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76)
- 2023(10206)
- 2022(8517)
- 2021(7610)
- 2020(6363)
- 2019(14165)
- 2018(13427)
- 2017(24767)
- 2016(13926)
- 2015(15263)
- 2014(14559)
- 2013(14364)
- 2012(13457)
- 2011(12173)
- 2010(12078)
- 2009(10822)
- 2008(10803)
- 2007(9422)
- 2006(8467)
- 2005(7335)
- 学科
- 济(53764)
- 经济(53696)
- 管理(34134)
- 业(32847)
- 企(24897)
- 企业(24897)
- 方法(23006)
- 数学(20284)
- 数学方法(20015)
- 学(17331)
- 农(15690)
- 中国(13673)
- 地方(13119)
- 财(12401)
- 业经(11926)
- 贸(11414)
- 贸易(11408)
- 农业(11033)
- 易(11012)
- 环境(9635)
- 制(8919)
- 技术(8059)
- 融(7788)
- 金融(7785)
- 银(7494)
- 银行(7428)
- 和(7411)
- 理论(7352)
- 划(7247)
- 行(7102)
- 机构
- 大学(204369)
- 学院(201415)
- 研究(80090)
- 济(75688)
- 经济(74123)
- 管理(69647)
- 理学(61153)
- 理学院(60190)
- 管理学(58665)
- 管理学院(58344)
- 科学(57479)
- 中国(56490)
- 农(51625)
- 京(44587)
- 所(44135)
- 农业(41622)
- 研究所(41379)
- 业大(40774)
- 中心(35065)
- 财(32502)
- 江(31147)
- 院(29625)
- 范(28030)
- 师范(27507)
- 农业大学(27346)
- 北京(27321)
- 州(27179)
- 省(26996)
- 财经(26565)
- 科学院(25847)
- 基金
- 项目(150384)
- 科学(116904)
- 基金(110762)
- 家(104486)
- 国家(103713)
- 研究(95156)
- 科学基金(85186)
- 自然(60796)
- 社会(60502)
- 基金项目(59431)
- 自然科(59352)
- 自然科学(59321)
- 省(58422)
- 自然科学基金(58265)
- 社会科(57306)
- 社会科学(57288)
- 划(51982)
- 资助(44243)
- 教育(42634)
- 重点(35776)
- 编号(34039)
- 计划(33234)
- 发(32667)
- 部(31767)
- 创(31060)
- 科技(30333)
- 科研(30155)
- 创新(29269)
- 业(26567)
- 成果(26107)
共检索到289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怡 李珊 李启权 王昌全 李斌 余亮志
根据泸州烟区199个土壤采样点数据,采用地统计学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其植烟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区域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调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范围分别为5.00~81.50和0.45~3.61 g·kg~(-1),变异系数分别为43.31%和31.98%,均属于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性。半方差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块金系数分别为0.402和0.385,说明两个指标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变异受结构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影响。空间插值结果得出,研究区南部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总体高于北部。成土母质、土壤类型、海拔和熟制对土壤有机质含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鲍丽然 周皎 李瑜 贾中民
【目的】深入认识重庆西北部丘陵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机质空间变异和基于土地利用类型修正的空间插值研究。【结果】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6.26 g/kg,属中等偏下水平;变异系数为33.8%,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趋势,合川区整体偏低。【结论】土壤有机质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变异性受结构因素(地形坡度、土壤类型)和随机因素(土地利用类型、耕作措施等)影响,土地
关键词:
地统计学 土壤有机质 空间变异 影响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红菊 付梦洋 代天飞 李启权
本文根据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1803个土壤采样点数据,采用地统计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分析该地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为在8.6~61.4 G/kG。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块金值和基台值分别是51.000和177.800,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为28.6%。旌阳区土壤有机质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由结构性因素及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和作用,且结构性因素引起的变异大于随机因素所引起的变异。空间分布总体上表现为中西部地区为旌阳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值区,东部为低值区。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主要受地貌类型和种植制度的影响。成土母质对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江叶枫 孙凯 郭熙 叶英聪 饶磊 李伟峰 李婕 王澜珂
研究不同侵蚀程度下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对指导耕地利用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江西省兴国县耕地土壤有机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侵蚀程度下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侵蚀程度的加深,兴国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不同侵蚀程度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P剧烈侵蚀(37.78%)>重度侵蚀(34.88%)>极强度侵蚀(34.44%)>无明显侵蚀(34.38%)>轻微侵蚀(28.91%)。在无明显侵蚀和轻微侵蚀时,高程和剖面构型是影响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主要因子。在中度
关键词:
不同侵蚀程度 土壤有机质 红壤丘陵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克林 余艳 张凤荣 王茹
目的揭示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土壤肥力评价和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收集和实测北京南郊—大兴区1980、1990和2000年3个不同时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资料,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3个时期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64、12.76和12.89g·kg-1,它们的空间相关距离分别为80.5、59.2和49.0km,呈递减趋势。大兴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呈北高南低之势。从1980年到2000年,有机质含量表现为由低向高逐级累积的规律,具体变化为有机质含量一级和二级的土地面积从无增加到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8.0%和14.3%,含量三级的土地面积从23.0%增加到37...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范曼曼 吴鹏豹 张欢 魏晓 陈富荣 高超
确定合理的采样密度以便更有效地揭示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是提高土壤质量评价工作准确性的前提。本文以合肥市北部地区为例,从5 207个土壤采样点(采样密度为1个/km2)中重复20次随机抽取不同采样密度的六个样本子集(对应采样密度分别是0.8个/km2、0.56个/km2、0.39个/km2、0.28个/km2、0.19个/km2、0.13个/km2),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采样密度对土壤有机质(SOm)空间变异解析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不同采样密度下,有机质含量的均值差异不显著,各样本对总体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土壤有机质表现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采样密度为0.28个/k...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屿 魏丹 汪景宽 李双异 迟凤琴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 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双城市土壤表层(0~20 cm)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这4种土壤养分指标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的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速效磷的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速效钾含量的C0/(C0+C)为49.96%,存在中等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其空间变异是由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速效氮、有机质、速效磷含量的C0/(C0+C)变化范围是8.10%~14.39%,均表现出强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其空间变异均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从总体分布趋势来看,4项养分指标均呈现出由西向东、由西南向东北升高的趋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越 罗志军 赵杰 江春燕 冉凤维
【目的】研究土壤有机质中不同侵蚀程度与各类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对于农业发展和土地地力保护有着深远意义。【方法】以江西省崇义县为研究对象,从侵蚀程度和土壤有机质两方面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与空间变异。【结果】崇义县的土壤有机质随着侵蚀程度的加深而呈下降趋势。不同侵蚀程度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P轻微侵蚀(34.01%)>重度侵蚀(33.83%)>中度侵蚀(33.66%)>极强度侵蚀(19.67%)。【结论】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地形因子中坡度和高程是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明显的正相关系;土壤结构性因子中成土母质和土壤结构与土壤有机质有明显的正相关系。
关键词:
侵蚀 农业 土壤有机质 空间变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玲 陈益平 刘石泉 董萌 彭晓赟
对南洞庭湖区3类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有机质及全氮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类湿地土壤养分差异较大,湿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湖草滩地、芦苇滩地、泥沙滩地;土壤全氮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关键词:
湿地 土壤有机质 氮素 空间分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崔帅 刘烁然 王寅 夏晨真 焉莉 冯国忠 高强
【目的】明确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状况及其分布差异,为区域作物合理施硫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吉林省不同生态区 8 种主要土壤类型的 232 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有效硫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比较不同类型土壤有效硫含量差异,并建立土壤有效硫和有机质、全氮的相关关系。【结果】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为 5.8—40.7 mg·kg~(-1),均值为 18.1 mg·kg~(-1),所有样本中缺硫和潜在缺硫的比例分别为 27.2%和 20.7%。空间分布上,土壤有效硫含量总体呈自东向西逐渐下降趋势,相应的缺硫发生率自东向西逐渐上升。东、中、西三大生态区的土壤有效硫含量均值(缺硫或潜在缺硫发生率)分别为 22.3 mg·kg~(-1)(24.2%)、18.1 mg·kg~(-1)(40.0%)和 14.3 mg·kg~(-1)(75.6%)。主要分布于东部湿润山区的白浆土、暗棕壤有效硫含量均值分别为 22.1 和 22.0 mg·kg~(-1),缺硫或潜在缺硫样本分别占 15.2%和 28.3%;中部半湿润平原区的黑土、冲积土和草甸土有效硫含量均值分别为 18.8、17.1 和 16.2 mg·kg~(-1),缺硫或潜在缺硫样本占比分别为 37.9%、63.5%和 55.5%;西部半干旱平原区的黑钙土、风沙土和盐碱土有效硫含量均值分别为 11.9、14.0 和 13.9 mg·kg~(-1),缺硫或潜在缺硫风险较高,分别占比 73.6%、73.3%和 75.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和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均呈显著的对数相关关系,随着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增加,土壤有效硫含量也随之提升。【结论】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在不同区域和土壤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硫素缺乏现象也较为普遍,47.9%的土壤样本存在缺硫或潜在缺硫问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风沙土、盐碱土和黑钙土缺硫风险较高,在土壤培肥和作物管理中应注重硫素的补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会前 张慧 胡震 田康 陈洋 周华
【目的】全面、系统地研究贵州省全域耕地土壤有机质与pH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规划利用耕地,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计学与ArcGIS空间插值方法相结合,分析贵州省典型耕作方式的耕作层土壤有机质与pH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贵州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不均匀,平均含量为31.13 g/kg,总体水平丰富,各地区平均含量依次为六盘水(52.39 g/kg)>贵阳(36.01 g/kg)>黔西南(34.02 g/kg)>毕节(33.89 g/kg)>黔南(32.97 g/kg)>安顺(31.28 g/kg)>黔东南(29.92 g/kg)>遵义(25.59 g/kg)>铜仁(23.01 g/kg);全省耕地土壤pH为3.99~8.66,平均为6.06,全省90.55%的耕地土壤主要为酸性、弱酸性及中性,占比分别为29.48%、38.11%和22.96%。研究区土壤类型为黄棕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红壤含量最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有机质含量依次为水田>水浇地>旱地,pH依次为水浇地>水田>旱地。【结论】贵州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受地形、海拔等因素影响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水平丰富,空间分布格局表现西部高、东部低,南部高、北部低;全省耕地土壤pH表现为酸性、弱酸性为主,pH空间分布不均匀,呈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的宏观格局。土壤类型对土壤pH存在极显著影响,对土壤有机质影响不显著。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及pH均存在极显著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雷建容 莫太相 李孝东 张庆玉 张冀 田丽 杨玉敏 唐莲
通过对川中丘陵区29个乡镇500个土样的有机质和全氮的检测发现,川中丘陵区有机质含量为7.48~43.05 g/kg,平均为18.53 g/kg,主要处于Ⅱ级丰富水平和Ⅲ级中等水平,Ⅱ级和Ⅲ级所占比例分别为63.4%和27.4%。全氮含量为0.55~2.55g/kg,平均为1.27 g/kg,含量主要处于Ⅱ、Ⅲ和Ⅳ级,各级所占比例分别为49.8%、21.6%和22.4%。土壤有机质与全氮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479,线性回归方程为TN=0.053OM+0.29,换算系数0.046~0.103,平均0.070。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有机质 全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于雷 魏东 王惠霞 黄群 彭妍 徐鸳媛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和评价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县域尺度下,利用合理数量的样点反映其空间分异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取位于江汉平原腹地的湖北省公安县为研究区,布设了4 045个样点并测定其有机质含量,采用半方差分析得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基于Morans I揭示空间变异较大地区,并通过二分法的思想逼近最佳合理采样数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分布呈中等空间相关性,有6个局部区域的空间变异明显高于邻近地区,采样点数量与插值精度呈正相关,合理采样数为598个。研究结果可以为江汉平原县域耕地质量监测和管控提供指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吕薇 李军 岳志芳 陈宁宁 王淑兰
【目的】研究由秸秆覆盖免耕、秸秆覆盖深松和秸秆还田翻耕组成的不同保护性轮耕模式对渭北旱塬连作麦田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2007—2014年在陕西合阳实施夏闲期免耕/深松轮耕(NT/ST)、深松/翻耕轮耕(ST/CT)、翻耕/免耕轮耕(CT/NT)、连续免耕(NT/NT)和连续翻耕(CT/CT)5种不同耕作模式定位试验,测定并分析2011—2014年小麦收获后不同耕作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变化规律及产量差异。【结果】与连续翻耕相比,连续免耕有利于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积累,而免耕、深松和翻耕组成的3种轮耕处理更有利于提高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其中随着耕作年限延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婵婵 肖斌 余有本 巩雪峰
【目的】研究陕南茶园土壤pH值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及其与土壤速效养分的相关性,为陕南茶园土壤精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陕南8个县(西乡县、南郑县、勉县、城固县、宁强县、紫阳县、平利县和商南县)99个茶园土壤样品,对其pH值、有机质和速效N、P、K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与速效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陕南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较低,为0.96~43.34 g/kg,未达到优质高产茶园的要求;pH为4.08~6.93,均能满足茶叶生长的基本土壤酸碱度条件。西乡县茶园土壤pH值显著高于其他7个县(P<0.05),宁强县和勉县土壤pH值有减小的趋势。pH值与有机质含量、速效N含量...
关键词:
茶园 陕南 土壤有机质 pH值 速效养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