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27)
- 2023(8829)
- 2022(8059)
- 2021(7669)
- 2020(6469)
- 2019(15118)
- 2018(15226)
- 2017(29353)
- 2016(16089)
- 2015(18190)
- 2014(18218)
- 2013(18028)
- 2012(16386)
- 2011(14716)
- 2010(14423)
- 2009(12985)
- 2008(12331)
- 2007(10459)
- 2006(8948)
- 2005(7535)
- 学科
- 济(60519)
- 经济(60452)
- 管理(44298)
- 业(41904)
- 企(35245)
- 企业(35245)
- 方法(30296)
- 数学(26214)
- 数学方法(25919)
- 农(15792)
- 学(15578)
- 中国(14531)
- 财(14087)
- 业经(13261)
- 地方(12425)
- 理论(10748)
- 和(10714)
- 农业(10597)
- 贸(10480)
- 贸易(10476)
- 环境(10235)
- 易(10155)
- 技术(9812)
- 制(9359)
- 务(9339)
- 财务(9281)
- 财务管理(9267)
- 教育(8895)
- 企业财务(8772)
- 划(8696)
- 机构
- 大学(225591)
- 学院(223566)
- 管理(91595)
- 济(82167)
- 理学(80496)
- 经济(80249)
- 理学院(79509)
- 管理学(78091)
- 管理学院(77693)
- 研究(74644)
- 中国(53182)
- 科学(50469)
- 京(48640)
- 农(38489)
- 所(38292)
- 业大(37000)
- 研究所(35570)
- 财(35503)
- 中心(33169)
- 北京(30838)
- 农业(30536)
- 江(30220)
- 范(30220)
- 师范(29940)
- 财经(29450)
- 院(27209)
- 经(26864)
- 州(25332)
- 师范大学(24450)
- 技术(24112)
- 基金
- 项目(162400)
- 科学(126439)
- 基金(117089)
- 研究(116239)
- 家(103193)
- 国家(102368)
- 科学基金(87077)
- 社会(69987)
- 社会科(66145)
- 社会科学(66125)
- 基金项目(63608)
- 省(63455)
- 自然(59420)
- 自然科(57989)
- 自然科学(57978)
- 自然科学基金(56887)
- 划(54285)
- 教育(52577)
- 资助(48069)
- 编号(47967)
- 成果(37964)
- 重点(36477)
- 部(35021)
- 发(34243)
- 创(33695)
- 课题(32402)
- 科研(31539)
- 创新(31386)
- 计划(30635)
- 大学(29883)
共检索到308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馨 冉敏 杨运鹏 琚立
近年来,“全新世温度谜题”已经受到全球古气候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决这一谜题,需要在全球不同区域进行更多的全新世温度重建。帕米尔高原位于亚洲内陆核心区域,目前有关帕米尔高原全新世气候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相对湿度(或降水)变化的研究,而涉及温度变化的成果则相对较少。论文首先研究了表土碳同位素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帕米尔高原的δ~(13)C_(org)与温度正相关;进一步在 7 个AMS~(14)C 测年数据的支持之下,基于 175 个泥炭δ~(13)C_(α-cellulose)分析,重建了帕米尔高原过去约5000 a的温度变化历史。结果发现:帕米尔高原晚全新世以来整体呈现波动升温趋势,约5000~3600 cal a BP阶段处于缓慢降温期;约3600~200 cal a BP 处于波动升温期;驱动机制分析显示,约 3600 cal a BP 之前温度下降主要是夏季太阳辐射下降导致的,约3600 cal a BP之后温度上升是由温室气体辐射强迫增强导致的。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袁建民
从江南鱼米之乡到帕米尔高原山村,那一年,我17岁。在海拔4300公尺的草原做了三年牧民,体会到的就是一句话:那段奋不顾身的岁月,叫青春。在雪山、在草原、在塔吉克人家,生活的艰辛、环境的恶劣全然忘记,因为我每天都被真情浸润。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震 刘时银 魏俊锋 蒋宗立
冰川跃动是冰川周期性地快速运动,给下游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对已经发现的跃动冰川进行监测不仅有助于提高对冰川跃动机理的认识,而且对冰川跃动灾害预警预报和风险评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中发现,1963-2009年东帕米尔高原昆盖山的5Y663L0023冰川末端发生大幅前进。本文利用Landsat影像、ASTER立体像对等数据对该冰川前进过程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冰川于1990-1992年和2007-2013年分别前进81±30 m和811±30 m,其中2007-2013年的前进属于跃动引发的前进。其中跃动最高峰在2007年8月21日-2008年10月26日,期间32.7×10~6m~3的冰体发生卸载,导致末端前进了704±30 m,面积扩张了0.34 km~2。针对东帕米尔地区跃动冰川周期研究的空白,本文认为该冰川跃动周期中跃动期为4 a,平静期最短为15 a左右。该冰川属于多温型冰川,跃动受热力学机制影响的可能性较大,但液态降水、冰雪融水的增加也是影响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丁晓丽 楚刚辉 李慧
建立了HPLC法测定帕米尔高原玛咖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测定试样中槲皮素含量时,用Inertsil ODS-SP色谱柱进行反相色谱分离,在含量分析中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槲皮素在0.2~1.0μg/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该方法柱效高、灵敏、准确,可用于帕米尔高原玛咖中槲皮素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帕米尔高原玛咖 槲皮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永兴 王世岩
若尔盖高原沼泽土、泥炭土已遭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 ,土壤退化十分严重 ,主要表现为 :沼泽土、泥炭土向草甸土、风沙土退化演替 ;土壤肥力下降 ,尤为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下降最为明显。在弱干扰情况下 ,土壤速效氮、速效磷略有增加 ,速效钾含量下降 ;在强干扰情况下 ,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下降 ,全钾含量上升 ;泥炭腐殖酸含量减少 ,分解度增大 ,土壤 pH值增加 ,含水量下降。人类疏干沼泽、过度放牧等活动是沼泽土和泥炭土退化、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忠强 张心昱 孟宪民 盛连喜 王升忠 何春光 侯佳志
泥炭是重要的聚碳自然资源,对全球碳积蓄具有关键作用,同时泥炭也是园艺产业最重要的种植基质。泥炭资源的稀缺性和多用性使其保护和利用一直存在争论,而借鉴泥炭形成原理指导研究适宜的处理方法用以泥炭替代物处理,不仅满足园艺生产需求,也将有助于泥炭资源合理保护。论文从泥炭自然形成过程的角度,分析泥炭形成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泥炭替代物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泥炭 泥炭替代物 泥炭形成 园艺基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尹佳 曾嘉 白银萍 刘建亮 杨刚
酚类物质作为抑制剂,可直接或间接参与泥炭地碳循环。为了解泥炭地碳输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若尔盖高原的红原县日干乔国家湿地公园附近3处不同地下水位[–1.9 cm(S1)、–10 cm(S2)、–19 cm(S3)]泥炭地为研究对象,在5、15和25℃下进行恒温培养,研究不同地下水位泥炭地土壤酚类物质与温度的复合响应格局。结果表明:随着水位下降,总酚、水溶性酚和简单酚含量均显著增加(P S2> S3,不同温度增幅为15℃> 25℃> 5℃。本研究发现增温使泥炭地简单酚和水溶性酚增加,且地下水位越低增量越小,而增温对总酚无明显影响,说明温度主要通过改变简单酚和水溶性酚含量来影响泥炭地酚类物质组成,且泥炭地水位下降减弱了简单酚和水溶性酚对温度的响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维伟 王辉 王跃思 黄蓉 石小伟
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沟蚀及修路等人为影响,尕海泥炭沼泽地出现退化现象。为了查明尕海泥炭沼泽地退化过程土壤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趋势,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该区域4种不同退化阶段泥炭沼泽地土壤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尕海泥炭沼泽地退化程度的加剧,0~40 cm层土壤平均容重逐渐增大,总孔隙度逐渐减小,且容重和孔隙度在土壤剖面自然分布规律发生变化;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水解氮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铵态氮呈增大趋势,全磷、全钾无明显变化规律,但均沿土壤剖面分布呈波动性变化;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小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均为未退化最大,中度退化最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宪
维米尔是荷兰17世纪“黄金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家,其艺术风格反映出西方艺术从古典向现代的深刻转变。维米尔聚焦于当下的日常生活的日常性,选择家人或邻里作为模特,并把自己的家作为画室,这些看似简单的现象却蕴含了复杂的现代性意义。维米尔存世的作品虽然并不多,但却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标志着艺术的现代嬗变,从依赖宗教、神话和历史故事的文学性叙事的古典形态,向关注视觉感知和视觉体验的深刻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维米尔的艺术开启了关注当下日常生活的现代风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鸿兴 何伟 刘巧玲 胡万辉 沈虹 任晓迪 石宇鹏 杨阳 田艳萍 雷卫国 彭博 张五州 刘玲 钟鑫 陈侈 秦蓓蓓 张南南 毛娜 江丽 贾明元 沈娟 古南辉 陈文方
在大九湖泥炭藓沼泽湿地采用野外实地模拟方法,就泥炭藓湿地对铜、磷两种污染物的净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磷污染物浓度分别为10,100,1 000 mg/L时,两小时后泥炭藓湿地对该污染物的净化率分别为93.9%,69.5%,66.3%;同样的浓度梯度下,对铜污染物的净化率分别为100.0%,97.6%,88.0%。泥炭藓湿地对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其泥炭层部分在湿地净化污染物中起到重要作用。利用拟一级动力学模型、修改上限的拟一级动力学模型、拟二级动力学模型、Elovich模型、双常数速率模型、抛物线扩散模型等6个模型对泥炭藓湿地的净化进行动态研究,其中后4个模型均可模拟湿地净化的动态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素婷 厉恩华 蔡晓斌 王学雷 姜刘志 燕然然
为探讨鄂西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高等植物及群丛类型特征,揭示该类型湿地资源特点,采用遥感影像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鄂西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的分布、面积和高等植物资源状况。结果表明鄂西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七姊妹山、大九湖、二仙岩和后河等4个区域内,主要有8个斑块,总面积为1 278.69hm2,共有高等植物65科、128属、194种,有大理薹草-泥炭藓群丛(Ass.Carex rubro-brunnea var.taliensis-Sphagnum palustre)、川东薹草-泥炭藓群丛(Ass.Carex fargesii-Sphagnum palustre)、野灯心草-泥...
关键词:
鄂西 泥炭藓 湿地 植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彬 陈永华 汤春芳 龚紫薇 何蔚
针对铅锌矿渣物理结构差、毒性高、植物成活率低的问题,研究了湖南郴州资兴铅锌矿渣在泥炭土改良下的植物修复效果。以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夹竹桃Nerium oleander和苎麻Boehmeria nivea为材料,在不同泥炭土浓度(梯度为:CK:0、A1:10%、A2:20%、A3:30%)改良铅锌渣下进行盆栽实验,测定了植物根、茎、叶生物量,根系构型指标、植物与矿渣铅锌含量、矿渣根际土壤pH值、有机质(OM)。研究结果如下:1)随改良剂浓度的增加,3种植物总生物量增量均呈现改良A3> A2> A1> CK的增长趋势,但各部位生物量增长有差异。2)3种植物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都随改良剂浓度增加而增加显著(P 主根>茎>叶的分布规律,其中0 夹竹桃>苎麻,Zn减少量排序苎麻>泡桐>夹竹桃。4)随着处理浓度增加,土壤有机质(OM)增加显著, pH降低显著(P 泡桐>夹竹桃,pH值增加排序:夹竹桃>泡桐>苎麻。5)从细根生长和土壤性质相关性来看,泡桐细根根长、体积、表面积、苎麻细根表面积都和根际OM相关性显著,泡桐细根体积、表面积、夹竹桃体积及根尖数和根际pH负相关显著,其他相关性强但不显著。6)3种植物Pb、Zn总累积量基本随着改良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但植物转移量系数有差异,泡桐和苎麻转移量系数总体上随改良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而夹竹桃转移量最优的处理为10%泥炭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孟宪民
泥炭是一种经济、环境效益都十分明显的自然资源。如何科学地处理好泥炭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保证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争论颇多的课题。论文从泥炭资源过程和泥炭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泥炭资源的属性和特征,探讨了泥炭资源与经济、社会的相互关系,根据我国泥炭资源储量、质量与开发利用条件,提出我国应科学界定泥炭开发与保护标准,扶持和培育泥炭新兴产业,加强泥炭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提高泥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技术附加值,降低泥炭资源消耗,走开发与保护并重的道路,促进资源开发、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关键词:
自然资源 泥炭资源 开发 保护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侯光良 方修琦
以中国全新世气温集成序列为资料,分析中国全新世气温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全新世气温变化可以分为早全新世(11.5~8.8 kaBP)波动升温期、中全新世(8.8~4.2 kaBP)大暖期和晚全新世(4.2 kaBP以来)转冷期3个阶段。8.0~6.2 kaBP是暖期盛期,气温较现代高1℃多。全新世期间发生多次冷暖事件,有11.0 kaBP、9.8 kaBP、9.2kaBP、8.9 kaBP、8.2 kaBP、6.2 kaBP、4.0 kaBP、2.8 kaBP、1.5 kaBP和0.4 kaBP等10次冷事件,有8次可以北大西洋相互对应;其中4.0 kaBP和0.4 kaBP是全新世最显著的冷事件;暖事件主要发生在8.6 kaBP、4.7 kaBP和3.5 kaBP前后。全新世冷暖事件变化分别具有显著的1000a、700a的周期。
关键词:
全新世 集成 气温 变化特征 中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垚垚 葛继稳 斯南雍茜 蒋浩 袁梦媛 冯亮 张志麒
2018年12月~2019年11月,采用涡度相关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以湖北省神农架大九湖亚高山泥炭湿地为研究对象,对甲烷(CH_4)通量以及产甲烷菌群落组成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及分析表明:大九湖泥炭湿地研究期间表现为CH_4的源,CH_4总排放量为9 333.26 mg·m~(-2),CH_4日平均排放通量为18.50 nmol·m~(-2)·s~(-1),冬、春、夏、秋四季的CH_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6.46、4.62、36.81、25.92 nmol·m~(-2)·s~(-1),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研究区产甲烷菌优势菌群为Methanoregula(66.73%)和Methanocella(21.99%);对样本中产甲烷菌的Shannon指数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同一季节不同深度的样本中产甲烷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深度的增加,产甲烷菌的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同一深度不同季节的样本中产甲烷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夏季产甲烷菌群落组成与CH_4排放通量为强正相关关系,春季产甲烷菌群落组成与CH_4排放通量为强负相关关系,Methanothermus与CH_4排放通量为显著正相关关系,Methanolinea与CH_4排放通量为显著负相关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