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93)
- 2023(6999)
- 2022(6095)
- 2021(5458)
- 2020(4928)
- 2019(11325)
- 2018(11083)
- 2017(21299)
- 2016(12129)
- 2015(13898)
- 2014(14281)
- 2013(14483)
- 2012(13772)
- 2011(12590)
- 2010(12666)
- 2009(11927)
- 2008(12147)
- 2007(11377)
- 2006(9811)
- 2005(8718)
- 学科
- 济(56283)
- 经济(56241)
- 管理(32864)
- 业(28953)
- 方法(25998)
- 数学(23377)
- 数学方法(23167)
- 企(22052)
- 企业(22052)
- 地方(15432)
- 农(14722)
- 学(13596)
- 中国(13059)
- 财(11566)
- 农业(10006)
- 和(9843)
- 业经(9792)
- 贸(9539)
- 贸易(9538)
- 地方经济(9455)
- 环境(9330)
- 易(9195)
- 资源(8667)
- 制(8443)
- 理论(7685)
- 融(7085)
- 金融(7083)
- 发(6970)
- 银(6927)
- 银行(6905)
- 机构
- 大学(184618)
- 学院(183363)
- 济(73391)
- 经济(71657)
- 管理(68663)
- 研究(65321)
- 理学(58650)
- 理学院(57921)
- 管理学(56794)
- 管理学院(56445)
- 中国(48734)
- 科学(43793)
- 京(39671)
- 农(35560)
- 所(35325)
- 研究所(32521)
- 财(31577)
- 中心(30093)
- 业大(29450)
- 江(29283)
- 农业(28466)
- 范(25479)
- 财经(25465)
- 师范(25107)
- 北京(24897)
- 院(23802)
- 经(22974)
- 州(22876)
- 经济学(22494)
- 经济学院(20515)
- 基金
- 项目(123503)
- 科学(95291)
- 研究(87737)
- 基金(87352)
- 家(77520)
- 国家(76931)
- 科学基金(63996)
- 社会(53301)
- 社会科(50404)
- 社会科学(50384)
- 省(49407)
- 基金项目(46511)
- 自然(42254)
- 划(42024)
- 自然科(41028)
- 自然科学(41011)
- 自然科学基金(40238)
- 教育(40072)
- 资助(36406)
- 编号(36172)
- 成果(29266)
- 重点(28840)
- 发(28276)
- 部(27270)
- 课题(25065)
- 创(24774)
- 科研(24241)
- 计划(23991)
- 创新(23320)
- 教育部(22180)
共检索到268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唐峰华 沈新强 史赟荣 阮雯 张忭忭
根据2003年-2005年每年5月、8月和11月对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施工海域(30°30′~30°54,N、121°45′~122°30′E)20个站点进行渔业资源监测调查,分析了该海域虾蟹类资源的种类组成、生物量、丰度、生物多样性、个体平均体重及幼体比例等的变化,并与工程前(2001年)相比较。结果显示:虾蟹类的种类基本逐年减少;3年平均的生物量和丰度比工程前低;多样性指数、平均个体体重和幼体比例也是呈逐年降低的趋势。这系列的变化反映出该海域渔业资源结构的改变朝小型化方向发展,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容易引起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改变。说明洋山工程海域施工期对虾蟹类资源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曲映红 陈新军 陈舜胜
以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为原料,测定不同部位的重量组成及可食部分(胴体、裙边和头足三部分)的基本成分,并测定去皮胴体不同温度下的加热失重。结果表明:印度洋鸢乌贼的可食部分比例高达81%左右,粗蛋白含量为17.8%~19.1%,粗脂肪含量为0.6%~1.0%,可认为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品;其胴体水分含量比一般柔鱼高,但蒸煮加热时保水能力较强;较太平洋鸢乌贼在体型、成分和加工性能上均有一定差异。
关键词:
鸢乌贼 重量 成分 印度洋西北海域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新军 钱卫国
根据2003年9-11月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资源的调查和渔获统计资料,采用效能比方法,对鸢乌贼资源密度指标CPUE值进行了估算。结果发现,在重点调查海域,鸢乌贼的资源密度较高,其CPUE值为0.01~10.0尾/线/h,总平均值为2.456尾/线/h。资源密度的分布随海域而不同。在12°N以南海域CPUE值一般在1.0尾/线/h以下,在12°~14°N、58°~61°E间海域CPUE值在2.0~2.5尾/线/h,而在中心渔场16°N、61°E附近海域,CPUE值为最高,达到5.5尾/线/h以上。
关键词:
鸢乌贼 资源密度 印度洋西北海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杜飞雁 李纯厚 贾晓平
1998-1999年及2001-2002年对北部湾海域进行了6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利用调查资料,以种为聚类变量进行了毛颚类的组群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毛颚类可分为3个组群。组群I及组群II为北部湾的主要组群。组群III组成种类和出现数量最少,为次要组群。组群I是一类分布广但适温盐范围较低,与北部湾高温、低盐的沿岸流关系较为密切的组群;而组群II则适温盐范围较高,与北部湾高温、高盐的外海水关系较为密切。
关键词:
毛颚类 聚类分析 组群 北部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胡嘉豪 俞存根 刘惠
依据2018年4月和11月在舟山群岛以东沿岸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虾类资料,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公式、生物多样性指数、ABC曲线等方法,对虾类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优势种、种类的空间分布、丰度/生物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本次调查经鉴定共捕获虾类32种,隶属于10科21属;春季(4月)出现的虾类共有22种,隶属于9科16属。秋季(11月)共有29种虾类,隶属于9科20属,出现种类较多。两季共同出现虾类有19种。(2)秋季虾类秋季的种类数高于春季,秋季有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2种优势种,春季无优势种出现;(3)秋季生物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的平均值高于春季,而均匀度指数正好相反,秋季小于春季;(4)ABC曲线的W值春季小于0,秋季大于0,表明春季群落结构受到较大程度的干扰,秋季群落结构受到干扰的程度较小。春、秋季ABC曲线末端均有重叠,表明舟山群岛以东沿岸海域虾类群落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关键词:
虾类 生物多样性 优势种 ABC曲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忠勇 石小涛 吴泽艳 郭兴杰 张勇
洋山海域自2002年建港工程以来,先后封堵了北岛链三个过水汊道,使得海域附近水动力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采用工程前后大量水动力实测资料,并结合数值计算结果,对洋山海域工程前后的水动力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后大部分海域涨潮流速降低,但小洋山前沿除外;整个海域落潮流速度增加,但地形急剧缩窄的东口门区域增幅并不显著。讨论认为,地转偏向力显著增强了海域北部区域特别是小洋山前沿海域的涨潮流速,是小洋山岛屿前沿海域涨潮流速工程后维持不变的重要原因;受南岛链不规则岸线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对落潮流影响不显著。工程后各汊道的封堵使得落潮流外泄不畅而发生壅水,使得工程后涨潮时段海域水位低于工程前,没有壅水现象发生。工程后的涨、落憩流时段均形成了较大范围、较长时段的弱流场。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徐兆礼 沈盎绿
利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瓯江口海域蟹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探索地形地貌、海流等因素对蟹类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次拖网调查中,共鉴定蟹类16种。日本虫寻(Argyrosomus argentatus)是6月的主要优势种,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9月的主要优势种。在瓯江口近岸水域,单个站位出现的种类并不多,但整个近岸0~10m水域内蟹类种类丰富。这与近岸、近岛水域在不同季节、不同站位生态环境多样化和差异化有一定的关系。在瓯江口外海,海底地势平坦,不同站位之间环境差异不大,也没有岛屿阻隔,使得各个站位种类较多且组成...
关键词:
瓯江口 蟹类 种类组成 多样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俞存根 宋海棠 姚光展
据1998年5、8、11月和1999年2月4个月在26°~33°N,127°E以西,水深20~120m的东海中北部大陆架海域,使用桁杆拖虾网进行虾蟹类资源调查所获资料,应用资源密度法首次估算了调查海域主要经济蟹类和总体的现存资源量和MSY,结果是:东海调查海域蟹类总资源量约为18.2×10~4t,MSY约为21.9×10~4t。估算出的蟹类现存资源量比当年渔获量略高,表明该海域蟹类资源总体利用不足,尚有一定潜力。文中还讨论了不同蟹类种类资源的不同利用程度,具体是三疣梭子蟹资源已达过度利用,而细点圆趾蟹、锈斑(虫寻)、日本(虫寻)、武士(虫寻)、光掌(虫寻)等蟹类资源则还利用不足,其中细点圆趾蟹...
关键词:
蟹类 资源量 评估 大陆架 东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杜肖 韩志强 王依昕 徐衡 郑伟 王凤丽 胡成业 李良 水柏年
基于2012年5、8和10月对唐山湾海域进行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资料,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及群落ABC曲线等分析方法,对3个季节渔业资源现状及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渔获物中共有海洋动物59种,其中鱼类27种,甲壳类17种,贝类7种,棘皮动物4种,头足类3种,多毛类1种;春季捕获35种渔获物,夏季36种,秋季37种;春季平均渔获率(质量)为3.50 kg/h,夏季为13.68 kg/h,秋季为16.99 kg/h。研究表明:(1)渔获率及其组成季节差异明显。在生物量上,春季以头足类为主,鱼类与甲壳类次之;夏季甲壳类为主,鱼类次之;秋季鱼类为主,甲壳类次之。(2)渔获率空间分布季...
关键词:
渔业资源 生物多样性 种类组成 唐山湾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洪亮 徐开达 贺舟挺 刘子藩 周永东
根据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在韭山列岛附近海域四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资料,结合2006年定置刺网调查资料和张网与灯光围网监测资料,对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种作业方式共捕获水生动物119种,其中,鱼类72种,虾蟹类29种,头足类6种,其他类(包括腹足纲、双壳纲及甲壳纲中的虾蛄科)12种,隶属于3门,6纲,22目,66科。其中,拖网调查共捕获水生动物77种,其中鱼类41种,虾蟹类21种,头足类3种,其他类12种,隶属于3门,6纲,18目,45科。拖网调查渔获的水生动物中鲈形目的数量达22种,明显高于其他目的鱼类数量。拖网各航次各类群的资源尾数密度...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新军 叶旭昌
根据2003年9-11月在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资源的探捕生产情况,分海区初步分析了海洋环境因子与中心渔场之间的关系。调查表明,10月中下旬中心渔场分布在15°~16°N、61°E附近海域,平均日产均在5t以上。中心作业渔场处在冷水涡的边缘海域,其温盐结构如下:表温为27~29℃,盐度为35.96~36.03,0~100m的温度梯度为0.07℃/m,100~200m的温度梯度为0.04℃/m。100m的水温、盐度范围分别为19.5~23℃、35.70~35.80。各海域的作业渔场,其最适表温不同。在2°N~14°N海域,高产量出现在表温26.4~27.0℃间海域;在14°N~18°N海域,高产量...
关键词:
鸢乌贼 渔场 海洋环境 印度洋西北海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平 俞存根 水玉跃 翁良才 丁建伟 邓小艳 许永久 郑基 谢旭 苗露
根据2015年11月(秋季)、2016年5月(春季)在舟山近岸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中所获得的虾类数据,用渔获量作为虾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数量时空分布、种群变动趋势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1)调查海域共鉴定出虾类21种,隶属于8科15属;数量分布春秋季变化明显,总体而言秋季多于春季,调查海域北部多于南部。(2)不同季节优势种与常见种差异较大。与以往调查相比,小型虾类取代大型虾类成为优势种。(3)底层温度和盐度对舟山近岸海域虾类渔获量分布无明显影响,但按深度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熊小飞 江世贵 夏军红 苏天凤 龚世园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海南三亚、深圳、湛江、北海4个斑节对虾群体共95个个体的延伸因子1-alpha内含子序列进行了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转化,并将阳性克隆产物进行序列测定,最终获得了大小约216bp的可供分析的核苷酸序列。将获得的序列与从Genbank上下载的西太平洋、西印度洋种群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海域种群的基因多样性最低,西太平洋海域的基因多样性水平最高;通过对遗传分化指数FST的分析,发现西太平洋群体和西印度洋群体之间以及两者与中国海域群体间遗传分化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UPGMA系统树显示,10个斑节对虾群体形成两大分支,一支由西太平洋群体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捷 徐兆礼
根据2010年5月(春季)和2010年9月(秋季)在苏北浅滩南部如东沿岸海域蟹类资源调查的资料,分析蟹类种类组成、资源密度、优势种重要性指数等生态学特征,同时开展水域环境对蟹类分布、产卵及索饵习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季节变化来看,蟹类的资源密度及幼体比例季节差异显著,春季蟹类重量密度(109.32 kg/km~(2))是秋季(47.75 kg/km~(2))的2.3倍,尾数密度(6.75×10~(3 )ind./km~(2))是秋季(1.44×10~(3 )ind./km~(2))的4.7倍。蟹类资源密度的整体变动与主要优势种变化有关,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为两个季节蟹类的共同优势种,春季这两种蟹数量和重量总和分别为4.96×10~(3 )ind./km~(2)和96.95 kg/km~(2),秋季大幅下降到1.11×10~(3 )ind./km~(2)和44.93 kg/km~(2)。另外,春季蟹类个体规格更大,幼体比例更低,说明了春季该海域是蟹类的主要产卵季节和产卵场;平面分布来看,在两个季节,蟹类尾数和重量密度都显示出沙脊水域高于潮沟水域的特征。两个季节蟹类资源密度均与底层水温和水深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而可以认为,调查区域特有的沙脊潮沟地形和底层水温变化对蟹类的集群分布影响很大。总之,春季是苏北浅滩沿岸海域经济蟹类的重要产卵及渔汛季节,该片水域也是蟹类索饵、繁育和栖息的场所,对于吕泗渔场蟹类资源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飞星
海水资源的"公共"性质使海域管理存在"产权悖论",在既定资源面前生产者采取单个决策尽量增产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在既定时间内不顾生产周期盲目加大海产品输出,超越了海洋环境的承载力。这种对海洋产业掠夺式的生产,破坏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减损了海洋环境的生态价值,海洋资源正处于日益枯竭的状态。解决这个悖论的方法是政府介入和实施海洋产业战略规划。
关键词:
生态价值 产权悖论 战略规划 产业均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