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91)
2023(12159)
2022(10295)
2021(9359)
2020(7553)
2019(16883)
2018(16563)
2017(31324)
2016(16702)
2015(18792)
2014(18615)
2013(18648)
2012(18187)
2011(16999)
2010(17449)
2009(16283)
2008(15828)
2007(14438)
2006(13661)
2005(12794)
作者
(52714)
(44870)
(44121)
(42048)
(28132)
(21659)
(19664)
(17227)
(17142)
(15949)
(15569)
(14771)
(14590)
(14332)
(14118)
(13610)
(12998)
(12947)
(12765)
(12656)
(11415)
(11346)
(10999)
(10606)
(10174)
(10100)
(9842)
(9800)
(9221)
(8940)
学科
(94851)
经济(94768)
(47517)
(47338)
管理(39089)
农业(31819)
地方(29031)
中国(26575)
方法(25105)
(24617)
企业(24617)
业经(21714)
数学(21674)
数学方法(21516)
(19728)
环境(17191)
地方经济(16213)
(16112)
(15750)
(14089)
金融(14088)
(13913)
贸易(13898)
(13611)
(13548)
银行(13514)
(13324)
(13292)
发展(12343)
(12313)
机构
学院(254546)
大学(249910)
(116935)
经济(114664)
研究(102433)
管理(89287)
中国(78105)
理学(75183)
理学院(74221)
管理学(73025)
管理学院(72587)
(65078)
科学(62647)
(54631)
(54157)
农业(49976)
研究所(48909)
(48121)
中心(45662)
业大(44266)
(41436)
财经(36872)
(35988)
经济学(35706)
(35278)
北京(34904)
师范(34899)
(34844)
(33329)
科学院(33253)
基金
项目(162964)
科学(126887)
研究(118760)
基金(116164)
(103351)
国家(102300)
科学基金(84873)
社会(77271)
社会科(72725)
社会科学(72703)
(65717)
基金项目(60964)
(54059)
自然(52545)
自然科(51115)
自然科学(51100)
教育(50729)
自然科学基金(50146)
编号(47627)
资助(46897)
(43297)
成果(38408)
重点(37616)
(35358)
(35141)
发展(34896)
(34364)
课题(34109)
(33084)
国家社会(32346)
期刊
(150594)
经济(150594)
研究(81690)
(67858)
中国(60890)
农业(45970)
学报(43800)
科学(40894)
(33577)
大学(33531)
学学(32072)
管理(31696)
(29227)
金融(29227)
业经(27997)
教育(24539)
经济研究(22657)
(22202)
技术(21330)
问题(20345)
财经(18805)
世界(16526)
(16372)
农村(15032)
(15032)
农业经济(14813)
资源(14771)
经济问题(14023)
(14013)
技术经济(13990)
共检索到416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董力三  熊鹰  
本文对人口和劳力、城镇、交通运输几个与洞庭湖农业经济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了历史分析,认为:①湖区历史人口和劳动力的变迁,受外来人口机械变动影响较大,大体外来人口移入多,人口就发展;反之,则下降。人口数量几度起落,变化较大,进而影响农业发展的进程。②湖区的村落和城镇发展较早,其变迁与湖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一部分居民点由于农业经济条件特别优越,逐渐发展成为小城镇,有的因为水运便利,成为附近农副产品的集散地,进而发展成为较大的城市。③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的盛衰、人口和劳动力的多寡、城镇发展的快慢有着密切的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玉  
建构环洞庭湖特色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因子分析法对环洞庭湖区特色经济发展能力进行评价与聚类分析。为改变该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不均衡状况,提出要充分发挥本地特色资源、特色产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专业市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建议,从而推动环洞庭湖区经济的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建民  
洞庭湖区农业发展论略张建民一洞庭湖区拥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土地资源丰富,光热资源充足,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本区有悠久的农业开发历史,长期以“鱼米之乡”享誉全国。明清时期流传成颂的“湖广熟天下足”、“湖南熟天下足”之谚,对湖南的粮食生产地位给予充分的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周运来  陈运国  
200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湖南省洞庭湖区近些年的发展实践表明,湖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与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的改善密切相关的。以工代赈作为国家对湖区排涝设施建设的一种主要投入方式,为湖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以工代赈已经成为湖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一、以工代赈是湖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洞庭湖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佩钦  仇少君  
围湖垦殖形成了洞庭湖区湖垸农业形式,湖垸农业的形成加速了湖区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压力也促进了围垦。不断的围湖垦殖使耕地面积迅速增加。由于湖泊面积减少,湖垸农业处于外洪内涝的环境中。归纳了洞庭湖区的农业环境问题: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加大;水面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环境污染严重,湿地生态功能衰退;土壤退化和潜育化严重;血吸虫病死灰复燃等。结合已有经验,提出了湖垸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认真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减少泥沙淤积;调整湖垸农业结构,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模式:避灾、减灾模式、水生经济植物模式、工业原料作物模式、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湖洲草地草食畜禽模式、麻基(油菜)渔塘农业模式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林奇  杨新荣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可以从5个方面分析:气候、水文、水质、血吸虫病感染和生物多样性。尽管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但由于气温上升、水位落差较大、水质状况下降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建设,严密监控和有效防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持湖区水位相对平稳,改善湖区水质,继续做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促进生物多样性,以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适应生态环境的能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渊基  
生态文明突破了"人类中心论",把"人—自然—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实现了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三个和谐"和"三个可持续"。这种文明指导下的发展是一种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发展生态经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应紧扣"生态"二字,运用生态文明的理论和方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真正实现绿色发展转型。在战略上,重点是坚持修防并举维护生态环境,突出生态示范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低碳产业体系提振绿色工业,利用"一带一部一港"打造两型物流业,融合人文自然资源推进文化旅游业,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全国发展生态经济的代表性名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明贤  叶慧敏  
农业旅游是农事活动与旅游相结合的农业发展形式,是传统农业现代化的一条新途径。本文简要概括了洞庭湖区农业旅游的发展情况,并阐述了农业旅游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机理。从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自然条件、农业资源、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洞庭湖区发展农业旅游的可行性。探讨了洞庭湖区发展农业旅游的具体项目:即农事体验、农家宾馆、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和农史馆等。分析了农业旅游带动洞庭湖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条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新荣  吴忠才  
湿地保护与生态农业发展一直是理论和实践中众人关注的问题。那么,既要保护好湿地,又要合理开发湿地生态资源,就必须科学设计合理的湿地保护生态农业模式,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洞庭湖区为例,按照种植型、养殖型和综合型研究基于湿地保护的生态农业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新荣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但近年来随着农业的过度开发,湿地资源和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湿地保护与现代农业开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既要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又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已成为当今理论和实践中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明辉  魏晓  
要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就必须对其发展现状进行识别与判定,其次在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度的基础上,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度数学模型;并运用这一模型对环洞庭湖区1998—2006年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结论:1998年农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其余各年洞庭湖区农业处于弱可持续发展状态;并针对今后环洞庭湖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严俊杰  
基于转型经济学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从村落经济的市场化、开放性、现代化和集约化方面选取指标构建洞庭湖区村落经济转型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以湘阴县白泥湖乡楠竹山村为个案分析表明:其经济转型发展水平与目标状态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村落经济微观层面还大量存在计划经济成分,湖区村民在生产、消费、流通等领域尚未完成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型;村落经济开放度、集约化程度不高,村落产业结构、村民知识化水平与村落经济现代化发展不相适应,推动村落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传统村民向现代村民转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琦  汤放华  
构建了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函数,测算了2000—2013年洞庭湖区的耦合度、协调度和综合发展值,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序的动态演变上看,2000—2004年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为中度失调,2005年开始转入基本协调,2009年实现中度协调。2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岳阳于2008年最早实现中度协调状态,常德和益阳则分别于2009年、2010年达到中度协调。虽然近14年来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离高度协调状态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经济社会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之间的矛盾是制约整体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彭平锋  陈江  刘健挺  李毅  
信用服务业是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信用服务业对绿色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信用贷款与绿色农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关系,信用贷款对绿色农业企业的总收益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并且绿色农业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会影响其盈利能力。在此基础上,从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健全绿色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和创新信用服务产品供给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伟平  李佩瑶  
洞庭湖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影响方式和程度存在地区差异性。从洞庭湖区整体,岳阳、常德及益阳市探讨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演替轨迹,结果表明洞庭湖区整体工业废气和烟尘排放量已越过EKC曲线拐点,工业废水仍处于"U"型曲线的右侧。工业废气EKC曲线在岳阳、常德和益阳三个行政区划中倒"U"型特征较为明显,且拐点均出现在"十一五"期间。说明洞庭湖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由"同向"关系向"反向"关系演替。通过LMDI分析法得出影响洞庭湖区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因素中,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是拉动因素,污染物排放强度因素发挥了重要的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