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47)
- 2023(2995)
- 2022(2550)
- 2021(2448)
- 2020(2010)
- 2019(4392)
- 2018(4235)
- 2017(7758)
- 2016(4398)
- 2015(5137)
- 2014(5095)
- 2013(5182)
- 2012(5100)
- 2011(4598)
- 2010(4489)
- 2009(4199)
- 2008(4095)
- 2007(3772)
- 2006(3272)
- 2005(3047)
- 学科
- 济(14864)
- 经济(14838)
- 管理(10522)
- 业(8463)
- 企(7767)
- 企业(7767)
- 方法(6838)
- 学(6439)
- 中国(4947)
- 数学(4751)
- 数学方法(4641)
- 业经(4153)
- 农(4094)
- 理论(4031)
- 文化(3865)
- 和(3574)
- 财(3447)
- 教育(3244)
- 地方(3139)
- 产业(2935)
- 制(2923)
- 农业(2779)
- 贸(2709)
- 贸易(2707)
- 环境(2646)
- 易(2626)
- 市场(2558)
- 技术(2383)
- 融(2301)
- 金融(2299)
- 机构
- 大学(66890)
- 学院(65614)
- 研究(28296)
- 济(21204)
- 科学(20707)
- 经济(20605)
- 中国(20224)
- 管理(19599)
- 农(18781)
- 所(16512)
- 理学(16182)
- 理学院(15904)
- 京(15874)
- 管理学(15427)
- 农业(15343)
- 管理学院(15323)
- 研究所(15217)
- 业大(13813)
- 中心(12069)
- 江(11195)
- 院(10586)
- 省(10570)
- 北京(10156)
- 财(9937)
- 农业大学(9627)
- 范(9585)
- 室(9567)
- 师范(9365)
- 科学院(9107)
- 技术(8960)
- 基金
- 项目(45679)
- 科学(33910)
- 基金(31658)
- 家(30649)
- 国家(30375)
- 研究(28779)
- 科学基金(23609)
- 省(18329)
- 自然(17295)
- 自然科(16768)
- 自然科学(16755)
- 社会(16537)
- 划(16494)
- 自然科学基金(16460)
- 基金项目(16071)
- 社会科(15511)
- 社会科学(15504)
- 资助(13786)
- 教育(13214)
- 重点(11177)
- 编号(11028)
- 计划(10751)
- 发(10101)
- 科技(10015)
- 成果(9749)
- 部(9513)
- 科研(9166)
- 创(9094)
- 课题(8770)
- 创新(8421)
共检索到105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治涛
按照文化遗产的自然属性即空间闭合性和建筑功能,将洛阳红色文化遗产分为旧址、学校、故居、陵园、战场和聚落6类。封闭空间和旧址类文化遗产占绝对优势,环洛阳三县数量最多,关联事件影响巨大。针对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的总体水平低下、经费严重不足、受威胁现象严重等问题,指出了加强科学研究、挖掘红色文化遗产的普遍重要性,建议对红色文化遗产赋存的自然和社会生态系统整体实施保护,通过创意策划提升其保护价值;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渠道融资体系,发展休闲产业,实现保护和开发的良性循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苏斌 孙跃杰 青木信夫
通过对洛阳156时期工业遗产现状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理清洛阳涧西工业区发展的基本概况和特征,分析洛阳涧西工业遗产的构成及其遗产价值,强调保护洛阳工业遗产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提出洛阳工业遗产不应局限于工业遗产自身的保护问题上,而应从城市的高度来进行整体考量。
关键词:
洛阳涧西 工业遗产 城市遗产 构成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莹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我国文化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和生存境况正在遭受现代化的冲击。影像作为视听结合的媒介兼具艺术与传播的双重功能,可以将"非遗"以活态的形式广泛播扬,在"互联网+"时代,借助大数据和云平台传播,依靠融媒体和互联网的技术力量,以期实现非遗保护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传播开辟一条"由术及道"的新路径,使之在当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留存的价值和意义。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梁保尔 马波
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在升温,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表述、涉及范围、保护状况与利用方式等基本问题的理解依然比较模糊。本文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主要条款,认为这两个权威文件是释疑解惑的关键,并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主线,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时的保护与利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恒武 袁颖
本文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于1972年颁布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英、中、日3种文本中“文化遗产”定义的比照分析,指出《公约》现行正式中译本的“文化遗产”定义中存在若干表述不当之处。
关键词:
文化遗产 误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建平 李双清
文章基于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模型,构建了新农村建设时期乡村红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村民在个体理性支配下同集体理性进行博弈的分析框架,并据此对实践中存在的保护政策失效和村民间保护意愿差异的现象进行了解析。结论认为,村民在个体理性支配下的博弈行为符合福利经济学基本理论,构成了保护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为此,结合村民的行为特点和福利经济学的分析,引入了法律保护机制以探求思路和对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海鹏
蒙古族文化是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内蒙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保护和利用蒙古族体育文化的相关策略,为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与政策制度相结合是保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资源的保证;与民族博物馆相结合是保护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手段;与民族乡镇文化相结合是开发利用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土壤;与民族节庆文化相结合是开发利用蒙古族体育类非遗的深化。
关键词:
蒙古族体育 非遗资源 保护和利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秀萍
中国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不够良好,出现了萎缩现象,对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已迫在眉睫。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明彦
文章针对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现状,分析了非遗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常州市非遗保护的对策和建议,认为常州非遗保护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科学合理建制非遗专门性保护机构;加强非遗立法保护,强化法律保障体系;创新非遗保护专项资金运行机制;加强非遗专兼职队伍建设等。从而使常州市非遗项目焕发生机,得到良性发展。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传承 常州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栩同 孙蒋涛
城市共生理念是在吸收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历史和谐相处的新发展需求,并依托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新形态基础上提出的。在传统的城市发展理念之中,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而且在城市遗产保护中消耗了大量的经济成本与人力。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鹏飞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前沿话题》集合了作者苑利与顾军多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成果,多角度地向读者阐述了什么是非遗以及如何保护非遗。该书包括5编、48篇文章,内容主要有:"非遗"保护的逻辑起点:"非遗"存在的问题;传承人:中华文明的"二传手";政府在"非遗"中的定位;遗产活用:见人、见物、见生活。该书针对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同时明确了在现代互联网时代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高科技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VR技术作为一种人机交互仿真技术十分适合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遗” VR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廖文杰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民间和大众,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受保护的深宅大院,必须发挥文化遗产的文化艺术功能,与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相结合,积极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和产业意识,以一种活态的文化产品形式出现在大众生活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大众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吴歌 文化产品 活态保护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郑少济 马丽卿
文化遗产不只是一段静态的"民族记忆"而或被束之高阁的"文化化石",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要求他要"活"在当下。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要以一种"活态"的状态借助产业资源、市场机制去激活其内在生命力。本文以文化旅游产业视角下对文化遗产的开发价值、保护模式进行研究,试图综合市场价值网络的诸多元素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相融合的动态保护模式,使文化遗产通过自身与当下社会间的互渗作用,将文化遗产富含的历史文化精粹重新融入到现代文明之中,同时现代生活方式与科学技术也将进一步激发文化遗产的创新机能。
关键词:
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遗产 活态保护 资本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阚如良 汪胜华 梅雪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包括文化实体的保护,也应包括文化空间的保护。文化空间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与延续的文化"土壤",强调对文化空间的保护,有利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完整性。本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提出了相应的分级保护策略,以期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并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 分级保护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夏
从城市文化遗产与城市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入手,认为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特色体现及重要的发展资源;同时考察了当前快速城市化以及全球化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所造成的严重冲击,以及城市对文化建设和特色塑造的必然追求,并就其传承与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城市文化遗产 城市文化 传承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