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40)
2023(5003)
2022(4116)
2021(3777)
2020(3144)
2019(6674)
2018(6677)
2017(11791)
2016(6598)
2015(7270)
2014(7358)
2013(6716)
2012(6286)
2011(5731)
2010(5783)
2009(5468)
2008(5227)
2007(4762)
2006(4253)
2005(3895)
作者
(19180)
(16048)
(15674)
(15249)
(10031)
(7517)
(7284)
(6186)
(6173)
(5806)
(5522)
(5376)
(5209)
(5137)
(5082)
(4894)
(4684)
(4671)
(4556)
(4483)
(4029)
(3903)
(3826)
(3675)
(3600)
(3557)
(3514)
(3493)
(3284)
(3212)
学科
(22373)
经济(22337)
管理(17271)
(13211)
(10420)
企业(10420)
中国(7910)
(7291)
(7286)
(7009)
(6356)
方法(6259)
(5969)
理论(5560)
(5327)
银行(5313)
(5168)
(5168)
金融(5160)
业经(5119)
地方(4959)
教育(4950)
数学(4943)
数学方法(4861)
农业(4585)
体制(4022)
教学(3568)
(3379)
贸易(3379)
(3311)
机构
学院(89343)
大学(88461)
研究(33977)
(31949)
经济(31037)
管理(29030)
中国(25528)
理学(23996)
理学院(23662)
管理学(23091)
管理学院(22924)
科学(20879)
(19703)
(17412)
(17327)
(16564)
研究所(15766)
中心(15436)
(14694)
业大(14044)
农业(13671)
(13639)
师范(13448)
(12713)
北京(12486)
财经(12476)
技术(11879)
(11458)
(11343)
(10762)
基金
项目(58859)
科学(45170)
研究(44540)
基金(40374)
(35958)
国家(35625)
科学基金(29361)
社会(26503)
社会科(24874)
社会科学(24870)
(23770)
教育(21341)
基金项目(20759)
(20141)
编号(19141)
自然(18411)
自然科(17983)
自然科学(17977)
自然科学基金(17625)
成果(16400)
资助(16269)
课题(14399)
重点(13584)
(12783)
(12570)
(12046)
(11879)
(11598)
(11424)
项目编号(11394)
期刊
(40704)
经济(40704)
研究(28804)
中国(22759)
学报(16872)
(16422)
教育(16226)
科学(13877)
(13185)
大学(12728)
学学(11874)
管理(11317)
农业(11044)
(9187)
金融(9187)
技术(8177)
业经(7255)
经济研究(6993)
财经(6384)
(5576)
职业(5362)
(5251)
(5233)
图书(5126)
问题(4960)
业大(4667)
(4437)
论坛(4437)
科技(4118)
(3934)
共检索到144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凌  
中国自古名山众多,何止三山五岳!仅高鹤年先生《名山游访记》所载其亲历之名山大川就有百尊之多。这都是有待我们开发利用的宝贵遗产。它们之所以能称之为“名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具有多价值、多功能的旅游景观。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不同配置,构成了各自不同的鲜明特色。但古代名山景观配置,均非在一种明确的景观理论指导下完成,至多在局部上借鉴了某些造园法则。从这个意义上讲,很难说它们有什么“整体构思”。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名山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凌  
中国名山景观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有众多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配合。泰山景观就是当之无愧的范例。但是,泰山的这种景观配合,是否如许多评论者所赞誉的,是一种“完美结合”、“相得益彰”的“典范”呢? 众所周知,现有泰山景观的主体线路是东路(古称“中路”)。在传统的观念中,观览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孟玺  
人们往往论及地质地貌条件形成的泰山之雄,气候水文条件形成的泰山之奇,文化历史条件形成的泰山之荣,其实,还应充分注意到植被条件所产生的泰山雄中显秀、奇中有灵、荣中藏妙的特色。 历史上的泰山,植被极为茂密,“朱樱满地,古木参天”,“凌汉峰南竹树森森,未风先鸣”。明、清以来遭到严重破坏。解放后经大力绿化,如今植被覆盖率已达90%以上,“岱宗夫如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成汉  
旅游,是一项综合性事业。它包括自然、历史、宗教、审美、经济、体育等多种因素,是人类为追求生存环境的合理性与和谐性而进行的富有意义的活动。所以,对一些重要的旅游景点,尤其是人文色彩比较浓重的名山大川,应该做多角度、多层面的审视,在综合化、立体化的认识、规划和建设中获取最佳效益。如果单纯着眼于一个层面、一种角度,势必使这些景区的建设失去平衡。这里说的综合化、立体化,不仅仅是指对某一景点的全面把握,还包括对国内众多著名景点的宏观认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康宁  
教育的社会功能形成问题再审思——兼答赵婷婷同志吴康宁教育的社会功能问题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拙文《教育的社会功能新论》(《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第3期,本文其后对该文的引述,不再另注出处)发表后不久,便读赵婷婷同志的《高等教育与普通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我曾在1994年第6期《教育研究》上发表了《试论德育之个体享用性功能》一文。由于文章的短浅,言犹未尽。也许正为此而引起了商榷。感谢刘尧同志的质疑,他促使我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研究,从而不仅让我更深切地认识到德育享用功能之客观存在,而且更体会到充分发挥德育之享用功能的教育意义。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邓福泉  
本文简要介绍了多卷书著录的几种方法,指出了《谈多卷书著录——与邓福泉同志商榷》一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分析了“统一分卷分散著录”和“按ISBN号选择著录格式”的特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樊纲  
胡汝银和张军二同志对“短缺的需求决定论”提出异议的文章,启发和激励我再就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即总供求关系问题,谈些自己的看法。一、关于效率和体制在进一步分析有争议的问题之前,我认为应该先明确一下不存在争议的问题,以免再在大家相一致的地方做“无用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志孟  
(一) 余上同志在《技术经济》1987年第6期上撰文,对本人发表于该刊1986年第4期上题为:《技术经济学还应发展成为“经济的技术方案学”》一文提出质疑,读后颇受启发,但对其观点却不敢苟同。看来我们双方的分歧主要在于他不同意我的下述观点:即技术经济作为“技术的经济效果学”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了,还要进一步发展成为“经济的技术方案学”。他尤其不同意我把“发展”二字用于学科本身,他认为之所以出现“技术经济学目前即为技术的经济效果学”这样一种“错误印象”是由于存在客观原因(专业设计人员和技术经济工作者互不通对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燕如  梁丽壮  牛树奎  韩海荣  
山西太岳山现有森林资源是保护区域环境的重要屏障。根据太岳林区基本概况选取了自然性、稳定性、干扰性、多样性、代表性、面积适宜性、稀有性等7项指标,并将每一个指标分为4个等级,建立了2个层次水平上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经计算得到研究区的综合评价指数,从而确定其质量等级。结果表明:对研究区生态质量起相对重要作用的指标是自然性(0.230 8)。综合评价得到综合评价指数S为0.90,表明研究区目前的景观质量很好,质量等级为Ⅰ级,说明研究区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关于研究区后续实施规划的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忠泽  李振军  王惠君  
文章以山西屏峰山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采用条件估值法(CVM)对山西省屏峰山景区景观资源的旅游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参数法和非参数法计算,得到景区门票的最大支付意愿(WTP)均值为90.81元/人,观光车票的WTP均值为48.58元/人,其他各类游憩活动的WTP均值为37.73~100.16元/人不等。结合屏峰山景区2020年后逐年预估游客量,计算得到屏峰山景区开放初始年(2020年)的旅游价值总量为5538.20万元,2030年的旅游价值总量为46831.03万元~70033.33万元。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吕雄伟  俞宸亭  
构筑西湖群山文化景观廊道是推动杭州旅游经济纵深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出发 ,着重分析研究构筑西湖群山文化景观廊道与杭州旅游经济纵深发展的互动关系、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和目标定位 ,并提出今后的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佟玉权  韩福文  邓光玉  
地理学及景观生态学中关于景观的学术思想,为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引。针对我国现阶段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问题,分析了在景观视角下进行文化遗产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对文化遗产景观的整体性、系统性,遗产地自然、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复合性,景观价值的多样性和景观空间、时间及其文化属性的统一性等特征的探索,阐述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与利用的合理途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允芳  武雅芝  丁冬琳  
水陆交错带存在自然和人文要素复合影响作用,其景观系统整体适应能力亟需提升。以崇明南部水陆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系统本底评价,借鉴景观特征评价(LCA)方法,探讨岛屿水陆交错景观整体适应性评价方法。从自然资源保护重要程度、土地资源利用适宜状况、环境安全压力显著特性3个子目标层,构建12个指标因子的评价体系;并进行要素层面和目标层面的适应性评价分析;确定研究区6类适应性特征分区,提出其景观资源适应性发展提升策略。研究为水陆交错带景观系统整合发展提供保护性开发的评价方法和决策支持路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佟玉权  韩福文  
借助地理科学及景观生态学等景观研究思想,针对我国现阶段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中的问题,探索了创新工业遗产研究视角的必要性。分析了工业遗产景观的基本内涵,阐述了工业遗产景观的整体性特征,并通过对工业遗产景观要素构成特点、景观结构的统一性、景观时空格局及其文化过程的完整性、景观价值的多样性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基本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