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59)
2023(4705)
2022(3916)
2021(3685)
2020(3191)
2019(6963)
2018(6769)
2017(12852)
2016(7279)
2015(7809)
2014(7635)
2013(7423)
2012(7015)
2011(6286)
2010(6131)
2009(5285)
2008(5258)
2007(4576)
2006(3818)
2005(3500)
作者
(22300)
(18825)
(18628)
(18166)
(12234)
(9316)
(8292)
(7268)
(7227)
(6898)
(6582)
(6455)
(6390)
(6185)
(5990)
(5852)
(5681)
(5668)
(5433)
(5350)
(4827)
(4708)
(4528)
(4423)
(4310)
(4279)
(4239)
(3989)
(3970)
(3944)
学科
(25444)
经济(25416)
(17025)
管理(16269)
(12479)
企业(12479)
方法(12378)
数学(11214)
数学方法(11075)
(8281)
(8178)
中国(7525)
(7351)
地方(5367)
(5266)
农业(5261)
(4892)
银行(4868)
(4847)
金融(4847)
业经(4827)
(4665)
(4277)
财务(4271)
技术(4264)
财务管理(4260)
(4242)
贸易(4239)
企业财务(4132)
(4117)
机构
大学(98873)
学院(97476)
研究(38671)
(37218)
经济(36463)
管理(32543)
理学(28427)
理学院(27988)
中国(27425)
管理学(27158)
科学(27013)
管理学院(26979)
(25376)
(21221)
(20972)
农业(20644)
研究所(19787)
业大(19699)
(17866)
中心(17218)
(14625)
财经(14177)
(14134)
(13899)
农业大学(13455)
(13178)
(12954)
师范(12723)
北京(12677)
科学院(12347)
基金
项目(72960)
科学(56562)
基金(54226)
(51131)
国家(50619)
研究(46130)
科学基金(41568)
自然(29408)
社会(29252)
自然科(28777)
自然科学(28767)
基金项目(28641)
(28471)
自然科学基金(28280)
社会科(27790)
社会科学(27781)
(24638)
资助(22543)
教育(21341)
重点(17746)
编号(16065)
计划(16063)
(16031)
(15340)
(15020)
科研(14907)
科技(14459)
创新(14231)
(13235)
(12966)
期刊
(37135)
经济(37135)
研究(26126)
学报(25522)
(22753)
中国(20035)
科学(19871)
大学(18392)
学学(17783)
农业(15671)
(14071)
管理(11421)
(9015)
金融(9015)
教育(8726)
(8453)
业大(7815)
财经(7418)
(6763)
农业大学(6522)
经济研究(6421)
(6361)
技术(6352)
资源(5545)
科技(5378)
业经(5277)
林业(5277)
问题(5057)
统计(4648)
中国农业(4454)
共检索到142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运湘  张杨珠  曾艳  廖超林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洞庭湖平原冲积性菜园土无机氮形态及剖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耕层土壤全N平均含量为1.25g/kg,变化范围为0.65~1.67g/kg,变异系数为15.54%;固定态铵平均含量为295mg/kg,占土壤全氮含量的23.2%,NO3--N和NH4+-N平均含量分别为46.00、1.91mg/kg.土壤全N、铵态氮、固定态铵含量在0~80cm土层中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硝态氮的剖面分布表现有淋洗下移的现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崇瑞  李鸿  袁希平  
根据2000~2011年对洞庭湖渔业环境监测数据,对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和三江口4个不同渔业水域的总氮、总磷、氨氮和硝酸盐氮浓度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洞庭湖总氮、总磷、氨氮和硝酸盐氮浓度均值分别为1.43±0.41、0.09±0.03、0.32±0.05和0.63±0.11mg/L,总氮最大值为2009年5月丰水期东洞庭湖的鹿角采样点,为4.80mg/L,总磷最大值为2008年1月枯水期鹿角采样点,为0.417mg/L,分析得知,所有采样点中鹿角采样点较其它采样点污染严重;(2)洞庭湖氮、磷浓度年均值间差异性显著(P<0.05),除总磷变化规律不明显外,总氮、氨氮和硝酸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文军  杨基峰  彭保发  崔京珍  
【目的】团聚体是土壤重要的物理属性,也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固存场所。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洞庭湖平原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数量、稳定性、分形特征及其有机碳含量及分布的影响,为区域双季稻田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家稻田土壤肥力与施肥效应长期试验为平台(1986—2013),运用湿筛法获得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分析对照(不施肥,CK)、单施氮磷钾肥(NPK)、低量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施(LOM,有机肥氮比例为30%)和高量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施(HOM,有机肥氮比例为60%)4种处理影响下耕作层(0—20 cm)土壤粒径>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数量(W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超林  曾艳  侯金权  黄运湘  周卫军  张杨珠  
为加强洞庭湖区菜园土壤的养分管理,控制其养分流失,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54.2~315.3、10.9~64.8、19.5~87.9mg/kg,有机质含量为14.53~26.22g/kg,养分含量较高.土壤主要养分属于中等变异,变异系数为0.1~1.0.从趋势分析看,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从东向西和从南到北均呈一阶线型变化.从空间分布结构看,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呈基本一致的空间环状分布,以菜园地中心区较低;有效磷由东南向西北呈条带状分布,中部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由东南向西北呈马...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文军  彭保发  杨奇勇  
【目的】土壤有机质及其活性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研究洞庭湖区典型双季稻轮作水稻土总有机碳、全氮积累及其活性对长期不同施肥的响应特征,为稻田施肥管理和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托国家稻田土壤肥力与施肥效应长期试验平台,以不施肥处理(CK)为对照,研究农户习惯施氮磷钾化肥(CF)、施氮钾化肥(NK)、均衡施氮磷钾化肥(NPK)、低量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LOM,有机肥氮比例为30%)、高量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HOM,有机肥氮比例为60%)影响下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TOC)、全氮(TN)含量及储量积累效应、有机碳氮活性组分含量及其比例的变化特征。【结果】26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占东  黄群  Lotz Tom  
流域出口径流观测序列是水文模型参数率定重要依据,不受水文站控制区域的模型应用是水文研究关注点之一。首先根据水文站观测资料建立洞庭湖流域四水控制站之上基于水文响应单元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验、同质移植和虚拟水库等方法,将分布式水文模型拓展到包含无径流站控制区域的丘陵区间和平原圩垸区,最终实现了洞庭湖全流域水文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较完备土壤、地形、土地利用等空间数据支持下,通过合理的流域划分和水文响应单元定义,建立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可以较好地在水文响应单元尺度反应降水发生后蒸散、地表径流、土壤和地下水的响应特征。而基于观测实验及基流分割等方法获取的关键水文过程特征对模型参数优化的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蕾  靖磊  雷佳琳  雷光春  
洞庭湖越冬水鸟具有种类多、种群数量大、密集度高的特点。因洞庭湖在迁徙水鸟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该区共有3块湿地被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由于三峡大坝的运行,洞庭湖越冬水鸟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准确掌握洞庭湖越冬水鸟分布和栖息地质量信息是越冬水鸟保护科学决策的基础。本研究依据洞庭湖保护区的边界,将洞庭湖湿地分为3块区域: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以2008—2012年洞庭湖环湖鸟类同步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3块区域越冬水鸟的丰富度,包括:物种数、种群大小和珍稀濒危水鸟种群数量。此外,以2013年1月环境小卫星在洞庭湖区的影像为基础,运用遥感技术解译研究区内越冬水鸟栖息地分布数据。将3块区域的越冬...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光伟  冯海丽  马逸岚  周希  冯畅  黄丽媛  
洞庭湖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深入了解洞庭湖流域氮磷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是促进洞庭湖流域面源污染治理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运用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洞庭湖流域25个县(市、区)的TN、TP污染物负荷量进行计算,借助GIS软件绘制TN、TP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图,分析流域TN、TP污染负荷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从空间尺度上看,TN、TP污染负荷量在空间排放上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特征,安化县、桃源县、石门县、平江县、桃江县等县区是洞庭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防治区域,污染负荷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流域的上游。(2)从时间尺度上看,2010、2015、2019年TN污染负荷量分别为11.95、10.90、6.95万t/a, TP污染负荷量分别为7.60、7.00、4.21万t/a,洞庭湖流域TN、TP污染物负荷量呈现明显减少趋势,TN污染负荷量始终大于TP污染负荷量。(3)从畜禽养殖、土地利用和居民生活3个方面来看,TN、TP污染负荷量也呈现出递减规律。(4)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流域分为复合污染型、畜禽养殖污染型、土地利用污染型、居民生活污染型4种类型。最后,为推进洞庭湖流域氮磷污染的综合治理,结合TN、TP污染负荷量的时空分异特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采取种植业科学施肥、合理规划畜禽养殖规模和分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切合实际发展生态农业等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婷  张娉杨  张思琪  邹业爱  李峰  邓正苗  邹冬生  谢永宏  
鸻鹬类是迁徙水鸟中的重要类群,其种群动态能够指示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但目前对影响内陆湿地鸻鹬类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尚不明确。本研究以洞庭湖为研究区域,基于物种—生境关系理论,利用2013/2014—2021/2022越冬期的水鸟调查和遥感反演数据,结合野外食源调查,通过最佳子集回归、广义线性模型和层次分割等方法,分析长喙长腿(LB-L)、长喙短腿(LB-S)和短喙(SB)鸻鹬类的分布,探究宏观生境变量和微观生境变量(底栖动物密度)对不同形态鸻鹬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洞庭湖是三种不同形态鸻鹬类分布的绝对优势分布区,LB-L鸻鹬类主要分布于东洞庭湖中的大小西湖和白湖,LB-S鸻鹬类主要分布在白湖,SB鸻鹬类在各核心区均有分布,且无显著差异。宏观层面上,浅水面积、人为干扰和水文连通性是影响LB-L鸻鹬类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浅水面积是影响LB-S鸻鹬类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人为干扰是影响SB鸻鹬类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微观层面上,LB-L鸻鹬类的分布与不同微生境的底栖动物密度均高度相关,LB-S和SB鸻鹬类的分布仅与部分微生境的底栖动物密度相关。本研究完善了洞庭湖越冬水鸟生态学研究,对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俊霖  黄兵  郑颖  徐悦  
地下水位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对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分析环洞庭湖区地下水位空间分布特征,以分隔距离增量及其对应的允许变化范围、最大计算范围、变异函数模型结构为变量构建了118种组合方案,采用交叉验证法及其评价指标对不同方案的变异函数模型参数及交叉验证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相对较优的变异函数模型用于研究环洞庭湖区地下水位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结构的变异函数模型参数及其评价指标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同结构的变异函数模型参数及其对应的评价指标随分隔距离增量和最大计算范围的变化也存在明显变化趋势,且部分评价指标变化趋势对模型合理性的影响效果相反。(2)经对比分析,环洞庭湖区地下水位的变异函数模型为球形模型,模型变程为978 km,块金值为9.86,偏基台值为45.36,块金系数为17.9%。研究区域内地下水位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且结构性因素对空间变异且主导作用。(3)环洞庭湖区地下水位总体上呈层状分布,由外向内地下水位依次降低,地下水埋深依次减少,研究区域内地下水位与地势和河流水系结构关系密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运林  徐正刚  李云梅  孙德勇  檀静  王珊珊  
为了解东洞庭湖近年水域面积的时空变化规律和三峡工程对东洞庭湖水域面积及空间分布的影响,利用MODIS影像的250 m分辨率数据,提取了东洞庭湖2002—2012年偶数年份的水域面积,在分析东洞庭湖水域面积的月、季节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东洞庭湖水域消落带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将东洞庭湖水域面积与三峡水库水域面积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东洞庭湖水域面积通常表现为夏季最大,春秋次之,冬季最小,且水域消落带主要分布在东洞庭湖南部湖区;三峡工程蓄水前后,三峡水库和东洞庭湖水域面积的相关性发生了改变,即三峡水库蓄洪之前,其水域面积与东洞庭湖水域面积未出现同步变化的现象,蓄洪之后,2个水域面积的变化呈现明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佩钦  童成立  仇少君  
研究了洞庭湖洲滩地年淹水天数和面积变化。利用洞庭湖代表性水文站1952~2000年的逐日水位资料,分析了洞庭湖洲滩地的多年平均淹水时间(天数)。结合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不同水位时相卫星图像的解译数据,通过插入法和相关分析,得出了20世纪70和90年代不同淹水天数的洲滩地面积。结果表明,区内不同区域变化各异,东洞庭湖不同淹水天数的洲滩地均减少,南洞庭湖中位的洲滩地增加,但高位和低位洲滩地减少,西洞庭湖不同淹水天数的洲滩地均增加。表明东洞庭湖在70~90年代发生了逆向演替,南洞庭湖以正向演替为主,西洞庭湖发生了正向演替。为此,提出中低位洲滩地不宜发展杨树,获、芦生产的重点应该逐步地由东洞庭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调义  盛玲芝  苏建明  张学文  陈开健  王晓清  
瓦氏黄颡鱼是一种长江流域广泛分布的小型经济鱼类 ,现已成为广大养殖者乐于接受的重要新兴养殖对象 .为探明其基础生物学特性 ,给养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采用基础生物学研究方法 ,对洞庭湖瓦氏黄颡鱼的外部形态、年龄和生长、繁殖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洞庭湖瓦氏黄颡鱼鳍的特征为 D.2 ,6~ 7;A .2 0~ 2 6 ;P.1,7~ 9.其体长 (L,cm)和体重 (W,g)关系方程为 W=0 .0 4 1L2 .92 .生长方程为 :Lt=2 2 .76 [1-e- 0 .32 7( t+ 1 .1 94 ) ],Wt=378.3[1- e- 0 .32 7( t+ 1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月容  卢琦  周金星  周志翔  
以洞庭湖退田还湖区杨树林地、园地、旱地(包括棉花地、甘蔗地及玉米地)、水田、荒地等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重金属(Cu、Zn、Mn、Pb、Cd、As、Hg)的分布、污染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0~25cm土层中Cu、Zn、Pb、As和Hg含量以9a杨树人工林地最高,Mn、Cd含量分别以2a杨树人工林地和水田最高;25~50cm土层中Cu、Mn、Hg含量以2a杨树人工林地最高,Zn、As含量以水田最高,Pb、Cd含量分别以甘蔗地、4a杨树人工林地最高;4a和6a杨树人工林地、甘蔗地、水田土壤已受到Cd污染;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综合污染指数以水田最高,荒地最低;主成分分析及双重筛选逐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艳  汤玉喜  唐洁  李永进  李志辉  吴敏  
为探明环洞庭湖区中龄期杨树人工林需肥特性,提高肥料利用率,对7年生的杨树人工林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及其养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试验区中龄期杨树树体养分与土壤中多种养分呈极显著相关性;氮、磷、钾肥通过合理配施,对胸径生长量的促进作用显著,树高生长量则差异不大;施肥处理16号(0.6 kg/株氮肥、1.5 kg/株磷肥、0.15 kg/株钾肥),林木平均胸径及树高生长量分别为6.07 cm和5.84 m,相比对照CK增长率分别可增加10.58%和7.11%,综合表现比较理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