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21)
- 2023(9769)
- 2022(8019)
- 2021(7335)
- 2020(6247)
- 2019(13703)
- 2018(13774)
- 2017(25701)
- 2016(14281)
- 2015(15940)
- 2014(16108)
- 2013(15827)
- 2012(14462)
- 2011(12806)
- 2010(13345)
- 2009(12562)
- 2008(12943)
- 2007(12328)
- 2006(10899)
- 2005(9943)
- 学科
- 业(81092)
- 企(64705)
- 企业(64705)
- 济(58999)
- 经济(58918)
- 管理(52840)
- 农(44502)
- 农业(29727)
- 业经(27306)
- 方法(23054)
- 财(21655)
- 务(17333)
- 财务(17314)
- 财务管理(17285)
- 企业财务(16281)
- 技术(15453)
- 数学(15357)
- 数学方法(15138)
- 制(14707)
- 策(13988)
- 中国(13773)
- 理论(13051)
- 体(11871)
- 和(11819)
- 划(11652)
- 企业经济(10603)
- 经营(10423)
- 贸(10170)
- 贸易(10162)
- 学(10060)
- 机构
- 学院(212617)
- 大学(199526)
- 济(85107)
- 经济(83363)
- 管理(82985)
- 理学(70793)
- 理学院(70123)
- 管理学(69024)
- 管理学院(68667)
- 研究(63511)
- 农(55652)
- 中国(53715)
- 农业(42626)
- 京(41059)
- 科学(40139)
- 财(39559)
- 业大(37593)
- 江(36248)
- 所(33215)
- 中心(30975)
- 财经(30597)
- 研究所(29481)
- 州(28126)
- 经(27443)
- 农业大学(25952)
- 省(25351)
- 经济管理(25194)
- 北京(24844)
- 经济学(23857)
- 技术(23831)
- 基金
- 项目(131462)
- 科学(102783)
- 研究(98790)
- 基金(92984)
- 家(79666)
- 国家(78682)
- 科学基金(68635)
- 社会(61788)
- 社会科(57950)
- 社会科学(57935)
- 省(56715)
- 基金项目(49446)
- 自然(44011)
- 教育(43839)
- 划(43633)
- 自然科(42970)
- 自然科学(42951)
- 编号(42563)
- 自然科学基金(42234)
- 资助(36722)
- 业(35274)
- 成果(32902)
- 创(30769)
- 农(30695)
- 发(29729)
- 重点(28750)
- 课题(28168)
- 部(27993)
- 创新(27820)
- 性(26303)
- 期刊
- 济(110692)
- 经济(110692)
- 农(59831)
- 研究(56603)
- 中国(46175)
- 农业(40049)
- 财(35010)
- 学报(33652)
- 管理(33073)
- 科学(30817)
- 业经(26365)
- 大学(26121)
- 学学(25241)
- 技术(21756)
- 融(20924)
- 金融(20924)
- 业(20444)
- 教育(19722)
- 财经(14784)
- 问题(14438)
- 经济研究(14292)
- 农村(13887)
- 村(13887)
- 农业经济(13650)
- 版(13080)
- 技术经济(13048)
- 经(12835)
- 财会(12125)
- 世界(11644)
- 现代(10872)
共检索到327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立新 谢关林 罗远婵
简述了一个具有多重功效的细菌群——洋葱伯克氏菌群在农业上应用的潜在利益及其弊端,并从该菌的分类地位划分、鉴定、致病机理以及生态多样性等方面入手对其研究热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阐明了洋葱伯克氏菌群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的可能风险及在中国开展多学科协同研究的重要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仰龙 魏书蒙 陈详腾 董玉红 厚凌宇 焦如珍
【目的】探究1株植物促生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菌株JLS17对Cd2+的耐受与去除能力以及在Cd2+胁迫下的代谢响应,以期为菌株在土壤镉污染修复的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并为阐明具有抗镉功能分子与代谢途径的挖掘及微生物Cd2+耐受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通过测定含不同Cd2+浓度培养液的吸光度(OD600)值评价菌株对Cd2+的耐受性,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菌株对LB培养基中Cd2+的去除效果,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LC-MS)分析菌株在Cd2+胁迫下的差异代谢物与代谢途径。【结果】1)不同程度的Cd2+胁迫(50~800 mg·L-1)均对菌株JLS17的生长速率及生物量增长(OD60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Cd2+浓度的升高而不断加剧。2)菌株JLS17对LB培养基中Cd2+的去除量随Cd2+浓度的提高(10~100 mg·L-1)而增加,最高去除量可达55.90 mg·L-1,但去除率受Cd2+浓度影响相对较小,维持在41.9%~66.0%。3)LC-MS分析结果表明,菌株JLS17在50 mg·L-1和300 mg·L-1的Cd2+浓度胁迫处理下,共有147种差异代谢物表达趋势一致,其中92种共性上调,55种共性下调,主要涉及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核苷酸及其衍生物、脂质、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萜类、酮类、生物碱等。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菌株JLS17在50 mg·L-1和300 mg·L-1的Cd2+浓度胁迫处理下显著富集的共有代谢通路为嘧啶代谢、氨基苯甲酸酯降解、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叶酸的生物合成与磷酸戊糖途径,其中嘧啶代谢、色氨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共性下调,叶酸的生物合成共性上调。【结论】1)菌株JLS17对Cd2+胁迫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并能有效去除LB培养基中的Cd2+,在镉污染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2)菌株JLS17在Cd2+胁迫下可通过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核苷酸及其衍生物、脂质等代谢物含量变化影响体内的代谢途径,其中色氨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嘧啶代谢、磷酸戊糖途径、叶酸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与JLS17的Cd2+耐受性密切相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振山 何园 李超
通过组织块分离法、梯度稀释涂布法和划线分离法,从健康紫皮和白皮洋葱中筛选得到内生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其对10株供试指示菌的抑菌活性,再以洋葱提取液为对照,对各拮抗菌株的发酵液进行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从2种洋葱中共筛选出87株内生菌,其中内生细菌68株,内生放线菌3株,内生真菌16株。通过抑菌试验,发现12株内生细菌对3至9种指示菌具有抑菌活性,占分离菌株总菌数的23.08%,其中YD–21、YD–23、YD–26、YD–27、YD–32、YD–38、YD–37、YD–22共8株菌株的抗菌谱较广,对9种供试指示菌均具有抑菌活性。薄层层析检测结果表明,菌株YD–27发酵产物...
关键词:
洋葱 内生菌 抑菌活性 薄层层析 黄酮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旭 吴小旭 张智慧 胡云捷 秦蕾 王勇
【目的】初步探讨Ac SCL4在洋葱成花中的功能,为解析洋葱成花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长日生态型洋葱品系SB2为试验材料,根据已有的洋葱转录组数据,通过q RT-PCR筛选目的基因Ac SCL4后进行基因克隆,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Ac SCL4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 B221-3300-Ac SCL4并转化农杆菌,采用花序浸染法浸染拟南芥,并对T3代纯系转基因植株进行表型分析和开花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结果】洋葱Ac SCL4基因CDS长1 515 bp,编码504个氨基酸;Ac SCL4蛋白N端高度变异,C端有GRAS结构域。聚类分析发现,Ac SCL4与石刁柏和棉花的SCL4蛋白亲缘关系较近。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Ac SCL4过表达植株表现晚花表型。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Ac SCL4过表达植株开花调控基因CO和FT的表达量极显著下降。【结论】Ac SCL4通过调控CO及FT基因表达来抑制洋葱开花。
关键词:
洋葱 AcSCL4 基因克隆 开花调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卓君 吴毅歆 毛自朝 何月秋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萝卜根部中分离到的菌株YN201309。经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为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平板试验表明,该菌株具有固氮功能;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产酸克雷伯氏菌YN201309能明显促进白菜、油菜和玉米的生长。盆栽试验40 d后,浸种处理的白菜平均株高提高19.61%~33.00%,浇灌处理的玉米平均株高提高12.07%~20.74%。田间试验60 d后,以浓度108CFU/mL拌种油菜的株高增加了14.41%,根长增加了7.28%,以浓度108CFU/mL浇灌油菜的株高增加了8.34%,根长增加了4.28%。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靖 宋述尧 韩玉珠 赵春波 张雪梅 张越
【目的】对分蘖洋葱和普通洋葱的营养品质进行对比分析,为分蘖洋葱营养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紫皮和黄皮普通洋葱及褐皮和黄皮分蘖洋葱不同部位的基本营养成分和特殊风味物质含量,比较种类和品种间各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分蘖洋葱干物质质量分数为9.37%~19.20%,可溶性糖含量为89.34~132.99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54~2.46 mg/g,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56~2.85μg/g,丙酮酸浓度为62.31~123.67μmol/mL,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2 193.4~2 648.2mg/kg;基本营养成分和丙酮酸含量均为内层鳞茎高于外层鳞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
关键词:
分蘖洋葱 普通洋葱 营养成分 风味物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冠喜 吴小芹 叶建仁
为研究Burkholderia multivorans WS-FJ9对杨树Populus的促生机制,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接菌后的杨树叶片的光合指标及荧光参数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杨树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及杨树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处理期内,接种WS-FJ9菌株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n和Tr在整个处理期均高于对照,Ci在整个处理期均低于对照,Gs在第30天时低于对照,其后均高于对照。荧光参数Fv/Fm和ΦPSⅡ值均高于对照;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b比值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军 孙智华 侯喜林
研究了不同温浸条件、真空度、蒸馏时间、萃取溶剂对洋葱油质量和得率的影响 ,提出了一条适宜工厂化生产的减压蒸馏提取洋葱油的工艺条件 ,即 :洋葱匀浆 30℃温浸 3h ,蒸馏真空度 5~ 8kPa ,萃取溶剂为二氯甲烷。这一工艺条件下所得的洋葱油质量好、得率高
关键词:
洋葱油 减压蒸馏 工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驰竹 谭佐军
利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光在洋葱组织内部的传输特性,并结合采用光纤探头的接触式测量条件,对漫反射检测信号进行仿真计算,分析表皮厚度和光学性质对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表皮对信号强度有明显的衰减作用,但对平均穿透深度影响不大。在波长800nm处,探测点到入射点的距离(源探距)为0.92.0cm时,在保证信号强度的同时可达到0.50.8cm的平均穿透深度,并可检测到此深度的颈腐病害(Botrytis allii Munn.);使用直径和数值孔径较大的光纤探头可以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提高探测灵敏度。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冯骏 郝治国
实施背景当前,在供给侧改革的大形势下,我国建筑业竞争更加激烈,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面对日益复杂的发展环境,建筑施工企业为加快转型升级,就必须凝聚全体员工合力。文化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全体员工的精神共识,更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卫亚红 Dorna H
以洋葱种子“Wolska”为材料,研究了在10℃时杀真菌剂、生物制剂、PEG 8000和水引发单独处理及复合处理对洋葱种子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未处理的对照种子主要受青霉菌感染;杀真菌剂(单独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可减少青霉菌的感染率;而生物制剂(Biozym生物合剂,Promot助长剂分别单独处理)未能很好地控制青霉菌的感染;水引发剂处理后,种子青霉菌的感染率极显著地低于未处理的对照种子;在杀真菌剂与PEG 8000同时处理种子和杀真菌剂先于水引发剂处理种子的2种复合处理中,可检测到高比例的未染菌种子。
关键词:
洋葱种子 引发剂 杀真菌剂 生物制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志勇 陈汉清 吴文礼
试验结果表明 ,周毛德克斯氏菌产生胞外多糖的适宜条件为每 1 0 0 m L培养液接种 1 2 -1 6m L菌液 ,3 2℃培养 3 -4d,每升培养液中酵母膏的适宜添加量为 0 .5 g,发酵液的起始 p H值为 5 .5 -7.2 .试验中还对培养基的 4种主要成分即玉米糖、玉米浆、K2 HPO4 和葡萄糖酸钙进行正交试验 ,筛选出的最佳组合为 :每升培养液中玉米糖 40 m L、玉米浆 5 m L、K2 HPO4 0 .2 g、葡萄糖酸钙 2 .0 g
关键词:
周毛德克斯氏菌 多糖 正交试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任嘉红 李浩 刘辉 叶建仁 吴小芹
【目的】为揭示生防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进入自然环境后对周围的微生态因子是否存在威胁,对其进入自然环境后的微生态效应和生物安全性做出正确评估。【方法】采用固体平板法研究JK-SH007菌株对美洲黑杨盆栽苗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对4种主要土壤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转化酶)的活力进行测定,并通过Biolog ECo微孔板法分析JK-SH007菌株对美洲黑杨土壤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从整体趋势来看,在美洲黑杨根际引入JK-SH007菌株后,随着时间延长,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逐渐高于对照,且差异显著,在接种后150天接种处理达到峰值(3.36×109C...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婉慧 陈飞飞 叶建仁 王朝恩 康熠 付欢欢
【目的】探索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Burkholderia pyrrocinia JK-SH007)合成生长素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的能力,并阐明B.pyrrocinia JK-SH007存在色氨酸依赖型的吲哚-3-乙酰胺(indole-3-acetamide, IAM)IAA合成途径。【方法】使用Salkowski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L-色氨酸对B.pyrrocinia JK-SH007合成IAA能力影响的检测;以B.pyrrocinia JK-SH007全基因组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iaaM和iaaH基因,并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蛋白质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B.pyrrocinia JK-SH007中的iaaM和iaaH基因在L-色氨酸处理下的差异表达。【结果】B.pyrrocinia JK-SH007菌株能够合成15.663μg·mL~(-1)的IAA,在以L-色氨酸为前体的条件下其合成IAA的量显著增加,达到了44.404μg·mL~(-1)。iaaM和iaaH基因均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其中iaaM基因全长1 782 bp,编码593个氨基酸,属于Amino_oxidase super family家族;iaaH基因全长1 368 bp,编码455个氨基酸,属于Amidase super family家族。在L-色氨酸的处理下,B.pyrrocinia JK-SH007中的iaaM和iaaH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结论】B.pyrrocinia JK-SH007具有合成IAA的能力,L-色氨酸对其合成IAA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克隆得到了iaaM和iaaH基因,其在进化上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证明B.pyrrocinia JK-SH007中存在吲哚-3-乙酰胺IAA合成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永勤 田保华 梁毅
【目的】构建大葱和洋葱的种间杂种。【方法】以章丘大葱和洋葱自交系06-38为材料,进行远缘杂交,对杂种子房进行培养;利用CAPS技术对所获得植株进行鉴定;利用花粉染色法、离体萌发法和自交对其进行育性鉴定。【结果】大葱和洋葱正反交,自然状态下胚败育。在未添加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大葱与洋葱种间正反交后的子房培养,均获得种间杂种F1,授粉后第7天为最佳培养时期;通过子房培养分别获得了大葱×洋葱、洋葱×大葱杂种植株26株和22株;经CAPS检测,杂交后代全部为真杂种。F1杂种植株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杂种雄性不育。【结论】利用子房培养技术,克服了大葱和洋葱远缘杂种在自然状态下胚败育的情况发生,获得了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