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46)
2023(10045)
2022(8418)
2021(7986)
2020(6699)
2019(15619)
2018(15939)
2017(27837)
2016(16314)
2015(18025)
2014(18269)
2013(16975)
2012(15450)
2011(14148)
2010(14638)
2009(13604)
2008(13452)
2007(12223)
2006(11078)
2005(10406)
作者
(43297)
(35970)
(35849)
(34389)
(22779)
(17278)
(16510)
(13968)
(13836)
(13044)
(12293)
(12201)
(11802)
(11621)
(11434)
(11271)
(10827)
(10678)
(10564)
(10334)
(9536)
(8932)
(8813)
(8386)
(8256)
(8230)
(7964)
(7944)
(7309)
(7183)
学科
(51921)
经济(51831)
管理(43282)
(35202)
(31356)
企业(31356)
教育(21493)
中国(20557)
方法(18915)
(17816)
(16749)
数学(15991)
数学方法(15666)
(14169)
理论(13912)
(13732)
(13713)
业经(12363)
体制(10608)
(10485)
银行(10467)
教学(10123)
(10123)
金融(10116)
(10053)
地方(9251)
(9087)
财务(9050)
财务管理(9023)
技术(8873)
机构
大学(217328)
学院(211501)
研究(79078)
(77798)
经济(75740)
管理(71889)
理学(60343)
理学院(59550)
管理学(58219)
管理学院(57791)
中国(55398)
(48579)
科学(45971)
(42448)
(39746)
(37557)
师范(37232)
教育(35701)
(35655)
研究所(35594)
中心(34564)
(33109)
北京(31687)
财经(31414)
师范大学(30411)
(29083)
业大(28864)
(28343)
技术(27330)
(27232)
基金
项目(134611)
研究(106544)
科学(106471)
基金(92772)
(80161)
国家(79339)
科学基金(66790)
社会(64705)
社会科(60928)
社会科学(60914)
教育(57267)
(54522)
(47678)
基金项目(47200)
编号(45521)
成果(41542)
自然(40254)
自然科(39291)
自然科学(39277)
自然科学基金(38535)
资助(37796)
课题(36358)
重点(32339)
(31585)
(30162)
(29823)
(29514)
(28481)
(27990)
教育部(27657)
期刊
(91946)
经济(91946)
研究(77495)
教育(61174)
中国(61063)
(35198)
学报(32441)
(30253)
管理(28916)
科学(28571)
大学(26429)
技术(23112)
学学(22906)
农业(20028)
(19909)
金融(19909)
财经(16167)
职业(16053)
经济研究(14297)
(13980)
业经(13693)
问题(11029)
(10972)
论坛(10972)
(10878)
技术教育(10585)
职业技术(10585)
职业技术教育(10585)
(10198)
(9745)
共检索到348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武学超  罗志敏  
在创新驱动的高级知识经济时代,波兰高等教育体制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波兰政府于2018年7月出台了《科学宪法》,开启了新一轮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浪潮。这次改革涉及办学体制、科研创新体制、治理体制、财政体制、学术职业体制和国际流动体制等领域,是波兰后社会主义时代一次最全面、最深刻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波兰新一轮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充分体现了以"分布式卓越"原则引领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升、遵循科学研究范式转型规律强化大学基础研究社会贡献能力、遵循高层次学术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双元"博士教育新模式的基本特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华清君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围绕合理配置政府间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权财力、明晰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边界、推动开放型经济新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重大举措,体现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价值目标。实行让人民享受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绿色生活的财税政策,从根本上体现了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的价值理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卫斌  李妙华  陈昌明  
如果说上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破除了厂网不分的问题,那么,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以及由此而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和制度建设?本文第一部分在分析电力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和上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所遗留的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第二部分提炼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所确立的体制性框架的基本要素,或者说为实现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目标所需要进行的系统性的制度建设。第三部分根据第二部分所提炼出的逻辑框架,对各地区电力体制改革的进展进行系统性的梳理。第四部分结合各地区电力体制改革实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勇  
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搭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框架。在分税制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这个体制框架发挥了一系列正面效应,同时也逐渐显露和积累了一些问题。基层财政之困、地方债务风险、土地财政的失控等弊端逐渐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央财政需要进一步收权还是放权?如果要收权(或放权),收(或放)的是哪些"权"?怎么收权(或放权)?这些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争议。带着上述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财税体制变革的历史脉络和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走向的同时,提出了明确央地间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并对其进行合理划分才是关键的主要观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鹏飞  张健明  
2011年波兰启动新一轮养老金结构性改革,组建了"二支柱"养老金模式。此次改革背离了世界银行提倡的"三支柱"养老金模式,改革后波兰养老金发展的系列指标表明,此次养老金改革一定程度上是失败的。反观我国多支柱养老金的发展,同样面临着诸多内在矛盾,基于波兰新一轮养老金结构性改革的教训,深刻反思我国多支柱养老金制度建设中的内在矛盾,对于健全我国多支柱养老金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绵涛  王枬  
高等教育改革,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改革。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就高等教育体制及其改革的基本内容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一高等教育体制这一概念已频频出现在各种书刊和报告之中。人们或者把它理解为高等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欣  
从系统的观点看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王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认真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努力改革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教育体制,积极探索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新的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以下简称民进中央)主办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研讨会”于2003年11月29日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怀西等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为会议发来了贺电。与会的40余位专家学者就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寰安  
基于所有权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对我国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异同点进行的比较分析表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在改革初始条件、信息成本、渐进式改革方式等方面与经济体制改革存在较多的一致性,因此改革取得了部分成果。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成效不足的主要原因与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高等教育缺乏显性的经济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府的改革动机,二是中央政府缺少对地方的充分放权造成地方缺乏参与高等教育竞争的机会和制度创新空间,从而造成制度变迁过程中权力中心追求垄断租金最大化与建立有效率的所有权结构之间的不相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建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从体制切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成为政策的主流话语,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被遮蔽。重申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意在强调改革必须关注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重新将注意力转向体制"本身"。对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言,体制问题难以回避,体制改革至关重要。深化体制改革既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选择,必须坚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动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诗林  
随着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我国将开启新一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从理论与实践上正确认识与理解我国此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背景、动因及考量,对做好下阶段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金融监管理念新发展,回顾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发展及改革历程,分析新一轮监管体制改革的动因及考量。此轮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立足进一步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提高新时期我国应对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同时,理顺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以及主要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有利于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金融监管新格局。展望未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金融风险监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的法规制度建设、新兴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有效监管与支持创新之间的合理平衡,以及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的新旧监管体系的有效衔接是下阶段改革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白彦锋   侯微怡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场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通过构建中期预算改革与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核心目标的理论联系,分析中期预算框架提高财政能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机理。中期预算框架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是增强财政稳定性、助力财政提质增效、实现最优财力均衡的理想“支点”。目前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中期预算改革的深化面临诸多阻力,难以满足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不利于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应进一步深化中期预算改革,加大预算统筹力度,推进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强化规划统筹和可操作性,大力提质增效,让财政更好地支撑国家发展战略。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红霞  刘天琦  
2013年8月1日,被称为我国税制改革"重头戏"的营改增试点正式推向全国,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央和地方的财力平衡。时隔近20年后,是否意味着新一轮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已箭在弦上?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施行,中央与地方政府收支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财权财力逐渐向中央集中,而地方财权事权严重失衡。近些年来,为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卖地为生,造成严重的土地财政依赖症,并引发地方债台高筑,甚至出现地方政府破产的风险。本文将从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营改增后对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影响,并提出新一轮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艳  
财政作为政府进行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中国当前沿袭着1994年所形成的分税制改革框架,虽然一直都在进行局部改革与调整,但财事权不匹配、政府对市场过度干预、土地财政和地方债等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凸显了中国现行财税体制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如何开展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已然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由吕炜教授主编的《中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东北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