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15)
- 2023(5634)
- 2022(4748)
- 2021(4322)
- 2020(3726)
- 2019(8104)
- 2018(7927)
- 2017(14872)
- 2016(8533)
- 2015(9404)
- 2014(9326)
- 2013(9164)
- 2012(8763)
- 2011(7912)
- 2010(7820)
- 2009(7052)
- 2008(7045)
- 2007(6541)
- 2006(5600)
- 2005(5143)
- 学科
- 济(28403)
- 经济(28354)
- 管理(21593)
- 业(20740)
- 企(16946)
- 企业(16946)
- 方法(13153)
- 数学(11321)
- 数学方法(11122)
- 学(10390)
- 财(8769)
- 中国(8680)
- 农(7506)
- 制(6985)
- 银(6594)
- 银行(6551)
- 融(6455)
- 金融(6455)
- 行(6289)
- 业经(5767)
- 理论(5686)
- 务(5582)
- 财务(5565)
- 财务管理(5549)
- 企业财务(5355)
- 技术(5125)
- 农业(4825)
- 地方(4732)
- 贸(4646)
- 贸易(4645)
- 机构
- 大学(120591)
- 学院(118915)
- 研究(49414)
- 济(43287)
- 经济(42167)
- 管理(38634)
- 中国(36290)
- 科学(34587)
- 理学(32905)
- 理学院(32430)
- 管理学(31526)
- 管理学院(31332)
- 农(31092)
- 所(27879)
- 京(27302)
- 研究所(25836)
- 农业(25205)
- 业大(23615)
- 中心(21635)
- 财(21488)
- 江(19006)
- 院(18565)
- 省(17317)
- 北京(17247)
- 财经(16700)
- 室(15922)
- 农业大学(15698)
- 技术(15619)
- 经(15283)
- 科学院(15184)
- 基金
- 项目(84600)
- 科学(64108)
- 基金(60343)
- 家(57601)
- 国家(57158)
- 研究(54188)
- 科学基金(45752)
- 省(33589)
- 自然(32719)
- 社会(32257)
- 自然科(31960)
- 自然科学(31940)
- 自然科学基金(31390)
- 基金项目(30938)
- 社会科(30473)
- 社会科学(30463)
- 划(29847)
- 资助(26126)
- 教育(25145)
- 重点(20436)
- 编号(19468)
- 计划(19403)
- 部(18128)
- 发(17894)
- 科技(17826)
- 创(17360)
- 科研(17176)
- 成果(16539)
- 创新(16354)
- 业(15827)
共检索到182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丹宁 熊耀国 宋露露
利用5个地点11个泡桐无性系6年生测定林的生长资料,进行了G×E互作分析。采用Eberhart等人的性状回归参数bi和Sd~2,T_(al)氏的结构模型参数αi和λi,测定了表型稳定性、遗传稳定性和生长适应性,两种分析结果基本相同。同时也预测了各地点的适生无性系。
关键词:
泡桐无性系 遗传稳定性 生长适应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军辉 顾万春 李斌 郭文英 夏良放
对 5个地点 1 3个桤木种源 ,6年生试验林的生长性状作了方差分析及G×E互作分析 ,证实树高、材积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 (F =7 93 和F =4 83 ) ,种源内家系间差异不显著 ,种源×环境的互作显著(F =2 70 和F =2 2 1 )。用bi 和s2 di,Wrick生态价和AMMI模型 3种方法对遗传稳定性和生长适应性作了评价 ,AMMI分析与生态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较一致。 6年生和 1 4年生的树高生长相关显著 (r =0 75 80 ) ,表明桤木早期选择的可靠性。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种源遗传力及其标准误分别为 0 8738±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毓君
研究了经组织培养筛选出的小麦体细胞无性系抗赤霉病突变体各世代(R_1~R_8)的抗性平均表现、突变体的配合力及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组织培养能诱导抗病突变体,突变体能稳定遗传。利用突变体作亲本,其抗性具有较好的配合力,从其后代中能选出32%~38%的抗性单株,遗传力较高,可作抗源利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辉 白雅梅 宋志军 李磊 程胜群 隋启君 吕文河
[目的]利用国外种质资源创造的高世代马铃薯无性系,分析评价锌含量的稳定性,并估算锌含量的广义遗传力。[方法]2017和2018年,以19份马铃薯高世代无性系和2个品种(炸条品种夏坡蒂和鲜食品种克新1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种植在哈尔滨和克山。收获后,分析块茎锌含量。[结果]马铃薯块茎锌含量变化为11.99~17.89μg/g DW,锌含量品种(系)×环境互作显著,但仍可以选出锌含量高且表现稳定的无性系(如N10-24-2)。马铃薯锌含量的广义遗传力估值为0.4542。[结论]选育高锌含量的马铃薯新品种虽有困难,但采用合适的亲本并扩大选择群体仍然是可行的。
关键词:
马铃薯 锌 基因型 环境 稳定性 遗传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许雅雅 常德龙 楚杰 胡伟华 黄文豪 张云岭 陈妮 谢非凡
【目的】探究脱色伴随的变色泡桐木材材色、组分结构和热稳定性变化特点,旨在为泡桐脱色工艺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以兰考泡桐变色木材为试验材料,通过构建脱色处理体系(过氧化氢H_2O_2、次氯酸钠Na Cl O、亚氯酸钠Na Cl O_2为脱色剂,30、50、70℃为温度条件),分析脱色前后样品的色差指标和化学组分变化,采用热重分析仪分析脱色前后样品的热稳定性。【结果】H_2O_2脱色后色差值达到了23.84,亮度和白度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H_2O_2脱色后纤维素含量达到了63.62%,增加了15.72%,抽提物由3.18%减少至0.12%;Na Cl O_2脱色后,木质素含量降低了4.78%;Na Cl O脱色后纤维素含量为51.02%,仅增加了4.02%,木质素共减少了2.15%,抽提物含量为2.75%,仅减少了0.43%。温度变化条件下,亮度和色差均在70℃时达到最大。傅里叶红外光谱特征显示,在不同脱色条件下,纤维素的红外吸收特征峰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脱色样品中半纤维素的特征吸收峰羰基的C=O伸缩振动峰明显减弱,证明脱色一定程度降解了半纤维素,Na Cl O_2脱色后木质素酚醚键C—O—C的伸缩振动峰减弱,进一步验证了木质素含量降低的结果。TG和DTG曲线显示脱色前后以及不同脱色条件获得的样品热解特性有差异,H_2O_2和Na Cl O脱色后热解起始温度高于未处理材,Na Cl O_2脱色后热解起始温度低于未处理材,50℃条件下脱色后样品的热解起始温度略高于30℃和70℃条件下。【结论】不同脱色剂脱色条件下,H_2O_2脱色效果最佳;温度变化条件下,Na Cl O_2在70℃时脱色效果最好;脱色后纤维素相对含量大幅增加,木质素和抽提物相对含量减少;傅里叶红外光谱验证了脱色材主成分的变化,从基团变化的角度揭示材色变化的机理;H_2O_2和Na Cl O脱色的样品热稳定性有所提升,Na Cl O_2脱色使得热稳定性略有下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莫文娟 李少锋 邱乾栋 孙长忠 汤志敏 乔杰 杜红岩 傅建敏
【目的】通过测序法分析兰考泡桐与白花泡桐和毛泡桐在叶绿体rps16序列上的遗传差异,旨在分析三者之间在叶绿体基因上的变化特点和规律,探讨其种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选取兰考泡桐、白花泡桐和毛泡桐各15个样本,对其提取的DNA用pCr扩增获得特异片段,并将其纯化与测序。利用软件ClustAl X 2.0对所得序列进行排序;运行MEGA 4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其序列特征,并计算出K2p遗传距离。【结果】(1)对获得的rps16序列进行测定分析,得兰考泡桐序列长度分别为932 933 bp;白花泡桐序列长度为932 bp;毛泡桐序列长度分别为916918 bp。对所得rps16序列进行排序后的长...
关键词:
兰考泡桐 白花泡桐 毛泡桐 rps16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红盛 汪阳东 徐刚标 陈益存 吴立文 余孟杨 高暝
[目的]对山苍子不同家系幼林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及稳定性分析,为山苍子优良家系选择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13个半同胞山苍子家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重庆万州、湖北京山和福建清流3个试验点营建家系试验林。对23年生山苍子幼林的树高和地径性状进行测定和多点联合分析,并采用AMMI模型对山苍子各家系的生长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1)山苍子家系的树高和地径在家系和地点效应上均达到显著(0. 0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予卿 杨静 徐才国 张自国 曾汉来
以来源于农垦58s的籼型光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8902s及其F1、F2群体为材料,通过不同光温和不同生态条件处理,研究了影响光敏核不育基因的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的遗传机理,结果表明:光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8902s的光敏核不育主效基因等位。影响光敏核不育基因的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可能均表现为微效基因的作用,且它们分别有独立的作用系统,环境温度对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影响较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晓静 马小飞 王震 李雪垠 张芳凝 李桂冬 张淼 申芳嫡 马翎健
【目的】研究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的遗传稳定性和恢复性。【方法】采用BNS分期播种(2011-10-08、10-28、11-11及2012-02-13、03-12)、BNS与常规品种(680个)测交、BNS与YS型温敏雄性不育系732A正反交等方法,研究BNS的遗传稳定性、可恢复性及其与其他温敏不育系的关系。【结果】(1)随播期的延迟BNS自交结实率逐渐提高,国际法、国内法计算的自交结实率分别为18%~126%和7%~79%,但晚春播(2012-03-12)小麦育性较早春播(2012-02-13)下降;不同播期的自交种正常秋播,自交结实率均很低且保持稳定,国际法、国内法计算的自交结实率分别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笑 魏迟 张冬梅 贾桂霞
【目的】百合是世界上主要的商品花卉之一,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目前的主栽东方百合品种耐旱和耐盐碱性较差,对其进行改良是提高百合价值的关键因素。【方法】对已获得的含抗逆相关基因P5CSF129A的东方百合‘索邦’单拷贝转化株系L89和双拷贝株系L31进行了4年的组培继代培养和1年的温室栽培,检测了目的基因的稳定性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表型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经Southern印迹杂交和c DNA检测显示目的基因能够稳定遗传。【结果】干旱胁迫处理结果表明:两个转基因株系叶片脯氨酸含量均高于普通‘索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丹宁 熊耀国 宋露露 李峰 徐刚
用Logistic曲线模拟泡桐19个无性系苗期的年生长动态,估测了它们日生长速率的最大点和速生期的两个拐点及长度。用正交多项式逼近无性系的增长曲线,对组成曲线的回归系数β_0、β_1和β_2进行了多元方差检验,差异显著。泡桐无性系年生长进程可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世绩 赵丹宁 熊耀国
通过对7个泡桐无性系苗期昼夜生长节律的研究,发现影响泡桐茎伸长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早期与中期是气温和相对湿度,晚期是气温和光照;影响叶面积增长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早期是相对湿度、气温和光照,中、晚期是气温和光照。叶面积增长速率、茎伸长速率在昼夜间呈双峰分布,高峰随生长时期而变化,主要分布在18:00-24:00和12:00-18:00时间区段内。不同无性系有不同的叶面积增长速率、茎伸长速率的变化类型。
关键词:
泡桐 无性系 生长节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兴民 吴疆翀 王有琼 郑益兴 马李一 张燕平
在云南印楝资源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以实生株系的种子为研究对象,运用HPLC技术分析种子印楝素组分含量,采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系统聚类和重复力估计,定性、定量分析印楝实生株系种子品质的遗传多样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云南引种栽培印楝实生株系的种子品质存在广泛变异,种子印楝素A、B、AB含量和印楝素A与印楝素B含量比的变异幅度分别为0.28%~0.85%、0.04%~0.39%、0.37%~1.15%和1.69~8.25;种子印楝素A、B、AB含量分为3个类型:高含量型(Az A≥0.69%、Az B≥0.25%、Az AB≥0.92%)、低含量型(Az A≤0.44%、Az B≤0.10%、Az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有明 林汉 班龙海 刘纪红 胡婉仪
The provenance trials of Loblolly Pine(%Pinus taeda)% were planted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of Fujian, Hubei and Zhejiang Provinces in Southern China in 1983. The 19 provenances with the same genetic bases were sele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environments on trees site productivity of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叶金山 崔永兰 杨文萍
运用野外观察、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泡桐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自然接干性状在无性系水平上存在着广泛和明显的遗传变异;2)8个自然接干性状(接干高、全干高、主干材积、接干材积、全干材积、主干平均削度、通直度和丛枝病等级)属于高度变异型性状,其变异系数(CV)≥30,CV变幅为30.159~52.620;3)接干高性状在影响和决定其他自然接干性状的总体表现和最终状况上起着重要作用,而通直度性状在泡桐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改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初步提出划分泡桐自然接干类型的"三分法"标准并证明了连续接干类型是最好的自然接干形式;5)除通直度性状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外,其他...
关键词:
泡桐 自然接干性状 遗传变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