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59)
2023(11036)
2022(9885)
2021(9572)
2020(7748)
2019(18180)
2018(17852)
2017(33283)
2016(18420)
2015(20797)
2014(20882)
2013(20678)
2012(18910)
2011(17155)
2010(16901)
2009(15388)
2008(14835)
2007(12365)
2006(10666)
2005(9312)
作者
(53577)
(44405)
(43994)
(42057)
(28267)
(21467)
(20097)
(17683)
(16955)
(15652)
(15467)
(14830)
(14070)
(13915)
(13735)
(13445)
(13339)
(13232)
(12551)
(12539)
(11031)
(10767)
(10671)
(9993)
(9913)
(9821)
(9792)
(9735)
(8897)
(8740)
学科
(74664)
经济(74597)
管理(50952)
(45241)
(37371)
企业(37371)
方法(33596)
数学(29186)
数学方法(28875)
地方(19221)
(19144)
中国(19025)
(18793)
(15786)
业经(15742)
环境(15363)
(13326)
农业(12954)
(12465)
贸易(12460)
(12038)
理论(11794)
(11121)
地方经济(10911)
(10820)
技术(10818)
教育(9931)
(9860)
财务(9802)
(9784)
机构
大学(256231)
学院(254654)
管理(102839)
(97140)
经济(94930)
理学(89816)
研究(89640)
理学院(88711)
管理学(87144)
管理学院(86692)
中国(65069)
科学(59200)
(55596)
(45635)
研究所(42246)
(42115)
(41518)
中心(40247)
业大(40172)
(35769)
(35479)
师范(35458)
北京(35315)
财经(33837)
(33311)
农业(33014)
(30868)
(29523)
师范大学(29053)
经济学(27499)
基金
项目(185051)
科学(144963)
研究(133761)
基金(133462)
(117504)
国家(116575)
科学基金(99287)
社会(82246)
社会科(77764)
社会科学(77743)
(72283)
基金项目(72096)
自然(66283)
自然科(64572)
自然科学(64558)
自然科学基金(63346)
(61880)
教育(60218)
编号(54772)
资助(54213)
成果(43162)
重点(42189)
(40339)
(39946)
(38030)
课题(37480)
科研(35640)
创新(35495)
计划(34077)
大学(33621)
期刊
(104813)
经济(104813)
研究(73099)
中国(46486)
学报(43440)
科学(40259)
(36959)
管理(35754)
大学(31701)
学学(29731)
(29047)
教育(28770)
农业(26656)
技术(21341)
(18069)
金融(18069)
业经(17245)
经济研究(16128)
资源(15121)
财经(15091)
图书(15036)
(13922)
科技(13715)
理论(13522)
问题(13129)
(12737)
实践(12702)
(12702)
技术经济(11803)
(11692)
共检索到365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卜秋兰  沈新强  罗民波  
依据2003~2005年洋山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监测结果,运用Y、C、d、H′和J等参数,结合聚类分析探讨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数、生物量、栖息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年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3~2005年底栖动物出现种类数依次为2003年(21种)>2004年(17种)>2005年(16种),种类数趋于减少;生物量呈现2003年(4.26g/m2)>2005年(2.18g/m2)>2004年(0.62g/m2),栖息密度2003年(31.10ind/m2)>2004年(12.50ind/m2)>2005年(11.00ind/m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少文  任中华  王田田  
根据2012年6月黄河口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应用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查海域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7种,隶属于6门53科,多毛类28种,节肢动物17种,软体动物16种,棘皮动物和其他类群各3种。优势种有3种,为无尾涟虫(Leucon sp.)、丝异须虫(Heteromastus filiforms)和寡节甘吻沙蚕(Glycinde gurjanovae)。调查海域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03 g/m2和358 ind./m2。物种多样性指数变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轶平  刘修泽  王彬  李玉龙  柴雨  董婧  
根据2007年的4月(春季)和10月(秋季)辽东湾海域19个调查站位所采集的底栖生物样品的鉴定结果,分析了其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探讨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46种,其中春季33种,秋季26种;多样性指数(H')分布无显著空间差异,丰富度指数(dMa)和均匀度指数(J)分布趋势较为一致,高值区集中分布于辽东湾中部,低值区位于辽东湾西北部沿岸水域;群落聚类分析将春秋两季均划分为5组,但5组内容不同,表明季间群落结构变化较大;群落结构与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舒黎明  陈丕茂  黎小国  秦传新  于杰  周艳波  袁华荣  
依据柘林湾附近海域2013年2月、5月、8月和12月的大型底栖动物的定量采样数据,对该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年共出现大型底栖动物89种,全年平均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7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84,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8;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4个季度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丰度的k-优势度曲线表明,4个季度的多样性水平为冬>春≈秋>夏。R型聚类结果表明,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可以归为一类群;曲线拟合表明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之间、多样性指数与种类数之间、丰富度指数与种类数之间的相...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元进  吕振波  李凡  张焕君  徐宗法  徐炳庆  
根据2011年6月中旬(前调查)、7月上旬(中调查)和7月中旬(后调查)黄河口海域3航次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资料,对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次调查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00种,其中多毛类和软体动物种类数占79.0%,棘皮动物仅占3.0%。调查期间黄河口海域多毛类和软体动物在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上均占有优势地位,3次调查优势种均为中小型的软体动物和小型多毛类动物。3次调查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均出现较大变化。前调查和中调查,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接近;而后调查与前调查、中调查相比,丰富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苟妮娜  边坤  靳铁治  张建禄  王开锋  
【目的】了解秦岭丹江流域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规律,为水域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也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生态环境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春季在秦岭丹江流域,选取6个样区16个样点,采集样品,调查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结果】鉴定出底栖动物18种,隶属3门4纲14科,其中水生昆虫类最多,分属10科13种,占总数72.2%;软体动物3种;寡毛类2种。四节蜉属(Baetis)动物的出现频率最高,达68.8%。春季丹江流域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为卵萝卜螺(R.ovata)、四节蜉(Baetis)、摇蚊幼虫(ChiRonomid laRvae)、克拉伯水丝蚓(limnodR...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董鹏  张海波  叶仙森  徐韧  周进  
2012年4月、7月、9月和12月对象山港海域11个大面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研究,采用优势度(Y)、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种类组成,用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排序尺度(MDS)分析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以及采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法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污染扰动的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软体动物中的半褶织纹螺(Nassarius semiplicatus)成为最主要的优势种,4季均可成为优势群体;Shannon-Weaver多样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袁一鸣  秦玉涛  刘材材  季晓  邓邦平  刘守海  
本研究基于2011—2014年夏季对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对其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年际变化分析。4年间分别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0、58、78和83种。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在2011—2013年间呈现出逐年递减趋势,长江冲淡水区的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明显高于长江口内。2014年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均显著回升。生物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基本稳定,2012年略低,而之后呈现整体回升的趋势。优势种包括丝异须虫、双形拟单指虫和钩虾,2013年未出现优势种,其余年份则以多毛类为主。年际间群落结构变化较大,且群落组成呈逐年丰富的趋势。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长江口环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苗苗  王咏雪  田阔  田嘉琦  孙鹏  水柏年  
基于沿浦湾2014年10月(秋季)和2016年10月(秋季)的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调查资料,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功能群分类和冗余分析(RDA)等指标与方法,分析秋茄(Kandelia candel)种植前、后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位、功能群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秋茄种植后广生态位种和中生态位种物种数占比与种植前相比较均有所增加,窄生态位种物种数占比减少。种植前生态位重叠值最大的种对为大青弹涂鱼(Scartelaosgigas)和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0.94),种植后则分别为豆形拳蟹(Pyrhila pisum)和微黄镰玉螺(Lunatica gilva)(0.99)、堇拟沼螺(Assiminea violacea)和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0.99)。种植后高、中潮带功能群多样性较种植前上升,而低潮带功能群多样性下降;种植后浮游生物食者(Pl)、植食者(Ph)和杂食者(Om)的密度较种植前均增加,而肉食者(Ca)的密度略有减少。秋茄种植前3个潮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秋茄种植后高潮带与低潮带,以及中潮带与低潮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冗余分析(RDA)得出,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具有较大影响的因子由种植前的铅、镉和石油类变为种植后的锌、镉和砷。总之,苍南沿浦湾秋茄林种植对大型底栖动物生态位和功能群总体上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季晓  徐韧  刘材材  秦玉涛  袁一鸣  徐俊超  刘守海  
海洋大型底栖动物能对自然和人为活动导致的水和沉积物质量变化做出可预测的响应,因此利用底栖生物作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生物指标和进行系统健康度量的生物指数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AMBI指数(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法、ABc(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曲线法和BenTIx指数法可以有效地评价河口和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对人为和自然扰动的响应。在2013年1、6、8、11月分别对启东近岸海域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了4个季节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优势种、密度和生物量的差异,并运用ABc曲线法、AMBI和BenTIx指数法评估了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安传光  赵云龙  林凌  吕敢堂  陈亚瞿  
2005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06年1月(冬季)。对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73种,平均丰度442.94ind.m-2,生物量40.78 g.m-2。与历史资料比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种数显著增加,新记录31种,曾经有过报道但未采集到标本的有3种;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变化不大,生物量有明显增加,多样性指数增大。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和相对重要性指数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其中丰度和生物量以秋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和冬季较低;多样性指数冬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和秋季较低。优势种为谭氏泥蟹、梨形环棱螺、绯拟沼螺、...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斌  张耀光  岳兴建  刘绍平  王志坚  
2007年4月到2008年8月对怒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分布和生物量先后进行了5次调查,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53种,隶属于5门,7纲,42科,其中水生昆虫是怒江流域鱼类饵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怒江流域42个采样点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分布从上游到下游呈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其密度和生物量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55~457.4 ind./m2、3.89~14405.9 mg/m2。聚类分析显示怒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具有相同生境类型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较为相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冷龙龙  张海萍  张敏  李天科  刘晓波  渠晓东  
大型底栖动物快速生物评价方法可快速判断河流在人为活动影响下的生态状况,对河流健康评价研究和河流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太子河46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监测数据,探讨大型底栖动物生物监测工作组(Biological Monitoring Working Party,BMWP)指数的适用性。采用方差分析研究了BMWP指数对重要水环境参数的响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BMWP指数随地表水水质级别的降低呈显著地下降趋势。利用回归分析研究了BMWP指数与其他生物指数、生境状况的回归关系,结果显示BMWP指数与底栖动物香农多样性指数(r2=0.74)、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r2=0.85)以及生境质量评估指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智文  张葵  霍斌  沈建忠  周琼  王军  
为了解塔里木河下游流域内在生态输水后的水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特征,于2019年-2020年对塔里木河中下游干流、车尔臣河、台特玛湖3个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探讨其环境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塔里木河下游流域中大型底栖动物共97个分类单元,隶属于3门4纲10目27科。水生昆虫为主要类群(82种),其中双翅目(47种)物种数最多,其次为鞘翅目(14种)、蜻蜓目(13种)。摇蚊科物种在不同区域均为优势种。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在5月份处于峰值,远高于8月和10月,多样性指数不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P>0.05)。塔里木河干流和车尔臣河摄食功能群主要以收集者为主(95.89%,91.86%),而台特玛湖则以收集者(50.68%)和捕食者(34.12%)为主。Mantel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氨氮、溶解氧和高锰酸钾是影响底栖动物多样性和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调查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组成较为单一,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需继续开展并深化对该地区河流的生态修复和管理工作。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丁敬坤  张雯雯  李阳  薛素燕  李加琦  蒋增杰  方建光  毛玉泽  
根据2017年7月山东省胶州湾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应用聚类分析、生物多样性和Multivariate-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 (M-AMBI)等方法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学特征,评估了胶州湾底栖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4种,其中,多毛类25种,甲壳动物23种,软体动物9种,棘皮动物和其他类群共7种。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平均值分别为70.0 g/m~2和132 ind./m~2,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寡鳃齿吻沙蚕(Nephthys oligobranchia)和纽虫(Nemertinea)是优势种。物种多样性指数(H’)为0.69~3.77,平均值为2.35,丰富度指数(d)为0.67~3.12,平均值为1.56,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25~1.00,平均值为0.81。多样性AMBI指数(M-AMBI)为0.26~0.60,平均值为0.44。根据CLUSTER分析结果,在15%相似水平上可将研究站位划分为3个群落,菲律宾蛤仔养殖密度较大的站位群落结构较为相似,被划分在同一个群落中,聚类结果与菲律宾蛤仔养殖密切相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M-AMBI指数分析显示,胶州湾海域底栖生态系统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