m3,由此增加的湖泊容积,最大为13.01亿m3。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建新 陈端吕 彭保发 游雪姣
从生态弹性子系统、资源环境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3个角度构建生态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以2010年为现状年,2018年为模拟结束年,对3个子系统进行现状模拟,根据现状模拟结果以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值进行优化模拟。结果表明:1选取19个指标中需要优化的指标为植被覆盖指数、生物丰度指数、水网密度指数、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量、人均林地面积、第三产业比重和人口数量等8个指标,通过优化模拟,能够促使洞庭湖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不断优化。2从时空模拟结果来看,洞庭湖区17个县域单元生态承载力空间差异和变化较大,对比现状模拟和优化模拟结果,变化最大的是岳阳市区、常德市区和益阳市区3个区域,"W"型空间格局发生了转变。3针对模拟结果,认为应采取控制人口发展规模,树立以生态为导向的发展观,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生态系统调控和景观生态规划,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优化对策,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晓青 孙佳 唐焰 谢春花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以后,洞庭湖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以洞庭湖水系沅水归宿之地沅江市为例,分析了沅江市1999—2003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发现:区域内耕地面积减少,水域面积大增;耕地面积转移是其它土地利用类型新增面积的主要来源;城镇农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新增面积呈高速扩展之势。对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各类土地转化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未利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移是该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导趋势,其中大量侵占农用地成为增加建设用地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平垸行洪 土地利用类型 洞庭湖区 沅江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董明辉 董成森 庄大昌
洞庭湖区经济社会要可持续发展,退田还湖是客观要求,实质内涵之一就是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本文概述了湖区自然、经济社会概况;湖区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但着重论述了湖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应立足资源优势、产业现有基础,以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用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为途径,重点发展工业原料林及林产品加工业、草食性畜养殖业、水产水禽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及旅游业和商贸流通业。尤其是提出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加快发展湖区林业与湖区畜牧业的观点。
关键词:
洞庭湖区 产业结构 优化调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明麒 于秀波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与分析,可以科学阐述区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结构变化规律、驱动力等,有助于规范人类行为、协调人地关系,从而为更好的进行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1995、2000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为基础,以退田还湖工程为切入点,系统分析洞庭湖区三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初步阐述了退田还湖工程这一重要的生态恢复工程对湖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退田还湖工程促进了耕地向湿地的转化,使移民迁入区和迁出区的土地利用结构都会发生重大变化。最后,指出对于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与管理,各级政府一定要起到宏观调控的指导作用,包括要从战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姜鲁光 封志明 于秀波 甄霖 黄河清
1998年以来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对鄱阳湖区洪水调蓄功能具有明显影响。本文利用高精度数字地形模型和防洪圩堤数据,基于GIS空间分析和水文模拟,对鄱阳湖区现状(2005年)和未来不同洪水情景下的洪水调蓄能力进行了模拟分析,分别计算了相应的蓄洪面积和容积。研究表明,2005年鄱阳湖洪水位曾一度超过双退圩堤进洪水位(18.50m),双退圩堤进洪后,湖泊面积实际扩大2385hm2,相应增加6907×104m3湖泊容积。为了研究退田还湖后鄱阳湖区未来洪水调蓄功能的可能变化,本文设置了20.50m、21.68m、22.59m三种洪水水位情景,分别对应万亩(666.67hm2)以下单退圩堤蓄洪、万亩以上单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芮 吕殿青 李景保
基于1990~2019年长江与洞庭湖汇流区的日流量数据,运用水文变化指标体系和变化范围法评估三峡水库蓄水对江湖汇流区水文的改变程度及其对鱼类繁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汇流区整体的水文改变度为36.79%,呈现中度改变,年均1、3、7、30、90日最小流量,涨、落水率等水文指标改变程度较大,呈现中度或高度改变;(2)三峡水库蓄水改变了汇流区天然的生态水文过程,与四大家鱼生长繁殖相敏感的水文指标发生变化,使其产卵期推迟,鱼类产卵繁殖的数量和质量也大幅降低。揭示了三峡水库蓄水对江湖汇流区生态水文情势的影响,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谦 朱翔 贺清云
根据常德市相关发展规划目标,明确了至2020年常德市生态经济和血吸虫病防治目标,并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仿真模拟粗放发展模式和生态发展模式两种情形下的常德市经济发展和血吸虫病流行趋势。结果表明:1系统动力学可详细梳理地区发展各要素和血吸虫病流行之间的相互关系;2常德市洞庭湖区生态经济发展和血吸虫病防治相辅相成;3以转型升级为着力点的生态经济模式,可取得最佳的生态、经济和血防效应;4湖区环境改造、产业现代化转型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能有效地支撑生态经济的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谦 朱翔 贺清云
根据常德市相关发展规划目标,明确了至2020年常德市生态经济和血吸虫病防治目标,并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仿真模拟粗放发展模式和生态发展模式两种情形下的常德市经济发展和血吸虫病流行趋势。结果表明:1系统动力学可详细梳理地区发展各要素和血吸虫病流行之间的相互关系;2常德市洞庭湖区生态经济发展和血吸虫病防治相辅相成;3以转型升级为着力点的生态经济模式,可取得最佳的生态、经济和血防效应;4湖区环境改造、产业现代化转型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能有效地支撑生态经济的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欧朝敏 庄伟
位于长江中游的洞庭湖区为中国洪涝灾害频发地区之一。2010年的洪水是长江1998年大水后,也是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所遇到的首次较大洪水,在5次洪水过程中,三峡水库实施了5次防洪调度,较大程度地减轻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压力。长江中游荆江既是连接三峡水库和长江中下游河道的纽带,又是沟通洞庭湖的水流通道。基于三峡水库出库流量与荆江三口、洞庭湖城陵矶的水文对应关系,以实测水情、灾情资料为依据,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揭示2010年汛期三峡水库防洪调度对减轻洞庭湖区的洪水压力及减少洪涝灾害损失的贡献率。结果表明:6~8月份三口入湖洪量减少约242.61×108 m3,湖口城陵矶洪水位降低0.82m;湖区减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建民
洞庭湖区农业发展论略张建民一洞庭湖区拥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土地资源丰富,光热资源充足,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本区有悠久的农业开发历史,长期以“鱼米之乡”享誉全国。明清时期流传成颂的“湖广熟天下足”、“湖南熟天下足”之谚,对湖南的粮食生产地位给予充分的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艳红 陆玉麒 周玉翠 闫保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一枝独秀,发展势头强劲,湖南省旅游业也在不断攀升,湖南省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来湘旅游的入境游客中的核心部分来自港、澳、台地区,而国内客源中广东游客占了近三成,再加上西面张家界,南面长株潭(“红色旅游”资源)等旅游大市的冲击,使位于湘北的洞庭湖区旅游业的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洞庭湖区近年来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目前,进一步利用湖区旅游资源优势,克服湖区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加强对洞庭湖区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走具有湖区特色的旅游业发展道路,对促进环洞庭湖经济圈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洞庭湖 旅游 问题 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玉
建构环洞庭湖特色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因子分析法对环洞庭湖区特色经济发展能力进行评价与聚类分析。为改变该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不均衡状况,提出要充分发挥本地特色资源、特色产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专业市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建议,从而推动环洞庭湖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环洞庭湖区 特色经济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守真 李仁东 朱超洪
为了定量分析和比较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变化,运用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和洞庭湖流域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提供的食物生产服务的经济价值,以及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的TM遥感影像所得到的土地利用情况,对洞庭湖区17个县市不同年代的生态服务价值及其20年间的变化进行了估算和比较。采用变异系数来测度区域之间的差异,并初步分析了各县市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生态服务价值总量达到了934亿元,但区域变异系数较大,各县市之间差异明显;湖区各县市20年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08.27%。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华容县,超过了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