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74)
2023(4411)
2022(3797)
2021(3601)
2020(3156)
2019(7122)
2018(7106)
2017(14169)
2016(7590)
2015(8226)
2014(7890)
2013(7717)
2012(7243)
2011(6591)
2010(6543)
2009(5845)
2008(6074)
2007(5539)
2006(4812)
2005(4695)
作者
(22915)
(19128)
(18927)
(18407)
(12458)
(9456)
(8690)
(7419)
(7366)
(7088)
(6726)
(6460)
(6411)
(6410)
(6234)
(5950)
(5844)
(5712)
(5624)
(5580)
(4814)
(4794)
(4736)
(4424)
(4403)
(4381)
(4346)
(4328)
(4158)
(4072)
学科
(25609)
经济(25583)
(18285)
管理(16510)
(13553)
企业(13553)
(12692)
银行(12676)
(11802)
(11253)
方法(11146)
数学(9793)
数学方法(9670)
(7558)
制度(7552)
(7395)
金融(7391)
(7381)
(7283)
业务(7226)
(7055)
中国(6784)
银行制(6281)
地方(5205)
农业(5086)
(4933)
贸易(4930)
(4803)
业经(4666)
(4492)
机构
大学(101284)
学院(100011)
(38920)
研究(38301)
经济(37995)
管理(35086)
中国(32911)
理学(29898)
理学院(29478)
管理学(28873)
管理学院(28674)
(25435)
科学(24755)
(21951)
(21164)
农业(20638)
(19535)
研究所(19534)
业大(18116)
中心(17974)
(15934)
(15751)
财经(15582)
银行(15161)
(14321)
(14266)
(13545)
北京(13540)
(13259)
(13215)
基金
项目(69572)
科学(53771)
基金(51087)
(46909)
国家(46538)
研究(46530)
科学基金(38425)
社会(28941)
社会科(27517)
社会科学(27508)
(27111)
基金项目(26781)
自然(26445)
自然科(25900)
自然科学(25890)
自然科学基金(25441)
(23417)
资助(21477)
教育(21219)
编号(17262)
重点(16189)
(15301)
(14847)
成果(14432)
(14430)
计划(14402)
科研(14034)
(13807)
创新(13622)
科技(12673)
期刊
(39418)
经济(39418)
研究(30285)
(23125)
学报(22342)
(22137)
金融(22137)
中国(21356)
科学(18336)
大学(16043)
学学(15484)
(14696)
农业(14544)
管理(12434)
教育(9197)
财经(7909)
(7699)
(6704)
技术(6663)
业大(6655)
经济研究(6600)
(5770)
业经(5726)
农业大学(5699)
问题(5116)
理论(4971)
科技(4702)
(4702)
国际(4686)
实践(4528)
共检索到156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苗西明  周道金  潘晓条  裴乃亮  彭大忠  李凤英  
猪细颈囊尾蚴病由于临床诊断较困难,且没有有效的药物预防和治疗,其危害性容易被人们忽视.这就造成了细颈囊尾蚴病在贵州省流行较广,分布面大,易感动物多,泡状带绦虫贵州省家犬感染率为2.93%,感染强度1~253条,细颈囊尾蚴感染率:猪27.39%,牛1.98%,羊12.1%,兔7.5%;感染强度:猪1~253条、牛1~8条、羊1~30条、兔1~3条.丹寨县家犬泡状带绦虫感染率为23.4%,感染强度1~117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永杰  郝艳红  李庆章  
采用 12种培养体系培养猪带绦虫六钩蚴 ,结果发现单层细胞且无气相存在的培养体系效果较好 ,促使大部分六钩蚴进入了六钩蚴后期发育 ,且虫体可延长存活至 16d。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晓林  才学鹏  米晓云  陈怀涛  
【目的】观察猪带绦虫虫卵和六钩蚴膜的超微结构。【方法】猪带绦虫病患者用槟榔、南瓜籽法驱虫,收集成熟虫卵。次氯酸钠法破壳后,等渗percoll溶液收集六钩蚴,人工肠液激活六钩蚴。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虫卵和六钩蚴。【结果】猪带绦虫成熟虫卵呈卵圆形,直径约为50-58μm,由胚膜、内胞质层、六钩蚴膜和六钩蚴等几部分组成;发育期猪带绦虫六钩蚴的膜结构由外向内分别是外胞膜残留层、外胞质层(包括不规则较致密的外层和均质透明的内层)、胚膜(包括胚层和内胞质层)和六钩蚴膜,而成熟六钩蚴的膜结构仅六钩蚴膜一层,厚度约为49-51nm。【结论】猪带绦虫虫卵和六钩蚴膜的超微结构和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雨德  顾志香  雷永红  翟春生  刘玉  郁兴明  
重组蛋白的复性是基因工程下游研究的难题和重点。本文应用夹心 ELISA 测免疫活性及变性与非变性 SDS-PAGE 测重组抗原单体和非单体的方法来评价不同复性条件.透析法复性,透析液为含2mg·kg~(-1)尿素、80μmol/PEG4000,0.1/0.1mmol·L~(-1)GSH/GSSG 的 pH 8.0的0.05mg·kg~(-1)PB,以静置缓慢透析为佳,上述条件任意缺一或快速透析,免疫活性下降,二聚体或多聚体明显增加;稀释法复性,复性液为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军涛  陈晓宇  骆学农  王颖  张少华  刘斌  郑亚东  景志忠  才学鹏  
【目的】构建表达猪带绦虫六钩蚴TSOL18抗原的重组鼠伤寒沙门氏菌活载体疫苗株。【方法】克隆并改造TSOL18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YA3341-TSOL18,电转入鼠伤寒沙门氏菌终宿主菌株X4550,体外鉴定重组菌X4550(pYA3341-TSOL18)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稳定性、生长曲线、安全性和小鼠免疫试验进行评价。【结果】酶切鉴定和基因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尿素-SDS-PAGE检测有目的蛋白条带,Western Blot证实该抗原具有免疫原性;重组菌株在体外营养选择压力下可稳定地携带重组质粒传代繁殖;蛋白的表达对重组菌株的生长基本没有影响;小鼠实验证实重组菌安全可靠,二免后E...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艳兵  李庆章  郝艳红  
系统地研究了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5头仔猪,分别经口服感染3节猪带绦虫孕卵节片,于感染后不同时期剖杀,剥离囊尾蚴。取囊壁和头颈部,作透射电镜观察。观察结果表明,随感染时间的延长,猪囊尾蚴细胞或组织的类型未发生明显变化,只在大小或发育程度上有所增加。头节和囊壁均由皮层和实质区构成,但二者的超微结构有差别。头节肌肉较发达,皮层外表面的微毛较短,基质区线粒体较少,实质区糖原颗粒不及囊壁贮存多,并且排泄管也较少。提示二者可能执行不同的功能:囊壁与营养吸收有关,而头节可能与将来的发育有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举  张西臣  尹继刚  何宏轩  李德昌  李建华  
四月份以来,长春市暴发了多起猪急性死亡事件。患猪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减食或不食,两耳发紫,个别猪臀部发紫,重症猪于日内死亡.剖检可见肝脏肿大,表面有大量出血点和白色米粒样虫体寄生,腹腔有大量血色积液,并悬浮大量白色米粒样虫体,用手捞起虫体内眼可见乳白色头节.肝脏切面亦见有大量白色米粒样虫体.经解放军农牧大学寄生虫病学教研室诊断定为猪急性细颈囊尾蚴病,这是长春市首次发现的该病病例。患猪用驱绦灵注射液治疗一次后剖检病猪发现虫体死亡,其他用药猪于次日开始恢复正常.由于该病与猪食入犬泡状绦虫卵有关,因此敬告各养猪户,应严格杜绝猪食到犬粪和生的犬下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颖  骆学农  郑亚东  丁军涛  侯俊琳  张少华  景志忠  才学鹏  
【目的】克隆和表达猪囊尾蚴SLC10基因,明确其组织分布,为寻找猪囊虫病的新型疫苗或诊断候选基因奠定基础。【方法】以绦虫保守的反式剪接引导序列为基础,通过RT-PCR从猪囊尾蚴中克隆出来的一个未知基因,将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用亲和层析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进行ELISA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试验。【结果】将新基因命名为SLC10,其ORF为507bp,编码18.2kD的蛋白,基因组全长1107bp,由两个外显子和一个内含子组成。ELISA结果显示70份囊尾蚴阴性血清和75份囊尾蚴阳性血清都不与重组蛋白发生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表明SLC10天然蛋白主要分布在除猪囊尾蚴头节以外的囊壁内部。【结论...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陆宏达  蔡水局  竹攸汀  毛毛  
对近几年发生在江苏省盐城地区引起池养异育银鲫大批死亡的粘孢子虫进行了形态和分子等方面分析研究,发现该粘孢子虫主要特点是:孢子梨形,部分孢子后部外周包围有透明无色的膜状鞘和壳瓣底部内侧呈现1~6个"V"形缺刻,两个极囊大小不等,孢子前端内侧两个极囊间有一个细长的囊间突起,胚质中无嗜碘泡,孢囊大小10~25 mm,孢子长16.82±0.43(16.03~17.69)μm,孢子宽10.26±0.43(9.12~10.88)μm,孢子厚8.09±0.29(7.50~8.75)μm,孢子长宽比1.64±0.09(1.50~1.93);大极囊长8.66±0.25(8.25~9.16)μm、宽3.65±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明玉  冯博  张昭寰  徐马俊坤  刘伟奇  刘海泉  潘迎捷  赵勇  
针对12株引起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运用多位点测序技术,分析致病菌株的遗传特征。实验选择副溶血弧菌的7个管家基因dnaE、gyrB、recA、dtdS、pntA、pyrC及tnaA,对12株AHPND致病菌扩增测序。将核酸序列上传至PubMLST数据库进行比对后获得每株菌的序列型。收集其他地区AHPND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数据,采用eBURSTV3及MEGA5.0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广东分离的AHPND致病株属于一个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进欢  苟惠天  尚清炎  孙晓林  
【目的】明确重组蛋白pGEX-TPO18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提取豆状带绦虫六钩蚴RNA,根据带科其他种属绦虫18 kD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5′端分别引入EcoR I、Xho I限制性酶切位点,RT-PCR扩增,产物克隆于pMD18-T中进行序列测定,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纯化后的PCR产物和质粒pGEX-4T-1分别用EcoRⅠ+XhoⅠ双酶切,回收目的片段,连接后转化至E.coli BL21感受态细胞,挑斑摇菌,通过PCR方法和重组质粒测序技术进行鉴定,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表达质粒命名为pGEX-TPO18。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质粒,收集菌体进行SDS-PAGE分析,用GST琼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广锋  周世宁  徐力文  王瑞旋  王江勇  陈毕生  
从“急性死亡脱落症”发病期的杂色鲍幼苗体内和病苗附着的薄膜上,共分离到4株优势菌,即NA0301、NA0302、NA0303和NA0304。经人工浸泡感染实验证明,从病幼苗体内和苗附着的薄膜上分离到的优势菌株NA0301和NA0302是杂色鲍幼苗的致病菌,它们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极生鞭毛,能运动。常规生理生化和Biolog细菌鉴定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菌株NA0301与溶珊瑚弧菌(Vibrio coralliilyticus)的亲缘关系最近,而菌株NA0302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亲缘关系最近。为了进一步确定它们的分类学地位,分别测定了溶珊瑚弧菌和溶藻弧菌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艳  翟军军  才学鹏  景志忠  骆学农  
【目的】为开展猪带绦虫的病原学形态观察、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解决实验材料来源的问题,建立猪带绦虫的实验仓鼠动物模型。【方法】通过经口感染被免疫抑制的实验仓鼠,观察仓鼠体内绦虫的感染、生长发育及寄生部位等生物学特性,并利用压片技术和组织切片技术对检出的绦虫的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免疫抑制剂在5mg/只,感染一次就能使囊尾蚴发育到性成熟;在实验仓鼠体内,感染后40d的仓鼠体内就能检出具有体节的可见虫体,感染80d后的仓鼠体内能检出孕卵节片;检出的虫体多数吸附在小肠前1/3段,也有寄生在胆囊和胆管中的虫体,甚至偶见虫体钻出胆囊外堆积在肝脏附近;虫体头节上可见4个吸盘及两圈小钩;与人猪带绦虫相比,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骆学农  郑亚东  窦永喜  郭爱疆  侯俊琳  景志忠  才学鹏  
【目的】获得不同发育阶段基因联合表达的具有良好免疫保护性的重组抗原,为研制高效的猪囊虫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截去45W-4B基因的信号肽和C端17个疏水氨基酸序列,经BamH I和EcoR I酶切后与表达载体pGEX-4T-1连接转化BL21感受态细胞,酶切及PCR扩增鉴定阳性克隆。测序正确的质粒经EcoR I和Not I酶切处理后与截去信号肽的18 kD基因连接,构建双基因融合表达载体pGEX-4BX/18。用IPTG诱导的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分析活性。分别用300μg重组GST-4BX、GST-4BX/18蛋白免疫猪,间接ELISA...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善祥  毛鑫智  Bayon J E  Gonalez-Gallego J  
5头健康雄性去势水牛(2~3岁、体重300~500 kg),经粪便和Dot-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每头水牛一次经口感染1 600个肝片吸虫囊蚴,研究急性感染(一次大剂量)肝片吸虫对水牛安替比林代谢动力学影响。用HPLC法测定血浆安替比林(AP)及其代谢物的浓度,分析其动力学参数。每周定时采血测定血清酶水平变化。结果表明:水牛急性感染肝片吸虫后急性期安替比林静脉给药后的动力学参数没有显著变化,在慢性期,血浆消除半衰期T1/2β延长41.42%,总消除率CL下降60.10%,表观分布容积Vdss减小43.61%,平均保留时间MRT上升41.16%,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增大1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