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05)
- 2023(2666)
- 2022(2234)
- 2021(2145)
- 2020(1619)
- 2019(3741)
- 2018(3817)
- 2017(6456)
- 2016(3966)
- 2015(4512)
- 2014(4965)
- 2013(4541)
- 2012(4052)
- 2011(3618)
- 2010(3747)
- 2009(3246)
- 2008(3357)
- 2007(3197)
- 2006(2812)
- 2005(2574)
- 学科
- 管理(10941)
- 济(10133)
- 经济(10118)
- 业(8818)
- 企(7606)
- 企业(7606)
- 理论(4022)
- 财(4009)
- 农(3925)
- 教学(3763)
- 中国(3750)
- 制(3339)
- 教育(3277)
- 业经(3124)
- 方法(3017)
- 学(2908)
- 务(2770)
- 地方(2766)
- 财务(2743)
- 财务管理(2726)
- 学法(2594)
- 教学法(2594)
- 企业财务(2478)
- 农业(2412)
- 银(2409)
- 银行(2403)
- 和(2239)
- 行(2220)
- 学理(2209)
- 学理论(2209)
- 机构
- 学院(52364)
- 大学(48420)
- 管理(15738)
- 研究(14802)
- 济(14369)
- 经济(13723)
- 理学(12422)
- 中国(12335)
- 理学院(12252)
- 管理学(11876)
- 管理学院(11787)
- 京(10425)
- 科学(10242)
- 江(10043)
- 财(9001)
- 技术(8698)
- 州(8451)
- 农(8212)
- 职业(8035)
- 所(7975)
- 范(7753)
- 师范(7651)
- 中心(7503)
- 业大(7121)
- 省(6993)
- 研究所(6783)
- 北京(6763)
- 财经(6387)
- 农业(6250)
- 技术学院(6086)
共检索到87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坚 柯爱英 洪小括
应用臭氧与二氧化氯对活体泥蚶和牡蛎进行微生物净化处理。首先对泥蚶和牡蛎进行暂养吐泥,每5 h换水一次,收集排泄物经离心计算相对吐泥量;臭氧净化处理浓度分别为0.4、0.8、1.6 mg/L,二氧化氯浓度分别为5、10、20 mg/L。结果表明:经5 h暂养吐泥即基本完成;用臭氧浓度0.4~1.6 mg/L或二氧化氯浓度5~20 mg/L净化处理24 h,细菌总数减少90%左右,大肠菌群与致病菌则由净化前的超标变成净化后的全面达标;净化处理后的泥蚶与牡蛎在5℃的条件下保存,10 d以内存活率为100%,净化处理后的泥蚶保存10 d再进行微生物检测依然达标。得出简便可行的净化工艺流程为:暂养吐泥5...
关键词:
泥蚶 牡蛎 臭氧 二氧化氯 净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伟明 吴卫君 潘志忠 丁兆坤 李咏梅 陈秀荔 何为 吴铁军
为保证食品安全,研究采用紫外线系统杀菌海水,以近江牡蛎为试验材料,经人工接菌、清洗、粗选等流程后,进行各净化处理条件试验及正交试验筛选,以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为指标,探讨净化的最佳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利用紫外线系统能达到海水杀菌的效果,可用于贝类净化。正交试验最优组合为第6组A2B3C1D2(温度25℃、盐度25‰、换水率1次/4 h、贝水比1∶6)和第7组A3B1C3D2(温度30℃、盐度15‰、换水率1次/8 h、贝水比1∶4)。但综合考虑净化效果及经济效益,可选取温度30℃、盐度25‰、换水率1次/4 h、贝水比1∶4,净化时间36 h作为近江牡蛎细菌净化的优化条件。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秦小明 林华娟 张自然 章超桦
以小鼠血清中乙醇浓度为指标,对牡蛎肉中含有的蛋白质、糖原以及牛磺酸等生理活性成分的醒酒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阐明牡蛎肉的醒酒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牡蛎肉中的糖原和牛磺酸均具有明显的醒酒效果,最佳醒酒效果的剂量分别为0.8、0.05 mg/ml,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小鼠血清的乙醇浓度分别下降了49.4%和43.74%;牡蛎肉蛋白质无醒酒作用,糖原和牛磺酸为牡蛎肉醒酒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
关键词:
牡蛎 粗蛋白 糖原 醒酒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尤久勇 林华娟 秦小明 章超桦 侯清娥
通过比较不同贮藏温度(4、20和37℃)条件下不同pH值(pH 4.9组和pH 6.7组)的牡蛎蛋白饮料在杀菌及贮藏期间褐变指数、游离氨基酸、总糖和还原糖浓度以及pH值的变化,初步探讨饮料中色泽形成的机理,为牡蛎蛋白饮料加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试验结果显示,两组饮料的褐变指数在杀菌及贮藏过程中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是pH 6.7组的褐变指数总体明显高于pH 4.9组,另外褐变指数总体与贮藏温度呈正相关。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饮料在贮藏过程中成分变化的规律基本一致,但是pH 6.7组各成分变化的幅度较pH 4.9组大。其中,天门冬氨酸等部分氨基酸呈明显上升趋势,而精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
关键词:
牡蛎蛋白饮料 美拉德反应 色泽 褐变指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清晨 白昌明 张天文 王崇明 邱兆星 黄倢
为探明牡蛎疱疹病毒(Os HV-1)对魁蚶的致病性,本研究使用发病魁蚶组织制作病毒悬液进行感染实验。感染实验分为空白组、阴性悬液注射组和病毒悬液注射组,并使用实时定量PCR法对感染后魁蚶体内病毒的时空分布进行检测。实验结果显示,空白组和阴性悬液组魁蚶感染后未检测到病毒粒子,病毒悬液注射组魁蚶经人工感染后,各部位病毒含量均呈先上升再下降随后又上升的趋势,最终达到106拷贝/ng DnA左右。通过电镜观察,在感染魁蚶的鳃、肝胰腺、外套膜中出现染色质边缘化甚至消失,细胞核肿胀、溶解,核仁消失,核膜扩张、不清晰,线粒体肿大,脊崩解,核糖体脱落等一系列细胞病理变化。在其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能发现大量直径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郭晓亮 毛玉泽 李阳 李加琦 陈琼琳 薛素燕 高振锟
2015年4月6日—10月26日,在桑沟湾海区现场研究了牡蛎壳粉缓释剂(Careshell)对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按照缓释剂的重量比设置4个处理组,其中,魁蚶的初始体重均为160 g/组,缓释剂的重量分别为0(对照组C0)、80 g(C1组)、160 g(C2组)和320 g(C3组)。实验共进行200 d,每40 d测量各实验组魁蚶的生长参数(壳长、壳宽、壳高、湿重),计录死亡个体数,计算不同阶段(40 d间隔)魁蚶的特定生长率(SGR)及死亡率。结果显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莉平 伏苓 张格红 方晞 陈君昌 韩昌
为了完善污泥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优化运行设计参数,对西安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了中温两相厌氧消化与中温单相厌氧消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相厌氧消化产酸相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25 d,产甲烷相HRT为11.10 d,当污泥投配率8%,有机负荷>2.0 kg/(m3.d)时,化学需氧量(COD)与挥发性固体(VS)的去除率分别为42.7%和33.6%。在相同有机负荷下,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VS和COD去除率、产气量、产气速率以及分解单位VS的产气量均高于单相厌氧消化工艺,而出泥VFA含量小于单相厌氧消化工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郭璐 黎继烈 王卫 罗倩 朱晓媛
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实验对LX-1000EP树脂固定化戊二酰-7-氨基头孢烷酸酰化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设计研究载体用量、缓冲液pH值、时间、温度四个因素对固定化戊二酰-7-氨基头孢烷酸酰化酶活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LX-1000EP树脂固定化戊二酰-7-氨基头孢烷酸酰化酶的条件进行优化。载体用量、缓冲液pH值、时间、温度对固定化戊二酰-7-氨基头孢烷酸酰化酶都有影响,固定化最佳工艺条件为:载体用量3.3 g、pH值7.9、时间40 h、温度25℃,在此条件下固定化酶活力达到(69.5±0.8)U/g,酶活回收率达到42.41%。将响应面法应用于...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丽丽 管卫兵 彭自然 何文辉 沈路遥 卓帅
为优化芦苇基生物炭制备工艺,在单因素试验考察热解温度、氨水质量分数和浸渍比(生物质原料与氨水质量之比)等3种参数对芦苇基生物炭吸附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实验,运用响应面法对其活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3个因素均对生物质炭的比表面积产生影响,其影响显著性大小为热解温度>氨水质量分数>浸渍比。通过模型优化确定了最佳活化工艺参数为热解温度620℃、氨水质量分数8%、浸渍比1∶5;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比表面积和碘吸附值分别为334.49 m~2/g、585.52 mg/g,均优于未进行优化改性的样品。该值与理论值(335.2 m~2/g、582.288 mg/g)基本相符,表明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可行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晓彤 黄立萍 孙谧 郝建华
为获得较高的α-环糊精转化产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方法,筛选底物种类、底物浓度、加酶量、酶作用时间、作用温度和pH等多个单因素,对海洋芽孢杆菌Y112产的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产α-环糊精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然后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得到影响α-环糊精转化率的3个主要因素:底物浓度、温度和pH值。最终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得到的最佳转化条件为马铃薯淀粉浓度为5%,加酶量200 U/g(淀粉),pH值为8.4,温度30℃,200 r/min反应6 h,α-环糊精转化率均值为28.67%,比优化前的产率提高了2.48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阎巧娟 韩鲁佳 江正强
为了提高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物的得率和含量 ,进一步优化了乙醇回流法的提取工艺 ,并探讨了 p H值的影响 ,杂质的去除方法和绿原酸的纯化方法。结果显示 :乙醇体积分数约为 70时综合效果比较理想 ,绿原酸得率 32 .88 ,质量分数达 4 0 .15。溶媒的 p H值约为 4时 ,绿原酸的纯度和得率都最高 ,分别达 4 5 .2和 36 .5 9。絮凝法优于醇沉法能够有效地初步纯化绿原酸 ,以添加质量分数为 1.5絮凝剂较好。 4种常见的纯化方法中 ,乙酸乙酯法所得绿原酸的质量分数最高 ,可达 91.1。
关键词:
金银花 绿原酸 提取 纯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亚梅 袁春龙 罗安伟 袭凌
以冷冻带鱼为原料,研究了漂洗工序、擂溃时间以及食盐和淀粉添加量对带鱼香肠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漂洗后的带鱼香肠,颜色和气味比不漂洗的好,其最佳漂洗条件为:用3~7℃水漂洗8min,静置5min,重复3次;擂溃时间以25min为宜,食盐添加量为25g/kg,淀粉添加量为100g/kg;杀菌条件为:香肠放入凉水中小火加热至水温40℃,维持50min,再加热到80~90℃,维持40min即可。
关键词:
带鱼香肠 漂洗 擂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红旗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净化中心采用氧化沟工艺,运行3年来,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较好,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平均去除率均在90%以上.但同时存在总氮,总磷处理能力较差,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污泥沉积严重,较大地影响了氧化沟有效容积以及产生污泥膨胀等问题.提出的措施为:增设泥水分离池、预缺氧池、厌氧池和缺氧池、曝气机上、下游增加导流板、氧化沟底部增加推流器.改造后,出水总氮为6.29 mg/L,总磷为1.43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46.5%和70.8%.
关键词:
氧化沟 脱氮除磷 污泥沉积 污泥膨胀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艳霞 顾轶卓 李敏 王绍凯 张佐光
该实验集成科研积累的材料性能数据开发形成数据库,设计并构建材料工艺性分析和复合材料成型固化过程虚拟仿真平台,学生可快速分析树脂体系的固化特性、设计和评价工艺制度、探究制件结构因素对工艺制度和工艺窗口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技术的该虚拟仿真实验,避免了常规实验中设备、原材料、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可开展多因素、多条件下的虚拟实验,增大了变量的选择、设计和分析范围,激发了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知识实践和知识扩展以及创新能力提升具有很好作用。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固化工艺 虚拟仿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许中天 董震宇 李继姬 祁鹏志 郭宝英
本文研究了苯并[a]芘(benzo[a]pyrene, BaP)急性暴露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的毒性效应,并以泥蚶的消化腺为目标组织,对泥蚶抵抗BaP毒性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对样本进行H&E染色并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发现,暴露于BaP导致泥蚶消化腺组织出现坏死。对样本进行脂质过氧化并进行DNA氧化损伤测定的结果显示,暴露于BaP导致泥蚶消化腺氧化压力增加,进而导致脂质过氧化以及DNA氧化损伤等细胞层面的损伤。抗氧化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BaP胁迫诱导泥蚶产生氧化应激反应,抗氧化防御体系积极参与BaP诱导的氧化应激调控过程。神经毒性指标测定结果显示,BaP胁迫可能影响泥蚶神经冲动的传导而具有神经毒性。此外,DNA甲基化水平测定及抗氧化酶基因表达测定的结果显示,泥蚶可能通过降低DNA甲基化水平来激活抗氧化系统以对抗BaP毒性。综上所述,急性BaP暴露会对泥蚶产生显著的毒性效应,以组织损伤、氧化应激反应和神经毒性为主要表征;泥蚶可能通过调整自身DNA甲基化水平来对抗BaP毒性效应。通过本研究,有望为深入探索双壳贝类应对石油污染物胁迫的内在调控机制提供新思路,同时为石油污染威胁下泥蚶的生物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