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97)
2023(11157)
2022(9600)
2021(8589)
2020(7466)
2019(16700)
2018(16196)
2017(30760)
2016(17304)
2015(19102)
2014(19075)
2013(18885)
2012(17551)
2011(15991)
2010(15997)
2009(14755)
2008(14782)
2007(13376)
2006(11582)
2005(10036)
作者
(55944)
(47146)
(47076)
(44601)
(29604)
(23151)
(21164)
(18498)
(17543)
(16708)
(16082)
(15921)
(15265)
(15104)
(14922)
(14611)
(14478)
(13786)
(13774)
(13616)
(12235)
(11571)
(11516)
(10900)
(10523)
(10522)
(10510)
(10346)
(9695)
(9628)
学科
(69140)
经济(69072)
管理(43821)
(43469)
方法(34245)
(33139)
企业(33139)
数学(29759)
数学方法(29505)
(20910)
(18998)
(17171)
中国(16277)
业经(14931)
(14388)
贸易(14387)
农业(14353)
(13959)
地方(13669)
环境(11316)
(11213)
(10620)
财务(10606)
财务管理(10580)
(10124)
企业财务(9986)
理论(9980)
技术(9743)
(9634)
银行(9549)
机构
学院(256117)
大学(255836)
(97831)
经济(95804)
管理(92948)
研究(91215)
理学(81185)
理学院(80059)
管理学(78372)
管理学院(77916)
中国(66010)
科学(64419)
(59856)
(54163)
(49584)
业大(48602)
农业(48168)
研究所(46200)
(42946)
中心(41569)
(38333)
财经(35180)
(34766)
师范(34227)
北京(33476)
(32432)
农业大学(32178)
(32039)
(30271)
经济学(30031)
基金
项目(181169)
科学(139961)
基金(131330)
(120420)
国家(119358)
研究(118749)
科学基金(99154)
社会(74641)
(72363)
基金项目(71200)
社会科(70727)
社会科学(70700)
自然(68925)
自然科(67293)
自然科学(67266)
自然科学基金(66111)
(61593)
教育(54067)
资助(53501)
编号(45427)
重点(42258)
(39432)
(38416)
计划(38144)
(36920)
科研(36502)
成果(34881)
创新(34670)
科技(34519)
大学(32081)
期刊
(100776)
经济(100776)
研究(63547)
学报(55910)
(52757)
科学(47346)
中国(43219)
大学(39730)
学学(38307)
农业(35786)
(32273)
管理(28288)
(19520)
教育(19351)
技术(18236)
(17905)
金融(17905)
业经(17615)
财经(16696)
经济研究(16379)
业大(15686)
(15541)
(14272)
资源(14154)
问题(14098)
科技(13413)
农业大学(13027)
商业(12083)
林业(12017)
技术经济(11909)
共检索到356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丑明  吴可方  张屹  黄代中  田琪  
为了解洞庭湖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在2016年对洞庭湖浮游植物开展了季度调查。结果表明洞庭湖浮游植物样品中共检出6门53属,其中蓝藻门4属、绿藻门19属、硅藻门21属、隐藻门2属、裸藻门4属、甲藻门3属。洞庭湖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28.6×104cells/L,其中硅藻门最为丰富,占总密度的43.1%,其次为蓝藻门占23.4%、绿藻门占18.9%、隐藻门占8.8%、裸藻门占3.9%、甲藻门占1.9%。空间分布上,东洞庭湖浮游植物密度最高,其次为南洞庭湖、洞庭湖出口、入湖口和西洞庭湖。时间分布上,6月份浮游植物密度最高,其次为9月、3月和12月份。洞庭湖全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49.9,为中营养水平,其中东洞庭湖出现了轻度富营养化,尤其是大小西湖在夏秋季节有水华爆发的风险。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表明总磷和透明度是影响洞庭湖藻类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侯兴  高亚平  杜美荣  姜娓娓  李凤雪  董世鹏  李文豪  孟珊  王军威  张义涛  蒋增杰  
为了解北方典型养殖海湾–桑沟湾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7年4月(春季)、7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8年1月(冬季)对桑沟湾水域21个站点进行4个航次的大面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期间该湾共采集到浮游植物31属51种,其中硅藻类24属43种,甲藻3属4种,绿藻2属2种,金藻2种,蓝藻1种。按照季节划分,春季22种,夏季20种,秋季23种,冬季20种。优势度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硅藻是绝对优势种,其中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e)为全年优势种,数量百分比在18.6%~84.9%之间。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在0.16×10~(3)个/L~ 12.20×10~(3)个/L之间,季节上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范围为0.69~1.35,物种均匀度指数J (Pielou)范围为0.42~0.70。磷酸盐是桑沟湾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营养盐。研究结果揭示了桑沟湾养殖水域浮游植物的时空变化特征,为深入认识养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基础数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昊  潘保柱  赵耿楠  韩谞  蒋小明  李典宝  
为探究影响通江湖泊-洞庭湖春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分别于2018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对洞庭湖30个采样点的水环境和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两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51属157种,其中4月(105种)和10月(120种)的物种数分别占本次调查总物种数的66.9%、76.4%。调查期间洞庭湖浮游植物主要优势门为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群落结构由4月的硅藻型转变成10月的硅藻-绿藻型。浮游植物平均丰度4月(19.0×10~4 cells/L)和10月(18.7×10~4 cells/L)差异较小,4月平均生物量(0.67 mg/L)低于10月(0.83 mg/L)。对比两季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及Beta多样性发现,洞庭湖春季浮游植物不同区域间差异较秋季大,整体物种多样性及丰富度均低于秋季。此外,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影响4月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为pH、流速、电导率和透明度,10月为氨氮、水温、透明度和总氮。通过对比通江湖泊与阻隔湖泊浮游植物的相关研究发现,阻隔湖泊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明显低于通江湖泊,而丰度和生物量却显著高于通江湖泊,这归因于阻隔湖泊水体以静水区为主,生境异质性低。通过分析通江湖泊与阻隔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导因素发现,水文水动力条件为首要影响因素,而水体理化因素如透明度、悬浮物及营养盐为次要影响因素。研究可为洞庭湖等通江湖泊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建国  于洪贤  马成学  曲翠  
分别于2007年7月、10月和2008年5月对黑龙江流域的兴凯湖(我国境内部分)12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并利用多维尺度分析(MDS)对各季节、各采样点之间浮游植物的丰度、生物量和群落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兴凯湖12个采样点共采到浮游植物6门62种,绿藻门种数最多23种,占37.1%;硅藻门次之,为22种,占35.48%;蓝藻门12种,占19.35%;隐藻门和裸藻门均为2种;金藻门1种。浮游植物年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2×107ind./L和93.82 mg/L。Shannon-Weaver指数全年变化范围在0.18~4.48之间,春、夏季节水质较好,秋季水体存在轻微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远  郑丙辉  刘鸿亮  
根据2003年10月和2004年4月的水生生物调查,对三峡库区二期蓄水后的浮游植物组成与分布变化进行研究,探讨水力学与营养盐条件变化对库区浮游植物结构与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库区浮游植物以硅藻类为优势种,2003年10月数量介于2.02×104~31.6×104个/L之间,与未蓄水前相比无明显变化,2004年4月浮游植物种类与数量发生较大变化,部分断面浮游植物数量显著增加,总体介于3.18×104~16 288×104个/L之间。通过对浮游植物与水力学条件、营养盐水平的关系分析,发现蓄水前后水动力学条件的变化与所形成的空间差异是造成浮游植物变化的关键因素,而偏高的营养盐水平则为浮游植物的生长创...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婷   李丰   徐赛赛   陈诗雨   陈立婧  
为探究上海青草沙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进、出水口与库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异同的原因,于2021年每月对浮游植物进行调查,运用浮游植物功能类群(Functional groups,FG)方法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青草沙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43种,主要由蓝、绿、硅藻门种类构成,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为(0.64±0.35) mg/L。水库浮游植物共划分出25个功能类群,其中K、Lo、H1、S1、B、D、P、MP、F、G为优势功能群,主要隶属于蓝藻门和硅藻门。进、出水口浮游植物种类分别有3门40种,5门48种,分属于15组、19组功能群,共有优势功能群为7组,分别为K、Lo、S1、P、MP、B和F功能群;进水口年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18.17×10~4 cell/L和0.16mg/L,与进水口相比,出水口年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上升了34.85%和50.12%,且进、出水口生物量间呈显著性差异。对青草沙水库3个库区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的生物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表明:库首、库中和库尾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生物量无显著差异,且3个库区物种相似度为中等相似。冗余分析(RDA)表明,水温、氨氮和溶氧是影响青草沙水库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对青草沙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划分及演替进行了分析,对比进出水口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差异,为该水库的水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念   李云峰   吴凡   茹辉军   吴湘香   杨传顺   倪朝辉  
为了解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在干流水域、八条一级支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共设置71个站位进行了调查,并对不同时期不同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解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浮游植物丰度范围为0.07×10~4~2 493.69×10~4 cells/L,生物量范围为0.001 1~21.072 2 mg/L。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是长江流域优势浮游植物门类。在空间上,由西往东,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呈增加趋势;硅藻门在浮游植物总丰度中的占比呈下降趋势,蓝藻门和绿藻门则呈上升趋势。在时间上,鱼类育肥期的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普遍高于繁殖期和越冬期,蓝藻门和绿藻门在浮游植物总丰度中的占比也更高,硅藻门则更低。冗余分析、层次分割和变差分解结果表明,就全流域尺度而言,环境因子和空间因子对长江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均存在影响。在鱼类育肥期,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影响更大,其中水温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且水温与浮游植物总丰度及优势门丰度呈显著正相关性;在鱼类越冬期,空间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影响更大,空间因子MEM3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水生态管理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汤易上  刘强  程传东  杨铭玉  孟庆超  赵淑江  
【目的】为了解舟山东极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17年2月至10月进行连续四个季节的综合调查,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多样性指数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70属142种,其中硅藻47属104种,甲藻12属27种,隐藻4属4种,金藻和蓝藻2属2种,绿藻、黄藻和裸藻各1属1种。硅藻和甲藻是该海域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优势种共20种。浮游植物全年平均丰度为0. 46×103cells/L,总体上夏冬季丰度明显高于春秋季。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平均为3. 07;丰富度指数平均为4. 59;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 65;三者的变化趋势为秋冬季高,春夏季低。【结论】RDA分析表明该区浮游植物分布与水温、盐度、溶解氧和营养盐紧密相关;此外,可能还受地理位置、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童璐   刘丹   段娇阳   胡忠军   盘家永   卢小利   崔帅康   刘其根  
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了解湖库水环境变动及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对千岛湖浮游植物与水环境因子进行逐月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主要环境驱动因子,旨在为了解千岛湖最新水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鉴定出藻类8门240种,物种组成以绿藻门(51.67%)、硅藻门(21.67%)和蓝藻门(17.84%)为主,优势种以蓝藻和硅藻为主。2021-2022年均生物密度为(404.21±116.59)×10~(4) cells/L,年均生物量为(0.84±0.22)mg/L,密度和生物量均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浮游植物各门类密度和生物量占比最高的是蓝藻门。Shannon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空间上差异不显著,其余指数无显著时空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浮游植物密度与生物量与水温、氨氮及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RDA分析显示,水温、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是影响千岛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俊芳  陈威  宋以兴  周连凤  杨英  杨涵  马沛明  
为了解雅砻江下游浮游植物在梯级水电站运行多年后的现状,于2020年春季和秋季分别对雅砻江下游流域的22个断面进行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采样调查,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究其环境驱动因子。共采集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0纲20目36科72属123种(包括变种),以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其中春季物种数明显多于秋季,共有的物种有55种,干流与支流物种数接近,共有的物种有82种。全年优势种有5种,分别为硅藻门的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极小曲壳藻(Achnanthidium minutissima)、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和蓝藻门的尖头藻(Raphidiopsis sp.),春季优势种5种,秋季优势种4种,干流优势种6种,支流优势种4种。调查期间雅砻江下游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3.17×10~6 cells/L,秋季平均丰度高于春季,支流高于干流。相关分析显示:总磷(TP)、悬浮物(SS)、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溶解氧(DO)、透明度(SD)、水温(WT)、硝氮(NO_3-N)、总氮(TN)、叶绿素a (Chl.a)、电导率(EC)分别与不同浮游植物优势种呈显著的相关性。RDA结果显示:春季影响浮游植物的环境驱动因子是TN、磷酸盐(PO_4)、WT、SD、DO,干流断面分成两部分,各支流断面明显分开;秋季影响浮游植物的环境驱动因子是WT、SD、SS。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孟顺龙  陈家长  胡庚东  瞿建宏  吴伟  范立民  马晓燕  
2007年冬季(1月30日)和春季(3月27日)对太湖蠡湖进行两次全面调查。采用种类相似性指数、优势指数、多样性指数和污水生物系统等多项生物学指标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并结合理化指标评价蠡湖水质营养状况。结果表明:蠡湖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88种;其中以绿藻门种类最多,共48种,占总种数的54.55%;硅藻门次之,共15种,占总种数的17.05%。两次调查中各个站位的优势种均为绿藻门种类,其中冬季的优势种为小球衣藻(Chlamydomonas microsphaera),优势指数变化在71.43%~96.28%,春季优势种为小形平藻(Pedinomonas mi-nor)和小球藻(Chlorel...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周红灿  揭红东  尹伟丹  邢虎成  揭雨成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泊,长年受到四水及三峡建成后长江水位的影响,使得湖区在洪水及枯水季节的交替呈现明显的水陆交错带,出现多种湿地类型并存的现象,植被类型也呈现出一定的演替规律。为探究洞庭湖水陆交错带植物群落特征,本研究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结合定点调查,分析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在枯水季,38个样点植物群落均为耐冷凉气候的植被类型,其中,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已经休眠,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及苔草属(Carex)群落类型成为了优势种;样点的植物分属53科115属197种,主要分布高程变幅为26.2~32.5 m;夏季建群种为南荻、芦苇、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苔草属(Carex)及荷花(Nelumbo nucifera),冬季演替为蒌蒿与苔草属等植物。根据主成分分析,找到代表群落特征的两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可称“群落物种”性状,包括盖度、伴生物种数、优势种数等性状;第2主成分可称“物种生态环境”性状,包括湿地类型、群落高度和高程等性状。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洞庭湖水陆交错带植被随水位交替变化的演替规律,可为该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佳丽  郑伟  刘诚  
基于1989~2011年的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数据,利用综合水体信息提取方法提取了洞庭湖区6~9月主汛期的水体信息,通过较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验证,水体面积提取精度达到90%以上。洞庭湖年平均径流入湖量、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的湖体上空和流域累计月平均降水量分别与水体面积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9~2011年间洞庭湖水体面积最大值主要分布在7和8月,这两个月也是洞庭湖区域发生洪涝灾情的高风险期;洞庭湖水体面积与年平均径流入湖水量的相关系数为0.67(置信度为95%);2003年以前,洞庭湖主汛期间水体面积波动比较大,2003年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的面积波动有所减少;洞庭湖上空累计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童琰  马明睿  林青  王强  由文辉  
为探究滴水湖水系浮游植物群落状况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滴水湖出海闸、湖心及与外河相通处共设置8处样点,于2011年1~12月,逐月对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和水质状况进行调查。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6门61属128种,绿藻门和硅藻门种数之和达检出种总数的70%,全湖以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绿藻门的小球藻、斯诺衣藻为全年主要优势种。优势种类以3月、4月和11月份最多且优势种间数量差别不大,显示春秋季较夏冬季群落结构复杂。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Margalef和Pielou指数分别为1.23±0.46、3.97±0.66、0.83±0.29。多样性指数显示湖区水体位于轻污-中污水平,3种指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璇  肖伟华  段玮娟  赵志轩  王旭  郝彩莲  
洞庭湖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吞吐型湖泊。换水频率和换水量等换水特征是其水文条件的重要表征。下垫面条件变化、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湖泊地形和来水条件等,使洞庭湖换水特征发生很大变化。研究1960s以来洞庭湖换水特征的历史演变,特别对三峡工程后换水量差值进行研究,有助于得到湖泊换水特性的历史演变特征,并对今后湖泊水量控制提供参考。分析了1961~2008年洞庭湖换水频率变化,1990s前换水频率的降低趋势一定程度上表征湖泊的自然衰退趋势,1990s后衰退趋势趋缓;而三峡蓄水运行后与90年代以来的换水量差值为146.47亿m3,枯、丰水期分别为48.34亿m3和98.14亿m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