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54)
- 2023(8411)
- 2022(6996)
- 2021(6277)
- 2020(4764)
- 2019(10777)
- 2018(10378)
- 2017(19328)
- 2016(10359)
- 2015(11339)
- 2014(11427)
- 2013(11293)
- 2012(10720)
- 2011(10080)
- 2010(10211)
- 2009(9421)
- 2008(9105)
- 2007(8269)
- 2006(7549)
- 2005(7086)
- 学科
- 济(52628)
- 经济(52584)
- 业(27182)
- 管理(26673)
- 企(20063)
- 企业(20063)
- 地方(18676)
- 中国(18464)
- 方法(15653)
- 农(15486)
- 业经(13408)
- 数学(13252)
- 数学方法(13153)
- 农业(11000)
- 地方经济(10752)
- 发(10468)
- 融(9479)
- 金融(9478)
- 银(9284)
- 银行(9267)
- 学(9235)
- 行(9102)
- 贸(8781)
- 贸易(8770)
- 财(8640)
- 环境(8596)
- 制(8476)
- 易(8379)
- 发展(7948)
- 展(7919)
- 机构
- 学院(151508)
- 大学(148253)
- 济(63097)
- 经济(61696)
- 研究(58474)
- 管理(53224)
- 理学(44657)
- 中国(44210)
- 理学院(44053)
- 管理学(43256)
- 管理学院(42987)
- 科学(35433)
- 京(32725)
- 所(30344)
- 财(28580)
- 研究所(27333)
- 农(26896)
- 中心(25683)
- 江(24516)
- 范(22536)
- 师范(22289)
- 财经(21875)
- 业大(21534)
- 院(21448)
- 北京(21447)
- 农业(20782)
- 州(20190)
- 经(19755)
- 经济学(19114)
- 省(18737)
- 基金
- 项目(97056)
- 科学(76612)
- 研究(73291)
- 基金(67796)
- 家(59238)
- 国家(58639)
- 科学基金(49502)
- 社会(46564)
- 社会科(44114)
- 社会科学(44109)
- 省(39978)
- 基金项目(35174)
- 教育(33265)
- 划(33221)
- 自然(30007)
- 编号(29885)
- 自然科(29274)
- 自然科学(29267)
- 自然科学基金(28733)
- 发(28096)
- 资助(27217)
- 成果(24558)
- 发展(22813)
- 重点(22545)
- 课题(22466)
- 展(22397)
- 创(20666)
- 部(20653)
- 创新(19238)
- 国家社会(18898)
共检索到246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林 余斌 鲁科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重大的泥石流灾害往往是由低频率泥石流造成的。通过对四川省西部地区17条泥石流沟的野外实地考察,测量了泥石流沟道内不同位置的块石粒径,研究了泥石流形成区、堆积区粗大块石粒径与泥石流暴发频率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调查研究,得出坚硬岩石地区的块石粒径较大,泥石流暴发频率较低的结论,并初步给出由块石岩性、粒径来判定泥石流暴发频率的方法。用块石岩性和块石的平均粒径推测该泥石流沟的暴发频率,在低频泥石流的判断上简单可行,较为实用:可以通过查询地质图、判断主要岩性、对块石粒径赋值、选取影响因素进行修正、判定泥石流暴发频率。为深入研究低频率泥石流的形成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为有效地...
关键词:
泥石流 平均粒径 暴发频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文科军 王礼先 谢宝元 于志民 林敦臻 杜鹏志
研究开发简单实用的暴雨泥石流实时预报模型对于受影响地区防灾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对北京北部山区多年泥石流发生的雨情进行统计分析,以降雨强度(Y)与发生泥石流当日激发雨量(X)和前期实效雨量(K)建立的有雨量站危险区泥石流发生判别方程为Y=-0116(X+K)+115;以泥石流发生当日激发雨量(Y)与泥石流发生前3d降雨量(X)建立的无雨量站危险区泥石流发生判别方程为Y=-1.3899X+345,与前15d实效雨量X建立的无雨量站泥石流发生判别方程为Y=-2.8019X+390.经检验,模型的预测性能良好,可在北京山区应用.其建模方法可供建立泥石流临界雨量判别模型时参考
关键词:
暴雨,泥石流,临界雨量,实时预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爱民 严思维 林勇明 邓浩俊 杜锟 孙凡 王道杰 吴承祯 洪伟
土壤抗蚀性是评价土壤抵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植被恢复过程可引起土壤抗蚀性变化。本文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龄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长,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的通透性和结构稳定性变差,土壤细颗粒含量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有所降低;2)不同林龄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大小表现为:10年生>16年生>27年生,这说明随着林龄的增长,蒋家沟泥石流频发区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呈下降的趋势;3)表征土壤抗蚀性的13个指标可简化为: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黏粒含量、粉粒含量5个指标,以此为自变量,以土壤...
关键词:
泥石流 植被恢复 土壤抗蚀性 主成分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月巧 李红 左兰丽 程丽娜
以甘肃省舟曲县为例,分析了"8.8"泥石流灾害产生的自然条件,指出经济发展为泥石流灾害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条件,并选取相关评价因子对当地经济发展三大支柱农业经济、林业经济和水电经济进行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舟曲赖以生存的农牧业正是泥石流灾害产生的关键和主导的因子,林业经济的发展孕育了泥石流,而新的经济形式水电经济又为新的、更大的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因此,经济发展中不能只关注经济的增长量,更要关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诱发更多的自然灾害。
关键词:
泥石流 经济因素 危险性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建琦 崔鹏 葛永刚 洪勇
利用云南东川国家泥石流野外观测站对蒋家沟30场泥石流的观测资料,通过对降雨观测数据和泥石流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降雨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将降雨指标分为间接前期雨量、直接前期雨量1、h雨量和过程雨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数据拟合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不同雨量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结果发现:过程雨量和间接前期雨量对泥石流总量的贡献较大,其次是1 h雨量。过程雨量、降雨综合得分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854和0.828;其次是间接前期雨量和1 h雨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414和0.360;直接前期雨量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最差,相关系数仅为-0.013。同时,随着过程雨量和降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克昌 韦方强 崔鹏
根据1990—2001年四川省和云南省降雨量、降雨日数等资料,分析了川、滇两地泥石流沟与年降雨量、雨季日均降水、降雨变率等空间分布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域雨季日均降水量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其变率与泥石流沟空间分布的数量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864.该文提出可以进一步考虑利用雨季日均降水特性建立以雨季日均降水量为参照标准的区域泥石流临界雨量模型.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谢贤健
为综合评价泥石流频发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的结构稳定性,本研究以蒋家沟为例,选取耕地、草地、林地为研究对象,裸地作为参照,基于分形理论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的分形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土壤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同时利用关联耦合度方法构建了土壤分形维数与理化性质间的耦合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的分形维数介于2.71~2.75,0.5~2 mm土壤颗粒含量决定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的分形维数;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与土壤碱解氮、容重、有机质含量显著相关,两者之间属于中等关联,土壤理化性质对分形维数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容重>碱解氮>有机质;分形维数与理化指标的系统耦合度属于弱协调,未达到最佳状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系统耦合协调程度按大小排序为林地>草地>耕地>裸地。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植被覆盖和减少人为扰动有利于稳定的土壤结构形成。研究结论可以为流域植被恢复及土壤结构特征描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鸿雁 原若溪 王小军 张蕾 于文泉
吉林省东南部侵蚀山地为泥石流主要活动区,泥石流在海拔1 k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经常发生,并多与暴雨洪流伴生。论文基于GIS平台,应用Arc GIS对吉林省泥石流事件发生区的高程、坡度、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进行分析,绘制吉林省泥石流易发区分布图。通过专家评分法对发生区高程、坡度、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定量化评分,并采用自组织映射聚类分析法和灰色聚类的优选排序法,将泥石流易发区有记录的泥石流事件依据当日降雨(J1)、连日累计降雨(J2)、前7 d累计降雨(J3)、高程(J4)、坡度(J5)、土壤类型(J6)和土地利用(J7)7种影响因子进行划分,最终把事件分为3类,绘制不同自然地理特征条件下吉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金山 沈兴菊 魏军林
李子凹沟和滑脚坡沟是著名高频泥石流沟蒋家沟中游流通段的两条支沟,流域条件极为相似,泥石流暴发频率高,堆积扇发育快。以这两条沟为对象,观察泥石流在堆积扇上的运动和停积过程,对不同特征的泥石流堆积体进行采样分析,并在每年雨季前后测量堆积扇地形及其纵横断面。对这两条支沟泥石流堆积扇2006~2008年的发育过程、平面形态、纵横剖面、堆积速度等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滑脚坡沟泥石流体颗粒较粗,容重大,泥石流整体堆积,呈垄岗状。李子凹沟泥石流粗大颗粒少,容重小,在扇体上漫流,堆积呈舌状。堆积扇的进一步发育主要靠垄岗状堆积-改道完成。(2)主沟堆积条件下,支沟泥石流堆积扇以淤高为主,且淤高幅度在扇体...
关键词:
蒋家沟 定点观测 泥石流堆积扇 发育演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邢永强
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全国二、三级地貌阶梯的过渡带,是一个泥石流多发地区,造成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泥石流灾害受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控制,是山区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产物。首先介绍了河南省泥石流概况,分析了河南省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其成因,归纳出10个主要泥石流发生的环境条件因子,对其量化权重标准进行了说明与评价;按耗散结构熵变的观点,建立了河南省泥石流灾害趋势系统熵模型并进行了评价与验证,指出了该模型的不足之处;最后,对河南省泥石流趋势分析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泥石流 环境条件 系统熵模型 河南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彦稷 颜春达 胡凯衡 魏丽
以小江流域蒋家沟、大白泥沟为研究区,利用1987~2014年陆地卫星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自动解译和人工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生成两条泥石流沟不同时期堆积扇危害范围数据集产品;结合地形资料,分析不同发育期泥石流堆积扇危害范围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1)1987~2014年,蒋家沟、大白泥沟泥石流堆积扇危害面积出现退缩趋势。(2)处于壮年期的大白泥沟流域堆积扇退缩幅度小,处于老年期的蒋家沟泥石流堆积扇退缩幅度大,且已趋于稳定。(3)水源、物源和人类活动是蒋家沟、大白泥沟堆积扇危害范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吉定 张金香 王振亮 顾新庆 毛向红
1996年8月河北省太行山区发生严重洪涝、泥石流灾害.该文对当时暴雨特征、典型泥石流等进行了详细报道,并分析了泥石流成因.该文指出,森林植被对“96·8”特大暴雨形成的洪水、泥石流灾害起到了抗御和消减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强太行山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采取有力措施预防控制泥石流的发生
关键词:
暴雨,洪水,泥石流,森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金山 沈兴菊 刘华 杨思全
攀枝花市大部分地区属泥石流重度危险区,所辖区县历史上多次受泥石流危害,现在仍有许多城镇、工矿、电站和交通设施受泥石流威胁。区内泥石流沟主要分布在断裂发育、岩层风化强烈、暴雨频发的安宁河、金沙江和雅砻江河谷地带。通过对区内近200条泥石流沟发育状况统计分析发现,泥石流沟沟床比降、流域面积、主沟长度、形态数和相对高度在空间分布上具非线性的分形特征,与对应的泥石流沟条数具良好的非线性相关关系,表明泥石流系统的演化具自相似性。其中沟床比降和流域面积的分维值最小,对泥石流沟的形成、演变控制最为显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些泥石流沟谷形态演变的非均匀性和自相似性。
关键词:
攀枝花 泥石流 非线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光旭 戴尔阜 吴绍洪 吴文祥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泥石流灾害给中国部分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泥石流点多面广、成灾迅速,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的监测预报,风险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泥石流灾害风险的构成要素、危险性评估研究和承灾体脆弱程度评估研究等方面分析了泥石流灾害风险的研究现状。从当前的研究现状中可以发现:灾害风险公式得到广大学者普遍认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方法也相对比较成熟;但在泥石流灾害对承灾体的致损风险机理分析方面研究尚需深入,危险性评估中如何实现从点评价向面评价过渡还需进一步探讨,对承灾体脆弱性研究也需要引起重视。因此,在今后的评估研究中,需要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探索,进一步提高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的可信度,提高其实用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志勇 朱鉴远 徐永年 李新民 王廷瑞
通过对岷江大咕噜沟 1999 0 6 16泥石流的数次现场考察与观测 ,首先叙述了本次泥石流的活动及其危害情况 ,描述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指出了泥石流发生的原因 ,认为本次泥石流是由于大咕噜沟流域内物质的含水量较高 ,在连续暴雨的条件下其含水量将会超饱和 ,引起二岔沟以上南支右岸海拔 3750m处的沟岸滑 ,进而产生泥石流的。然后对流沟沟床演变以及单侧支流入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认为大咕噜沟主沟呈串珠状沟道 ,平面上宽窄相间 ,纵剖面为深潭—跌水形式 ,跌坎的形成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种是沟床本身为岩石或含有岩石 ,一种是两岸崩塌或滑坡而残留的粗大堆积物形成 ,一种是支流的冲出物或堆积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