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67)
2023(6090)
2022(5246)
2021(4616)
2020(3846)
2019(8700)
2018(8368)
2017(16427)
2016(8480)
2015(9714)
2014(9588)
2013(9692)
2012(9542)
2011(9162)
2010(9264)
2009(8748)
2008(8493)
2007(7819)
2006(7565)
2005(7250)
作者
(28313)
(23617)
(23598)
(22512)
(15113)
(11241)
(10631)
(9318)
(9122)
(8508)
(8464)
(7956)
(7877)
(7784)
(7692)
(7411)
(7100)
(6967)
(6918)
(6416)
(6077)
(6009)
(5774)
(5643)
(5479)
(5366)
(5301)
(4944)
(4919)
(4641)
学科
(60015)
经济(59965)
管理(22448)
方法(18580)
(17714)
(17464)
银行(17318)
数学(16529)
数学方法(16437)
(16113)
地方(15598)
(15437)
(14361)
企业(14361)
地方经济(11863)
中国(11810)
(11650)
(11338)
金融(11338)
业经(9765)
(9511)
制度(9506)
业务(9093)
(8693)
(7882)
银行制(7866)
(7838)
环境(6869)
经济学(6857)
农业(6241)
机构
大学(136511)
学院(133526)
(68050)
经济(66834)
研究(53908)
中国(47194)
管理(47111)
理学(39347)
理学院(38880)
管理学(38246)
管理学院(38015)
科学(31191)
(29704)
(29249)
(28449)
(26078)
研究所(25734)
中心(24084)
财经(23460)
经济学(23019)
(21688)
(21290)
(20735)
农业(20718)
经济学院(20293)
银行(19868)
业大(19091)
(18804)
北京(18759)
(18444)
基金
项目(82193)
科学(64454)
基金(61829)
研究(55849)
(55347)
国家(54950)
科学基金(45948)
社会(38005)
社会科(36062)
社会科学(36051)
基金项目(31695)
(30256)
自然(29843)
自然科(29162)
自然科学(29150)
自然科学基金(28656)
资助(26725)
(26076)
教育(24519)
编号(19728)
重点(18923)
(18792)
(18494)
国家社会(16557)
成果(16451)
(16156)
教育部(15869)
科研(15755)
创新(15320)
计划(15215)
期刊
(82950)
经济(82950)
研究(48838)
(28491)
金融(28491)
中国(27840)
学报(23305)
(23171)
(21934)
科学(21474)
管理(20197)
大学(17580)
学学(17002)
经济研究(14707)
农业(13919)
财经(13781)
(11948)
技术(10489)
问题(10176)
业经(9717)
技术经济(8379)
国际(8144)
世界(7957)
(7734)
教育(7581)
统计(7193)
(7115)
理论(6824)
经济问题(6486)
经济管理(6453)
共检索到226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向寿一   刘昌黎  
以1985年的西方五国财政部长会议为契机,为适应日元升值和扩大内需的形势,日本实施了低利率的政策。特别是1987年11月的黑色星期一以后,由于大量地增加货币供应,从而酿成了泡沫经济,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了。本文拟分别考察1987—1989年的泡沫经济期和1990—1992年的复合箫条期,并进而分析银行在这两个时期的行为。一、泡沫经济时期(1987一1989年)的银行行为1.银行贷款和发行新股筹资。在泡沫经济时期,由于主要企业都通过发行股票、转换公司债、附权债等来筹措资金,所以有人认为产生泡沫经济的原因不是由于银行行为,而是由于大量地发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孙明贵  
泡沫经济破灭对日本经济和日本企业产生了深刻影响,至今许多企业仍无法摆脱这一影响。但是,日本企业既是泡沫经济的受害者,也是泡沫经济的制造者。泡沫经济时期日本企业对外投资很多都以失败告终,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分析其日本企业对外投资失败的原因发现,日本企业在经济高速成长时期树立起来的投资体制和投资风气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包小忠  
日本的泡沫经济是错误货币金融政策的悲剧性产物,是日本社会的制度过程,特别是企业融资制度扭曲的一种必然结果,这是根本性的内部因素,尽管这些内部因素本身确实是受到许多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良桥  
一、泡沫经济崩溃对日本银行业的冲击 80年代后期,日本股市一路攀升,到1989年底,东京股市市值高达511万亿日元(536亿美元),比当时全美上市公司市值还高出30%;同时,地价飞涨,1990年底仅东京帝国大厦的土地价值就比加利福尼亚整个州还高。金融资产如此膨胀,使日本经济的增长日益脱离实体经济基础,形成了“泡沫经济”。进入90年代,支撑金融资产继续膨胀的力暴渐趋弱化,以股价暴跌为导火线,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冯校明  吴星南  
泡沫经济、泡沫金融与泡沫政绩冯校明,吴星南自80年代以来,控制信贷规模和调整信贷结构,几乎成了每年金融方针的主要内容,也成了各行社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其原因在于投资规模膨胀、资金需求猛增,拉动剧烈的通货膨胀这种恶性循环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理。但是,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扈文秀  席酉民  
本文在对经济泡沫和泡沫经济界定的基础上 ,借助于IS—LM模型 ,分析了非理性经济泡沫对IS曲线、LM曲线、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的影响以及经济泡沫向泡沫经济的演变机理。作者认为 ,泡沫经济虽然不能脱离局部的经济泡沫而孤立地存在 ,但如果没有货币管理当局货币政策上的失误 ,泡沫经济是不大可能出现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岸本重陈  马韩增  
就象穿过国境的隧道就来到了雪国一样,"泡沫"一旦破裂,就意味着萧条的来临,这就是当今日本经济正在经历的一切。"泡沫破裂""泡沫崩溃"等词语,就是反映1991年、1992年日本经济的惯用词语。仔细想想,那究竟是指什么?因为泡沫的形成和破裂是和金融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对特殊的专门术语作一详细了解是十分必要的。这里仅就基本的术语作一详尽的解释。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勇  
中国谢绝“泡沫经济”江苏盐城市郊区农业银行邮编:224002黄勇上个世纪初,不可一世的拿破伦在横扫欧洲大陆之际,曾不止一次面向东方沉吟:中国是一头睡狮,不要打搅它。中国醒来之日,世界将为之震荡。拿破仑不愧是一个大政治家和大预言家。距他作此预言不到2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扈文秀  
一、经济泡沫、泡沫经济及其演变到目前为止,经济学界还没有就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的概念达成一致,多数学者都把经济泡沫(或者简称为泡沫)与泡沫经济的概念混为一谈。作者认为,二者是两个具有紧密联系的不同概念。经济泡沫指的是由于局部的投机需求(虚假需求)使资产的市场价格脱离资产内在价值的部分。经济泡沫的产生主要与投机需求的存在有关,由于市场经济很难避免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向寿一  刘昌黎  
泰国的泡沫经济崩溃●[日]向寿一刘昌黎译1997年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发表了旨在把外汇行市转向“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决定。在此之前,尽管一般认为泰铢是与美元挂钩的,但正确的说法则是1984年11月以前与美元挂钩,其后乃是采取“一揽子货币方式”,即根据...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苏存  
论日本的泡沫经济苏存所谓“泡沫经济”,现在还没有规范的说法。在一般的意义上,它是描述在不切实际的高盈利预期和投机狂热驱动下,以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超常规猛涨为特征的虚假繁荣。其基本变化规律是形成快、周期短、易崩溃、损失重。在西方经济历史上,曾出现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新  
本文主要探讨泡沫经济的形成机制,认为过度的经济投机活动是原动力,股票及房地产是主要载体,投机资本市场价格剧烈波动是必然后果,金融机构的支持是助推器。适度的泡沫尤其是在早期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繁荣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实体经济增长,但当泡沫过度膨胀时,宏观金融风险就开始显现,此时如果泡沫破裂,则金融风险就转化为金融危机。目前,我国经济正在转型期,防范泡沫经济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江生  
八九十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泡沫经济”的巨大波动,一时间,对日本泡沫经济的分析文章纷纷出台,但这些分析大多囿于日本泡沫这个范围,本文力图突破这个框子,从更一般的意义上对泡沫经济的生成提出一些看法。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维刚  
曾经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和大加颂扬的“东洋奇迹”在世纪之末却掉入了萧条的陷阱,而且至今仍未看到其真正走向复苏之路的迹象。与经济兴衰与共的“日本模式”也受到了先扬后贬的礼遇。“日本模式”真的过时了吗?本文试就对导致日本萧条的根源──“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崩溃的过程及其产生的原因做一简略的分析,并对发展中国家在推行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做些尝试性的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