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73)
- 2023(6374)
- 2022(5341)
- 2021(4904)
- 2020(3858)
- 2019(8907)
- 2018(8247)
- 2017(13907)
- 2016(7927)
- 2015(8693)
- 2014(8645)
- 2013(8572)
- 2012(8122)
- 2011(7536)
- 2010(7280)
- 2009(6603)
- 2008(6401)
- 2007(5241)
- 2006(4610)
- 2005(4151)
- 学科
- 济(36670)
- 经济(36654)
- 管理(17487)
- 业(14710)
- 方法(13649)
- 地方(12953)
- 数学(12655)
- 数学方法(12537)
- 中国(10183)
- 企(10173)
- 企业(10173)
- 学(9989)
- 农(9194)
- 环境(8999)
- 地方经济(8177)
- 农业(6434)
- 业经(6257)
- 贸(5656)
- 贸易(5654)
- 资源(5639)
- 发(5603)
- 易(5349)
- 划(5330)
- 和(5287)
- 财(5278)
- 融(4942)
- 金融(4940)
- 技术(4213)
- 生态(4162)
- 规划(4011)
- 机构
- 大学(111622)
- 学院(111147)
- 研究(48179)
- 济(43981)
- 经济(43135)
- 管理(37977)
- 中国(34169)
- 科学(33489)
- 理学(33021)
- 理学院(32416)
- 管理学(31582)
- 管理学院(31358)
- 农(26855)
- 所(26177)
- 京(24748)
- 研究所(24531)
- 业大(21986)
- 农业(21470)
- 中心(21186)
- 院(17924)
- 范(16963)
- 师范(16767)
- 财(16745)
- 江(16670)
- 科学院(15727)
- 北京(15485)
- 省(14724)
- 室(14341)
- 研究院(14171)
- 农业大学(13975)
- 基金
- 项目(84876)
- 科学(66405)
- 基金(61330)
- 家(57394)
- 国家(56979)
- 研究(55646)
- 科学基金(46947)
- 社会(35399)
- 省(33851)
- 社会科(33652)
- 社会科学(33643)
- 基金项目(33008)
- 自然(32277)
- 自然科(31426)
- 自然科学(31417)
- 自然科学基金(30852)
- 划(29848)
- 教育(24521)
- 资助(23904)
- 重点(20878)
- 编号(20453)
- 发(20337)
- 计划(18382)
- 部(17520)
- 创(17344)
- 科研(16947)
- 科技(16651)
- 创新(16483)
- 发展(15485)
- 成果(15476)
共检索到168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伦凤霞 晁敏 沈新强 王云龙
根据2001年、2003年~2006年8月对洋山深水港工程建设项目所在地周边海域进行的生态调查,对该区域叶绿素a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调查区域叶绿素a平均浓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大值为2001年的2.61 mg/m3,最小值为2004年的1.27 mg/m3;港区、航道区变化趋势与全区相一致,大桥区略有不同,2003年至2005年叶绿素a浓度呈下降趋势,2006年出现回升;同一区域,表层叶绿素a浓度变化幅度小于底层;受工程施工的影响,底层下降快且恢复缓慢;2001年底层叶绿素a浓度高于表层,而2003~2006年则是表层浓度较高;叶绿素a浓度年际变化与网采浮游植物丰度变化相一致,但其相...
关键词:
洋山深水港 叶绿素a 浮游植物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作华 石晓勇 张传松 梁生康 王丽莎
2006年6~7月对黄、东海海区叶绿素a现场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叶绿素a的分布整体上呈现从近岸到远海降低的趋势。受长江冲淡水和上升流的影响,高值区主要在28°~32°N,122.5°~123°E之间。光照条件和营养盐等是影响夏季黄、东海海域叶绿素a分布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黄、东海 叶绿素a 光照 营养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军毅 陆敏 叶凉 宋挺 石浚哲
根据2008年4~11月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梅梁湖水域的应急监测数据,探讨了夏季梅梁湖水体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均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月变化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分别在9月份和8月份达到最高值,可见影响梅梁湖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温;空间分布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均在北岸为最高,沙渚水域的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较低,这可能主要与太湖夏季盛行"东南风"和"引江济太"的调水工程有关。可见梅梁湖藻类大量繁殖的8、9月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月份,同时相对于梅梁湖其他水域,把沙渚作为无锡重要饮用水源地是非常合理和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
梅梁湖 蓝绿藻密度 叶绿素 时空分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毅波 孙延瑜 王彩霞 胡晓珂
本研究基于2015年夏季(6、8月)渤海网采浮游植物和叶绿素a调查数据,对渤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多样性以及优势类群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通过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渤海浮游植物群落具有以下变化趋势:叶绿素a浓度近年来未发生明显变化,但较20世纪80、90年代明显升高,且低值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林林 姜亚洲 刘尊雷 林楠 李圣法 程家骅
依据2009―2012年连续4年在东海进行的夏季(6月)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太平样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的资源密度、性比、胴长结构、胴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初次性成熟胴长等基础生物学参数的年际变化,阐述了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群体结构动态。结果表明:(1)夏季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出现率较高,但资源密度分布不均。在调查的4年间,2009年的平均资源密度最高,2010年最低。(2)各年度的雌雄比例均符合1∶1的关系(P>0.05)。(3)夏季渔汛期的太平样褶柔鱼个体较小。相比较而言,2012年的优势胴长组最大,2011年最小。但各年度的优势胴长均小于200 mm。(4)雌、雄个...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菲菲 章守宇 林军
为了对象山港海洋牧场规划区初级生产力情况进行了解,并为其牧场建设效果评价提供依据,在2011年的4月、7月和11月对浙江省象山港海洋牧场规划区内22个站点的叶绿素a、水体混合稳定度、水温、水体及沉积物中营养盐含量等生态因子进行了现场观测和实验测定,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区叶绿素a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4月(4.62 mg/m3)>7月(3.57 mg/m3)>11月(3.11 mg/m3)。水平分布上,各季节叶绿素a的分布趋势均为由湾底向湾口逐渐降低;垂直分布上,3个月份表、底层叶绿素a浓度差为7月(3.02 mg/m3)>4月(1.93 mg/m3)>11月(1.61 mg/...
关键词:
海洋牧场 叶绿素a 势能异常系数 相关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丽莎 魏西会 张海波 李春川 唐洪杰
根据2016年1月(冬季)和6月(夏季)渤海中部叶绿素a(Chl a)、营养盐等数据,对Chl a和营养盐的季节特征、影响因素及趋势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hl a和营养盐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P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宇 周锦业 何宗明 林思祖 丁国昌
以直杆大叶、厚荚、卷荚、肯氏和纹荚5个品种相思树为材料,研究叶绿素荧光参数在夏季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种相思树在12:00-16:00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光抑制,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 v/F m)和PSⅡ潜在活性(F v/F0)分别为0.730-0.854和2.711-5.592.在温度最高的14:00,5种相思树F v/F m和F v/F0的大小均为:直杆大叶>肯氏>厚荚>纹荚>卷荚,16:00的大小均为:肯氏>直杆大叶>厚荚>纹荚>卷荚.卷荚的最小初始荧光(F0)明显大于其他树种,而F v/F m和F v/F0均显著小于其他树种,表明其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的光量捕捉效率低...
关键词:
相思树 叶绿素荧光参数 日变化 沿海沙地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继红 方建光 蒋增杰 王巍 王诗欢 孙松
2005年3、5、7和10月对獐子岛养殖海域(共设18个站位)进行叶绿素浓度的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叶绿素浓度为1.23~2.85 mg/m~3,均值为1.78±0.57 mg/m~3。叶绿素浓度的季节性变化显著,最高值出现在冬季,夏季的值最低;平面分布的特性为春、夏、冬季分布比较均匀。秋季叶绿素浓度的区域性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近岸区的叶绿素浓度低于中间深水区域,可能与养殖虾夷扇贝摄食压力有关,但尚需进一步研究。垂直分布较为均匀,夏季表层叶绿素浓度高于底层,其他季节的分布趋势与夏季相反。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明显,与叶绿素的变化趋势不同,从3~10月,初级生产力逐渐增大,变化范围为30.4~...
关键词:
獐子岛 叶绿素 初级生产力 虾夷扇贝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泽东 张敖 孙红蕾 贺文姝 张海波 朱延姝 张立军
叶片吸收的过剩光能引起的光抑制将导致植物光合生产能力下降,提高防御光抑制的能力是改善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途径。植物叶片含有的叶黄素与光抑制程度和光抑制的防御有关。然而目前除明确叶黄素通过叶黄素循环参与光抑制防御外,对叶黄素在光抑制防御中的其他作用了解还相当有限。金叶榆(Ulmus pumila cv.jinye)具有叶黄素含量差异显著的叶片,为研究该问题提供了理想材料。本研究以金叶榆绿色叶和浅绿色叶为材料,测定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在夏季早晨、中午和傍晚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叶绿素荧光动力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葛优 周彦锋 吕大伟 尤洋
根据2015年3月~2016年2月对阳澄西湖水体叶绿素a和水质理化因子的逐月监测结果表明,阳澄西湖叶绿素a浓度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全年变化范围为11.93μg/L~66.67μg/L,平均值为27.54μg/L±20.34μg/L。最小值出现在2016年1月,最大值出现在2015年8月。叶绿素a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着差异,叶绿素a在断面Ⅰ浓度最高,其次是断面Ⅱ和断面Ⅳ,断面Ⅲ最低。根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计算阳澄西湖营养状态,得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范围为50.7~59.3,年平均值为55.6,水体总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综合pearson相关系数和逐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叶绿素a与水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溶解氧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透明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结合生产实践对阳澄西湖总氮(TN)、总磷(TP)和氮磷比(N/P)取对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与总氮无相关关系,与总磷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氮磷比呈极显著负相关,阳澄西湖可能是一定程度的磷限制湖泊。
关键词:
阳澄西湖 叶绿素a 环境因子 相关分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强 李忠义 王俊 单秀娟 金显仕
基于20092010年及20122015年夏季(8月)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研究了渤海甲壳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结果显示:(1)调查共捕获甲壳类33种,隶属于2目21科29属,其中虾类16种,蟹类16种,虾蛄1种;(2)甲壳类生态优势种类组成随年份变化,口虾蛄在每个年份均为绝对优势种;(3)20092013年,渤海甲壳类的物种数目、生物量和个体数密度均持续下降,20142015年逐步恢复;(4)聚类分析(CLUSTER)和多维标度分析(MDS)将6个调查年分为4个群组,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
关键词:
甲壳类 群落结构 年际变化 渤海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强 李忠义 王俊 单秀娟 金显仕
基于20092010年及20122015年夏季(8月)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研究了渤海甲壳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结果显示:(1)调查共捕获甲壳类33种,隶属于2目21科29属,其中虾类16种,蟹类16种,虾蛄1种;(2)甲壳类生态优势种类组成随年份变化,口虾蛄在每个年份均为绝对优势种;(3)20092013年,渤海甲壳类的物种数目、生物量和个体数密度均持续下降,20142015年逐步恢复;(4)聚类分析(CLUSTER)和多维标度分析(MDS)将6个调查年分为4个群组,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
关键词:
甲壳类 群落结构 稳定性 年际变化 渤海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柏育材 徐兆礼
利用2008年3月和6月衢山岛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衢山岛海域甲壳动物十足目(Decapoda)和口足目(Hoplocarida)中虾类的资源密度、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等分布,分析主要优势种密度对其总资源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航次拖网调查样品中,共鉴定十足目18种,口足目1种。3月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是衢山岛海域的主要优势种,6月的日本鼓虾无论在重量还是尾数上都是主要优势种。3月和6月两类优势甲壳动物平均重量密度分别为840.65 kg/km2和923....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沈海琪 许永久 王健鑫 袁锴彬 严泽宇 周富源 侯伟芬
根据2017―2018年夏季长江口海域浮游动物连续站及断面站的数据,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主要类群数量年际变化、昼夜变化、空间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2017年和2018年夏季分别鉴定浮游动物49种和50种,两年共同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和肥胖三角溞(Evadne tergestina)。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分析表明,年间浮游动物群落差异的主要贡献种为肥胖三角溞、中华哲水蚤、海樽类(Thaliacea),CCA分析表明,表层温度(TS)、底层盐度(Sb)和表层叶绿素a(CS)是影响年际间浮游动物类群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解释了两年浮游动物类群变异的47.51%。根据2018年叶绿素a空间分布,将站位分为叶绿素a锋面区和非锋面区,L1~L2站为非叶绿素a锋面区, L3~L4站为叶绿素a锋面区。浮游动物群落在二者空间差异的主要贡献种为肥胖三角溞、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精致真刺水蚤, CCA分析表明,底层盐度(Sb)、底层温度(Tb)和表层叶绿素a(CS)是影响浮游动物类群空间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解释了2018年浮游动物类群组成变异的56.31%。该结果表明,引起盐度和叶绿素a变化的长江冲淡水径流量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年际变化造成了重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