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23)
2023(17825)
2022(15053)
2021(14053)
2020(11648)
2019(26444)
2018(26328)
2017(49956)
2016(26634)
2015(29570)
2014(28926)
2013(28124)
2012(25714)
2011(22976)
2010(23123)
2009(21203)
2008(20953)
2007(18437)
2006(16365)
2005(14857)
作者
(71279)
(59489)
(59206)
(56317)
(38139)
(28324)
(26883)
(22910)
(22745)
(21178)
(20340)
(20149)
(19200)
(18617)
(18542)
(18395)
(17653)
(17183)
(17140)
(17067)
(14881)
(14391)
(14353)
(13748)
(13372)
(13342)
(13192)
(13162)
(11889)
(11612)
学科
(107469)
经济(107332)
管理(83727)
(81258)
(69161)
企业(69161)
方法(43475)
数学(37572)
数学方法(37112)
中国(32364)
(30977)
(29786)
(29204)
业经(26677)
地方(25061)
(24747)
银行(24718)
技术(24243)
(23505)
(21035)
金融(21032)
农业(19673)
(19441)
财务(19379)
财务管理(19333)
(18855)
企业财务(18471)
(18318)
贸易(18297)
(17736)
机构
学院(360468)
大学(359104)
(152391)
经济(149297)
管理(143152)
理学(122201)
理学院(120969)
研究(119789)
管理学(119120)
管理学院(118401)
中国(96466)
(75719)
(75191)
科学(67403)
财经(58356)
(57790)
中心(56663)
(56235)
(53022)
(52751)
研究所(51227)
北京(47566)
业大(47332)
(46855)
经济学(46583)
师范(46413)
(44760)
(43910)
财经大学(43428)
经济学院(41782)
基金
项目(237163)
科学(190083)
研究(179922)
基金(172712)
(148102)
国家(146812)
科学基金(128963)
社会(116556)
社会科(110740)
社会科学(110718)
(93732)
基金项目(90993)
教育(84303)
自然(80626)
自然科(78889)
自然科学(78873)
(77908)
自然科学基金(77495)
编号(72665)
资助(69153)
成果(58989)
(54277)
(54273)
重点(53314)
(53313)
课题(50871)
创新(50012)
(48961)
国家社会(48546)
教育部(47046)
期刊
(172481)
经济(172481)
研究(114501)
中国(82304)
(61051)
管理(57939)
(48920)
教育(47148)
学报(46895)
科学(46861)
(46518)
金融(46518)
大学(38237)
技术(36094)
学学(35593)
农业(32372)
财经(29525)
业经(28765)
经济研究(27437)
(25350)
问题(21723)
技术经济(18902)
科技(17751)
(17666)
理论(17512)
(16679)
(16491)
论坛(16491)
现代(16301)
会计(16044)
共检索到564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祝文达  胡洁  董银红  
文章考虑我国注册制新股发行定价改革构建实物期权模型,得到“窗口指导期”和注册制市场化定价两种情形下创新型企业的最优上市时机和企业价值,探究新股发行定价改革对IPO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注册制新股发行定价改革提高优质创新企业IPO估值,提升优质创新企业的上市积极性,并通过降低优质创新企业等待上市期权成本和上市阈值,激励其较早上市。本文的结论为我国全面推进注册制,提高上市企业质量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玫  芦杨  
针对国内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抓紧出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和审批制相比,注册制下的拟上市公司、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关注点和利益点会被重新定位。本文基于博弈论视角,针对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定价过程中拟上市公司、投资者和监管部门三者之间的行为建立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并就研究结果提出加强监管部门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段监管,增加合理的惩罚方案;平衡拟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话语权,建立诚信担保机制和资本市场的资信网络平台,以建立一个成熟、有效的新股发行市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彭博  陶仲羚  
《证券法》的修订已基本确立了我国新股发行审核制度将由核准制改为注册制,注册制的推行将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资本市场中,盈余管理是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其在理论和实务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在注册制下,IPO与盈余管理、壳资源与盈余管理以及市盈率接轨与盈余管理的问题,探讨了新股发行审核制度的改革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方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万  张宇彤  
新股发行制度,历来是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个伟大目标。在这种既定战略指引下,研究提出可转债的新股发行制度设想,即拟IPO企业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走上上市道路,上市伊始不再直接发行股票,而是改为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可转债的发行,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新股炒作、事后监管薄弱、公司治理不力等问题,而且还能为注册制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颜恩点  刘瑾瑶  侯明辉  
注册制改革是助力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制度改革。本文以注册制改革为自然实验,以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注册制改革对IPO发行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注册制改革提高了IPO发行的总成本,具体表现为直接成本的降低、间接成本的增加。进一步研究显示:注册制改革简化了IPO发行的审核程序,减少了IPO过程中企业的寻租行为,使得IPO发行直接成本降低;但发行制度的改变并未降低IPO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而是增加了IPO发行的不确定性,导致IPO发行间接成本增加。异质性分析显示,企业产权性质为国有和企业类型为科创型可缓解注册制改革造成的IPO发行成本增加,企业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会增强注册制改革造成的IPO发行成本增加。本文的研究为压实中介机构的信息审核责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东北证券-复旦大学课题组  董晨  张宗新  
本文系统评估注册制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成效,深入挖掘全面推行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的内在逻辑和深层次阻力,以此探究健全注册制IPO市场化询价、定价和承销机制优化的政策路径。研究发现:(1)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有效引导了投资者询价行为,提升了IPO定价效率和市场运行效率;(2)"激励约束相容"的新股询价与定价机制仍部分缺位,市场化充分博弈的IPO定价均衡机制尚未真正形成;(3)强化保荐机构监管,提高投行执业质量,是破解IPO市场化改革"堵点"与"阻力点"的关键环节。基于注册制新股发行改革绩效的系统评估和问题剖析,本文提出加快建立市场化充分博弈均衡定价机制、完善询价机构估值定价依据管理、强化网下投资者分类监管及投行业务全链条监管等制度优化建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初可佳  张昊宇  
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存在IPO抑价现象,与此同时,新股发行定价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从严格的发行市盈率管制向市场化定价的过渡阶段。通过划分发行制度改革的七个阶段,对中国1992年1月~2017年12月新股发行抑价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以探讨发行制度演变对新股定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发行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IPO抑价程度逐步下降,定价效率逐步提升;发行市盈率衍生变量与IPO发行抑价率呈负相关关系,定价管制的存在是中国股票发行定价过程中产生较高IPO发行抑价率的重要原因;IPO发行抑价率与新股发行价格、募集资本、首日换手率、超额认购率、发行周期、ROE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付彦  邓子欣  
笔者以一个探路者的身份站在了关于注册制与核准制的争论中,通过对这两种发行审核制度进行辨析,指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注册制虽能成为我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目标,但我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进度如何,则取决于与之配套的法律基础制度和环境是否完善。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新股发行法律责任体系和诚信监管制度的现状和不足,并提出了应对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浩萍  陈超  
以往的研究指出中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前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这些行为导致了市场对新股错误定价以及发行后长期绩效下降。本文以发行制度改革后2002~2005年IPO公司为样本,用可操纵应计利润衡量盈余质量,得到了与以往研究不同的结论:我们没有找到证据支持IPO公司在发行前普遍存在运用会计手段进行的盈余管理,但规模较小、成长性较高并处于非保护性行业的企业盈余质量较差;对这些公司,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能基于盈余质量因素显著调低对公司新股的估价,使发行价格和市场价格不受盈余管理的误导。此外我们还发现,新股发行后长期绩效的下滑并不能归因于对发行前较差盈余质量的错误定价。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科   林雅嘉   祁宝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行,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的变革如何影响IPO股票定价成为多方关注的重点。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DID模型,探寻投资者情绪对IPO股票定价的影响发现,相对于核准制主板市场,投资者参与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打新”的热情上升,投资者情绪加剧了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抑价。同时,相对于主板市场,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表现出更高的信息含量,这说明,注册制改革后,IPO抑价的变化不能由信息不对称解释。进一步分析显示,在投资者情绪推升股票短期估值的情况下,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表现出更显著的长期反转。分析师关注度高、乐观程度高、意见分歧大的股票,IPO抑价受注册制的影响更大。投资者结构更理性的科创板股票没有表现出更高的投资者情绪和IPO抑价,说明投资者情绪影响了创业板IPO定价。上述结论意味着,在注册制改革过程中,政府、企业和投资者不仅需要了解上市公司相关信息的披露情况,还需要密切关注股票投资者情绪变化,促进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亮  
该文从规模、价格、成本三个角度分析市场效率低下的成因(融资规模偏小、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上市成本高)。随后对美国、德国、香港、日本、台湾等境外市场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进行梳理及总结。虽然在政府与市场关系,形式还是实质审核等方面各市场略有差异,但公平与效率的平衡,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均为共性所在。政策措施部分严格遵循"制度——行为——效率"的逻辑主线,分别从供给、需求两个视角对注册制下如何逐步健全以市场机制为主的新股发行制度、如何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优化精简招股说明书等)两个关键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羽桃  冯建  
上市资格的稀缺使我国A股市场存在着独特的壳资源价值。现阶段,我国明确提出要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逐渐改变新股发行垄断管制的方式,使壳资源失去价值支撑。文章探讨了处于向注册制过渡的特殊时期中的壳资源价值问题,认为壳资源价值在注册制改革期间仍将存在,而当真正实现IPO市场化后,壳资源价值则会弱化甚至贬值。由此,建议壳公司应采用成本效益原则并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确定今后是继续维持上市资格还是选择主动退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超  
IPO抑价(IPO UnderPrIcIng)指的是新股发行上市后市场交易价格远高于发行价格,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出现较大价差,导致投资者可以在新股发行上市后获得显著超额收益的现象。统计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中,IPO抑价程度通常保持在15%左右,而我国A股市场的IPO抑价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若A股市场的抑价率长期停留在过高的水平,可能会产生多方面的不良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泉  牟颖  杜兴强  
证券发行制度改革是金融领域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基于2009—2020年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对上市公司发行期间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与通过核准制上市的公司相比,通过注册制上市的公司在发行期间的盈余管理程度更低,会计稳健性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所在地区的法治化水平越高,注册制改革对盈余管理和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越小;在集中程度较高的行业和高管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中,注册制改革发挥的作用更显著。因此,政府应进一步推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法治化,以提升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企业应充分重视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更好地匹配法治环境,以吸引更多的价值投资者。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吴锡皓  张弛  
注册制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制度变迁,其实施的效果如何备受各方关注。本文基于IPO抑价率的视角,探索注册制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注册制改革导致IPO抑价率反而更高。将注册制下的科创板与创业板公司分开考察后发现,与核准制公司相比,科创板公司IPO的抑价率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注册制创业板公司的抑价率却明显高于对照组样本。因此,注册制下公司的IPO抑价率更高主要是由创业板公司所驱动。同样是注册制公司,科创板的IPO抑价率却明显低于创业板,经检验,这一现象与科创板实施完全强制跟投制度有关。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注册制下IPO抑价率更高的现象是由IPO一级市场下承销商寻求风险溢价补偿和二级市场下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共同导致。进一步研究显示,外资参股承销商、IPO审核问询以及发行等待时长,均能有效抑制注册制下IPO抑价率过高现象,而承销商与发行方地域邻近则会加剧该现象。本文的经验证据表明,在注册制实施初期,放松政府管制非但没有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反而在创业板领域造成定价效率的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