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63)
2023(5405)
2022(4814)
2021(4445)
2020(4111)
2019(9764)
2018(9741)
2017(19524)
2016(10853)
2015(12409)
2014(12657)
2013(12755)
2012(12053)
2011(10916)
2010(11129)
2009(10516)
2008(10948)
2007(10063)
2006(8561)
2005(7712)
作者
(32631)
(27653)
(27433)
(26351)
(17439)
(13296)
(12713)
(10694)
(10154)
(9843)
(9273)
(9267)
(8759)
(8755)
(8716)
(8659)
(8647)
(8155)
(8087)
(8018)
(6914)
(6760)
(6702)
(6294)
(6247)
(6232)
(6165)
(6141)
(5561)
(5494)
学科
(48846)
经济(48797)
(33287)
管理(31891)
(27968)
企业(27968)
方法(26724)
数学(24300)
数学方法(24142)
(15562)
(12137)
(11393)
财务(11379)
财务管理(11353)
企业财务(10903)
中国(9932)
(9930)
(9334)
(8989)
贸易(8989)
(8726)
业经(8702)
地方(8324)
农业(7946)
(7513)
金融(7511)
(7448)
银行(7427)
(7023)
(6902)
机构
大学(164392)
学院(162360)
(68625)
经济(67210)
管理(63109)
理学(54172)
研究(53631)
理学院(53593)
管理学(52732)
管理学院(52418)
中国(41582)
(34136)
(33262)
科学(32759)
(29613)
(28421)
财经(26639)
研究所(25611)
中心(25260)
业大(24831)
(24323)
(24140)
农业(23645)
北京(21723)
经济学(21340)
财经大学(19882)
(19803)
师范(19590)
经济学院(19534)
(19300)
基金
项目(103143)
科学(80280)
基金(75048)
研究(73629)
(65312)
国家(64784)
科学基金(54849)
社会(45692)
社会科(43365)
社会科学(43345)
基金项目(40130)
(39658)
自然(36385)
自然科(35453)
自然科学(35440)
自然科学基金(34846)
教育(34380)
(33961)
资助(31605)
编号(30337)
成果(25016)
(23821)
重点(23353)
(21517)
(21105)
科研(20428)
教育部(20313)
课题(20185)
大学(19848)
创新(19769)
期刊
(72187)
经济(72187)
研究(45604)
(28944)
中国(27739)
学报(26071)
(25822)
科学(23000)
管理(20759)
大学(19129)
学学(18108)
(17186)
金融(17186)
农业(16939)
财经(13605)
教育(13347)
技术(13221)
(11514)
经济研究(11483)
业经(11142)
问题(10073)
(9687)
财会(9107)
技术经济(8792)
理论(8613)
统计(8403)
(8298)
(8146)
实践(7775)
(7775)
共检索到236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其安  孙倩  
由于资本市场IPO排队期过长、借壳上市审核标准与IPO等同,众多公司为了满足上市需求,开始寻找新的上市途径。2014年1月,A股上市公司泰亚鞋业股份有限公司(002517)停牌并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重组方案一经公布,便引发了资本市场对资产重组事项的讨论和猜疑。本文以泰亚股份重组为案例,对其有"借壳"之实又规避"借壳"之名的一系列举措进行分析,并对此类上市方式的影响及未来监管的走向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罗曼洁  
我国国有企业经过近20年改革仍普遍缺乏活力与效率的局面不能仅从资金缺乏这种表象去探求原因,根源在于国企尚未真正进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角色,并由此产生了与宏观市场经济体制、中观产业结构调整难以协调的“改革滞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曼洁  
我国国有企业经过近20年改革仍普遍缺乏活力与效率的局面不能仅从资金缺乏这种表象去探求原因,根源在于国企尚未真正进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角色,并由此产生了与宏观市场经济体制、中观产业结构调整难以协调的“改革滞后...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宋力  华超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是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发生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司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因此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征兆的研究有利于中小投资者把握市场机遇。本文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开展了重大资产重组征兆的研究,通过研究三家发生重大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的征兆发现,资产清理行为,即清理子公司资产、出售公司资产、计提大额资产减值,控股股东变更、主要高管变更、重组失败是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征兆,投资者可以对出现征兆的上市公司进行深入研究,以发现投资机会。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蔡曼莉  徐翌成  陈洁  
根据现行规定,重大资产重组交易中发行股份价格不能低于上市公司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但从目前实践看,该机制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为此,本文从现行定价机制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重点就现行定价机制无法较好反映非流动性折扣和控制权溢价等因素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并通过分析借壳上市、整体上市和向第三方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三种交易类型在现行定价机制下的利益平衡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定价机制的改革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增加定价机制的合理性和灵活性,更好地适应和促进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业务的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施亚琴  
资产重组是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方法,是一项复杂的企业行为,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文章以宁波富达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重组为例,提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在操作过程中,要遵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创新方式方法,合理优化资产重组方案,让各相关方实现利益最大化。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朱乃平  
江苏中达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074以下简称"中迭股份")成立于1997年6月18日,主营双向拉伸聚炳烯薄膜(BOPP)、聚酯薄膜(BOPET)、多层共挤流延薄膜(CPP)三大系列高分子软塑新型材料。截至2007年6月末,中迭股份历经10年的发展,总资产由当初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蕾  
资产重组的模式和案例分析陈蕾资产重组是市场经济中永恒的话题,也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重要问题。从总体来说,我国企业目前面临的资产重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市股份制改造所不可避免要进行的资产重组(本文简称为上市重组);二...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温馨  
武汉力诺太阳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力阳’(600885)",是一家以生产太阳能光热转化材料、光伏发电材料及其系统产品为主的公司。公司于2011年10月公告《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但是,为了摆脱公司困境,此次资产置换已经不是公司第一次进行资产重组。文章首先分析了ST力阳进行资产重组的背景及原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公司资产重组的具体方案,以及资产重组的绩效评价;最后就公司的重组案例提出了一些思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唐庆元  
股份制是当前深化建筑企业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对于它的特点、内在的机制、功能等的深入研究,对我们今天建筑企事业产权制度的创新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股份制这种经济形式诞生于十七世纪初期,经过十八世纪的发展,到十九世纪下半叶起,逐步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这之后,股份制的形式不断发展,一直到跨国公司。股份制在资本主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吴少群  
近年来,港口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动作频繁。通过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优化资产配置,提升企业绩效,是众多港口上市公司追求的目标。其中:2017年,辽宁省政府与招商局集团合作,成立辽港集团,招商局集团控股,主导实现省内沿海港口一体化经营。重组后,上市公司大连港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招商局集团。2018年,上市公司深赤湾定向增发收购招商局港口约39.45%股权,从而实现境外港口资产注入境内上市公司。此次重组意在解决同业竞争,构建境内平台控制境外平台的结构,增强境外境内平台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做强做优做大。2020年,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董君  李若山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将投融资业务与企业生产经营融为一体,成为考验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有些企业不仅开始重视投融资业务,而且,还专门设立了部门与机构,以解决投融资业务与生产经营的配合。然而,毕竟大多数企业对转型社会所具有的投融资业务的特征不太熟悉,特别是对如何配合生产经营来进行投融资业务的开展还不了解,因此,在实践中遇到了不少问题。笔者在此根据某市发生的一项资产重组案例,剖析企业应如何做好投融资业务,为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