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95)
- 2023(2713)
- 2022(2386)
- 2021(2407)
- 2020(2107)
- 2019(5101)
- 2018(5165)
- 2017(10145)
- 2016(5511)
- 2015(6371)
- 2014(6378)
- 2013(6028)
- 2012(5184)
- 2011(4690)
- 2010(4945)
- 2009(4525)
- 2008(4278)
- 2007(3769)
- 2006(3177)
- 2005(2827)
- 学科
- 济(24037)
- 经济(24021)
- 方法(15226)
- 数学(14314)
- 管理(14156)
- 数学方法(13852)
- 业(13486)
- 企(11549)
- 企业(11549)
- 农(5047)
- 学(4993)
- 理论(4857)
- 中国(4709)
- 业经(4407)
- 贸(4041)
- 贸易(4038)
- 易(3939)
- 教学(3631)
- 财(3582)
- 地方(3320)
- 技术(3189)
- 农业(3111)
- 和(3031)
- 制(2936)
- 划(2770)
- 银(2693)
- 银行(2680)
- 环境(2668)
- 策(2653)
- 行(2543)
- 机构
- 学院(76840)
- 大学(75516)
- 管理(31261)
- 济(28719)
- 经济(28078)
- 理学(27477)
- 理学院(27234)
- 管理学(26331)
- 管理学院(26216)
- 研究(23889)
- 中国(17985)
- 科学(16584)
- 京(15908)
- 农(13020)
- 业大(12848)
- 所(12623)
- 研究所(11767)
- 财(11647)
- 江(11400)
- 中心(10711)
- 农业(10334)
- 北京(10012)
- 技术(10007)
- 财经(9576)
- 院(9351)
- 州(9123)
- 范(9003)
- 师范(8828)
- 经(8676)
- 工程(8533)
- 基金
- 项目(54678)
- 科学(42324)
- 基金(38805)
- 研究(37111)
- 家(34958)
- 国家(34740)
- 科学基金(29617)
- 省(22242)
- 社会(22011)
- 自然(20980)
- 社会科(20968)
- 社会科学(20963)
- 自然科(20555)
- 自然科学(20550)
- 自然科学基金(20143)
- 基金项目(19849)
- 划(18850)
- 教育(18120)
- 资助(18003)
- 编号(15124)
- 重点(12700)
- 创(11392)
- 部(11340)
- 成果(11268)
- 计划(11160)
- 发(11144)
- 科研(10942)
- 课题(10728)
- 创新(10673)
- 大学(9902)
共检索到105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孔祥勇 王冬娜 郑建平
泥鳅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1998年县水利局水产站进行了“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共获受精卵43万粒,培育各种规格苗种286万尾,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1基本设施本试验在华村水库管理所内进行,水源来至管引库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山君 孙微涛 郑松勇
本文报道了用人工繁殖获得的泥鳅苗培育成亲鱼和人工催产、孵化技术以及胚胎发育全过程的形态特征。催产亲鱼为二冬龄,健产药物HCO,剂量20-35IU/g,健产率95%,孵化率78.80-85.6%.43天后,幼鱼外部形态发育完全.
关键词:
泥鳅,全人工繁殖,胚胎发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于振海 陈有光 靖莹 陈奇 鹿杨
根据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繁殖生产实践的探索,总结了一种从产前准备到催熟、催产、孵化和出苗五个生产阶段的苗种批量生产的方法。通过受精卵生物学实验、不同雌雄比生产性试验,提出雌雄分离单性催熟、混合催产素集中注射、同步催产、卵与亲鳅快速分离和发塘标志性形态特征判定等多项关键的技术措施,实现了苗种快速批量生产。三组不同雌雄比的生产试验表明:繁殖亲鳅300组,雌雄比为1∶0.85时,孵化率为70.31%,出苗量最高,出苗152.7万尾。该研究为加快大鳞副泥鳅产业发展,规范人工繁殖和苗种批量生产提供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邴旭文
黄鳝(Monopterus albus)属合鳃目,合鳃科,黄鳝属,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受环境污染及滥捕的影响,自然资源量不断下降。而人工养殖因受苗种繁殖的制约,尚难以形成规模。我国鱼类学家伍献文和刘建康等曾对黄鳝的生殖习性和幼体变态作过研究,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黄鳝性逆转等方面亦作过许多报道,但有关黄鳝人工繁殖的报道却不多。由于黄鳝属吐泡营巢繁殖的鱼类,且怀卵量低,一般黄鳝在繁殖期间,黄鳝先在水表面吐泡沫,做成泡沫巢,然后雌鳝在水中产卵,与此同时,雄鳝即排精,精液将卵子托于泡沫巢中,受精卵在泡沫巢中
关键词:
黄鳝 仿自然繁殖条件 泡沫巢 放养密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柏广林
泥鳅的人工养殖柏广林(江苏省金湖县农业开发局)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品,具药用功效。泥鳅对环境的适应性强,饵料来源广,管理方便,易于养殖,是农村致富的好途径。一、养殖池的建造饲养池建造在阳光充足,排灌水方便,有弱酸性土质的地方为佳。面积100-1...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强 姚明予 周波 陈先均 龙治海 周传江 李孟均
对从长江、金沙江和岷江水域中收集质量为25.0~100.0 g的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 Günther)进行人工驯养、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显示:野生中华沙鳅能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生长和繁殖。注射人工催产药物鲤鱼脑垂体(PG)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100尾雌鱼中有60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约3万粒,孵出鱼苗约1.1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60.0%、47.5%和36.7%。水温19~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34~37 h,仔鱼经过30 d的培育全长可达到30~33 mm,出苗率平均为63.6%。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其才 刘书龙
淡水鲳人工繁殖及养殖试验研究杨其才,刘书龙(国营安徽省合肥市郊区水产良种场,230041)淡水鲳学名短盖巨脂鲤(colossomabrachypomum,Cuvier)。我场于1987年11月从长江水产研究所引进。至1990年达初次性成熟。经过四年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