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01)
- 2023(8761)
- 2022(6955)
- 2021(6474)
- 2020(5504)
- 2019(12618)
- 2018(13138)
- 2017(26664)
- 2016(14513)
- 2015(16835)
- 2014(17051)
- 2013(16668)
- 2012(15107)
- 2011(13767)
- 2010(14152)
- 2009(13424)
- 2008(13175)
- 2007(11780)
- 2006(10817)
- 2005(9962)
- 学科
- 济(65792)
- 经济(65735)
- 管理(37990)
- 业(36018)
- 方法(29272)
- 企(27277)
- 企业(27277)
- 数学(26817)
- 数学方法(26297)
- 中国(22623)
- 农(18087)
- 业经(13429)
- 制(12984)
- 地方(12905)
- 财(12519)
- 贸(11664)
- 贸易(11656)
- 易(11330)
- 农业(11146)
- 银(11088)
- 银行(11077)
- 行(10675)
- 学(10341)
- 理论(9864)
- 融(9567)
- 金融(9565)
- 发(9362)
- 体(8694)
- 环境(8559)
- 城市(8303)
- 机构
- 学院(213787)
- 大学(212853)
- 济(88703)
- 经济(86618)
- 管理(80590)
- 研究(71130)
- 理学(68888)
- 理学院(68143)
- 管理学(66627)
- 管理学院(66263)
- 中国(54932)
- 京(46219)
- 科学(42721)
- 财(41470)
- 所(35965)
- 财经(32976)
- 研究所(32403)
- 农(32296)
- 中心(32012)
- 江(31757)
- 经(29827)
- 北京(29599)
- 业大(29590)
- 范(28226)
- 师范(27957)
- 经济学(27723)
- 州(25914)
- 院(25737)
- 农业(25362)
- 经济学院(25052)
- 基金
- 项目(135777)
- 科学(106509)
- 研究(99688)
- 基金(97364)
- 家(84400)
- 国家(83746)
- 科学基金(71557)
- 社会(63075)
- 社会科(59835)
- 社会科学(59818)
- 省(52991)
- 基金项目(50734)
- 教育(46873)
- 自然(45501)
- 划(44830)
- 自然科(44487)
- 自然科学(44480)
- 自然科学基金(43636)
- 编号(41562)
- 资助(41275)
- 成果(34132)
- 重点(30625)
- 部(30003)
- 发(29847)
- 课题(29455)
- 创(27354)
- 国家社会(25832)
- 教育部(25748)
- 创新(25667)
- 科研(25349)
共检索到318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江和伟
如何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提出波状对接模式,以此作为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现实选择,旨在通过促进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共同发展,相互形成对外辐射,不断实施对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单纯城市“城市化”带来农村地区的相对贫困,单纯乡村“城市化”迟滞工业化进程,最终较好地实现城市化这一宏观目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玉春 杜为公
西部大开发中的农村城市化问题是实现西部区域均衡发展的关键 ,利用“城市”和“农村”两个辐射波的对接 ,是目前西部农村城市化的战略选择。本文对波状对接模式及其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
模式 西部大开发 战略选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尚启君
在理论上,为了节省运费,工业企业内在地要求集中布局,这使大城市化成为城市化模式的主导形式。工业大规模集中布局之处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降水充沛、地势平坦、靠近沿海。一个国家难以改变的自然地理条件基本上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城市化模式。根据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我国可划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内应重点发展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从总体上看,我国由于适宜工业大规模集中布局的区域非常稀缺,不宜发展过多的超大城市和密集的城市群。要促进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造共享工业集中布局稀缺区域的体制环境;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跨省流动人口的后顾之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波 朱道才 景治中
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前期阶段和后期阶段,集中型城市化和大城市化是前期阶段的主要特征,扩散型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是后期阶段的主要特征。我国总体上仍处于城市化的前期阶段,因而应走集中型城市化和大城市化道路,但部分城市化先行地区已经进入后期阶段,应该加强这些地区的城市区域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宇平
21世纪初期 ,加快我国城市化步伐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全国上下已形成共识。各国国情不同 ,城市化的道路也不同。我国城市化的道路选择 ,首先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关键是政府从许多方面退出来 ,让位于市场 ,城市化过程主要由市场机制调节和引导 ;其次 ,要充分利用城市化的现有动力 ,即实力强大的乡镇企业 ,并以加快我国重加工业发展为契机 ,推动城市化更快发展 ;最后 ,在大、中、小城市发展选择上 ,除了少数特大型城市需要限制规模外 ,各大、中、小城市都应放开 ,取消计划经济形成的特殊的城乡户籍制度 ,让大、中、小城市在市场机制调节下共同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道路 市场机制 政府 乡镇企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廖丹清
城镇化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全国城乡人民的共同愿望。城市居民要提高生活质量,增加住房面积,需要城镇化;农村居民要提高收入,转移剩余劳动力,也需要城镇化。特别是在当前乡镇企业发展减缓的情况下,农业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就主要靠城镇化了。但我国城镇化严重滞后,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究其原因,既有理论认识上的失误,也有政策操作上的偏差。为此,我刊开设“城镇化问题研究”栏目,探讨我国城镇化滞后的原因和解决的思路、途径、方法。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踊跃投稿,为加速我国城镇化进程献计献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寇建岭 谢志岿
市民化成本是外来人口取得所在城市户籍并拥有与其他普通市民基本一致的生活所必需的经济投入。已有相关研究多数仅计算了市民化的直接成本、当期成本,却忽视了间接成本、隐性成本。测算市民化成本,必须基于市民化成本的内涵,综合考虑并计算市民化的直接和间接成本,才能获得城市化的真实成本,也才能为不同地区城市化路径选择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对市民化成本科学测算的结果证明,发展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最合理的模式。城市群的发展,必须树立交通先导的发展理念,构筑地铁化运行的高速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实现高成本地区与低成本地区优势的结合。
关键词:
市民化成本 间接成本 城市化模式 城市群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鹤 尹来盛 冯邦彦
新型城市化是一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调以人为本的城市化战略,是以"集约、和谐、公平、可持续"为特征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其本质是农民的市民化,重点是提高城市化的质量。传统城市化是一种"化地不化人"的粗放型城市化,其弊端,一是粗放型发展模式较突出;二是城市管理水平严重滞后;三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未改变。这些弊端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我国城市化发展必须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要在充分尊重历史和资源环境的基础上,从国家的层面和历史的视角来制定我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顶层设计,从城市布局、城市形态、城乡统筹和城市治理等4个方面来谋划我国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并辅以空间政策、土地政策、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云廷
本文旨在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模式的演进过程,观察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并对我国城市化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合乎规律的判断。我们认为,中国城市化模式正面临着重大的整体性变革,变革的方向就是"离土不离乡"的城镇化模式与"离乡不离土"的城市化模式的对接与融合。这种变革是社会经济转型的必然产物,它对于正处在体制创新的中国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文中对两种城市化模式对接与融合所面临的困境、矛盾和背景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两种模式对接与融合的条件、过程、机制、形态和路径选择,最后给出了政策性结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唐文进 李峰峰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和二元区域结构理论是城市化问题研究中的两个重要基础理论。在这两种理论模型的基础上 ,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评述西方城市化研究中以二元化为特征的若干主流理论 ,发现其在研究发展中国家人口城市化问题理论上和实践上有局限性 ,中国城市化道路并非完全依照传统的乡 -城迁移模式 ,城市化的实现并非一定要以城市一元取代农村另一元
关键词:
二元结构 城市化 极化 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廖丹清
本文认为 ,我国城市化道路要考虑农民对城市文明的追求 ;我国人口众多耕地极为稀缺 ;农村人口迁移成本以及城市经济规模净收益等因素 ,以正确选择城市化道路 ,加快其进程
关键词:
城市化道路 选择因素 城市化进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玲
《社会科学评论》1988年第5期李迎生的文章对“以小城镇为主体的城市化模式”提出了不同看法。作者认为,在我国社会经济发生变革的新时期,有计划、有重点、因地制宜地发展一些作为农村区域中心的小城镇,对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我国广大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善,起到一定的重要作用。但城市体系中大中小城市之间的比例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城市体系也将体现与之相应的结构特征,这种演变有其自身的规律。目前无论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技术发达程度,还是从小城镇的职能和布局来看,绝大多数地区都条件不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永忠
本文按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三段消费创建了区域波状消费模型 ,在此基础上运用模型分析后认为 ,中国区域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症结是农村消费波动不足 ,由此导致了我国总消费处于波动紊乱状态 ;农户收入不足是农村消费波动不足的深层原因 ;产业结构不合理又进一步加剧了总消费的波动紊乱程度。基于上述分析 ,本文提出了建立总消费预警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柯淑娥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柯淑娥一、小城镇战略并非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理想模式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在我国城市化战略选择上,虽然意见不尽统一,但走小城镇发展道路的城市化理论在目前占据主导地位,而且这一理论也普遍成为各地决策者的实践行为。不可...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安虎森 陈明
本文认为人均GNP是衡量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最佳标准。以人均GNP为标准来衡量我国的工业化,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并不滞后于工业化,但存在着城市化过程中就业结构没有随着工业化而相应高度化以及城市化质量不高的问题,而这是由于长期工业政策的偏差所引起的。要推进我国的城市化,需要彻底放弃小城镇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我国的大都市区、推动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以及整合城市间的关系。
关键词:
城市化 工业化 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