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19)
- 2023(11127)
- 2022(9987)
- 2021(9475)
- 2020(8064)
- 2019(18358)
- 2018(18335)
- 2017(35269)
- 2016(19450)
- 2015(21580)
- 2014(21594)
- 2013(21567)
- 2012(19706)
- 2011(17663)
- 2010(17492)
- 2009(15753)
- 2008(15140)
- 2007(13035)
- 2006(11053)
- 2005(9526)
- 学科
- 济(71112)
- 经济(71033)
- 管理(53275)
- 业(50984)
- 企(42940)
- 企业(42940)
- 方法(35845)
- 数学(31143)
- 数学方法(30791)
- 学(19162)
- 财(18911)
- 农(18390)
- 中国(17619)
- 业经(15283)
- 制(13834)
- 地方(13833)
- 务(12798)
- 理论(12795)
- 财务(12738)
- 财务管理(12715)
- 贸(12189)
- 贸易(12183)
- 企业财务(12142)
- 农业(12118)
- 技术(11964)
- 易(11842)
- 和(11745)
- 环境(11027)
- 银(10990)
- 银行(10933)
- 机构
- 大学(272566)
- 学院(269404)
- 管理(106126)
- 济(99529)
- 经济(97041)
- 理学(93098)
- 理学院(91951)
- 研究(91393)
- 管理学(90092)
- 管理学院(89618)
- 中国(64786)
- 科学(61445)
- 京(58023)
- 农(50176)
- 所(47381)
- 业大(45547)
- 财(45238)
- 研究所(43757)
- 中心(41112)
- 农业(39802)
- 江(38385)
- 财经(37027)
- 北京(36165)
- 范(35390)
- 师范(34936)
- 经(33843)
- 院(33232)
- 州(31489)
- 技术(30004)
- 经济学(29192)
- 基金
- 项目(194467)
- 科学(151270)
- 基金(140817)
- 研究(136384)
- 家(124748)
- 国家(123756)
- 科学基金(105270)
- 社会(83281)
- 社会科(78812)
- 社会科学(78792)
- 省(76748)
- 基金项目(75667)
- 自然(72035)
- 自然科(70355)
- 自然科学(70327)
- 自然科学基金(69063)
- 划(65107)
- 教育(62649)
- 资助(58427)
- 编号(54530)
- 成果(44008)
- 重点(43544)
- 部(42087)
- 发(40393)
- 创(40375)
- 科研(38113)
- 课题(37844)
- 创新(37679)
- 计划(37515)
- 大学(35930)
共检索到378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青 强胜
从波斯婆婆纳罹病植株上经单孢分离采得一菌株QZ 97a ,经鉴定为胶孢炭疽菌 (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 .)。该菌株在实验室及温室条件下对波斯婆婆纳具有致病性 ,而对波斯婆婆纳所危害的小麦、油菜、大豆、棉花和玉米等作物十分安全 ,故炭疽菌QZ 97a具有开发为真菌除草剂的潜力
关键词:
波斯婆婆纳 胶孢炭疽菌 致病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新艳 樊海平 钟全福 卓玉琛 林煜 曾占壮
从患暴发性流行病罗非鱼的肝脏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TL60829NA,将TL60829NA对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致病性试验,试验感染罗非鱼表现出自然发病症状,确认分离菌株为罗非鱼暴发性流行病的致病菌。分离株菌经形态学观察、Bio Merieux 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GPI测定卡分析和16S rRNA特异性基因序列与NCBI中收录的其它引起罗非鱼病害的链球菌的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分离细菌与其它无乳链球菌的16S rDNA序列构成一个进化分支,而海豚链球菌则构成另一分支,确定分离菌株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iate)。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振宇 戴荣四 刘东友 邓治邦 李润成 尹崇
无菌采集流行性腹泻耐过仔猪的肝脏样本,经无氧及有氧培养获得一株疑似蜡样芽孢杆菌的纯培养物,命名为HN1203。16S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X294967)分析表明,HN1203为蜡样芽孢杆菌群第7基因型菌株。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菌的生化特性符合蜡样芽孢杆菌群成员的特征。药敏试验和伴孢晶体蛋白检测结果表明,该菌对链霉素和四环素敏感,对青霉素不敏感,其芽孢不形成伴孢晶体。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检测结果表明,该菌带有蜡样芽孢杆菌看家基因pta新的等位基因pta153,序列基因型为ST611。毒素基因的PCR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携带肠毒素基因(hbl、nhe和entFM)和细胞毒素K...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倪铭 陈李林 倪德芳 李文凯 童应华
【目的】茶毒蛾是一种危害山茶属植物的主要害虫。对茶毒蛾病原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为该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茶毒蛾病死虫体上分离得到一株病原细菌菌株Nan-Y,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16S rDNA分子鉴定,并采用喂食法测定浓度为(1.0±0.5)×10~(10)、(1.0±0.5)×10~(11)、(1.0±0.5)×10~(12)、(1.0±0.5)×10~(13)、(1.0±0.5)×10~(14) cfu·mL~(-1)的菌悬液对茶毒蛾4龄幼虫的毒力。【结果】Nan-Y菌体杆状,在NA培养基上菌落呈淡黄色点状,边缘较整齐,表面黏稠;Nan-Y菌株为不解糖假苍白杆菌(Pseudochrobactrum asaccharolyticum),革兰氏阴性。随着菌悬液浓度增大茶毒蛾幼虫的死亡率不断升高,其中,(1.0±0.5)×10~(14) cfu·mL~(-1)菌悬液处理茶毒蛾6 d后,校正死亡率达100.00%。该细菌处理茶毒蛾幼虫3、6 d的LC_(50)分别为5.23×10~(13)、3.04×10~9 cfu·mL~(-1)。【结论】Nan-Y菌株对茶毒蛾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在该害虫的生物防治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盛勇 张宏瑞 孔琼 李正跃 骆弟乾 王学丽 董丽玲
【目的】明确球孢白僵菌MZ060812菌株对西花蓟马的致病性,为该菌株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开发应用及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球孢白僵菌MZ060812菌株不同孢子浓度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致病性。【结果】在3.0×105~3.0×108mL-1浓度下,球孢白僵菌MZ060812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值分别为9.61,6.63,5.57和4.49d;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307×108、1.528×107、4.030×106和5.839×105mL-1。对若虫的LT50值分别为8.51,6.81,5.00和4.02d;LC50分别为2.352×107...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西花蓟马 致病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韩晓娟 茅云翔 李杰 李贵阳 李晨 刘莉 莫照兰
为了明确引起坛紫菜绿斑病的病原,对2012年发生在福建省莆田养殖海区坛紫菜叶状体绿斑病开展了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利用2216E海水培养基平板,从患病藻体分离得到一株优势细菌X5;在实验室条件下将X5进行回接感染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坛紫菜叶状体发生组织病理变化,出现绿斑病症状:感染初期出现黄绿色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出现空洞,最后导致紫菜叶片流失;用浓度为104~108cfu/m L的X5感染坛紫菜时,在7 d内引起紫菜出现10%~100%病斑面积,这些结果表明X5为坛紫菜绿斑病的病原。利用生理生化和多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X5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大小为0.6μm×0.4μ...
关键词:
坛紫菜 绿斑病 弧菌 鉴定 致病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琬玥 刘正坪 何祥凤 王文和
百合枯萎病是危害百合生长的重要病害。从3种不同杂种系的4个百合品种(亚洲百合Avelino,东方百合limpopo和TopsTAn,oT系列百合BonBini)的病变鳞茎中分离纯化真菌,经柯赫氏法则证病后,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双重鉴定,在4种不同品种的百合病变鳞茎中鉴定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4种真菌均为病原菌。对亚洲百合red yunjing和东方百合jumpy做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病原菌的致病程度强弱依次是尖孢镰...
关键词:
百合 枯萎病 病原菌 致病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成云 陈琼珠 陈宗麒 罗朝喜 林长生 内藤秀树
报道了5个稻瘟病菌杂交组合的后代菌株在4个水稻品种和4个龙爪稷品种上的致病性分离结果。其中水稻菌3514-R-24对龙爪稷品种EC3的非致病性,龙爪稷菌株G10-1对水稻品种Keneana的非致病性及水稻菌3472-R-12对龙爪稷品种EC3、EC21的非致病性,可能是受一对基因控制的,因为它们与致病性菌株杂交后,致病性后代与非致病性后代的分离比为1∶1。3472-R-12对两个龙爪稷品种的非致病性基因可能就是相同的,因为对EC3致病的后代菌株,对EC21也都是致病的,反之亦然。其他组合中的龙爪稷菌对水稻的非致病性和水稻菌对龙爪稷品种的非致病性,则可能受一对以上的基因控制。
关键词:
稻瘟病 后代 非致病性/致病性分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秉乾 刁有祥 于相龙 张欣 窦砚国
【目的】从疑似感染鹅呼肠孤病毒的病料中分离鉴定一株鹅源呼肠孤病毒JS-01,并对病毒分离株的致病性进行初步研究,为开展该病毒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病死鹅的肝、脾组织冻融3次后充分匀浆,8 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接种10日龄鹅胚的卵黄囊,收集24144h死亡的鹅胚尿囊液,并提取病毒RNA。根据鹅呼肠孤病毒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该引物对所提取的病毒RNA进行RT-PCR,回收后与pMD18-T载体连接,将重组载体转化到DH5α大肠杆菌并在AMP+/LB培养基中培养,对阳性
关键词:
鹅呼肠孤病毒 分离鉴定 致病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江秀均 李玲利 柴建萍 倪婧 白兴荣
【目的】了解云南省不同蚕区家蚕僵蚕病原的多样性及不同来源白僵菌菌株对家蚕的致病力差异。【方法】从云南省9个县(市)收集僵蚕样品,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通过观察菌株的形态特征、产孢结构,并结合菌株核糖体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确认病原种类。此外,还测定分析了不同地理来源以及不同孢子浓度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对家蚕致病力的差异影响。【结果】经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云南蚕区僵病病原菌属于白僵菌属(Beauveria)、虫草菌属(Cordyceps)和绿僵菌属(Metarhizium),其中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为主要病原,分别占57.58%和30.30%。不同地理来源的球孢白僵菌株对家蚕幼虫的致病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供试菌株侵染后,家蚕的僵蚕率达72.5%~95%,半致死时间(LT_(50))为5.093 ~ 7.133 d,其中LL1-1菌株的僵蚕率最高(为95%),半致死时间最短(为5.093 d),致病力最强;CB1-2菌株的僵蚕率较低(为75%),半致死时间最长(为7.133 d),致病力最弱。随着接种浓度的增加,病原的致病力变强,家蚕的僵蚕率也升高。【结论】云南省蚕区家蚕僵病病原种类呈多样性,球孢白僵菌和莱氏绿僵菌为主要病原菌,不同来源的白僵菌株对家蚕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家蚕僵病的防治和僵蚕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云枝 强胜
通过盆栽试验 ,研究了马唐叶龄、温度、保湿期、保湿期光照时间、孢子接种浓度、喷液量及介质等因子对菌株QZ 2 0 0 0侵染马唐的影响。结果表明 ,三叶一心期以下的马唐幼苗对菌株QZ 2 0 0 0极为敏感 ;病害发生的最适温度范围是15~ 30℃ ;达到理想的致病效果至少需要 2 4h的露水期 ;接种菌液的孢子浓度在 1 0× 10 6mL-1以上 ;在保湿 2 4h的条件下 ,保湿期光照时间越短 ,病害发生越严重 ;油乳剂明显降低菌剂对湿度的需求 ,提高致病力 ;喷液量也显著影响致病效果。结果提示菌株QZ 2 0 0 0可有效控制马唐的危害 ,具有开发为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余贤美 侯长明 王洁 王海荣 安淼 艾呈祥
【目的】对侵染牛心柿引起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其致病性,初步构建其侵染谱,为柿树病害的病原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从感病牛心柿的果实、叶片和嫩梢中分离病原菌,根据菌落和孢子形态特征及其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种类鉴定,采用以菌饼进行伤口和非伤口接种、孢子悬浮液进行喷雾接种的离体接种试验分析其致病性。【结果】从感病牛心柿果实、叶片和嫩梢中分离获得9个病原菌分离物,菌落及孢子形态特征显示均为炭疽菌。以真菌转录间隔区通用引物ITS6和ITS4为引物,以菌丝总DNA为模板,扩增获得病原菌rDNA-ITS基因片段,经rDNA-ITS序列分析和系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进 罗晓松 曾令兵
从患头顶溃疡症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内脏组织中分离出致病力强的菌株JZ086,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并进行了Biolog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显示: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黄颡鱼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1.7×105CFU。Biolog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鲇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该菌与鲇爱德华氏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中与鲇爱德华氏菌(AB050826)自然聚为一支,二者遗传距离约为0.002。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阳 庄国庆 林锋 蒋廷亚 袁少飞 高力 施海峰
从发病的外塘锦鲤的肝、脾、肾等组织中分离到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经表型特征分析和16S r DNA序列测定,发现该菌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通过对正常的锦鲤进行人工感染试验,7 d后锦鲤全部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表明该菌对锦鲤有致病性;用含有抗生素的20种药敏纸片进行药敏实验,发现该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高敏,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中敏,对其他14种抗生素有耐药性。本研究旨在为锦鲤致病性病原的确定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昆明 党瑞 谢志胜 马江霞 段成任 郭爱民 岳城
新疆乌鲁木齐本地某养殖场锦鲤(Cyprinus carpio)突然大批死亡,在排除寄生虫感染后,怀疑是由细菌引起。为明确引起锦鲤大批死亡的致病菌,本实验对病鱼肝脏、肠道、肾脏等组织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通过革兰氏染色、微量生理生化反应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成功分离出两株菌,命名为CK5和CK9。两株菌都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30℃正常生长,能利用葡萄糖、乳糖、纤维二糖,并且V-P、明胶、水杨苷实验阳性;PCR扩增其gyr B基因并测序,BLAST比对后,两株菌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