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28)
- 2023(13334)
- 2022(11719)
- 2021(11137)
- 2020(9101)
- 2019(20900)
- 2018(20768)
- 2017(39896)
- 2016(21738)
- 2015(24569)
- 2014(24542)
- 2013(24269)
- 2012(22238)
- 2011(20170)
- 2010(20224)
- 2009(18466)
- 2008(17825)
- 2007(15723)
- 2006(13973)
- 2005(11982)
- 学科
- 济(88458)
- 经济(88365)
- 业(61926)
- 管理(55749)
- 农(48379)
- 企(40148)
- 企业(40148)
- 方法(37158)
- 农业(32224)
- 数学(32205)
- 数学方法(31829)
- 业经(22621)
- 学(22182)
- 中国(21932)
- 地方(21709)
- 财(18035)
- 环境(16913)
- 制(15335)
- 贸(14959)
- 贸易(14948)
- 易(14488)
- 和(13793)
- 发(13780)
- 技术(13269)
- 理论(13014)
- 划(12269)
- 银(12016)
- 银行(11970)
- 策(11736)
- 融(11692)
- 机构
- 学院(311186)
- 大学(309306)
- 管理(123038)
- 济(119762)
- 经济(117052)
- 研究(107851)
- 理学(107577)
- 理学院(106309)
- 管理学(104215)
- 管理学院(103699)
- 中国(79204)
- 农(73317)
- 科学(71798)
- 京(66586)
- 业大(57523)
- 农业(56589)
- 所(55284)
- 研究所(51063)
- 财(49871)
- 中心(49714)
- 江(45156)
- 范(42462)
- 师范(42059)
- 北京(41515)
- 财经(40581)
- 院(38769)
- 经(37066)
- 州(36728)
- 农业大学(35944)
- 省(34531)
- 基金
- 项目(223130)
- 科学(174173)
- 基金(160939)
- 研究(159755)
- 家(142530)
- 国家(141287)
- 科学基金(119948)
- 社会(98935)
- 社会科(93294)
- 社会科学(93268)
- 省(88332)
- 基金项目(87267)
- 自然(80222)
- 自然科(78091)
- 自然科学(78071)
- 自然科学基金(76607)
- 划(74020)
- 教育(70580)
- 编号(65838)
- 资助(64967)
- 成果(51658)
- 重点(50212)
- 发(48683)
- 部(47899)
- 创(45489)
- 课题(44315)
- 科研(42679)
- 创新(42484)
- 计划(41620)
- 国家社会(40250)
- 期刊
- 济(134535)
- 经济(134535)
- 研究(84986)
- 农(73542)
- 中国(57623)
- 学报(56048)
- 科学(50825)
- 农业(50444)
- 大学(41979)
- 学学(39981)
- 管理(39234)
- 财(33639)
- 教育(30070)
- 业经(27514)
- 融(25387)
- 金融(25387)
- 技术(25238)
- 业(24114)
- 问题(18953)
- 经济研究(17940)
- 资源(17810)
- 财经(17719)
- 版(17527)
- 科技(16866)
- 业大(16584)
- 图书(16007)
- 经(14916)
- 理论(14671)
- 农业经济(14456)
- 技术经济(14449)
共检索到445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刚 谢永宏 黄继山 任勃 罗文泊 侯志勇
对洞庭湖区农田生态系统(水田,旱田)与自然生态系统(芦苇,苔草)中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的分布特征及其在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均集中在表层0-30cm,并与30-60cm,60-100cm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全钾在三个剖面层次上没有表现出差异性。从生态系统类型比较来看,各系统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除有机质含量水田系统明显高于其它系统外,作为农田生态系统的水田和旱田,其全N、全P、全K的含量在四种生态系统中均处于同一显著性水平上,说明人为活动减小了系统间的差异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春花 王克林 陈洪松 张明阳
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近年来洞庭湖区土地利用状况波动频繁,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可以为该区正在进行的生态重建提供依据。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在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将洞庭湖区生态资产划分为7类,利用洞庭湖区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估算了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①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点,前10年湖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亏损,后10年生态价值回升并有所提高,表明湖区生态建设出现一定成效;②虽然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湖区生态系统价值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湿地...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洞庭湖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玉林 李明杰 王茂溪 龙雨孜
运用能值理论通过对湖南环洞庭湖区2009年农业生态系统投入、产出的定量分析,计算了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所消耗的不可更新环境资源、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能值-货币价值,进而核算了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绿色GDP。结果表明:经过调整后2009年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绿色GDP应为177.61亿元(传统GDP为491.60亿元),绿色GDP占传统GDP的比重仅为36.13%,说明该生态系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仍是一个建立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基础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两型"建设任重而道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玉林 李明杰 侯茂章 王茂溪 龙雨孜 李晓敏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2000~2009年湖南省环洞庭湖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总量、投入和产出结构以及各能值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能值投入总量基本保持平稳,投入结构不断优化,其中工业辅助能值投入量由1.28E+22 sej增至1.68E+22 sej,增加了31.26%,可更新有机能值投入量由6.05E+21 sej下降为5.53E+21 sej;该系统能值产出总量和产出效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总能值产出达到5.42E+22 sej,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40.04%,净能值产出率由2.05上升至2.43,但由于环境负载率有更大幅度的上升,由1.23上升到1.74;...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宏 曹志洪 王志明
用高锰酸钾氧化法讨论了土壤活性碳库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结果表明:不同农田土壤活性碳含量为049~499mg/g、CPMI为516~165。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CPMI的影响为绿肥(GM)>厩肥(FYM)>FYM+NPK>参考(REF)>NPK>对照(CK);对水稻土为:稻草(RSC)>FYM>FYM+NPK>REF>NPK>CK。黄棕壤GM、FYM和FYM+NPK处理的CPMI分别比REF提高了50%、459%和219%,NPK和CK下降了6%和381%。潮土施肥10年的CPMI与施肥5年相比,FYM和FYM+NPK提高了284%和197%,而NPK和CK下降87%和1...
关键词:
活性碳,碳库管理指数,施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美文 王勇 李波 周训军
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思维处理当今社会遇到的各类问题是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鼠类是地球上种类与数量最多的哺乳动物,虽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有一些种类对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有效控制害鼠种群数量是很有必要的。基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思维,分析影响洞庭湖区主要害鼠群落结构及其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探讨有效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害鼠受本身生物学特性以及所处环境自然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呈现出一定的季节动态和年度动态;同时,当地的洪涝灾害、人工灭鼠、农房结构变化、农业生产活动、重大社会生态工程等的影响在一定时期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导致鼠类群落演替发生较大变化关键因素。近期而言,退田还湖和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洲滩的鼠类群落均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农田的一些种类大量侵入洲滩生境。因此害鼠的成灾原因上有社会的、经济的、自然的因素。据此,在鼠害大面积暴发的情况下提出的"全栖息地毒鼠技术",以及源于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生态学特性和暴发成灾机理的"阻断迁移通路"防治方法,均是适合于洞庭湖区域当时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的鼠害治理实用技术,比单纯化学灭鼠方法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明显地提升和改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旭刚 郝明德 张春霞
对典型旱农地区陕西长武县2002和2003年降水输入旱地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土旱塬区2002和2003年通过降水输入的氮素分别为6.72和10.80kg/hm2;氮素输入主要发生在6~9月,占全年输入量的57.8%;降水输入的N主要是NH+4-N,2002年输入的NH+4-N占降水输入总N量的68.5%±11.3%,2003年占63.6%±9.4%。通过降水输入的K在2002和2003年分别为0.959和2.686kg/hm2。NH+4-N,NO-3-N,K和无机N总量与降雨量之间有极显著相关关系,且各养分量之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戴万宏 王益权 黄耀 刘军 赵磊
采用静态箱和气相色谱法,对不同施肥条件(CK,NP,秸秆+NP)下的土壤呼吸进行了连续1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土娄土农田土壤的呼吸速率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7月上旬最大,冬季最小;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因素,二者间存在极显著的幂函数相关关系(PNP>CK。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新平 袁玉洁 周柏林 肖义 谢石 刘晓群 汤小俊 舒晓玲 李志军 梁婕 余勋
以"生态系统服务"为生态风险评价终点,通过量化外界压力源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压力-响应"模式,建立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将生态系统整体作为分析对象,同时考虑了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复杂关联作用。运用该方法评价了洞庭湖的生态风险,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东洞庭湖的生态风险程度最高,西洞庭湖次之,南洞庭湖最低。造成洞庭湖生态风险的主要压力源为城市化、生活和气候变化;主要胁迫因子为有机污染物、营养物质和水流量变化。受影响较大的生态系统指标为生物多样性、河湖连通性和碳循环;营养循环价值、净化水质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价值3项生态系统服务风险程度较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新荣
湿地生态系统与生态形成过程所维系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特殊资源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殊价值和功能。本文以洞庭湖区为例,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价值评估,认为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服务功能价值是十分重要的,但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忽视了生态系统保护,最后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湿地 生态系统 价值 功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覃永晖 于小俸
该文通过对环洞庭湖区汉寿县蒋家嘴镇、太子庙镇、西湖镇、大南湖乡等乡镇的实地调研,针对汉寿县水生态系统的现状总结出目前环洞庭湖区水生态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日本环琵琶湖区的水生态的治理和恢复的思考,并对目前环洞庭湖区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依法治理、完善技术措施、合理开发和保护水生物等对策。
关键词:
洞庭湖 生态系统 琵琶湖 治理对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秀娟 苏永春 杨晨利 倪向利
从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选取洞庭湖环湖丘岗区的4种生态系统———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竹林为样地,对其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垂直剖面分布及季节性变化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的4个土壤动物群落中动物类群数依次为竹林>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个体数依次为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竹林;多样性指数(H′)依次是竹林>阔叶林>茶林>针阔混交林,与群落均匀度的变化显著相关,而与群落的优势度关系不密切;4个群落的DG指数是:竹林>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通过对Jaccard指数分析结果表明,4种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具有较高的异质性,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相似性最高,茶林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廖丹霞 谢谦 杨波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以洞庭湖湿地为研究区,利用决策树分类模型提取洞庭湖湿地的景观类型。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基础,结合洞庭湖湿地的特点,综合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来选取评价指标,建立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利用GIS技术评价分析洞庭湖湿地在1987至2013年间6个不同时期的生态系统健康演变情况。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在2003年以前处于下降趋势,此后湿地健康状况逐步回升;而外界压力对湿地健康状态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时滞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灿 朱玉林 李明杰
利用能值分析理论对湖南洞庭湖平原区2007—2011年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状况、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系统运行效果进行描述、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运行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状况作出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能值产出率相对较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强,但工业辅助能值的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因此,应调整其能值投入、产出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力度,促进其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学云 黎青慧 孙本华 郝兴顺
研究了陕西省及典型农区农田生态系统中养分平衡的结果表明 ,1977年氮磷处于亏缺状态 ,80年代末达到平衡且略有盈余 ,到 1997年盈余较多 ,钾则一直赤字。 1997年 N∶ P2 O5 ∶ K2 O为 1∶ 0 .2 6∶ 0 .0 8,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1∶ 0 .42∶ 0 .42 )。预计到 2 0 0 7~ 2 0 12年全省农田年化肥需求量为 :氮肥 (N) 870 0 0 0 t,磷肥 (P2 O5 )36 5 0 0 0 t,钾肥 (K2 O) 1740 0 0 t。适宜的 N,P2 O5 ,K2 O养分比为 1∶ 0 .40~ 0 .42∶ 0 .15~ 0 .2 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