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84)
2023(15952)
2022(13665)
2021(12627)
2020(10813)
2019(24386)
2018(24079)
2017(46250)
2016(25018)
2015(27899)
2014(27784)
2013(27791)
2012(25593)
2011(22579)
2010(22758)
2009(21375)
2008(21363)
2007(19162)
2006(16975)
2005(15085)
作者
(72748)
(60518)
(60114)
(57067)
(38681)
(28869)
(27258)
(23736)
(22933)
(21912)
(20591)
(20321)
(19383)
(19077)
(18663)
(18256)
(18019)
(17928)
(17216)
(17136)
(15012)
(14894)
(14752)
(13883)
(13531)
(13514)
(13332)
(13331)
(12092)
(12039)
学科
(110036)
经济(109903)
(99607)
(88263)
企业(88263)
管理(87597)
方法(48001)
数学(37827)
数学方法(37392)
(37015)
业经(35904)
(34544)
农业(26701)
中国(26024)
(23373)
财务(23307)
财务管理(23272)
企业财务(22068)
地方(21816)
技术(21755)
(20634)
(19986)
理论(19865)
(19241)
(18052)
(17605)
贸易(17592)
(17518)
(17006)
(15575)
机构
学院(364328)
大学(360836)
管理(149508)
(146809)
经济(143698)
理学(129067)
理学院(127703)
管理学(125716)
管理学院(125054)
研究(116322)
中国(88817)
(76903)
科学(71734)
(69091)
(60308)
(58129)
财经(54623)
(54594)
业大(53851)
中心(53041)
研究所(52476)
(49529)
北京(48314)
农业(46983)
(45699)
师范(45322)
(44079)
经济学(43059)
(42173)
财经大学(40221)
基金
项目(243330)
科学(192590)
研究(180007)
基金(177122)
(152750)
国家(151352)
科学基金(131750)
社会(114608)
社会科(108534)
社会科学(108505)
(95933)
基金项目(94236)
自然(84740)
自然科(82790)
自然科学(82770)
自然科学基金(81328)
教育(80495)
(78601)
编号(73338)
资助(71964)
成果(58644)
重点(53380)
(52906)
(52562)
(52120)
课题(49543)
创新(48322)
国家社会(46880)
(46104)
科研(45742)
期刊
(169302)
经济(169302)
研究(106019)
中国(68035)
管理(59023)
(57844)
(56390)
学报(55190)
科学(52483)
大学(42820)
学学(40649)
农业(40342)
教育(36182)
技术(32776)
业经(30430)
(29192)
金融(29192)
财经(27199)
经济研究(25570)
(23443)
(22111)
问题(21784)
技术经济(20210)
现代(18302)
科技(17992)
(17539)
商业(17202)
图书(17069)
理论(16990)
财会(16252)
共检索到5371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雄  刘丹  
在贫困地区乡村,具有不同行动逻辑的行动者及其编织的关系网构成了产业扶贫政策实施的民情基础。返乡精英创办乡土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后,在追求盈利、公益和认同的多目标过程中,因自身资源有限而采取拟亲性关系构建、人情馈赠等行为,使基层政府分配扶贫项目具有排他性;基层政府及官员则遵循扶贫政绩竞争、乡土社会网络和政治共同体信任的逻辑,将项目回馈给企业。这种政企关系表明,在经济利益规则基础上,政企互动遵循伦理规则可较快对接国家与贫困小农,弥补基层政府自身的不足,但非正式的伦理规则削弱了作为正式规则的扶贫政策执行成效,增加了乡土企业的经营成本。这种政企遵循多重规则的产业扶贫与西部乡村市场发育、社会基础和政府治理构成的宏观环境密切关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姜庆志  
在产业扶贫中,基层政府的治理行为受到科层制逻辑、合作治理逻辑和乡村逻辑的共同作用。基层政府能否从主导者转向引导者取决于其对冲突目标的理性权衡、资源和治权的共享程度以及乡村社会的组织化水平。建始县近十年产业扶贫的案例显示,基层政府的治理转型并不要求每条制度逻辑都处于理想状态,其关键在于在契合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并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权力的有效制衡以及各方收益的绝对增加来保持治理系统的稳定性。其中,实现集中与分权相结合、推动资源网络化流动、嵌入外部治理主体、包容各类制度逻辑是有效的转型路径。在基层政府治理转型具有制度惯性的情况下,这种"分逻辑存在瑕疵而总逻辑达到相对平衡"的权变多重逻辑观为理解该进程提供了一个渐进的观察视角,也丰富了多重制度逻辑框架的理论内涵。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晓红  陈杰  
我国农村扶贫资金传递过程中的多利益主体结构以及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对扶贫资金效率及扶贫目标的实现有很大影响,不同参与主体间的博弈可能造成资金传递过程中的损耗。要减少扶贫资金损耗,必须:1.厘定政府扶贫政策过程,力求扶贫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2.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培植社会中介组织;3.建立扶贫政策对话渠道和反馈机制,进行扶贫政策地方科层损耗的案例统计和数量研究;4.扶贫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执行官员群体的利益,尽可能缩小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效用函数的差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岗  
当前,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切实做到精准施策,实现全面脱贫。金融服务也应密切跟进,精准施策,为扶贫战略实施做好依托与支持。通过对湖北省武陵山、大别山、秦巴山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调研,我们认为,当前金融扶贫精准度不够,工作有效推进的关键在于,通过金融改革创新的不断植入,着力增强贫困地区金融生态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变输入式扶贫为产业扶贫,逐步突破积贫积弱形成的瓶颈约束。制约因素经济环境贫弱导致金融资源回撤。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按照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博  左停  
如何精准识别出农村贫困人口是进行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也决定着精准扶贫在资金、措施、驻村帮扶和脱贫成效方面目标靶向的精准。通过对西海固地区一贫困村精准识别过程中国家逻辑和所遭遇的乡土困境的分析,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当前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研究发现:在精准识别过程中以追求工具理性为目标的国家逻辑和以追求价值理性为目标的乡土逻辑二者之间的张力仍然是困扰精准识别的主要障碍,具体表现为精准扶贫所遭遇的农村熟人社会的关系网络、不规则的乡土社会以及农村社会"不患多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和不健全的基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博  左停  
如何精准识别出农村贫困人口是进行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也决定着精准扶贫在资金、措施、驻村帮扶和脱贫成效方面目标靶向的精准。通过对西海固地区一贫困村精准识别过程中国家逻辑和所遭遇的乡土困境的分析,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当前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研究发现:在精准识别过程中以追求工具理性为目标的国家逻辑和以追求价值理性为目标的乡土逻辑二者之间的张力仍然是困扰精准识别的主要障碍,具体表现为精准扶贫所遭遇的农村熟人社会的关系网络、不规则的乡土社会以及农村社会"不患多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和不健全的基层民主;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将国家程式化、标准化的识别体系与乡村社会以社区为单位的熟人社会一系列规则相结合,即将国家的一整套识别标准嵌入到乡村社会的规则体系之中将是精准识别所要考虑的重要议题。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高军  易小力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县级及其以下的基层政府至关重要。本文以国家级贫困县栾川县的乡村振兴之路为案例,通过10天的田野调查和对23人的访谈数据,分析有限政府论与无限政府论两种理论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结果发现:第一,基层政府通过寻求有限政府和无限政府之间的动态平衡,对市场要素流动和分配进行干预,这是解决乡村衰落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而基层政府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导作用,是平衡社会发展效率与公平、推动城乡二元结构系统演进的需要。第二,栾川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是,通过基层政府的干预,使市场要素向乡村旅游产业流动,具体包括资源整合、组织创新、示范带动、远近皆交、三类优先、情法结合6个方面。第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有限政府与无限政府之间动态转化的完整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从有限政府向无限政府延伸、无限政府与有限政府共存、再回归到有限政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宜春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邓建军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是当前基层央行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是金融与政府的合作扶贫。本文基于金融扶贫政策合作框架的顶层设计,调查基层合力失效表现,解决金融扶贫的精准性、开发性及可持续性瓶颈,并重点从重塑金融扶贫履职功能、重整金融扶贫履职资源、重构金融扶贫联动通道三个方面对基层央行履职空间进行再构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蔓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旅游事业持续发展,以农村为基础的生态旅游业成为一种热门的旅游方式,广受大众的喜爱。而目前,在乡村旅游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制约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本文就乡村旅游管理中基层政府的作用进行研究,进而找到一些完善政府职能的方式,以期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明宝  
精准扶贫在具体政策执行中出现了悬浮状态,数字化、文本化扶贫造成真正的贫困治理缺失,压力型体制的运行机制使得扶贫对象错位,保障功能扩大导致村庄社会出现"人人争贫困"现象,干部帮扶制度的形式化使得贫困户对基层政府产生抱怨和不信任。精准扶贫执行中的悬浮使得村干部在具体工作中呈现出职业化的特征,进而带来了村干部群体村治动力的弱化;扶贫实践中的利益分配矛盾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使得基层组织处于夹心层状态。精准扶贫试图通过精细化的技术治理以改变之前瞄准脱靶的难题,但在具体执行中却又带来了扶贫困境,使其成为替代基层治理的中心工作,就出现了精准扶贫对治理的吸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晓鸽  
精准扶贫既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指导,同时也需要广大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认真落实国家政策和自身责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科学合理的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有序运行。然而在实际推进精准的扶贫工作中个别工作人员存在责任意识不强,具体工作协调能力不够,科技扶贫工作力度不够,脱离群众意愿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因此,应该加强干部思想意识教育,培养精准扶贫工作能力,转变工作方法,深入到群众中去,做精准扶贫工作的探路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宝  苏琴  
"赋权"是理解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视角。田野考察发现基层扶贫实践既有"赋权"又有变通的"控制",由此导致了扶贫过程中"精准"程度有所差异,为此,需要从基层政府的行动逻辑分析精准扶贫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从外部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由于较少受到当地社会网络的约束使其能够"理性行动",但在"限期"脱贫的目标责任制下,基层的扶贫工作队受到了"规避责任"与"追求政绩"的双重约束,故此工作队根据自利原则策略性地选择了赋权或控制策略。进一步考察发现,扶贫工作队主要通过利用传统权力结构、地方性知识及现代化知识话语"异化"赋权策略,从而构建了"控制性赋权"的实践逻辑。基于此,地方政府应着力于构建"外派"与"内生"相结合的基层扶贫工作队,设置部分基于"赋权""参与"的考核指标,培训提高扶贫干部对贫困户的尊重和理解,从而使得长效脱贫的精准扶贫政策能够得以执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致宁  乔芳琦  
费孝通先生基于田间调研所著的《乡土社会》为我们阐释了中国基层社会的状态。费先生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特点的分析是基于社会学"结构—功能"的视角,并结合了人类学"比较法"来进行研究。~([1])对于乡土社会的解读,既要注重费孝通全书的逻辑结构,即以乡土社会为核心、以差序格局和礼治秩序为内在和外在形式,又要理解乡土社会的明确概念。费先生对于中国基层社会的研究,既可以作为中国改革发展道路的借鉴,也是对中西方文化相互学习、融合的启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聂军  冉戎  唐源珑  
地方政府为如期完成精准扶贫任务,在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是否会将其压力转移到企业?基于2016-2018年上市公司手工收集的精准扶贫数据,本文考察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企业精准扶贫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企业精准扶贫投入具有"促进"作用,在政府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企业精准扶贫投入越多,且在控制了地区农村贫困人口数后依然成立;(2)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作用在不同性质企业中存在明显差异,较于国有企业,政府财政压力对非国有企业的精准扶贫投入影响更大;(3)良好的市场化环境削弱了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作用,在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政府财政压力对企业精准扶贫投入的影响越小;(4)进一步分组检验发现,政府财政压力对企业精准扶贫投入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享受政府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或银行贷款较多的企业中。本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地方政府需注意企业承担精准扶贫任务的"适当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付江月  陈刚  
针对目前西部山区产业扶贫项目屡屡失败的现状,构建了政府奖惩机制下的产业扶贫演化博弈模型。采用复制动态方程模拟有限理性条件下扶贫企业和贫困户的博弈过程,并分析了博弈均衡点的稳定性及其参数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奖惩机制的引入对博弈双方的决策有明显影响,演化结果虽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的初始状态,但可通过改进奖惩机制来改变演化的走向,使系统收敛于较好的演化稳定策略。可以从合理控制奖惩金额、制定科学的监管机制及降低项目市场风险等方面促进产业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