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88)
- 2023(14645)
- 2022(12379)
- 2021(11676)
- 2020(9943)
- 2019(23118)
- 2018(22718)
- 2017(43282)
- 2016(23282)
- 2015(26647)
- 2014(26638)
- 2013(26453)
- 2012(24719)
- 2011(22591)
- 2010(22448)
- 2009(21005)
- 2008(20593)
- 2007(18141)
- 2006(15671)
- 2005(14200)
- 学科
- 济(116388)
- 经济(116271)
- 管理(63398)
- 业(59718)
- 方法(49479)
- 企(47982)
- 企业(47982)
- 数学(44169)
- 数学方法(43661)
- 中国(28594)
- 农(26512)
- 财(25001)
- 地方(23124)
- 学(22529)
- 业经(21692)
- 贸(20570)
- 贸易(20561)
- 易(19984)
- 制(18430)
- 农业(17693)
- 融(16430)
- 金融(16426)
- 和(15881)
- 环境(15875)
- 银(15850)
- 银行(15814)
- 行(15180)
- 务(15027)
- 财务(14978)
- 财务管理(14940)
- 机构
- 大学(347628)
- 学院(343493)
- 济(155659)
- 经济(152883)
- 管理(130625)
- 研究(122571)
- 理学(112814)
- 理学院(111512)
- 管理学(109627)
- 管理学院(108966)
- 中国(92806)
- 京(72975)
- 科学(72264)
- 财(68115)
- 所(62035)
- 研究所(56573)
- 农(55566)
- 中心(55332)
- 财经(55140)
- 经(50201)
- 经济学(49935)
- 江(49415)
- 业大(48757)
- 北京(46131)
- 范(45021)
- 经济学院(44882)
- 师范(44595)
- 农业(43868)
- 院(43441)
- 财经大学(40995)
- 基金
- 项目(228071)
- 科学(180758)
- 基金(169251)
- 研究(165070)
- 家(147812)
- 国家(146668)
- 科学基金(125460)
- 社会(107732)
- 社会科(102200)
- 社会科学(102174)
- 基金项目(88687)
- 省(85538)
- 自然(80174)
- 自然科(78351)
- 自然科学(78322)
- 自然科学基金(76971)
- 教育(75820)
- 划(73382)
- 资助(70248)
- 编号(64466)
- 成果(52908)
- 部(52448)
- 重点(51786)
- 发(49706)
- 创(46817)
- 国家社会(46029)
- 教育部(45212)
- 课题(44540)
- 科研(44093)
- 创新(43995)
- 期刊
- 济(169234)
- 经济(169234)
- 研究(102332)
- 中国(61819)
- 学报(52480)
- 财(52429)
- 农(49982)
- 科学(49720)
- 管理(47548)
- 大学(40161)
- 学学(37937)
- 农业(34403)
- 融(30850)
- 金融(30850)
- 教育(30806)
- 技术(29935)
- 经济研究(28298)
- 财经(27994)
- 经(24166)
- 业经(23853)
- 问题(22426)
- 贸(20000)
- 业(19302)
- 世界(19197)
- 统计(18439)
- 技术经济(18435)
- 国际(17950)
- 策(15886)
- 版(15830)
- 理论(15447)
共检索到508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志文 刘卫江 彭洁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随着资产价格泡沫的出现、扩张与崩溃,日本的经济经历了一场极为罕见的起伏。考察日本泡沫经济出现与崩溃的货币政策管理,发现在出现资产价格大幅偏离的情形下,一般价格水平的稳定是不足以作为货币政策的指导目标,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应该要更多地考虑资产价格的波动。这些经验教训可以为我国目前的房地产价格高速增长下的货币政策提供一个借鉴。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资产价格泡沫 物价稳定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众敏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及此后的相当长时间里,"泡沫"和"失去的十年"是日本学界讨论最多的问题,经过了长达十多年的讨论之后,这些争论终于尘嚣落定,不再成为研究的焦点。这一方面反映了日本经济已经走出了衰退的阴影,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对"泡沫"和"失去的十年"的研究中,已经逐步形成了共识。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颖
从虚拟经济(主要是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导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基本层面;日本的生产率低下,并且长期没有提高,从而实体经济缺乏发展空间,无法填充虚拟经济中产生的泡沫。而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分析,导致日本生产率低下的原因则是缺乏市场竞争的经济体制。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必然性给予了当今中国的股票市场许多教训。
关键词: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泡沫 股票市场 制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向寿一 刘昌黎
泰国的泡沫经济崩溃●[日]向寿一刘昌黎译1997年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发表了旨在把外汇行市转向“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决定。在此之前,尽管一般认为泰铢是与美元挂钩的,但正确的说法则是1984年11月以前与美元挂钩,其后乃是采取“一揽子货币方式”,即根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非
台湾是一个资源短缺而开放性高的经济结构,经济成长有赖对外贸易的扩张,尤其是出口的扩张推动。60~70年代的经济高速成长全赖加工出口经济每年维持2位数的增长来支撑;但是,至80年代中期起,根基脆弱的轻型加工出口产业因失去比较利益优势而大量出走,导致台湾出口成长下降至1位数,并逐步趋向衰退,经济成长也随之调低。一方面,加工实体经济日益陷入困境,另一方面,经济表面却继续呈现“繁荣”景象。这就是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出现的所谓“泡沫经济”现象,其滋生原因主要是,伴随着加工出口产业竞争力的减弱,经济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良桥
一、泡沫经济崩溃对日本银行业的冲击 80年代后期,日本股市一路攀升,到1989年底,东京股市市值高达511万亿日元(536亿美元),比当时全美上市公司市值还高出30%;同时,地价飞涨,1990年底仅东京帝国大厦的土地价值就比加利福尼亚整个州还高。金融资产如此膨胀,使日本经济的增长日益脱离实体经济基础,形成了“泡沫经济”。进入90年代,支撑金融资产继续膨胀的力暴渐趋弱化,以股价暴跌为导火线,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轩
国内学者对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及其崩溃问题存在一定认识误区。实际上,经济高速增长和快速城市化往往伴随着房地产价格高涨甚至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泡沫未必导致泡沫经济,也不必然发生崩溃,而是可能通过有效释放或挤出加以消融。日本1980年代中期出现的房地产泡沫,源于没有刚性需求的房地产炒作,其最终"崩溃"并不是泡沫爆裂后房地产价格的断崖式下跌,而是在日本政府直接干预下的逐渐挤出,并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缓慢下降。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吉野直行 孔丹凤
经历了15年的不景气,2006年日本经济终于得以复苏。但其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将带来劳动力不足、储蓄率降低、巨额财政赤字无法减少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同样将会是今后中国面临的问题。日本的经验将会给中国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建华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大量剩余资本引发泡沫,宏观政策失误,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土地神话",投机之风席卷列岛,政治体制不健全;泡沫经济的破灭给日本经济以沉重的打击。对我国的启示有: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实施泡沫经济风险教育,制定适当的应对措施,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日本 泡沫经济 启示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文闻
日本泡沫经济以来,日本股市经历了重大波动,从泡沫经济的崩溃到长期经济低迷,再到后来的逐步复苏和“日特估”热潮。期间,日本政府与央行采取了零利率、量化宽松以及“安倍经济学”等一系列措施来刺激经济,提振行情。这些措施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尽管日本经济尚未完全摆脱泡沫经济崩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如今日本股市仍呈现显著上涨的趋势。这背后离不开外资流入、超宽松货币政策及顶尖企业盈利等重要因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季风 田正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的僵尸企业数量急剧增加,阻碍了产业的升级与转型,降低了日本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2003年,日本政府设立了产业再生机构,采用资产评估、业务重组、财务重建等方式,着手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经过产业再生机构的援助与重组,企业的经营状况得到改善,营运和偿债能力获得提升。产业再生机构的介入有效强化了企业的主营业务,在行业发展中起到了示范效应,表明政府干预有利于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中国应吸收日本产业再生机构的有益经验,加强东亚地区间协作,化解僵尸企业问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季风 田正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的僵尸企业数量急剧增加,阻碍了产业的升级与转型,降低了日本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2003年,日本政府设立了产业再生机构,采用资产评估、业务重组、财务重建等方式,着手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经过产业再生机构的援助与重组,企业的经营状况得到改善,营运和偿债能力获得提升。产业再生机构的介入有效强化了企业的主营业务,在行业发展中起到了示范效应,表明政府干预有利于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中国应吸收日本产业再生机构的有益经验,加强东亚地区间协作,化解僵尸企业问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杜艺中
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遭遇了经济泡沫的破灭,经济走向衰退,近十年都没有完全摆脱泡沫经济的困扰。日本泡沫经济形成与当时的日元升值、金融自由化和资本过剩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前我国经济处处有日本当年的影子,人民币升值呼声看涨,资产价格膨胀,热钱涌入态势明显。回顾日本泡沫经济成因,对于确保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
日本 泡沫经济 成因 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江生
八九十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泡沫经济”的巨大波动,一时间,对日本泡沫经济的分析文章纷纷出台,但这些分析大多囿于日本泡沫这个范围,本文力图突破这个框子,从更一般的意义上对泡沫经济的生成提出一些看法。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孙丽 王世龙
非常规利率政策是日本央行针对本国经济"顽疾"的主要治疗方法。极低的利率水平,规模巨大的货币总量能否再次使得日本国内的资产价格偏离基本面从而引发新的金融和资产泡沫,值得人们警惕。实证分析表明:日本央行负利率政策仍很难产生明显的积极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消费者和企业变得更加消极,有使国内消费总需求进一步减少和国内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因此,面对总需求不足的困境,日本经济的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缩小贫富差距,增加居民劳动报酬收入,提升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是当务之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