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46)
2023(9372)
2022(7866)
2021(7189)
2020(5946)
2019(13412)
2018(13226)
2017(24906)
2016(13693)
2015(15491)
2014(15595)
2013(15213)
2012(14613)
2011(13649)
2010(14126)
2009(13481)
2008(13267)
2007(12039)
2006(10989)
2005(10294)
作者
(41029)
(34433)
(34420)
(32775)
(22163)
(16192)
(15447)
(13192)
(13122)
(12307)
(12185)
(11570)
(11525)
(11172)
(11055)
(10540)
(10105)
(10074)
(9953)
(9752)
(9121)
(8467)
(8270)
(8109)
(7765)
(7745)
(7711)
(7380)
(6979)
(6694)
学科
(75859)
经济(75759)
管理(41668)
(33792)
(28521)
企业(28521)
方法(24005)
数学(20670)
数学方法(20445)
地方(17830)
(17730)
中国(16632)
(15816)
(15777)
业经(14683)
(14366)
地方经济(12553)
(11891)
(11560)
金融(11557)
环境(10769)
(10689)
银行(10663)
(10300)
理论(9507)
(9487)
农业(9273)
(9028)
贸易(9021)
体制(8997)
机构
大学(212618)
学院(208679)
(94846)
经济(93025)
研究(78144)
管理(73616)
理学(62137)
理学院(61318)
管理学(60249)
管理学院(59837)
中国(58585)
(45863)
科学(45347)
(44568)
(40207)
研究所(36086)
财经(35463)
中心(33814)
(33219)
(32299)
(31929)
经济学(31277)
(28890)
师范(28616)
北京(28328)
(27763)
经济学院(27676)
业大(27395)
财经大学(26092)
(25358)
基金
项目(130628)
科学(103164)
研究(96119)
基金(95935)
(83350)
国家(82693)
科学基金(69933)
社会(63995)
社会科(60549)
社会科学(60534)
基金项目(49609)
(49439)
教育(44443)
自然(42705)
(41793)
自然科(41644)
自然科学(41631)
自然科学基金(40908)
资助(39346)
编号(37114)
成果(32933)
重点(30269)
(29937)
(28839)
(28533)
国家社会(27290)
课题(27072)
(26571)
教育部(26009)
(25295)
期刊
(115823)
经济(115823)
研究(70140)
中国(44018)
(36097)
学报(32919)
科学(30442)
(30284)
管理(30218)
大学(25424)
学学(23895)
教育(22863)
(21475)
金融(21475)
农业(20029)
财经(19376)
经济研究(19012)
技术(17413)
(16793)
业经(15058)
问题(14747)
世界(11749)
(11512)
技术经济(11184)
国际(10527)
统计(10277)
(10247)
(10085)
理论(9366)
现代(9330)
共检索到333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林义  
波兰尼是制度经济学值得重视的代表人物之一 ,但波兰尼的制度经济学思想及其影响尚未受到足够重视。本文对波兰尼的制度经济学思想做了概要介绍。作者认为 ,波兰尼的制度经济学经济思想及其方法 ,对于我国经济学界和社会科学界构建中国经济学和探索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义  林熙  
卡尔·波兰尼是20世纪最具原创性的社会思想家之一,他在经济学、社会学、经济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的广阔领域,做出了具有深刻洞察力和高度预见性的理论贡献。本文梳理了波兰尼的社会经济思想内核及其当代价值。作者认为,波兰尼的社会经济思想及其方法,对于反思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探索中国特色发展模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旺霞  
经济环境的变化决定着汇率制度的变迁。波兰转轨以来汇率制度相继选择了单一盯住美元、盯住一篮子货币、爬行区间浮动和自由浮动等形式。泰国二战至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一直采用单一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文章据此结合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得出如下经验与启示:应牢牢把握汇率制度调整的主动权并渐进改革,协调好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与汇率制度相配合有步骤地开放资本项目,加强金融监管尤其是加强对货币错配的审慎性监管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夏雪  
波兰尼认为,19世纪由"社会市场"向"市场社会"的大转型中,建构自发调节市场的路径将导致文明的崩溃。原为管制经济、救济社会之用的斯品汉姆兰法成为了这一转型的转折点,该法案实施后造成的一系列消极后果,使得未被市场体系纳入的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块阵地—劳动力也最终失守,进而导致了市场对社会的侵蚀,自由主义得到合法认证,危险的大转型启动。然而,波兰尼的批判即便意义重大,却也要重视其中不足。本文对波兰尼思想的启示进行分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晓义  
缄默知识是近年来国外学术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波兰尼的缄默知识理论,并据此对职业能力开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东娇  
从萨特到梅洛-庞蒂的研究证明,视觉与听觉、看见与听见是人类感知世界最重要的方式。波兰尼把知识分为明述知识和默会知识,对于获得学校文化全景观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文化的相当大部分可以明述,而人际、技能、能力、传统等属于学校默会文化。学校明述文化建设应该运用标准化、简易化策略,而默会文化建设需要走寓居—亲知与合法—边缘参与之路。研究者与学校密切合作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其共同目的是实现学校教育及其生活的富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孙群燕  何兴强  
二十世纪后期,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转轨。所谓经济转轨,是指以市场经济替代为中央集权计划经济的过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仁忠  
本文从确立“知识是个人的”的知识观,实现职教课程的知识观转型;明确默会知识是掌握明言知识的基础,促进两类知识相互转化;重新审视学徒制的地位和作用,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技术专家的作用,加大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四个方面论述了课程改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傅晨  林须忠  段鹏飞  
本文指出了波兰农地私有化工作不尽人意的方面,其国有农地私有化大多采取了租赁经营形式,取消农业合作社的工作经历了反复,私人农场的经营规模没有明显扩大,私有化后农业生产一度滑坡并长期起伏。波兰农地私有化对中国农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农地私有化不是政府一相情愿,私有化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必须高度重视和培育适宜改革的宏观经济环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微波  
劳动关系理论的起源、发展与早期制度经济学存在一定的关联。以康芒斯为代表的早期制度经济学家对劳动关系的理论贡献体现在:以制度作为分析研究劳动关系的基本框架;强调"人的因素"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倡导在劳动关系中实施工业民主;劳资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力市场存在缺陷。本文从早期制度经济学家对劳动关系的理论探索中得出两点重要的启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吴念鲁  杨海平  
本文分五个阶段回顾了新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变迁及外汇储备数量变化的历史,并从外汇储备数量与外汇管理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外汇管理制度与外贸制度、外资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政府和市场力量的消长、外汇储备与对外经济开放等方面阐述了中国外汇储备制度演进和数量变化的经济学逻辑。这一历史演进所蕴含的经济学逻辑启示我们:应将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改革放在中国改革的大背景下、放在内外部双重失衡调整的大背景下、放在释放市场活力的大背景下加以考虑。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庞碧霞  曹越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从制度、产权和交易费用等角度对会计和会计理论发展史进行分析,认为制度是推动会计和会计理论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会计发展水平;产权、交易费用与会计之间内在逻辑的一致性诞生了产权会计学派,公允价值计量是产权会计学派的历史选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暨慧峰  
中央公积金制度作为新加坡的一个独特制度,在设计和运行中体现出综合性、灵活性、稳健性以及调控功能等多个优点,特别是其很多政策措施与行为经济学倡导的行为生命周期、心理账户以及预期理论等不谋而合,较好地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规避了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财政危机,并使新加坡成为"居者有其屋"的典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力  
本文基于对全球历次重大的公司治理危机事件的回顾,应用新制度经济学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辩证关系原理,剖析了公司治理制度失效的根源。研究结论表明,长期以来全球范围内公司治理忽视非正式制度的建设,造成了公司治理制度结构的失衡和控制机制的失效,从而引发道德风险的泛滥和公司治理的根本失败。因此,从内外部治理的双重角度强化伦理治理机制,弥补公司治理制度体系中非正式制度的缺失,是保持公司治理结构稳定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内在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