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99)
2023(6144)
2022(4942)
2021(4607)
2020(3882)
2019(8974)
2018(8795)
2017(16914)
2016(9228)
2015(10406)
2014(10422)
2013(9991)
2012(8893)
2011(8046)
2010(8321)
2009(7478)
2008(7151)
2007(6190)
2006(5410)
2005(4705)
作者
(26552)
(22265)
(22173)
(21187)
(14198)
(10767)
(9950)
(8657)
(8573)
(7951)
(7812)
(7640)
(7208)
(7021)
(6954)
(6883)
(6622)
(6563)
(6409)
(6279)
(5542)
(5540)
(5513)
(5108)
(5053)
(4967)
(4948)
(4765)
(4515)
(4427)
学科
(43234)
经济(43210)
管理(23030)
(20686)
方法(20679)
数学(19176)
数学方法(18664)
(16400)
企业(16400)
地方(12788)
(10427)
中国(10141)
(8409)
地方经济(7945)
业经(7839)
理论(7162)
农业(6971)
环境(6343)
(5981)
(5797)
技术(5500)
(5486)
贸易(5481)
(5229)
教学(5095)
(5080)
金融(5078)
(5067)
(5029)
(4641)
机构
学院(129816)
大学(127424)
管理(50234)
(49656)
经济(48575)
理学(44174)
理学院(43628)
研究(42767)
管理学(42244)
管理学院(42031)
中国(31062)
科学(28756)
(26650)
(21728)
(21362)
业大(20539)
研究所(20163)
(20007)
中心(19699)
(19028)
(18393)
师范(18206)
农业(16946)
北京(16498)
财经(16385)
(15792)
(15361)
技术(15121)
经济学(15084)
(14943)
基金
项目(94325)
科学(74952)
基金(67844)
研究(66137)
(60367)
国家(59803)
科学基金(51704)
社会(41446)
社会科(39357)
社会科学(39343)
(39004)
基金项目(35425)
自然(34796)
自然科(34035)
自然科学(34030)
自然科学基金(33353)
(32286)
教育(31872)
资助(28732)
编号(26960)
重点(22031)
(20913)
成果(20443)
(19771)
(19697)
课题(19288)
创新(18505)
科研(18010)
计划(17968)
国家社会(17123)
期刊
(50938)
经济(50938)
研究(33034)
中国(24577)
学报(20705)
科学(19814)
(18682)
管理(18068)
教育(16563)
大学(15876)
学学(15070)
技术(13969)
(13842)
农业(13368)
统计(9789)
(9270)
业经(8735)
(8725)
金融(8725)
经济研究(8358)
决策(8278)
资源(8218)
(7459)
财经(7421)
科技(6847)
技术经济(6786)
(6429)
(6330)
问题(6180)
商业(5961)
共检索到181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占东  黄群  Lotz Tom  
流域出口径流观测序列是水文模型参数率定重要依据,不受水文站控制区域的模型应用是水文研究关注点之一。首先根据水文站观测资料建立洞庭湖流域四水控制站之上基于水文响应单元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验、同质移植和虚拟水库等方法,将分布式水文模型拓展到包含无径流站控制区域的丘陵区间和平原圩垸区,最终实现了洞庭湖全流域水文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较完备土壤、地形、土地利用等空间数据支持下,通过合理的流域划分和水文响应单元定义,建立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可以较好地在水文响应单元尺度反应降水发生后蒸散、地表径流、土壤和地下水的响应特征。而基于观测实验及基流分割等方法获取的关键水文过程特征对模型参数优化的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云良  张奇  李相虎  
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构建其分布式水文模型WATLAC。以鄱阳湖流域6个水文站点2000~2005年河道径流量及地下水基流指数为多目标函数来优化耦合模型,采用PEST进行WATLAC模型参数自动率定。结果表明:6个水文站点拟合的纳希效率系数变化范围为0.71~0.84,确定性系数介于0.70~0.88,取得较好的模拟效果。基于遥感反演的实际蒸散发结果进一步验证模型,模拟值和遥感反演值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呈现较好一致性。基于地下水位及流场特征模拟效果的定性评价,表明地下水位模拟空间趋势性较好,水位与地面高程的空间变化一致,地下水主要以下游平原区和河道为主要排泄区,符合大尺度流域地下水流运动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邓正苗  谢永宏  陈心胜  李峰  邹业爱  侯志勇  李旭  曾静  李波  
洞庭湖流域包含众多河流、沼泽、湖泊以及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人为干扰,洞庭湖流域湿地退化严重,针对洞庭湖流域不同类型湿地开展生态修复已成为当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大需求。本文从洞庭湖流域的湿地概况、退化现状和原因出发,总结了洞庭湖流域湿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包括水环境修复技术、水文修复技术、生境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土壤修复技术;提出了洞庭湖流域湿地生态修复的一般修复模式,即环境评价——目标制定——规划编制——修复实施——管理维护——反馈调节,最终形成持续稳定、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最后,通过洞庭湖流域四种典型湿地类型(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的生态修复案例分析,提出了对应的生态修复模式。未来应从不同类型湿地的退化过程及机理、流域尺度下的湿地生态修复、小微湿地建设、生态修复后的生态监测与适应性管理等方面加强研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婷  章新平  黎祖贤  罗紫东  廖梦思  刘娜  
基于洞庭湖流域84个气象站点1962~201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综合干旱指数(CI)对洞庭湖流域气象干旱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52 a,区域性干旱强度较强的时段以夏季、秋季、夏秋和秋冬时节为主;区域干旱强度在春季、夏季、夏秋、冬季呈上升趋势;秋冬时节和年干旱强度变化不明显;春夏时节、夏秋时节、秋冬时节和冬春时节的平均干旱强度比春、夏、秋、冬单个季节的平均干旱强度大。小波分析表明,区域干旱强度的周期以10a为主周期,5 a和22 a为次周期。近52 a来,历年干旱站次比主要集中于10%~30%之间,多表现为区域性干旱,以夏季和秋季的干旱范围较大;干旱频率高发时期主要为夏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光伟  冯海丽  马逸岚  周希  冯畅  黄丽媛  
洞庭湖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深入了解洞庭湖流域氮磷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是促进洞庭湖流域面源污染治理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运用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洞庭湖流域25个县(市、区)的TN、TP污染物负荷量进行计算,借助GIS软件绘制TN、TP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图,分析流域TN、TP污染负荷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从空间尺度上看,TN、TP污染负荷量在空间排放上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特征,安化县、桃源县、石门县、平江县、桃江县等县区是洞庭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防治区域,污染负荷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流域的上游。(2)从时间尺度上看,2010、2015、2019年TN污染负荷量分别为11.95、10.90、6.95万t/a, TP污染负荷量分别为7.60、7.00、4.21万t/a,洞庭湖流域TN、TP污染物负荷量呈现明显减少趋势,TN污染负荷量始终大于TP污染负荷量。(3)从畜禽养殖、土地利用和居民生活3个方面来看,TN、TP污染负荷量也呈现出递减规律。(4)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流域分为复合污染型、畜禽养殖污染型、土地利用污染型、居民生活污染型4种类型。最后,为推进洞庭湖流域氮磷污染的综合治理,结合TN、TP污染负荷量的时空分异特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采取种植业科学施肥、合理规划畜禽养殖规模和分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切合实际发展生态农业等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龙海峰  熊立华  万民  
基于清江上游水布垭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提取出了研究区域水系、勾画了研究区域边界,并计算了研究区域地形指数分布。采用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DDRM)来进行降雨-径流模拟。在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洪峰相对误差、径流深相对误差等方面对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和三水源新安江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径流深模拟方面新安江模型略好于DDRM,在洪峰流量及峰现时间方面DDRM略好于新安江模型,模拟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两者相当,总体上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和三水源新安江模型模拟效果相当。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与三水源新安江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杨  洪琳琳  
洞庭湖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地区之一。从孕灾环境脆弱性、致灾因子危险性的自然属性和承灾体易损性的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入手,建立了反映农业水灾风险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方法、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叠加法,对洞庭湖流域农业水灾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农业水灾高风险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沙和岳阳市;常德、益阳、株洲、永州属于较高风险区;娄底、湘潭、衡阳、郴州则属于中风险区;邵阳和张家界则属于较低风险区;湘西自治州和怀化市属于低风险区。而孕灾环境脆弱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的地域组合差异是导致各地州市农业水灾风险度大小不均的症结所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恒鹏  王旭强  杨桂山  金洋  
STREAM模型是基于单元格网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可以利用易于获取的地理信息,揭示气候变化及下垫面改变对水循环的复杂影响。选择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区,采用1979~1999年的26个降水站实测序列和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GIS流域分析方法与空间插值技术建立300 m的流域格网信息,并通过BLAISE脚本语言实现STREAM模型与GIS的集成,应用1979~1999年水文站实测序列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月径流量和年径流量模拟与实测值吻合良好,1980~1988年模型率定期,月径流量的确定性系数为0.78,年径流量的确定性系数为0.86,各年平均相对误差仅为6%;1989~1999...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健  张奇  
考虑同类模型在模拟大尺度流域时存在的一些弱点,开发了基于单元网格,并且结构较为简单、参数数量较少的分布式水文模型WATLAC。为了验证该模型在大尺度流域长时间序列的模拟效果,选取鄱阳湖流域的最大子流域——赣江流域(8.17万km2)为验证区域。流域的空间非均匀性由单元网格离散并模拟。根据下垫面数据精度,选取4 km×4 km的离散网格尺寸,并应用ArcGIS等软件建立流域网格信息,生成模型输入数据。采用1960~1989年外洲站和峡江站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率定期(1960~1969年)两水文站日、月和年径流确定性系数在0.81~0.93,Ens系数在0.79~0.99,年径流统计量相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贾仰文  王浩  王建华  罗翔宇  周祖昊  严登华  秦大庸  
研究目的是开发和验证大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为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和演化规律分析服务。在综合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和陆面过程模型各自优点的基础上,开发出模拟对象为“天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系统的WEP-L模型。该模型以“子流域内等高带”为计算单元,并用“马赛克”法考虑计算单元内土地覆被的多样性,避免了采用过粗网格单元产生的模拟失真问题。针对各水循环要素过程时间尺度不同的特点,计算时采用了1h至1d的“变时间步长”,既合理表述了水循环动力学机制又提高了计算效率。将全黄河流域划分为具有空间拓扑关系的8485个子流域和38720个等高带,采用45年(1956~2000年)水文气象系列数据及相应下垫面条件进行了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昌明,李道峰,田英,郝芳华,杨桂莲  
本文选取空间大尺度黄河河源区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径流量模拟,采用1976~1985年唐乃亥水文站逐年、月实测径流资料进行参数率定,确定模型的基本参数,得到了较好的模拟效果。模拟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是引起黄河河源区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在80~90年代的20年间,黄河河源区由气候变化引起径流减少62.11亿m3,占径流变化总量的108.72%,由土地覆被变化引起径流增加5.73亿m3,增加量占径流变化总量的10.03%。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传国  余钟波  林朝晖  郝振纯  
构建大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是当前大气水文模型耦合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一种根据1km DEM生成更大网格尺度DEM数据,同时可以保持流域河网信息并减缓高程、坡度等地貌参数信息量衰减速度的有效方法——ZB算法。利用该方法和常规的网格平均法生成黄河唐乃亥以上流域的5km、10km、15km和20km两套DEM数据,分别提取高程、坡度、地形指数、河网密度、主河道长度、流域面积等流域特征参数,并与1km DEM提取的上述参数进行比较,对两种方法作出评价。结果显示,随着网格尺度的增大,ZB算法获得的DEM数据可以保持河网的连续性,提取出合理的流域范围,减缓地形信息量的衰减速度。该方法满足构建大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提取数字流域的需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志耀  刘滨铨  
基于DSR生态系统质量概念模型,构建了一个大湖流域地区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面板数据熵权法对2001—2013年洞庭湖流域14个地区的生态质量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近十多年来洞庭湖流域总体生态质量在中等水平附近波动并略有提升,波幅收窄呈空间趋同势头;其中湘江水系区域生态质量低于全流域平均水平,资江、沅江和澧水水系区域生态质量均高于全流域平均水平;水质变化和雾霾扩散是导致近几年洞庭湖流域地区生态质量波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志耀  刘滨铨  
基于DSR生态系统质量概念模型,构建了一个大湖流域地区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面板数据熵权法对2001—2013年洞庭湖流域14个地区的生态质量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近十多年来洞庭湖流域总体生态质量在中等水平附近波动并略有提升,波幅收窄呈空间趋同势头;其中湘江水系区域生态质量低于全流域平均水平,资江、沅江和澧水水系区域生态质量均高于全流域平均水平;水质变化和雾霾扩散是导致近几年洞庭湖流域地区生态质量波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晓旭  张怀清  刘锐  
本文将传统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数值计算和GIS图形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洞庭湖流域为例选取了土壤侵蚀、环境、洪水威胁、气候4个因子作为参评因子,利用成对比较排序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然后通过GIS工具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洞庭湖流域的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同时考虑研究区的特殊地理区位,对该流域农用地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因子权重加大后重新进行评价并与一般的评价进行比较,获得了较逼真的评价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