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3)
2023(1739)
2022(1520)
2021(1399)
2020(1191)
2019(2722)
2018(2633)
2017(5268)
2016(2924)
2015(3030)
2014(2977)
2013(2968)
2012(2889)
2011(2517)
2010(2629)
2009(2325)
2008(2254)
2007(1974)
2006(1770)
2005(1619)
作者
(9027)
(7653)
(7613)
(7475)
(4900)
(3874)
(3371)
(3087)
(2901)
(2857)
(2768)
(2698)
(2615)
(2543)
(2541)
(2391)
(2317)
(2285)
(2205)
(2195)
(2053)
(1986)
(1931)
(1774)
(1768)
(1756)
(1742)
(1651)
(1623)
(1621)
学科
(12817)
经济(12811)
(7024)
管理(6180)
方法(5334)
(5123)
企业(5123)
结构(5107)
数学(4889)
数学方法(4851)
(4473)
(3832)
地方(3780)
产业(3760)
中国(3732)
(3646)
(3318)
产业结构(2900)
农业(2757)
(2731)
业经(2536)
体制(2383)
(2177)
财务(2176)
财务管理(2173)
(2160)
金融(2160)
企业财务(2129)
(2095)
银行(2079)
机构
大学(41627)
学院(41568)
(17676)
经济(17369)
研究(16587)
管理(14369)
理学(12646)
理学院(12433)
管理学(12110)
管理学院(12041)
中国(11638)
科学(11314)
(9915)
(9063)
(8603)
研究所(8479)
农业(8078)
(7834)
业大(7729)
中心(6965)
(6924)
(6396)
财经(6328)
(6169)
经济学(6146)
(6080)
(5844)
(5769)
师范(5646)
经济学院(5637)
基金
项目(30403)
科学(23700)
基金(22506)
(20781)
国家(20468)
研究(19759)
科学基金(17097)
社会(13064)
(12605)
社会科(12432)
社会科学(12426)
基金项目(11939)
自然(11472)
自然科(11177)
自然科学(11171)
自然科学基金(10996)
(9934)
资助(9566)
教育(9010)
重点(7363)
编号(7001)
(6769)
(6682)
计划(6200)
(5937)
科研(5876)
科技(5795)
国家社会(5719)
创新(5647)
成果(5434)
期刊
(18343)
经济(18343)
研究(11525)
学报(9713)
(8678)
科学(8186)
大学(7100)
中国(7038)
学学(6940)
农业(5928)
(5850)
管理(4678)
(3429)
财经(3429)
金融(3429)
经济研究(3155)
(2966)
(2956)
业经(2852)
业大(2808)
技术(2736)
(2733)
问题(2577)
资源(2570)
教育(2412)
农业大学(2388)
统计(2339)
林业(2237)
(2199)
科技(2063)
共检索到59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袁希平  李成  李鸿  王崇瑞  洪波  
测定了采自洞庭湖水系6个地理位置(湘江常宁、沅江洪江、沅江桃源、澧水石门、洞庭湖万子湖和南岳坡)共100尾鳜(Siniperca chuatsi)的线粒体Cyt b基因DNA序列。结果显示:1 140 bp的Cyt b基因共检测到55个变异位点,100个样本得到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0.777±0.033和0.019 70±0.000 74。洞庭湖的万子湖和南岳坡2个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湘江常宁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显示:FST=0.098 03(P>0.05),9.8%的变异来自群体间,91.2%的变异来自群体...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宝红  肖调义  苏建明  江辉  葛熹凯  
采用RAPD技术,选用11条有效随机引物研究了南洞庭湖15种野生蚌(圆顶珠蚌、尖锄蚌、圆头楔蚌、鱼尾楔蚌、巨首楔蚌、射线裂脊蚌、球形无齿蚌、勇士尖嵴蚌、扭蚌、杜氏珠蚌、背瘤丽蚌、短褶矛蚌、三巨瘤丽蚌、环带丽蚌、蚶形无齿蚌)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得到RAPD-DNA扩增条带1775条,片段长度500~1500bp,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43.5条带,这些条带构成了南洞庭湖15种野生蚌的遗传多样性图谱.分析表明,属间的遗传距离以裂脊蚌属和尖嵴蚌属间最近,为0.4857,丽蚌属与其他属间的遗传距离最远,为0.7292;种间的遗传距离以圆头楔蚌和巨首楔蚌间最小,为0.3333,背瘤丽蚌与三巨瘤丽蚌及环带丽蚌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帅红  李辉艳  李赛  李荣荣  
通过实地调查与水样检测,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法以及Shannon-Weaver指数分别评价了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典型年(1986、1991、1998、2004、2006和2010年)洞庭湖水环境质量、营养化水平和水生生物状况。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典型年洞庭湖水质总体变差,各断面水质超标率有明显上升,呈现以氮、磷污染为主并伴有有机污染的特征;营养化指数有上升趋势,东洞庭湖2008~2010年综合营养指数超过50,出现轻度富营养;隐藻门代替硅藻门成为洞庭湖浮游植物优势种,其生物多样性下降;东洞庭湖底栖动物优势种为梨形环棱螺,而苏氏尾鳃蚓成为西、南洞庭湖的优势种,其种类和密度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影响洞庭湖水质的因素除了"三口"、"四水"污染物聚集和湖区生活污染、面源污染外,三峡水库运行后入湖水沙量大幅减少以及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也是其关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师师  赵运林  徐正刚  李宽  陶彦妤  吴良  何文  
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大部分水禽的栖息地和繁衍地。为了明确南洞庭湖水禽栖息地在自然和人为干扰的双重影响下的变动趋势,研究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的空间分析功能,并结景观生态学原理,对近二十年南洞庭湖典型年份的水禽栖息地的变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9年到2013年间,水体面积先有小幅度增长,后有小幅度减少,总体呈增长趋势;到2013年,泥滩地保留率仅为0.57%,占南洞庭湖面积的0.02%;草滩地和芦苇滩地之间存在相互转化,最终芦苇滩地得到大面积增长;南洞庭湖水禽适宜栖息地面积减少,总...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周红灿  揭红东  尹伟丹  邢虎成  揭雨成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泊,长年受到四水及三峡建成后长江水位的影响,使得湖区在洪水及枯水季节的交替呈现明显的水陆交错带,出现多种湿地类型并存的现象,植被类型也呈现出一定的演替规律。为探究洞庭湖水陆交错带植物群落特征,本研究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结合定点调查,分析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在枯水季,38个样点植物群落均为耐冷凉气候的植被类型,其中,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已经休眠,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及苔草属(Carex)群落类型成为了优势种;样点的植物分属53科115属197种,主要分布高程变幅为26.2~32.5 m;夏季建群种为南荻、芦苇、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苔草属(Carex)及荷花(Nelumbo nucifera),冬季演替为蒌蒿与苔草属等植物。根据主成分分析,找到代表群落特征的两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可称“群落物种”性状,包括盖度、伴生物种数、优势种数等性状;第2主成分可称“物种生态环境”性状,包括湿地类型、群落高度和高程等性状。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洞庭湖水陆交错带植被随水位交替变化的演替规律,可为该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邹拓谜  肖俊  刘少军  赵如榕  张纯  陶敏  颜金鹏  刘筠  
对洞庭湖水域野生鲫群体中同时存在的二倍体(2n=100)、三倍体(3n=150±)和四倍体(4n=200)野生鲫血液相关特点进行研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野生鲫倍性,将不同倍性野生鲫进行血细胞涂片观察,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不同倍性野生鲫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发现,3种不同倍性野生鲫血细胞大小与倍性成正比,且能在三倍体和四倍体野生鲫血细胞中观察到一定数量的由无丝分裂所导致的哑铃型细胞核的存在;同时3种不同倍性野生鲫血红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区别。根据这些结果推测,两种高倍性的野生鲫很可能是通过血细胞的无丝分裂来增加细胞数量,保证其总血红蛋白含量相对稳定,从而进一步保证它们运输氧气的能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永宏  李峰  陈心胜  侯志勇  
以荆江枝城和三口入洞庭湖的代表性控制站1956-2008年长系列水文数据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趋势突变检验等方法,探讨三口水沙演变过程并分析了其成因。结果表明:枝城年径流量2003年后有所偏低,可能与长江上游降水量偏低有关,但无显著性变化。枝城年径流量、三口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总体上呈显著下降趋势,发生突变的时间分别为2003年,1979年和1989年。三口年径流量只有1973年一个转折点,但年输沙量有1973年和2003年两个转折点。1973年的转折点主要是荆江裁弯导致径流量下降引起的,而2003年的转折点主要是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导致悬浮泥沙浓度下降引起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琦  欧伏平  张雷  卢少勇  
以入湖水系、湖体、出湖口为研究区域,基于20多年的监测数据,运用水质单因子评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等评价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洞庭湖水文、水质、营养化状态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水环境变化及原因。结果表明:(1)洞庭湖入湖水量及沙量均明显降低、水位变幅减小。(2)透明度(SD)、总氮(TN)、总磷(TP)、浮游植物等指标的时空分异特征较为明显,4个指标年均值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SD、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及密度自三峡工程运行后变化尤为明显。西洞庭湖的SD高于南洞庭湖,东洞庭湖的SD最低。ρ(TP)在湖体最高,ρ(TN)则在湖体最低。(3)入湖水系水质最好,出湖口水质最差。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原丽格   耿明明   李峰   谢永宏  
为了分析2015~2020年(即湖南省政府开展了《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前后)洞庭湖水质变化趋势及其关键驱动因子,选取总氮(total nitrogen, TN)、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高锰酸盐指数(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Mn)和氨氮(NH3-N)4项水质指标,分析了洞庭湖水质年际变化趋势及行动计划前后的水质特征;并通过水体污染指数w和综合污染指数γ评估了洞庭湖水质污染水平;最后结合水位、入湖径流等水文指标和污水处理率、畜禽排泄量等人为指标,深入揭示不同时期影响湖泊水质的关键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TN、TP和NH3-N浓度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显著性水平p<0.05),且在行动计划后期间3个水质指标浓度均显著降低。洞庭湖水质污染程度在空间上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点,东、南和西洞庭湖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86、0.78、0.78。(2)水位、入湖流量、入湖泥沙量呈年际波动趋势;泥沙沉积量显著增加,由-1 528.2×10~4 t/a增至1 211.7×10~4 t/a。(3)畜禽排泄量、施肥量、污水处理率、水位和泥沙沉积量是影响洞庭湖水质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建议后续湖泊管理中继续加强外源污染物管控,同时合理改善洞庭湖水文条件,加强水文连通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学建  王斌  米小其  周毅  
通过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洞庭湖的民宅堤垸与退田还湖的垸子鸟类群落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的常见鸟类有22种,后者有66种,且群落成分差异明显(Moumtforyd系数:0.37162)。无论耕作区还是退田还湖区的鸟类群落结构都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每年10月底至翌年的3月为冬季鸟类群落;4~9月为夏季鸟类群落。退田还湖后的鸟类群落变迁具有特定的规律性,共分为3个时期:第一阶段为群落结构混乱期,时间为1年左右;第二阶段为新的群落格局初现期,时间为2~4年;第三阶段为稳定的野生鸟类物群落期,时间在退田还湖后的4~5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董明辉  董成森  庄大昌  
洞庭湖区经济社会要可持续发展,退田还湖是客观要求,实质内涵之一就是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本文概述了湖区自然、经济社会概况;湖区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但着重论述了湖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应立足资源优势、产业现有基础,以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用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为途径,重点发展工业原料林及林产品加工业、草食性畜养殖业、水产水禽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及旅游业和商贸流通业。尤其是提出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加快发展湖区林业与湖区畜牧业的观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细兵  卢金友  王敏  黄悦  许全喜  
采用原型资料分析、长河段一维数学模型计算等手段,分析和预测了三峡工程运用对洞庭湖水沙与冲淤影响,研究了三峡工程运用对洞庭湖出口水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三峡工程运用对湖区防洪与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成果表明:三峡水库运用后30a末,荆江三口年均分流量和分沙量比多年平均值分别减少43%和73%,三口分流道的河床相应发生冲淤变化;三峡工程运用后,受荆江三口分流比减少影响,洞庭湖区泥沙淤积显著减少,对增强洞庭湖区调蓄功能、延长洞庭湖寿命有利;受三峡水库调度运用与长江干流河道冲刷影响,洞庭湖出口水位以下降为主,汛期水位的下降将对湖区防洪有利,而枯期水位的下降将对湖区水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带来一定不利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涛  熊立华  易放辉  肖义  宋求明  
针对洞庭湖区,以30m分辨率的环境减灾卫星CCD影像为参考,对比分析了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VI)应用于MODIS遥感影像水体面积提取的优缺点。研究发现,选取NDVI并且赋予各月份各自适应的阈值进行水体面积提取,有效避免了采取单一阈值造成的枯水期水体误提以及丰水期水体漏提问题。将提取湖区面积与相应日期水位数据组成水位-面积组,建立湖区面积-水位相关关系。考虑到建立湖区面积与单一水文站点水位间相关关系存在一定空间不合理性,选取逐步多元回归法建立2003~2006年湖区面积与多站点水位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高水位和低水位处,洞庭湖面积-水位关系年际间变化不太明显,但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恒  
环洞庭湖区自然条件和交通区位优越,社会经济基础较好,并有着良好的宏观政策背景,适宜农业生产全面发展。但区内农业生产结构不够合理,经营较为分散,农业生物资源破坏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阻碍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必须转换经营机制,打破单一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水生作物种植业、林纸生产加工业,积极发展绿色农业,营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建立现代经营模式,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华   张颖   宁启蒙   吴雨欣  
【目的】为延缓洞庭湖地区生境质量持续下降和生态服务功能继续减弱,从结构、功能和质量的角度提出生境水生态空间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以期为生态空间保护和水安全保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和社会统计数据,借助ArcGIS分析手段,对洞庭湖地区2010、2015和2020年3个年份的生境水生态空间的结构、功能及质量状况进行监测,并提出管控框架和关键举措。【结果】1)洞庭湖地区生境水生态空间总体规模在7 300 km2以上,其中水体区域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临岸陆生区,而水陆交错区所占比重最小,研究期间生境水生态空间面积存在小幅减少;岳阳市的生境水生态空间总体规模较大,临澧县生境水生态空间规模较小。2)洞庭湖地区生境水生态空间的综合功能约为0.400 0,研究期间有一定提升;各单元中,沅江市生境水生态空间综合功能价值最高,津市市生境水生态空间综合功能价值则相对最低。3)生境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以洞庭湖及沿岸河流、东部与南部山地丘陵区为高生境质量集中分布区,而在地形平坦、人口经济活动较密集的城镇地区的生境质量较低。【结论】应从生境水生态空间的结构要素出发,科学规划生境水生态空间功能分区,并与“三区三线”划定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推动多尺度多层级生境水生态空间可持续发展关键举措的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