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82)
- 2023(3469)
- 2022(2815)
- 2021(2843)
- 2020(2274)
- 2019(5269)
- 2018(5480)
- 2017(8261)
- 2016(6041)
- 2015(6810)
- 2014(7166)
- 2013(6244)
- 2012(5896)
- 2011(5589)
- 2010(5998)
- 2009(5305)
- 2008(5085)
- 2007(4811)
- 2006(4556)
- 2005(4411)
- 学科
- 教育(19184)
- 济(13636)
- 经济(13611)
- 中国(11148)
- 管理(9900)
- 业(7426)
- 理论(6859)
- 教学(6239)
- 企(5884)
- 企业(5884)
- 学(5661)
- 方法(5338)
- 农(4756)
- 数学(4691)
- 数学方法(4537)
- 制(4131)
- 财(4096)
- 发(4086)
- 发展(3784)
- 研究(3713)
- 展(3661)
- 思想(3533)
- 革(3426)
- 银(3292)
- 银行(3292)
- 改革(3285)
- 高等(3259)
- 政治(3245)
- 行(3168)
- 学校(3106)
- 机构
- 大学(75737)
- 学院(69866)
- 研究(28035)
- 教育(27398)
- 范(21267)
- 师范(21186)
- 济(19910)
- 经济(19105)
- 管理(18381)
- 京(17973)
- 师范大学(17577)
- 中国(16174)
- 科学(15185)
- 理学(14919)
- 理学院(14624)
- 江(14372)
- 管理学(14051)
- 管理学院(13886)
- 所(13568)
- 中心(12738)
- 北京(12572)
- 职业(12474)
- 研究所(12045)
- 财(11985)
- 技术(11944)
- 州(10830)
- 教育学(10541)
- 院(9885)
- 财经(8653)
- 职业技术(8503)
- 基金
- 项目(38477)
- 研究(36518)
- 科学(31602)
- 教育(26545)
- 基金(24004)
- 社会(20090)
- 家(19438)
- 国家(19074)
- 社会科(18683)
- 社会科学(18680)
- 成果(18636)
- 编号(17993)
- 课题(16427)
- 省(16178)
- 划(16091)
- 科学基金(15513)
- 年(14600)
- 规划(11861)
- 基金项目(11075)
- 性(10723)
- 部(10706)
- 项目编号(10591)
- 度(10553)
- 重点(10375)
- 资助(10326)
- 研究成果(10128)
- 教育部(10073)
- 阶(9685)
- 段(9647)
- 阶段(9629)
共检索到129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贾荣国
现代德国教育哲学的首要人物、被誉为“德国教育学的世界权威”的波尔诺夫是位富有独创性的教育思想家,也是德国教育改革运动的热心推动者.他对教育学提出了很多新问题和新见解.其中,“非连续性教育”就是教育史上由他第一个明确地提出来的教育新概念、新领域.这一教育理论,对于正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的现今中国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之.“非连续性教育”是波尔诺夫运用存在主义哲学考察和观照教育,针对传统的“连续性教育”的不足而开拓出的教育新领域.他首先分析和阐明了以往教育学的“立足点”、“可能性”和“自明的前提”.认为以往教育学都立足于两种教育观:工艺论模型和有机体论模型.工艺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生命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但以往教育学对人的发展的研究,注重 的是发展的连续性,忽视了发展的非连续性。针对这一缺陷,本文论述了生命发展非连续性的 原因以及它的教育形式,重点评述了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晓明 王燕妮
博尔诺夫的非连续理论深化了对高校挫折教育的必然性和挫折教育对象复杂性的认识。基于非连续教育理论,高校应做好挫折教育的顶层设计,重塑爱与信任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积极运用告诫、激发、批判和期望等教育措施,来提高挫折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
挫折教育 博尔诺夫 非连续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陶红 卢朝龙
中等职业教育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博尔诺夫从存在主义哲学出发详尽论述了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所包含的危机、遭遇的概念和本质及其所具有的教育价值,所提出的告诫、激发、唤醒等非连续性教育形式,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有重要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文全 高静
德国教育哲学家和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基于存在哲学提出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认为,学生并非总是按照预定的路线或规律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偶然的、顿悟的、不规律的、非理性的,是一种非连续性变化,这与中国传统蒙学中的朴素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与观点不谋而合。将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应用于德育实践以实现德育创新,一是在德育过程中要创生"顿悟现象"和"酝酿效应";二是在德育内容方面要积极利用"危机"、"遭遇"与挫折,化危机为转机与契机;三是在德育环境的营造上要注重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得益彰;四是在德育形式、方法和评价上要善于利用"告诫"和"唤醒"以及因材施教、榜样示范、情感激励和冲突缓解等方法,要注重过程性评价。非连续...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晓蓉 田晓苗
人类独处、居住以及社会交往空间的改变,要求教育重新思考人类存在样态、生命质量以及“诗意栖居”的理想。博尔诺夫试图调和存在主义和生命哲学对“人类图像”的描绘,在“人类空间”概念基础上论证人的空间存在性,揭示空间之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回到人类“原初”空间意象,人类空间突显人作为主体与世界交互的积极作为,肯定生命与空间融合过程的体验性,暗示人类生活的全部空间都具有教育性。空间建构过程,即人寻求自我定位、自我确证和自我发展的创造过程。人类空间观为重思教育本质,通过教育追求“栖居”意义,建构充盈灵动性和生命性的教育空间观,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
博尔诺夫 人类空间 空间叙事 教育建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任杰慧
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出发,运用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从生活、文化、学习、身体和经济5个方面对中国小留学生海外适应性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在原有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上提出"前告诫"和"阈限期告诫和唤醒"的概念。研究发现,留学初期是小留学生适应性调整的"关键期",父母和教育者的关心和及时告诫,有助他们摆脱"阈限"状态。此外,个人性格、家庭关系等也对适应性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桂春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如何重建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切实解决道德教育低效问题,以便尽快走出道德困境,如何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落到实处并卓见成效,已成为人们关注道德问题的主要思考点。笔者认为,德国著名教育学家博尔诺夫的“朴素道德”学说含有一定程度的真理性认识,对于我们审视、思考、认识、规范当前的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国庆 申卫革
理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理性意识、理性能力、理性精神的教育。理性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价值,理性教育对于主体人的批判意识、生存能力和完整人格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切实采取措施以改变我国教育中理性教育缺失的状况。
关键词:
理性 理性教育 理性精神 理性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罗光晔
非连续性是生命发展的重要特征,高校毕业生的管理教育一直备受关注,生命发展非连续性语境下的高校毕业生管理要求高校在对毕业生的教育管理中,要考虑学生生命发展的非连续这一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先解读生命发展非连续性和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两个重要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透视生命发展非连续性语境下的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中面临的困境,通过分析困境产生的原因,实现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的新构建,进一步推动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的合理化。
关键词:
生命发展 非连续性 高校毕业生 教育管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廖坤
暗示教学法是暗示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多适用于外语教学 ,并以超常的教学效果著称。洛扎诺夫针对长期以来教学中忽视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现象 ,提出教学的整体性原则 ,并且在实践中总结出六种有利于学生产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技术。这六种技术共同体现了指向无意识、整体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关键词:
暗示 暗示教学法 无意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鸿雁 魏俊达
混沌时间序列的局域法预测以其计算量小、适用性强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其预测效果受制于临近点的选取,尤其是"伪临近点"的存在将降低预测精度,所以合理选取临近点至关重要。考虑到相点各维分量对预测的影响不同,相点的演化趋势与其前S步相点存在相关性,文章利用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构造权系数提出了基于李雅普诺夫指数的临近点选取方法。通过Lorenz方程产生的混沌时间序列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预测效果明显提高。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蔡莉 刘青芬
图书目录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一种文献信息活动,具有保障社会工作的功能和作用。那么,现代理论图书目录学的研究前景究竟如何呢?
关键词:
图书目录学 信息 知识 文献信息活动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孙烨
戏仿理论是尤里·蒂尼亚诺夫学术生涯的起点,也是他早期学术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蒂尼亚诺夫一方面把戏仿看作狭义的文学体裁和独特的文学手法,建立起一套如"二重格局"、"戏仿"、"戏仿性"、"戏仿个性"等关于戏仿的理论话语;另一方面,他把戏仿看作一种广泛的文学现象,结合与戏仿相关的其他文学现象思考文本之间的呼应关系,观察文学史的演变规律。对于蒂尼亚诺夫而言,戏仿已非单纯的风格、手法、体裁之变体,它已然成为集诗学、美学、文学史概念于一体的元概念。
关键词:
尤里·蒂尼亚诺夫 戏仿理论 形成 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