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50)
- 2023(9260)
- 2022(7817)
- 2021(6845)
- 2020(5410)
- 2019(12261)
- 2018(12065)
- 2017(21448)
- 2016(11548)
- 2015(12731)
- 2014(12618)
- 2013(12212)
- 2012(11715)
- 2011(10767)
- 2010(11136)
- 2009(9965)
- 2008(9854)
- 2007(8954)
- 2006(8227)
- 2005(7619)
- 学科
- 济(49723)
- 经济(49682)
- 业(37415)
- 管理(35994)
- 企(30241)
- 企业(30241)
- 中国(19596)
- 地方(18716)
- 技术(17992)
- 农(15393)
- 业经(14238)
- 技术管理(12835)
- 方法(12229)
- 农业(10827)
- 地方经济(10553)
- 银(10241)
- 银行(10225)
- 融(10137)
- 金融(10137)
- 行(10073)
- 发(10059)
- 理论(9826)
- 数学(9589)
- 数学方法(9479)
- 制(9120)
- 教育(8640)
- 财(8582)
- 环境(8449)
- 贸(8426)
- 贸易(8410)
- 机构
- 学院(162109)
- 大学(156615)
- 济(65662)
- 经济(64169)
- 管理(60816)
- 研究(58811)
- 理学(50956)
- 理学院(50351)
- 管理学(49629)
- 管理学院(49297)
- 中国(44348)
- 科学(34458)
- 京(34211)
- 所(29471)
- 财(29459)
- 江(27695)
- 中心(26409)
- 研究所(26150)
- 农(25464)
- 范(24366)
- 师范(24143)
- 州(22601)
- 北京(22300)
- 财经(22136)
- 院(21665)
- 业大(21243)
- 技术(21215)
- 经(19923)
- 省(19350)
- 农业(19310)
- 基金
- 项目(103448)
- 科学(82318)
- 研究(82172)
- 基金(70060)
- 家(59975)
- 国家(59348)
- 科学基金(51518)
- 社会(51042)
- 社会科(48358)
- 社会科学(48351)
- 省(45569)
- 教育(39018)
- 基金项目(37035)
- 划(36731)
- 编号(34274)
- 自然(30469)
- 自然科(29835)
- 自然科学(29831)
- 发(29301)
- 自然科学基金(29299)
- 创(28377)
- 成果(27901)
- 资助(26702)
- 课题(26441)
- 创新(25403)
- 发展(24084)
- 重点(23968)
- 展(23626)
- 年(21690)
- 部(21479)
共检索到270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丹平
当前,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掀起了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热潮。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双重主体,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其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利用协同创新环境的良好机遇,进行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的改革,让人才的培养不再局限于高校,而是充分利用所有创新主体的有利资源。更进一步,从其他创新主体的角度来说,协同创新需要其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提高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石华,孙荣华,曹丽霞,林青
医疗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是使医院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人才的培养是各医院面临的一个现实又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个战略问题。 近年来,我院领导大胆选拔和精心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中青年业务骨干,并让他们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作到人尽其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丽琴
国家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本科教育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创新和推广。结合高质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从培养路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产学研合作、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锋
对广州先进制造业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在高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政府主导模式的不完善、院校自我调适机制的不健全、行企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等,应从校政协同、校行协同、校企协同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对策,并尝试构建基于"校政行企"协同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
高职 跨界 协同机制 先进制造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耘 刘亢 王颖凌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格局日新月异,对人才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地方高职、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在人才协同培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与作用。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选择恰当的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是提高地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地方高职 人才培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冠男
新时期,社会对于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注重知识技术能力,更注重创新能力。因此,高校要加强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满足创新型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创新型教育要以创新为中心,探究教育和科研工作,与创新型社会进行良性的互动,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和民族进步的基础,研究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高校要更加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向社会不断输送高质量人才,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薛二勇
创新人才缺乏是我国协同创新的瓶颈性问题,为此我们要通过协同创新、在协同创新中培养创新人才,并最终推进协同创新。创新人才是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区域创新、国防创新、服务创新的主体,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应该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国家的创新体系。为此,要重视基础研究,大幅度地增加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投入;改革高校学科的结构、形态、组织方式,培养科研创新人才;改革体制,促进科研和教育的有机融合,加快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
协同创新 高等学校 创新人才 政策分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宁 陈伟 张园
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既是高校服务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如何依托协同创新,面向社会需求,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真正造就一批学术英才和创新高手,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探索的一个全新领域和课题。这需要构建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校 协同创新 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桂德怀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成效。而技能人才是影响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苏州民营经济规模大、增长快、实力雄厚,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但解决民营企业用工难和技能人才短缺等问题具有极其重要性和挑战性。苏州通过对技能人才工作的早启动和大力度推进;政府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健全技能人才工作环节和校企联动机制;注重理论研究、人才模式创新和紧缺型技能人才培育等一系列举措,使得苏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关键词:
民营经济 创新发展 技能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红雷 陈永民
企业竞争力决定了企业发展的质量和规模,是企业生存的主要动力源泉。高校人才培养应紧密围绕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需求,通过分析企业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探寻高校人才培养策略和发展机制,以提高人才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服务功能。
关键词:
企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 创新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冬 王辉
学徒制是英国职业教育最初始的形态和表现形式,它经历兴衰沉浮,在20世纪90年代再度掀起热潮。经历近20年发展,英国出现了史上层次最高的高等学徒制,涵盖了从大学教育第一年到研究生教育的若干层级,其创新之处包括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和高层级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企业界的主导作用发挥以及对人才培养的按需定制、多元行为体间的联群通力、对学徒生应用型综合技能的全面开发等等,这些都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
学徒制 高等学徒制 寓学于工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从威
随着学科发展的不断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当今技术创新的新范式。文章拟在国家倡导高校协同创新的大背景下,探索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了高校协同创新的基本内容以及我国推进高校协同创新的进程,探讨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下的协同创新特质,着重探究了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与协同创新的互动关系,围绕"复合型""跨界"等提出了培养适应协同创新的高等艺术人才的目标要求和培养方式,并指出只有改变传统的艺术教育观念,加快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步伐,才能繁荣我国文化产业,提升国家软实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端吕 彭保发 王亚力 熊建新
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系统协同与全局性变革。协同理论适用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为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结构耦合体系的有效手段。针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需求分析,建立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模式架构,提出目标定位是协同创新模式构建的核心,专业设置是协同创新模式结构的骨架,课程设计是协同创新模式内容的优化,支持保障系统是协同创新模式实现的保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冰
结合扩招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多年来学界对高等教育模式的探索,本文分析了我国当下高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明确了产学研模式在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可行性,并提出了构建高校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以期培养出更多社会和企业所需求的合格优秀人才。
关键词: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模式 校企合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卢巧玲
产业集群是一个由分步创新逐步走向协同创新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内各创新主体进行合理分工,通过创新要素有机配合,经过网络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能产生整体协同效应。创新网络的协同效应更需要合作竞争机制、沟通协作机制、创新运行机制等协同创新机制。但是,原生型产业集群还存在集群内核心企业的带动效应不强、中小企业相互间的技术模仿以及集群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缺失等问题,从而制约了原生型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通过集群内核心企业的引领作用,原生型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与相关主体进行合作创新,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可有效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推动集群的协同创新,促使原生型产业集群走向创新集群。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原生型产业集群创新集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