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30)
- 2023(9255)
- 2022(8353)
- 2021(7947)
- 2020(6681)
- 2019(15722)
- 2018(15779)
- 2017(30590)
- 2016(16742)
- 2015(18961)
- 2014(18916)
- 2013(18766)
- 2012(16983)
- 2011(15184)
- 2010(15015)
- 2009(13549)
- 2008(13073)
- 2007(11185)
- 2006(9545)
- 2005(8087)
- 学科
- 济(64140)
- 经济(64072)
- 管理(46964)
- 业(44229)
- 企(37481)
- 企业(37481)
- 方法(33684)
- 数学(29322)
- 数学方法(28840)
- 学(16890)
- 农(15887)
- 财(15423)
- 中国(14725)
- 业经(13612)
- 地方(12507)
- 和(11385)
- 理论(11382)
- 贸(10747)
- 贸易(10742)
- 农业(10735)
- 务(10536)
- 财务(10473)
- 财务管理(10454)
- 易(10410)
- 环境(10295)
- 技术(10293)
- 企业财务(9899)
- 制(9545)
- 划(9014)
- 教育(8892)
- 机构
- 大学(236290)
- 学院(234158)
- 管理(96548)
- 济(85803)
- 理学(84691)
- 经济(83764)
- 理学院(83759)
- 管理学(82006)
- 管理学院(81617)
- 研究(76266)
- 中国(54531)
- 科学(51671)
- 京(51029)
- 农(39700)
- 业大(39166)
- 所(38842)
- 财(37727)
- 研究所(35930)
- 中心(34193)
- 北京(32340)
- 江(32146)
- 农业(31325)
- 财经(31270)
- 范(30456)
- 师范(30162)
- 经(28422)
- 院(28135)
- 州(26833)
- 技术(25710)
- 师范大学(24443)
- 基金
- 项目(169543)
- 科学(131846)
- 基金(122299)
- 研究(119998)
- 家(107541)
- 国家(106698)
- 科学基金(91432)
- 社会(72428)
- 社会科(68550)
- 社会科学(68530)
- 省(66371)
- 基金项目(65611)
- 自然(62831)
- 自然科(61338)
- 自然科学(61325)
- 自然科学基金(60173)
- 划(56254)
- 教育(54709)
- 资助(51658)
- 编号(49014)
- 成果(38832)
- 重点(37593)
- 部(36350)
- 发(34980)
- 创(34701)
- 课题(33292)
- 科研(33072)
- 创新(32334)
- 计划(31939)
- 大学(31173)
共检索到323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浩 张冬梅 李荣幸 邓华平 陈新房
分别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和最佳线性预测方法预测了泡桐属植物的育种值。结果表明 ,根据亲缘相关距阵对育种值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结果没有显著影响 :数据量较大时 ,可用小区平均值取代单株值 ,同时也可用最佳线性预测代替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预测育种值 ;预测育种值与真正育种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与预测育种值之间的方法或误差方差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可用前者作预测育种值的精度指标。通过比较毛泡桐种源所预测育种值之间的方差和误差方差可以得出 :在对研究材料评选时 ,最佳线性预测比最小平方估算法具有优越性 ,但当重复数大于 5次 ,每个小区内的植株多于 6时 ,这两种预测方法的精度非常接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莫文娟 傅建敏 乔杰 雷莉莉 李芳东 袁德义 邱乾栋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泡桐属21份种、变种及变型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9个扩增产物电泳后带型清晰可辨的引物,共扩增出85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带74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7.05%,反映出泡桐属不同种质间遗传差异明显,其丰富的多态性与供试材料广泛的种质代表性有关;UPGMA法将研究材料分成毛泡桐组、白花泡桐组和川泡桐组3大组,地理分布较近的种质聚类在一起,表现出较密切的亲缘关系;在对兰考泡桐、山明泡桐、白花兰考泡桐、楸叶泡桐、圆冠泡桐、亮叶毛泡桐、毛泡桐、白花泡桐、川泡桐的亲缘关系分析及分类处理上,基本上与形态学、细胞学、同工酶的研究结果一致。最后对泡...
关键词:
泡桐属 ISSR 亲缘关系 聚类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浩 李佩健 沈熙环
以26个毛泡桐种源为材料,对树高、胸径、干高、(H/2)直径和材积的育种值作了直接和间接预测。结果表明,毛泡桐种源1~2年生时的胸径能够可靠地预测9年生各观测性状的育种值;对1年生胸径育种值作早期选择时,选择强度以0.80较好,此时,胸径、树高、干高、(H/2)直径及材积的直接或间接相对选择效率分别达到79.71%、81.83%、56.77%、75.07%和76.20%,年均选择效率分别是398.57%、409.13%、283.84%、375.35%及381.01%。
关键词:
毛泡桐,种源,育种值,最佳线性预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阳 冯延芝 杨超伟 王保平 乔杰 殷世雨 周海江 李芳东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WGRS)开发的SNP标记,对泡桐属的种间亲缘关系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解析,为揭示泡桐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及进行分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泡桐属11个桐种的典型株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评估数据质量;以白花泡桐基因组为参考,获得高质量SNP位点,并进一步通过VCF2Dis、MEGA11和fast STRUCTURE等软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系统发育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采用cluster Profiler包对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通过WGRS技术对泡桐属11个桐种的典型株进行测序,11份材料比对至白花泡桐参考基因组的平均比对率为81.87%,通过有效过滤筛选后获得7 492 966个SNP位点。基于这些SNP位点估算材料间的遗传距离,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15~0.59,毛泡桐与白花泡桐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59,宜昌泡桐与山明泡桐,鄂川泡桐与山明泡桐的遗传距离最小,均为0.15。PCA、系统发育树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均将泡桐属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为毛泡桐;类群Ⅱ包括川泡桐和台湾泡桐;类群Ⅲ包括白花泡桐、楸叶泡桐、山明泡桐、鄂川泡桐、宜昌泡桐、华东泡桐、建始泡桐和兰考泡桐。高突变率基因被富集到细胞壁代谢、花粉代谢、次生代谢物代谢和形态建成相关的生物学过程。【结论】利用WGRS技术挖掘覆盖全基因组的SNP标记可以有效地对泡桐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及遗传结构进行解析,为泡桐属种质资源的系统分类和高效利用奠定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龚本海 郭燕舞 姚崇怀
采用不连续双垂直板(20cm×20cm)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泡桐属5种植物的SOD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进行分析,发现楸叶泡桐杂合性较高;白花泡桐较原始;推测山明泡桐是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的杂交种,从而为泡桐属植物的分类提供了生化上的参考佐证。
关键词:
泡桐属,SOD同工酶,可溶性蛋白质,分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志远
对9种泡桐的根尖进行了压片观察,经染色体配对后作核型分析,结果表明:9种泡桐的染色体绝对长度多在2μm以下,染色体数目均为2n=40,其中有6种泡桐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染色体核型公式分别为(12~34)m+(24~2)sm+4T,其中毛泡桐、楸叶泡桐、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分别在第7对和第16对染色体上具有一随体,染色体核型类型除楸叶泡桐为2A型外,其余8种均为2B型。
关键词:
泡桐属 分类 染色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志远
描述了泡桐属1新种,即建始泡桐。并从花、果主要形态特征、花药表皮毛状体、花粉粒的形状、大小和网眼等方面,论证了该新种与邻近种:白花泡桐、鄂川泡桐和川泡桐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
泡桐属,建始泡桐,新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牛苏燕 范国强 赵振利 邓敏捷 董焱鹏
以不同种(品种)泡桐叶片为材料,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泡桐小RNA(sRNA)文库,并对其microRNA(miRNA)靶基因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得到的87 066 707条高质量reads中,能与泡桐转录组完全匹配的有41 399 208条,占高质量序列的47.55%。sRNA长度主要分布在20~25 nt之间,其中,长度为24 nt的数量最多,其次为21 nt的sRNA。鉴定出的44个保守miRNA分属于14个不同miRNA家族,并且不同miRNA家族的miRNA成员数量也存在差异。对鉴定出的27个新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分析,结果为阐明miRNAs在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洁 田国忠 徐启聪 刘永光 高瑞 李向东 竺晓平
【目的】初步明确自然条件下可能感染泡桐丛枝病植原体的寄主植物。【方法】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对从泡桐丛枝病病树周围采集的表现黄化、小叶、皱叶、丛枝等症状或无症状的16种植物样品的DNA进行巢式PCR扩增,对所扩增的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并利用泡桐从枝病植原体延伸因子的抗血清对部分样品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观察。【结果】巢式PCR结果显示从牛筋草(Eleusine indica)、辣椒(Capsicum annuum)、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山药(Dioscorea opposita)、灯笼泡(Physalis angulata)、花生(Arachis hypo...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玲玲 叶青雷 王学英 石生林 李群 尹迎礼
为了获取高质量的栎属植物基因组DNA,采用经过改良的SDS法和CTAB法对几种常见栎属植物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结果表明:改进的SDS法和CTAB法都较常规的方法好,所提出的DNA较纯净。改进的CTAB法与改进的SDS法比较,改进的CTAB效果较好,所获得的DN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纯度较高,OD260/OD280为1.75~1.80,运用SSR和RAPD进行分析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扩增片段,说明蛋白质、多糖、RNA等去除较干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志强 乔杰 付建敏 董溯权 王光军
对河南省兰考县1985~1995年泡桐大袋蛾发生和防治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泡桐大袋蛾的发生可分为蔓延期(1985~1990年)、高峰期(1991~1992年)和破产消亡期(1993~1995年).在发生蔓延期,大袋蛾年扩散速率平均为115%;在发生高峰期,全县受害,扩散速率接近0;在破产期,大袋蛾种群趋于灭亡.根基注射甲胺磷防治效果较好,飞机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是控制大面积大袋蛾危害的最有效手段.不同虫口密度下大袋蛾损叶量没有显著差异,幼虫前4龄平均损叶量为191.71cm2.不同虫口密度条件下饲养的幼虫,其百叶损耗平均用时有显著差异,其中密度为400头/百叶时,百叶损耗平均用时为31d,...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跃军 孙向阳 王保平 韩保军
该文从水势和水量两个角度,在正常水分状况下,对泡桐叶片的水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泡桐序列叶片绝对含水量(Wd)呈抛物线变化,即嫩叶>老叶>成熟叶,叶片间相对含水量(Wr)无差别.在叶片的吸水过程中,成熟叶和老叶具有明显的稳定期,嫩叶却不明显,吸水速率为成熟叶>老叶>嫩叶.从开始浸泡至拐点的时间嫩叶为3h54min,成熟叶3h42min,老叶3h48min.在失水过程中,老叶和成熟叶之间无差别,嫩叶的失水速度却明显快于成熟叶和老叶,但到达拐点的时间最短为成熟叶(3h24min),嫩叶和老叶无差别(3h34min,3h33min).泡桐序列叶片水势变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成熟的功能叶片处有明显的...
关键词:
泡桐 序列叶片 水分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魏安智 杨途熙
根据8年生泡桐胸径、树高和材积等性状的早晚期相关系数建立的回归方程算出的年选择效率表明:以3年生胸径估计12年时胸径和材积;以3年生胸径和树高估计15年时材积,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0.5857~0.6360)和最高的选择效率(1.90~2.54),说明当泡桐无性系树龄达3年时即可根据胸径和树高进行早期选择;材积早晚期相关不显著,不宜作为早期选择的性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武应霞 张玉洁 董小云 李书民
泡桐材色在树干或侧枝圆盘年龄上从里向外呈现"深 浅 深"的径向变化形式。在不同高度上,泡桐材色随树高增加逐渐变浅,在靠近梢部时又有变深的趋势;泡桐枝材的材色变化规律与干材相似,可以用6年生的成熟枝材来评估干材材色。
关键词:
泡桐材色 变异规律 毛泡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