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86)
2023(6109)
2022(5248)
2021(4924)
2020(4077)
2019(9669)
2018(9256)
2017(16723)
2016(9220)
2015(10468)
2014(10224)
2013(9784)
2012(9185)
2011(8110)
2010(8034)
2009(7186)
2008(6749)
2007(5574)
2006(4823)
2005(4161)
作者
(27398)
(23567)
(23216)
(22132)
(14932)
(11758)
(10399)
(9059)
(9014)
(8395)
(8201)
(8059)
(7805)
(7319)
(7262)
(7163)
(6976)
(6825)
(6665)
(6657)
(5848)
(5786)
(5586)
(5337)
(5301)
(5276)
(5129)
(5106)
(4902)
(4753)
学科
(40314)
经济(40288)
管理(19457)
方法(18120)
(18047)
数学(16935)
数学方法(16581)
地方(13705)
(13351)
(12594)
企业(12594)
(9642)
农业(9365)
中国(8746)
业经(7995)
环境(6607)
地方经济(6387)
(6149)
贸易(6141)
(5858)
(5418)
理论(5150)
(5023)
(4898)
技术(4461)
农业经济(4398)
(4387)
(4355)
金融(4351)
资源(4312)
机构
学院(124910)
大学(123329)
研究(46553)
(44497)
管理(44287)
经济(43382)
理学(38765)
理学院(38131)
管理学(36864)
管理学院(36656)
科学(33441)
中国(32772)
(28508)
(27210)
(24616)
业大(24248)
研究所(22995)
农业(22757)
中心(21453)
(18947)
(18776)
师范(18603)
(17703)
(17341)
北京(16596)
(16503)
科学院(15498)
(15422)
农业大学(15276)
师范大学(15180)
基金
项目(95216)
科学(73944)
基金(68027)
研究(63730)
(62509)
国家(61923)
科学基金(51793)
(39306)
社会(38827)
基金项目(36952)
社会科(36728)
社会科学(36718)
自然(36544)
自然科(35595)
自然科学(35583)
自然科学基金(34854)
(33304)
教育(28776)
资助(27737)
编号(25061)
重点(22423)
(21146)
计划(19958)
(19466)
(19052)
成果(18739)
科研(18515)
科技(18362)
创新(18255)
课题(18253)
期刊
(47246)
经济(47246)
研究(32059)
(26321)
学报(26050)
中国(23811)
科学(22758)
农业(18666)
大学(18637)
学学(17770)
管理(13800)
(12363)
教育(12088)
技术(10608)
(10589)
资源(10190)
业大(8047)
业经(8010)
(7811)
金融(7811)
统计(7603)
(7551)
(7174)
科技(7173)
林业(6835)
(6784)
经济研究(6726)
问题(6559)
农业大学(6488)
决策(6365)
共检索到179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超林  曾艳  侯金权  黄运湘  周卫军  张杨珠  
为加强洞庭湖区菜园土壤的养分管理,控制其养分流失,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54.2~315.3、10.9~64.8、19.5~87.9mg/kg,有机质含量为14.53~26.22g/kg,养分含量较高.土壤主要养分属于中等变异,变异系数为0.1~1.0.从趋势分析看,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从东向西和从南到北均呈一阶线型变化.从空间分布结构看,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呈基本一致的空间环状分布,以菜园地中心区较低;有效磷由东南向西北呈条带状分布,中部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由东南向西北呈马...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忠诚  邓秀秀  崔卓卿  张展  华华  
采用野外定位观测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洞庭湖区具有代表性的森林土壤持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表层容重变化幅度大于土壤深层。不同林地土壤容重变化范围为1.03~1.53 g·cm~(-3),平均值大小表现为杉木林(1.18 g·cm~(-3))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房康睿   龙世平   彭斯文   陈山   廖育林   徐新朋   赵士诚   仇少君   何萍   周卫  
【目的】双季稻田水旱轮作后能够提高作物产能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但水旱轮作后化肥氮素配施不同有机物料对作物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有机质含量影响的报道较少。【方法】以玉米水稻轮作为研究对象,于2015—2021年在洞庭湖区紫潮泥和红黄泥两种双季稻田上设置不施氮肥(CK)、单施化肥(NPK)、NPK+秸秆还田(NPKS)、NPK+有机肥(NPKM)、NPK+生物炭(NPKB)5种处理,探讨在两种土壤上不同施肥处理的作物产量、养分利用效率和土壤碳氮含量及平衡的变化。【结果】紫潮泥和红黄泥6年试验的平均玉米产量、水稻产量和年总产量分别为5.7、7.3和12.9 t·hm~(-2),三者在紫潮泥中的产量都略高于红黄泥,但差异都不显著。与NPK处理相比,NPKM处理使两种土壤的玉米和水稻平均产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10.6%、4.20%。在所有处理中,NPKM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为6.0 t·hm~(-2);NPKB处理水稻产量最高,为7.5 t·hm~(-2)。NPKM和NPKB处理的6年平均年总产量分别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但NPKM和NPKB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相比,NPKM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玉米水稻的化肥氮素回收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玉米季6年平均值分别为66.3%、39.5kg·kg~(-1)、56.0 kg·kg~(-1),水稻季6年平均值分别为53.8%,21.9 kg·kg~(-1)、68.6 kg·kg~(-1)。NPKB处理较NPK、NPKS显著(P<0.05)提高了玉米水稻的化肥氮素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较NPK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玉米化肥氮素回收率。两种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从第4年(2019年)开始显著下降。与试验开始前(2015年)相比,2021年紫潮泥和红黄泥施氮处理年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了1.8、0.7 g·kg~(-1),全氮含量分别下降0.4、0.1 g·kg~(-1);两种土壤NPKM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下降幅度最小、NPKB处理次之。NPKM处理的碳、氮投入量最高,平均土壤有机碳、全氮损失量最小,分别为0.48 t C·hm~(-2)·a~(-1)、94.7 kg N·hm~(-2)·a~(-1)。【结论】双季稻田水旱轮作后,化肥与有机肥、生物炭配施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延缓土壤有机质下降,试验期间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玉米平均产量最高,化肥配施生物炭处理水稻平均产量最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月容  周金星  周志翔  孙启祥  
以钱粮湖垸为例,研究了洞庭湖退田还湖区的林地(Ⅰ)、园地(Ⅱ)、旱地(Ⅲ)、水田(Ⅳ)和荒地(Ⅴ)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含量、养分库综合指数以及养分相关性。研究表明:土壤养分分布的表聚效应明显,0~5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40~32.32g/kg,全氮、水解氮含量为2.23~9.71g/kg、12.95~112.00mg/kg,全磷、速效磷含量为29.50~69.35g/kg、4.15~75.68mg/kg,全钾、速效钾含量为6.03~30.69g/kg、37.70~217.50mg/kg;林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有机质含量最低,水田有机质、全钾及速效磷含量均最高,旱地水解氮含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颜雄  张杨珠  刘晶  周卫军  黄运湘  周清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了湖南省洞庭湖区5个茶叶基地茶园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全N、全P、全K,有效N、有效P、有效K、缓效K含量,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这5个茶叶基地土壤的肥力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洞庭湖区5个茶叶基地土壤的pH值偏低;全N、全P含量偏低;有机质、有效N、有效P、有效K含量中等;全K、缓效K含量较高.雪峰山茶场、君山茶场的肥力质量等级为中上等;金井茶场、金华茶场和羊鹿茶场的肥力质量等级为中下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刚  谢永宏  黄继山  任勃  罗文泊  侯志勇  
对洞庭湖区农田生态系统(水田,旱田)与自然生态系统(芦苇,苔草)中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的分布特征及其在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均集中在表层0-30cm,并与30-60cm,60-100cm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全钾在三个剖面层次上没有表现出差异性。从生态系统类型比较来看,各系统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除有机质含量水田系统明显高于其它系统外,作为农田生态系统的水田和旱田,其全N、全P、全K的含量在四种生态系统中均处于同一显著性水平上,说明人为活动减小了系统间的差异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玲  陈益平  刘石泉  董萌  彭晓赟  
对南洞庭湖区3类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有机质及全氮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类湿地土壤养分差异较大,湿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湖草滩地、芦苇滩地、泥沙滩地;土壤全氮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邢旭东  张建新  鲁江  吕焕哲  
以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讨论了区域土壤肥力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洞庭湖区土壤肥力处于较高水平,但区域内土壤肥力存在差异,其中平原区河流冲积物区土壤肥力最高,丘岗山地区的红层、花岗岩等区土壤肥力较低;地质背景对土壤肥力有显著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微量养分影响最为显著,认为在合适的区域,以合理的耕种方式和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对培肥地力至关重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武贤,董明辉  
洞庭湖区应采取点—轴发展模式。通过突出建设湖区中心城市、努力实现津澧融城、着力发展湖区县级城镇、做大湖区小城镇等措施,积极培育湖区增长极。在此基础上,沿湖区主要交通干线实行轴线开发,形成"山"字形空间发展格局。从长远来看,湖区多方面的一致性,奠定了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从而迈向防洪减灾一体化、区域管理一体化和区域市场一体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谭洁   刘琴   唐晓佩   谭雪兰   刘沛  
运用碳排放系数法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模型,对1996—2020年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呈现出“三增三减”特征,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变化程度较为显著,水域和草地次之,耕地和林地的变化程度最小。(2)总净碳排放量呈不断上升趋势,碳排放高值区由中部转向西、东、南部,土地利用碳足迹压力指数始终大于1,以0.54的年均增幅不断上升。(3)人均GDP、单位GDP用地面积和单位土地碳排放强度是影响土地利用碳排放的主要因子,人均GDP和单位GDP用地面积分别成为促进和减缓洞庭湖区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月容  卢琦  周金星  周志翔  
以洞庭湖退田还湖区杨树林地、园地、旱地(包括棉花地、甘蔗地及玉米地)、水田、荒地等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重金属(Cu、Zn、Mn、Pb、Cd、As、Hg)的分布、污染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0~25cm土层中Cu、Zn、Pb、As和Hg含量以9a杨树人工林地最高,Mn、Cd含量分别以2a杨树人工林地和水田最高;25~50cm土层中Cu、Mn、Hg含量以2a杨树人工林地最高,Zn、As含量以水田最高,Pb、Cd含量分别以甘蔗地、4a杨树人工林地最高;4a和6a杨树人工林地、甘蔗地、水田土壤已受到Cd污染;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综合污染指数以水田最高,荒地最低;主成分分析及双重筛选逐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月容  周金星  周志翔  孙启祥  
以钱粮湖垸为例,研究了洞庭湖退田还湖区林地(Ⅰ)、园地(Ⅱ)、旱地(Ⅲ)、水田(Ⅳ)、荒地(Ⅴ)等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密度、孔隙状况、水分状况、团聚体组成与分形特征等物理性质,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土壤物理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0~50 cm土层土壤密度为1.02~1.65g/cm3,毛管孔隙度为33.04%~61.70%,非毛管孔隙度为2.15%~25.35%,总孔隙度为38.40%~64.96%,自然含水量为17.07%~38.33%,毛管持水量为23.22%~64.00%,土壤团聚体平均直径、分形维数分别为1.76~5.09 mm、2.272 8~2.638 ...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唐洁  李志辉  汤玉喜  吴敏  李永进  王胜  
土壤呼吸受到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基于洞庭湖区滩地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时间尺度,分析土壤呼吸动态变化及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滩地土壤呼吸变化的机理及精确推算碳的排放。采用LI-8100气体分析仪对洞庭湖区滩地芦苇地、农田、杨树林地土壤呼吸动态进行野外测定,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并对土壤呼吸速率与近地表温度、0~5 cm土壤含水量、0~5 cm土壤温度、空气湿度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和日变化比较明显,其动态均表现为单峰型,高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而最低值大致出现在凌晨5:00;不同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国勇  彭佩钦  苏以荣  童成立  吴金水  黄伟生  朱奇宏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动态的重要因子之一。其利用方式的改变必将引起土壤有机碳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洞庭湖腹地选取典型样区,通过调查走访和密集取样,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旱地、水旱轮作地、一季稻水田和双季稻水田)下623个农田耕层土样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低顺序为双季稻水田(28.12 g/kg)>一季稻水田(27.03 g/kg)>水旱轮作地(24.79 g/kg)>旱地(17.96 g/kg),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土地生产力、秸秆还田量和土壤水文状态是导致不同利用方式下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表明:加强作物秸秆还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运湘  张杨珠  曾艳  廖超林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洞庭湖平原冲积性菜园土无机氮形态及剖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耕层土壤全N平均含量为1.25g/kg,变化范围为0.65~1.67g/kg,变异系数为15.54%;固定态铵平均含量为295mg/kg,占土壤全氮含量的23.2%,NO3--N和NH4+-N平均含量分别为46.00、1.91mg/kg.土壤全N、铵态氮、固定态铵含量在0~80cm土层中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硝态氮的剖面分布表现有淋洗下移的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