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09)
- 2023(12020)
- 2022(10584)
- 2021(9951)
- 2020(8374)
- 2019(19285)
- 2018(19426)
- 2017(37221)
- 2016(20625)
- 2015(23200)
- 2014(23497)
- 2013(23072)
- 2012(21273)
- 2011(19135)
- 2010(19046)
- 2009(17300)
- 2008(16640)
- 2007(14576)
- 2006(12657)
- 2005(10981)
- 学科
- 济(81775)
- 经济(81685)
- 管理(55728)
- 业(53048)
- 企(43212)
- 企业(43212)
- 方法(35408)
- 数学(30307)
- 数学方法(29938)
- 农(23019)
- 中国(20974)
- 地方(20181)
- 学(19108)
- 业经(18968)
- 财(18235)
- 制(15423)
- 农业(15211)
- 理论(14214)
- 贸(13638)
- 贸易(13633)
- 技术(13351)
- 和(13187)
- 易(13143)
- 环境(12406)
- 产业(12369)
- 银(11724)
- 银行(11676)
- 体(11675)
- 教育(11596)
- 融(11457)
- 机构
- 学院(287828)
- 大学(287517)
- 管理(114098)
- 济(110634)
- 经济(108060)
- 研究(99749)
- 理学(98945)
- 理学院(97776)
- 管理学(96026)
- 管理学院(95512)
- 中国(71516)
- 科学(64359)
- 京(62644)
- 所(51311)
- 农(50697)
- 财(48347)
- 研究所(47150)
- 业大(45857)
- 中心(44647)
- 江(42103)
- 农业(39936)
- 北京(39562)
- 范(39243)
- 财经(38950)
- 师范(38821)
- 院(36589)
- 经(35297)
- 州(34561)
- 技术(32674)
- 经济学(31702)
- 基金
- 项目(202643)
- 科学(157584)
- 研究(148529)
- 基金(143893)
- 家(126419)
- 国家(125352)
- 科学基金(106139)
- 社会(90385)
- 社会科(85458)
- 社会科学(85436)
- 省(80747)
- 基金项目(77070)
- 自然(69584)
- 划(67909)
- 自然科(67899)
- 自然科学(67880)
- 教育(67458)
- 自然科学基金(66627)
- 编号(61657)
- 资助(59020)
- 成果(50199)
- 重点(45345)
- 发(44351)
- 部(43712)
- 课题(42985)
- 创(42275)
- 创新(39349)
- 科研(38540)
- 项目编号(37805)
- 计划(37150)
- 期刊
- 济(121987)
- 经济(121987)
- 研究(83182)
- 中国(54819)
- 学报(49036)
- 农(46467)
- 科学(43958)
- 管理(41317)
- 大学(35930)
- 教育(35223)
- 财(34772)
- 学学(33701)
- 农业(32547)
- 技术(25198)
- 融(21705)
- 金融(21705)
- 业经(21266)
- 经济研究(18766)
- 财经(18011)
- 图书(16682)
- 业(16539)
- 问题(16018)
- 经(15395)
- 科技(15152)
- 理论(13874)
- 版(13453)
- 技术经济(13427)
- 现代(13000)
- 实践(12830)
- 践(12830)
共检索到416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宏宇 张帅
实证分析表明,尽管现阶段泰国各地区的产业专业化指数不高,但初步建立了以曼谷为核心的产业分工体系,并出现了产业体系重构、各地分工加强的趋势,其标志就是制造业正持续从大曼谷区向泰国内陆地区扩散,但扩散力度明显受到地理因素制约。研究表明,泰国各地发展状况与当地产业结构以及该地区融入全国分工体系程度有关。2017年12月开工修建的中泰铁路将对泰国产业分工体系完善与地区经济均衡发展产生经济影响。
关键词:
产业专业化 中泰铁路 中泰经济合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捷
60年代后期以来,东亚地区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富活力和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不仅始终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和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而且这种增长速度上的差距呈现日益扩大之势。据世界银行统计,1965—197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东亚地区为8.1%,世界平均为5%;1973—1980年,东亚为6.6%,世界平均为3.3%;1980—1989年,东亚为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田春华
一近年来,我国对出口产业结构作了重新调整和部署,提出了出口主导产业由初级产品转向制成品,出口产品由粗加工转向精加工的目标,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出口产业结构调整要取得全面成效,除调整部门出口产业结构外,还必须具备地区出口产业的有效配置。综观我国地区出口产业的布局乃至地区间的出口分工协作体系的现状,并非尽如人意。 1.我国地区出口贸易发展极不平衡,出口能力过分集中于东部沿海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安
本文首先考察东亚区域内贸易及经济增长不稳定的几种表现,并对区域内以垂直产业内分工为主要特征的分工体系、以对中间品及部分资本品的"交叉需求"为基础的贸易结构作了分析;其次研究由区域内直接投资所形成的区域生产网络,指出由于处在区域垂直产业内分工底部的发展中经济体承受结构调整的能力有限、处在上游的经济体的生产(需求)对处在下游的经济体的波及效应不大、区域外对东亚所生产的最终消费品缺乏足够的有效需求,所以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及垂直产业内分工的稳定性较差,结构性不平衡难以纠正;最后着重研究东亚各经济体如何通过战略调整来加强区域垂直产业内分工的稳定性,并提出今后调整的基本方向。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汤海燕 沈玉良
世界制造业以生产者推动和购买者推动两种方式形成产业分工体系,上海制造业正在融入到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之中,但上海处于制造业的"底部密集竞争"状态,要走出这一发展模式,必须要形成原创产业能力,并在制造业研发、供应链服务体系方面构筑综合竞争优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祝滨滨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东北亚各国以提升产业功能为动力,以产业升级、技术转移为主要手段,推动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日韩将成为区域内的研发中心,以其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与各国合作并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中国在承接产品和技术转移的同时,加速以国产化为目标的全面创新过程,将成为加工制造业基地;俄罗斯则以其"能源大国"的天然优势面向东北亚市场,以"能源安全"为目标,加强能源基地建设。东北亚各国的核心竞争优势日益凸显,由以垂直分工为主转向水平分工为主的新的分工体系将逐渐形成。
关键词:
东北亚 产业 分工 体系 转变 趋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绍东
在以产品内分工为主要特征的新国际分工体系中,寻求合理的产业链治理模式是本土企业和理论界孜孜以求的目标。以产品技术结构演变作为分析基点,本文探讨本土企业产业链治理模式的选择问题,对产品建构特征影响产业链治理模式的内在机制进行概括,并提出在产品市场需求不稳定背景下构建"柔性"产业链治理模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链治理模式 产品建构 柔性治理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蔡继明 李亚鹏 林森
本文根据劳动异质性对分工体系做了划分,揭示了不同分工体系中广义价值决定原理。本文认为,相对于其他分工体系而言,混合分工体系下的价值关系是经济主体对竞争优势和独立自主性的正向反馈;广义价值论与狭义价值论的区别不在于适用的分工体系不同,而在于广义价值论是以更为一般的劳动异质性为前提的,其结论更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关键词:
劳动异质性 分工体系 广义价值决定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睦优
旅行社行业分工体系的不合理是造成旅行社行业市场秩序混乱和低效率运转的主要原因,也是阻碍旅行社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着重分析了浙江旅行社行业结构分布和分工体系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网络化分工体系调整模式。
关键词:
旅行社业 分工体系 调整思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梁碧波
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一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着该国在其中的基本位置。在其他一些变量的共同作用下,一国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也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动。本文基于参与模式、参与程度以及增值率三个维度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目前仍处于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但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领域不断扩展、承担的国际分工份额不断增加、参与国际分工的精细程度不断深化、加工增值率不断提高,这意味着中国正从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向两个高端位置方向迈进;但要占据或掌控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中国需要依靠自有品牌及行业技术优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范章
中国在新世纪的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中将扮演什么角色,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认为,要认清当今时代给予中国什么样的历史机遇并且我国在新世纪初期应该并且能够履行的历史责任。不论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看,还是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看,中国在新世纪最初的20年内定将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发展成为制造业强国,成为世界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关键词:
中国 世界经济 分工体系 新型工业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童有好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强大动力,由美国主导的沿信息产业价值链形成的新型国际分工体系,由于其具有的缺陷使美国新经济周期衰退过早来临。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也提高了各国经济活动的一体化程度,使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周期呈现出与美国同步化趋势。
关键词:
信息产业 新型国际分工体系 经济周期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中国经济以非常快的速度融入世界经济 ,特别是中国制造业正在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之中 ,中国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中国工业高速增长同中国经济的快速对外开放和日益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进入 2 1世纪 ,随着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中国各工业部门的产业链继续延伸 ,产业融合进程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同传统产业的融合进程明显加快 ,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从而为中国走向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奠定了基础。由于外国企业的大量进入 ,在中国市场上形成了中中、中外、外外之间的立体交叉竞争。即中国企业同中国企业的竞争、中国企业同外国企业的竞争、外国企业同外国企业的竞争 ...
关键词:
国际分工 工业化 竞争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崔日明 邹康乾
基于TiVA数据库中2005-2015年我国14个制造行业数据,采用Koopman等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相关指标,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占比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及参与度;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前向联系影响更大,即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上游延伸;生产性服务业对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地位以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作用相较于其他产业而言更强,其他结果与整体回归一致;稳定性检验的结果进一步证实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推动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演进这一结论。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钟惠芸 黄建忠
考虑到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下中日美三角贸易中日本的特殊地位,本文以日本为分析对象,通过对中日美第七类商品中第75、76和77章商品贸易进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量化了美国从中国进口波动会引起的日本出口波动的幅度,从而阐释了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日本遭受的"超调"式贸易波动。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