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2)
- 2023(11014)
- 2022(9108)
- 2021(8309)
- 2020(6883)
- 2019(15747)
- 2018(15026)
- 2017(28936)
- 2016(14570)
- 2015(16121)
- 2014(15930)
- 2013(15394)
- 2012(14303)
- 2011(13182)
- 2010(13712)
- 2009(13243)
- 2008(12263)
- 2007(10665)
- 2006(10361)
- 2005(9921)
- 学科
- 济(79610)
- 经济(79533)
- 管理(38341)
- 业(35097)
- 银(33722)
- 银行(33577)
- 行(32051)
- 企(32016)
- 企业(32016)
- 融(30348)
- 金融(30348)
- 中国(25837)
- 制(25061)
- 方法(22881)
- 地方(21408)
- 数学(19720)
- 数学方法(19549)
- 财(18389)
- 业经(18123)
- 体(14531)
- 学(14497)
- 农(14449)
- 度(13603)
- 制度(13600)
- 地方经济(13049)
- 业务(11900)
- 中国金融(11879)
- 体制(11648)
- 理论(11333)
- 务(10677)
- 机构
- 大学(203030)
- 学院(200834)
- 济(99102)
- 经济(97216)
- 研究(74244)
- 管理(72785)
- 中国(69625)
- 理学(59948)
- 理学院(59292)
- 管理学(58521)
- 管理学院(58081)
- 财(50589)
- 京(42263)
- 财经(38358)
- 科学(37404)
- 所(36292)
- 中心(35764)
- 经(34769)
- 经济学(33679)
- 银(33067)
- 江(32283)
- 研究所(31854)
- 银行(31823)
- 经济学院(30015)
- 行(29680)
- 财经大学(28685)
- 农(27554)
- 北京(27510)
- 融(26935)
- 金融(26492)
- 基金
- 项目(120169)
- 科学(95630)
- 研究(94146)
- 基金(88305)
- 家(74596)
- 国家(73943)
- 科学基金(64041)
- 社会(63793)
- 社会科(60702)
- 社会科学(60686)
- 省(45476)
- 基金项目(45054)
- 教育(42760)
- 划(37275)
- 编号(36857)
- 自然(36191)
- 资助(35790)
- 自然科(35364)
- 自然科学(35358)
- 自然科学基金(34745)
- 成果(31959)
- 国家社会(27653)
- 发(27575)
- 重点(27564)
- 部(27432)
- 课题(26285)
- 创(25628)
- 性(25521)
- 教育部(24910)
- 制(24599)
共检索到351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本文旨在为人们解读国家通过注资方式推动国有银行改革的意图与绩效提供一个金融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其主要命题与观点大致有 :第一 ,政府推动下的银行改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那就是一般都受到某种外部因素的刺激并追求短期见效的效果 ;第二 ,在微观经济基础未能得到有效调整的情况下 ,单方面改变银行资本结构的行动注定会无功而返 ;第三 ,国有银行制度在世界范围普遍存在 ,且不乏有效运作的例证 ,通过人为方式降低国有银行比例以提高整体银行效率是一种逻辑误导 ;第四 ,中国国有银行低效率运行的根源不在出资人本身 ,而在于出资人获取回报的特殊经济流程 ;第五 ,若考虑到被巴塞尔协议剔除的一些无形资产可以在国有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类承曜
本文通过一个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逻辑,重点分析了国有银行改革的三个关键领域:股份制改革、市场化和财务重组,分析各个领域改革背后的逻辑以及存在的问题。结论是尽管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政府更多地考虑了自身的成本和收益,改革主要停留在技术层面而回避了深层次的本质问题,而且政府追求短期化目标的结果是短期内银行财务状况的改善是以长期内风险累积为代价。最后得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股份制改革 财务重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鹏 温彬
在以国家垄断型供给主导的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变迁中,国家效用是一个重要变量,产权结构则是改革的关键因素。本文试图用制度经济学的逻辑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国家效用函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发生变迁,由控制偏好转向效率偏好;第二,2003年前国有银行改革之所以成效不明显,是因为改革没有触动产权结构这一关键变量,仅是技术性边界的扩展而没有实现结构性边界的移动;第三,在满足国家效用和制度变迁的逻辑后,通过全面的制度设计,改变单一产权结构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也便成为合乎情理的逻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原 马九杰
农业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对农业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以及产业链上的组织、分工和协作进行创新性转化,进而在农业领域和乡村地区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的长足积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一系列聚焦“三农”领域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创造了必要前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实践落地,应注重技术创新与乡村物质及社会特性相适应,也应重视通过包容性的产业链变革助力新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化为新增价值。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高帆
新农村建设是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积极回应,它包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两个层面。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在经济增长方面,户籍、土地、保障等制度性因素制约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流转,从而对劳动生产率提升和农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社会福利方面,农民的数量优势没有转化为谈判优势,对市场价格和政策制定的影响力较小,其社会福利获取以及发展程度处于不利地位。据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对相关制度性、组织性因素进行完善和改革,部分农民的真正流转和留守农民的自发组织将尤其重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瑞龙 尹振东 桂林
2003年以来中国出现信访高峰,研究信访问题对建立和谐社会和理解我国政治体制的运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契约理论的分析方法构建理论模型,把信访中的上访看作中央对地方官员的一种问责机制,上访后中央通过追究地方官员的责任,可以约束地方官员行为,激励地方官员更努力地为当地居民服务。中央对地方官员的问责应当适度,太严厉的问责反而可能强化地方截访,结果会降低地方官员的努力水平。上访给中央带来的成本越大,中央对地方官员的问责越严厉。根据模型推测,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网络社会的崛起,中央对地方官员的问责将逐渐加强。最后本文还探讨了中央打击地方截访等方面的含义并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访 上访 截访 地方官员 问责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晓楠 冯志轩 张坷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之间交换量的关系或比例由其各自所包含的价值量所决定,因此,国际贸易的本质就是劳动的跨国交换。并且,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商品的价值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其中包含着两重偏离,即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偏离,以及国际价值与国际生产价格的偏离。前者反映了生产效率的差异,后者则刻画了国际价值转移。基于上述理论,运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分析中国27个生产性部门1995~2009年贸易顺差的两重偏离情况,研究发现,中国实现特定贸易顺差所消耗的国别劳动时间始终高于世界必要劳动时间,但是其差距在显著缩小,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并且由于贸易结构的变化,中国的价值转出情况也得到了大幅改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斌
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建立了中国20多年市场化转轨的成功制度分析框架,被认为是“中国市场维护型的财政联邦理论”,但同时也引发一些学者的异议。事实上,目前中国包括财政体制在内所面临的问题,使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的解释存在诸多限制。本文通过对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和方法的梳理,提出理解中国市场化条件下的分权改革政策,需要建立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统一解释框架,而第二代财政联邦主义理论也是中国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一个组成部分。
关键词:
市场化 分权改革 新政治经济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义奇
纵向社会结构下政府的超强控制能力与人格化交易习俗下市场基础的薄弱,决定了政府角色在中国金融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政府在金融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是并存一体的,政府在促进现代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市场活力弱化、现代银行先天不足等问题。当消极因素的逐渐积累直至其占上风时,政府就有退出金融市场的激励。但是,受社会经济基础条件的制约,政府无法实现完全退出。在此情况下,政府应该在干预金融中趋利避害,以推动市场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政府 纵向社会结构 人格化交易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亚伟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利润率的经验考察大多针对非金融部门或整体经济,有关金融部门利润率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不同于固定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和税后利润率等角度,拓展利润率更能反映金融企业自有资金的收益状况,并适用于金融部门与非金融部门的利润率比较。中国金融部门的拓展利润率自21世纪初期以来持续高于非金融部门,此利润率对比状况与资本积累的金融化演变图景相切合。近年来,金融部门的拓展利润率虽呈现下降趋势,但依然在波动中明显高于非金融部门,这意味着资本积累仍有继续金融化的风险,从利润率着手的研究则蕴含着促进资本自动回归非金融领域的可能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荣兆梓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指导下进行的,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中创新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议题是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据此将40余年国有企业改革分为四个阶段,以回顾理论与实践互动共进的辩证运动。在“放权让利”为特征的改革第一阶段,政治经济学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理论;在产权制度改革为特征的第二阶段,政治经济学发展了所有制实现形式理论;在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第三阶段,政治经济学建立了公有资本理论,发展了在国有股份资本和公司法人资本两个层次上加强资本管理的理论;在新时代进一步深化改革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加注重推进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体系化。新一轮国企改革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基础上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国有企业改革仍然在进行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步伐不会停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黎文靖
本文运用新政治经济学中的寻租理论,在分析中国转轨经济的重要制度特征——政府干预的基础上,结合这一届政府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区分不同的所有权性质的影响,为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分析和相关实证研究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文章评述我国现有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并提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华 尹苑生
关于国有银行问题症结,学者们见仁见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本文首先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明斯基的金融脆弱性理论,从金融稳定角度对国有银行脆弱性成因进行了量化分析,实证研究没有支持银行治理观、市场结构观、增量改革观和外部冲击假说,也没有支持传统的经济基本面决定观。处于转轨时期的国有银行体系脆弱性可能更多来源于制度层面而不是市场因素、银行行业因素和宏观经济层面。公有产权制度和政府行政金融控制是否是国有银行脆弱性根源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伟 张力美
政府对垄断性国有企业的管制政策是受投资者和消费者两大利益集团共同影响的结果。在我国现有的体制环境下,二者的政治影响力是不平衡的,投资者集团具有更大的优势,其利益一般得到较多的照顾。如果企业没有上市,国有产权的公共性使得政府必须顾及消费者的利益,政策的扭曲就不会太大。而企业一旦上市,政府所承担的公共责任就会因企业产权的非国有化而减轻,企业的垄断地位就会得到强化。因此,垄断性国有企业上市应缓行。
关键词:
利益集团 共同代理 上市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毛愫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