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7)
- 2023(510)
- 2022(502)
- 2021(456)
- 2020(403)
- 2019(891)
- 2018(886)
- 2017(1458)
- 2016(806)
- 2015(864)
- 2014(849)
- 2013(770)
- 2012(684)
- 2011(660)
- 2010(697)
- 2009(571)
- 2008(530)
- 2007(421)
- 2006(355)
- 2005(288)
- 学科
- 管理(2484)
- 业(2473)
- 企(2357)
- 企业(2357)
- 济(2293)
- 经济(2287)
- 技术(1431)
- 方法(1235)
- 技术管理(1108)
- 数学(1095)
- 数学方法(1076)
- 中国(962)
- 理论(759)
- 教育(684)
- 教学(604)
- 业经(555)
- 财(482)
- 划(479)
- 工作(464)
- 制(448)
- 地方(423)
- 策(412)
- 银(410)
- 银行(410)
- 研究(409)
- 农(406)
- 人事(402)
- 人事管理(402)
- 学法(390)
- 教学法(390)
- 机构
- 大学(9707)
- 学院(9013)
- 管理(3989)
- 理学(3560)
- 理学院(3513)
- 济(3491)
- 管理学(3443)
- 经济(3417)
- 管理学院(3416)
- 研究(2586)
- 中国(2082)
- 京(1872)
- 江(1560)
- 财(1554)
- 科学(1495)
- 中心(1321)
- 范(1281)
- 师范(1272)
- 业大(1224)
- 财经(1186)
- 州(1171)
- 教育(1137)
- 所(1126)
- 北京(1113)
- 商学(1087)
- 商学院(1073)
- 科技(1067)
- 经(1060)
- 技术(1028)
- 师范大学(1000)
共检索到14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亚杰 陈岩 谢苗峰
在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历史中,为数众多的行业院校为行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一个重要特色。当前,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征途上,面对的人才结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宋魁
新变化 (一)贸易发展速度的变化 中俄贸易自1994年起,出现滑坡,降幅高达34%,引起了中俄贸易界的不安。然而,1995年又开始出现上升趋势,头7个月比上年同期增长3.9%,为27亿美元。全年中俄贸易额比上年增长7.6%,达54.6亿美元,已接近1992年的水平。中俄贸易额由大幅度下滑转变为开始出现上升势头的原因主要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济
中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重点是提高质量,而提高质量的重点在于培养创新人才以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积极推进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要分不同层次、不同门类对大学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标准组织深入研究,进行重新设计要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目标,大力提倡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娟
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受国家、市场与组织三种权力的影响,三种权力运行方式不同对大学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在美国,处于边缘的国家权力、通过资本再造和规则发挥影响的市场权力与极具自主性的校长权力相互制衡,使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并未全面受控于任何一种权力而遵循学术发展的逻辑;在德国,处于控制中心的国家权力既将市场的作用锁控,又赋予教授无限度的自由,最终使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脱离学术发展的需要。本质而论,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只有摆脱外部利益的控制,才能真正促进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建设。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秀芳 周海梦
一、从创办“世界一流”的战略高度,建设研究生导师队伍为了争取尽快跻身于世界生命科学的前沿,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必需建设一支一流的导师队伍,从而培养出高水平的研究生,以带动我校生命科学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我们系始终把建设富有创新性的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锴 赵希男
为了实现快速发展而短期内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往往效果不佳,当前研究对此现象缺乏有效解释。为了解决该问题,首先从个体角度出发,运用凯利方格访谈技术识别出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要素;其次根据竞优思想,构建个体优势判别模型、群体聚类模型和团队成员选择方法。研究发现,在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基础上,群体优势模式和个体之间的互补优势可弥补创新团队成员之间的不足。在个体方面,个体优势差异带来彼此之间的异质性,判别出在大一统指标下的个体优势,从而提升个人创新能力;在群体层面,个体优势差异带来不同的创新能力聚类,突出模式中优势的发挥,有利于识别出创新群体;在团队层面,个体优势差异构成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创新能力匹配,创新团队的能力优势协同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刁承湘 廖文武 胡小苹
通过对复旦大学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的访谈,探究了科研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系,并由此引出多方面的经验、启迪和思考,进而探求了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江崇廓
在高等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培养人才永远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永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必须以教学改革为中心,转变教学思想,优化教学过程,攀升治学境界,才能在新的高度上形成人才培养和学科研究的双优势,在大面积丰收的基础上,激励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爱华 侯永峰 郝杰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亟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作支撑。回顾我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前期探索和取得的成效,梳理当前制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障碍,从加强人才布局、构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特殊通道、统筹推进人才计划项目、完善海外人才引进配套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氛围环境等方面提出完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层次 创新人才 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黎开谊 张骞文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举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举措。近几年,长安大学把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巍 彭纪生
探讨可雇佣性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及调节作用。统计分析发现:可雇佣性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比于长期雇佣,可雇佣性对短期雇佣员工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同时,回避失败倾向、雇佣方式和可雇佣性的三项交互作用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巍 彭纪生
探讨可雇佣性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及调节作用。统计分析发现:可雇佣性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比于长期雇佣,可雇佣性对短期雇佣员工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同时,回避失败倾向、雇佣方式和可雇佣性的三项交互作用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安世民 陈颖 张羽琦
采用社会认知理论与主动动机模型,基于“环境—认知—行为”分析框架,引入工作繁荣因素,探讨差错管理文化与新生代员工创新性前摄行为间的内在作用机理,并结合任务复杂性和促进型调节焦点,构建三者交互模型,揭示差错管理文化影响新生代员工创新性前摄行为的边界条件。通过对766名新生代员工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作繁荣部分中介差错管理文化与新生代员工创新性前摄行为间的正相关关系;当工作任务具有较高复杂性并且员工具有促进型调节焦点特质时,差错管理文化通过工作繁荣对新生代员工创新性前摄行为的正向影响最显著,差错管理文化、任务复杂性与促进型调节焦点三者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吉宁
强调了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出试点过程中要在教育理念、体制机制、培养模式和质量提高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介绍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定位和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主要举措,并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多样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鲁兴启
高层次人才作为战略性的稀缺资源,供不应求,始终处于竞争的焦点,高层次人才不仅是一种资源,还是一种人才资本。浙江作为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省份,高层次人才聚集所要采取的对策主要是培养、吸引和使用,并进行适应高层次人才聚集创新环境的建设。
关键词:
浙江省 高层次人才 聚集 创新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