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35)
- 2023(9246)
- 2022(8283)
- 2021(7928)
- 2020(6724)
- 2019(15428)
- 2018(15556)
- 2017(30003)
- 2016(16307)
- 2015(18440)
- 2014(18396)
- 2013(18185)
- 2012(16573)
- 2011(14769)
- 2010(14482)
- 2009(13119)
- 2008(12579)
- 2007(10690)
- 2006(9204)
- 2005(7761)
- 学科
- 济(60937)
- 经济(60870)
- 管理(47330)
- 业(44282)
- 企(37666)
- 企业(37666)
- 方法(30481)
- 数学(26224)
- 数学方法(25930)
- 农(15833)
- 学(15582)
- 财(15221)
- 中国(15019)
- 业经(13796)
- 地方(12583)
- 理论(11083)
- 和(10732)
- 农业(10667)
- 贸(10640)
- 贸易(10634)
- 技术(10523)
- 易(10309)
- 制(10195)
- 环境(10129)
- 务(10124)
- 财务(10065)
- 财务管理(10043)
- 企业财务(9518)
- 划(8990)
- 教育(8968)
- 机构
- 大学(229104)
- 学院(227027)
- 管理(94285)
- 济(83533)
- 理学(82851)
- 理学院(81909)
- 经济(81513)
- 管理学(80376)
- 管理学院(79984)
- 研究(73512)
- 中国(53114)
- 科学(49351)
- 京(48992)
- 农(38359)
- 业大(37416)
- 所(36999)
- 财(36907)
- 研究所(34184)
- 中心(33213)
- 江(31525)
- 北京(30735)
- 财经(30336)
- 农业(30265)
- 范(29808)
- 师范(29495)
- 经(27648)
- 院(27021)
- 州(26191)
- 技术(24728)
- 商学(23980)
- 基金
- 项目(164417)
- 科学(128237)
- 基金(118677)
- 研究(118041)
- 家(103949)
- 国家(103088)
- 科学基金(88474)
- 社会(71865)
- 社会科(67929)
- 社会科学(67910)
- 省(64805)
- 基金项目(64449)
- 自然(60025)
- 自然科(58598)
- 自然科学(58581)
- 自然科学基金(57514)
- 划(54637)
- 教育(53779)
- 资助(48757)
- 编号(48444)
- 成果(38433)
- 重点(36410)
- 部(35411)
- 创(34308)
- 发(34234)
- 课题(32855)
- 创新(31887)
- 科研(31858)
- 大学(30492)
- 计划(30394)
共检索到315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潘高 刘念 许云 彭俊讲 程钰蓉 郭萍 熊燕飞
研究了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体表黏液对微生物结构蛋白与多糖的降解作用和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和DNS法检测泥鳅黏液与微生物结构大分子混合作用,及黏液上清液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还原糖量。并将泥鳅黏液分别与酵母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江内船体污损菌FB-a和绿藻混合作用,比较活性黏液和灭活黏液对它们的影响。结果显示,泥鳅黏液对酵母和大肠杆菌的结构蛋白和多糖没有显示出可常规检测到的降解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江内船体污损菌FB-a也没有显示出生长抑制或杀菌作用,两种细菌和FB-a菌株与泥鳅黏液作用后生长正常,甚至生长更旺盛,且菌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业 杨瑞斌 杨学芬 王卫民 魏开建 樊启学
利用组织学切片及AB-PAS染色技术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仔稚鱼(1~45d)消化道各段黏液细胞的发育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泥鳅消化道发育过程中先后出现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4种类型的黏液细胞。消化道黏液细胞最早在3d的口腔、食道和7d的消化道中有分布。10d前黏液细胞数量较少,15d开始黏液细胞分布广泛,随着仔稚鱼发育,黏液细胞的类型逐渐由幼稚型的Ⅰ型和Ⅱ型为主转变为成熟型的Ⅲ型和Ⅳ型细胞占主导。根据仔稚鱼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育和分布规律,推测3~10d为消化道发育的敏感期,20d左右消化道功能发育逐渐完善。建议根据泥鳅消化功能的发育过程采用不同的饵料...
关键词:
泥鳅 仔稚鱼 黏液细胞 消化道 发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章龙珍 刘宪亭 鲁大椿 柳凌 郭峰 张洁明
通过不同抗冻剂组成的玻璃化液在室温和低温下对泥鳅胚胎的平衡处理,证实了抗冻剂在室温下对胚胎的渗透比在低温下迅速。不同组合的抗冻剂渗透速度不同,但对胚胎的作用均表现为使胚胎从一开始的透明状态逐步变成乳白色不透明状态,从乳白色不透明状态逐步变成透明状态,再从透明状态逐步变成乳白色不透明状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更换解冻液后,这种反应呈“可逆反应”,胚胎能够成活。证明了胚胎在抗冻剂中,当第一次变成不透明时并不是真正死亡,真正的死亡是胚胎达到完全透明以后,第二次变成乳白色不透明状态。
关键词:
抗冻剂,玻璃化液,毒性,渗透性,泥鳅胚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龙珍 鲁大椿 柳凌 郭峰 张洁明
泥鳅胚胎 (胚孔封闭期 )用 10 #玻璃化液作为低温保护剂 ,经低温 (- 196℃ )冷冻保存 17h后 ,38℃水浴解冻 ,解冻后的胚胎获得了成活。在稀释液B1、B2、B3中分别有 2 6 .7% ,15 .0 % ,3.0 %成活的胚胎。解冻后的胚孔封闭期胚胎经过 5 0h的培养 ,胚胎从胚孔封闭期发育至尾鳍出现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姚东瑞 盘赛昆 周鸣谦 葛荣荣
采用DEAE-SepharoseFF离子交换层析和Superdex20010/300GL凝胶过滤层析技术,从泥鳅血清中分离出两种天然凝集素MSL-I和MSL-Ⅱ。SDS-PAGE检测表明,MSL-I及MSL-Ⅱ均显示两条蛋白质着色带。采用凝胶过滤法测得MSL-I相对分子质量为25000,MSL-Ⅱ相对分子质量为82000。根据凝胶过滤测定及SDS-PAGE检测结果可知,MSL-Ⅱ由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9000和13600两种亚基组成,MSL-I的亚基组成有待进一步研究。MSL-Ⅱ能结合多种糖,其中对乳糖的亲和力最强。MSL-Ⅱ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在pH4~11范围内具有凝集活性,最适pH为6~...
关键词:
泥鳅 血清 凝集素 分离纯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仲嘉 易少奎 于永耀 黄松钱 沈宇东 郭青松 王卫民
对长江流域泥鳅和大鳞副泥鳅野生群体进行了系统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二倍体泥鳅(2n)与多倍体泥鳅(3n,4n,5n)在长江流域均有分布,其中二倍体泥鳅数目占有绝对优势,少量多倍体泥鳅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中游地区及若干湖泊。此外,显著性分析表明,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雌性个体都显著大于雄性个体,两物种间个体大小无显著性差异。二倍体泥鳅的体长与体质量明显小于三倍体泥鳅及四倍体泥鳅,而三倍体泥鳅与四倍体泥鳅间无显著性差异。野生群体中,泥鳅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少,大鳞副泥鳅无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泥鳅体质量与地域经度呈负相关,大鳞副泥鳅体质量与地域经度无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长江流域多倍体泥...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坤 凌去非 李倩 成芳 徐海军
选取鳞片作为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年龄鉴定材料,并对两种鱼进行了常规生物学测定。结果显示,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体长与鳞径均呈直线相关,其相关式分别为泥鳅L=99.577R+9.7435(r=0.997);大鳞副泥鳅L=74.445R+9.6442(r=0.995)。两种鱼体长与体重均呈幂函数关系,相关式分别为泥鳅W=0.0118L2.8644(r=0.899)和大鳞副泥鳅W=0.0146L2.8135(r=0.923)。体长、体重的生长规律能较好地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进行拟合(P
关键词:
泥鳅 大鳞副泥鳅 年龄 生长 苏州地区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章龙珍 鲁大椿 柳凌 郭峰 张洁明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辨非 童响波 罗静波
对体长9·7~12·0cm、平均体重8·3g的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在正常摄食和饥饿4~16d状态下的血液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红细胞数量呈下降趋势,在饥饿的第4d、8d、12d和16d,红细胞数量分别是正常摄食时数量的67·5%,63·0%、61·3%和60·5%,差异极显著(P<0·01);红细胞的体积变大,饥饿到第16d时,红细胞的长径和短径分别比正常摄食时增加了2·8%和13·0%;白细胞数量呈上升趋势,在饥饿的第4d、8d、12d和16d,白细胞数量分别是正常摄食时数量的114·3%、121·7%、137·1%和139·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度楚 郑榕 朱颖 倪云琳 吴若菁
本试验利用泥鳅红细胞微核率的变化来监测污水的对其染色体的诱变。结果表明:泥鳅红细胞在染毒处理48 h后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呈现统计学上的显著增加。在不同浓度污水的染毒试验中,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增加,其中体积分数为原污水70%浓度组泥鳅微核率与核变形率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就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体积分数为原污水100%浓度组泥鳅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均达到最大值。表明造纸厂污水具有一定的诱变活性。加入2.5 g.L-1的改性炭K对污水进行处理48 h后,泥鳅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都有明显的下降,其中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只有处理浓度为100%的泥鳅微核率变化达到显著水平,其余处理浓度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周斌 冯春辉 刘伟 赵升
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渤海海域进行了污损生物挂板试验,共记录污损生物24种,以温带种和广温种为主,优势种是多棘麦秆虫(Caprella aCanthogaster)、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japoniCa)、理石叶钩虾(jassa marmorata)、拟钩虾(gammaropsis sp.)等。季板分析结果显示,表层季板的平均生物量为1764.23 g/m~2,中层季板的平均生物量为2322.31 g/m~2。试验海域全年均有污损生物附着,但种类和附着量季节性差异明显,污损生物附着盛期为夏季和秋季。污损生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
关键词:
污损生物 群落结构 渤海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柏广林
泥鳅的人工养殖柏广林(江苏省金湖县农业开发局)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品,具药用功效。泥鳅对环境的适应性强,饵料来源广,管理方便,易于养殖,是农村致富的好途径。一、养殖池的建造饲养池建造在阳光充足,排灌水方便,有弱酸性土质的地方为佳。面积100-1...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敏慧 邹文政 鄢庆枇 陈强 庄峙厦 王小如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TS-1对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表皮黏液的黏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经TSB培养的河流弧菌对青石斑鱼表皮黏液的黏附作用极显著高于经TSA培养的河流弧菌(P<0.01);河流弧菌经TSB培养后能很好地黏附于青石斑鱼表皮黏液,其黏附量随菌浓度升高而增大并符合饱和黏附动力学特征;不同生长阶段河流弧菌的黏附能力不同,在培养初期阶段细菌的黏附量先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在培养24h后黏附量达到最大,而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其黏附量急剧下降。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河流弧菌对青石斑鱼表皮黏液有较强的黏附作用...
关键词:
河流弧菌 青石斑鱼 体表黏液 黏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卢国兴 储张杰 胡廷尖 王惠儒 谢裕达 王慧娟
从舟山群岛采集体长7.1~18.7 cm、体重3.2~55.6 g的野生泥鳅样本,依据侧线鳞数目初步分出127尾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uns dubryanus)和136尾真泥鳅(Misguruns anguilliaudatuses)。按体长段分组,分别记录两种泥鳅体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头长、吻长、口须长、头长等数据,统计分析体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头长/吻长、口须长/头长几组数据,结果显示:大鳞副泥鳅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7±0.10)倍,真泥鳅尾柄长是尾柄高的(1.84±0.12)倍。大鳞副泥鳅和真泥鳅口须长/头长分别为1.05±0.11,0.54±0.11。尾柄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