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82)
2023(19462)
2022(16311)
2021(15069)
2020(12636)
2019(28341)
2018(28059)
2017(53546)
2016(29151)
2015(32423)
2014(32372)
2013(31629)
2012(28995)
2011(26179)
2010(26343)
2009(24469)
2008(23220)
2007(20553)
2006(18305)
2005(16308)
作者
(84443)
(70154)
(69624)
(66592)
(44575)
(33525)
(31676)
(27382)
(26757)
(24837)
(23800)
(23789)
(22521)
(22282)
(21694)
(21664)
(20924)
(20553)
(20310)
(19905)
(17579)
(17333)
(17044)
(16075)
(15888)
(15524)
(15469)
(15229)
(14139)
(13813)
学科
(129553)
经济(129414)
管理(80700)
(72997)
(59622)
企业(59622)
方法(48954)
数学(42032)
数学方法(41473)
中国(34412)
(33646)
地方(31363)
(29531)
业经(28449)
(28174)
(23351)
农业(22436)
理论(20150)
(19395)
贸易(19380)
环境(18924)
(18655)
(18654)
(18273)
(18268)
金融(18259)
银行(18219)
(17864)
(17468)
地方经济(17342)
机构
大学(409448)
学院(408765)
(166170)
经济(162534)
管理(155419)
研究(144506)
理学(133831)
理学院(132230)
管理学(129652)
管理学院(128928)
中国(106276)
科学(90441)
(87761)
(74877)
(73260)
(68602)
研究所(66768)
中心(64454)
(62107)
业大(61375)
财经(59355)
(56568)
师范(55985)
北京(55125)
(53852)
农业(53503)
(52905)
经济学(50494)
(49715)
师范大学(45223)
基金
项目(278934)
科学(219199)
研究(203678)
基金(200826)
(175810)
国家(174385)
科学基金(149137)
社会(128219)
社会科(121364)
社会科学(121330)
(110821)
基金项目(105935)
自然(96378)
自然科(94120)
自然科学(94095)
教育(93354)
自然科学基金(92366)
(92332)
编号(82946)
资助(81897)
成果(67739)
重点(63284)
(60863)
(60305)
课题(58162)
(57313)
创新(53543)
科研(52872)
国家社会(52674)
教育部(51475)
期刊
(191304)
经济(191304)
研究(123975)
中国(82670)
学报(67473)
(63049)
科学(61312)
管理(58941)
(56290)
大学(50726)
教育(48582)
学学(47593)
农业(42835)
技术(36543)
(35043)
金融(35043)
经济研究(31287)
业经(30729)
财经(29237)
(25217)
问题(24536)
(21915)
图书(21412)
技术经济(20245)
(19367)
科技(19353)
资源(18665)
现代(18317)
理论(18300)
商业(17857)
共检索到614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高丽娜  朱舜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长三角经济应对资源约束、产业升级压力的必然选择。安徽省域经济紧邻长三角经济区,在多方面与长三角经济区具有互补性,是泛长三角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一圈一带"空间结构,即合肥都市圈、沿江城市带,可以优化安徽省域经济空间结构,使其融入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柳  于明超  刘志彪  
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存在影响这一命题被广泛认同,但区域之间文化融合对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是一个新的视角。不同文化的类别是存在差异的,理论上可以说明,只有区域优性文化的融合才能够促进经济一体化。从长三角地区来看,创业文化融合、冒险文化融合促进了这一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开放文化融合对经济一体化并没有显著促进作用。政府在推动区域之间的优性文化融合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从而促进了长三角的区域一体化;而政府对经济直接干预的文化却也会阻碍经济一体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千慧雄  
区域经济完全一体化的各成员的产出份额在理论上应服从Zipf分布,各成员产出份额的实际分布与理论分布的距离则可以用来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实证分析表明,1978—2008年间,长三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以上海为中心的一体化过程,并且长三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经历了"制度变迁推进型一体化"、"制度与市场角力型一体化"和"市场推进型一体化"三个阶段。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韬  
阐述了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契合机理,并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物流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其物流业发展、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蓉  刘乃全  
长三角是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演进凸显出城市的主导作用。本文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和区域内地区间差异缩小两个方面实证考察了城市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演进的影响,结果证实了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演进过程中城市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俊  杨青  
2008年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范围从原先的16市扩展到苏浙沪全境,为探索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边界效应变化及其政策有效性提供了有利的案例。利用长三角地级市2001-2012年数据,借助Barro趋同性回归方程,分别检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边界效应、一体化范围扩大效应、范围扩大政策有效性以及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结果显示,长三角核心和外围之间存在显著的边界效应,范围扩大后,从经济规模变化来看呈现显著的负向边界效应,从劳动生产率变化来看依然保持显著的正向边界效应,边界效应并未消失;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融合早于长三角扩容政策颁布时期,该政策具有适应性政策调整特征。由此得出,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过程中产业集聚与扩散规...
[期刊] 改革  [作者] 邹卫星  周立群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珠三角可分为三个阶段,环渤海可分为四个阶段;区域一体化不可逆转并正在加速;长三角的一体化进程最快,然后是珠三角和环渤海;要推动区域一体化,适应市场要求、正确理论指导和政府宏观引导三者不可或缺;一体化进程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基础设施一体化最易实施也进展最快,产业结构一体化最难以协调;一体化还处于探索阶段,其目标模式还没有出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建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宁  权梦奇  聂晓培  
本文引入经济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运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考察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外部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高技能劳动力比例每提高1%,工资收入提高1.092%。由此可知,人力资本外部性是存在的。经济一体化对人力资本外部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经济一体化水平每提高1%,人力资本外部性效应会增强6.77%-6.97%。另外,基础设施不完善会阻碍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发挥。因此,要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质量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外部性作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门宇  刘胜林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该地区产业结构体系完整,城市密度高,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一体化趋势。技术转移和风险投资为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进程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和资本支持,本文以2010-2019年十年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经济发展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技术转移效率解释变量和风险投资总额解释变量,与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综合评价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技术转移和风投资本引入,可以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莺  张良  
本文主要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目前仍存在由于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不一致而导致的“行政区经济”现象为着眼点,探讨了“行政区经济”的外在表现;深入剖析了产生“行政区经济”的原因。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建军  吕猛  
企业内地域分工是以企业为载体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同阶段要求不同的企业内地域分工形式与之相适应。伴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区域内企业立足于整个长三角实现企业内地域分工的愿望也愈发强烈。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同阶段企业内地域分工在其范围内不同表现形式的回顾,提出目前长三角范围内企业内地域分工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对新阶段下企业内地域分工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洪庆  朱荣林  
首先分析了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产生的原因、发展历程、达到的目的,提出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和实质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互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两省一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即该地区已进入由重化工业和高加工度化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产业结构呈阶梯状特征,制造业结构有明显的地域分工,部分产业集聚度低,产业的地区间转移受阻。最后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互动提出了对策和建议:要充分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以世博会为契机,推进长江三角洲第三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加快跨地区大型企业集团的建立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侯赟慧  刘志彪  岳中刚  
对城市间经济关系的准确判断和度量能了解区域经济结构,对区域经济结构的深度分析能了解区域的一体化状况。本文借鉴引力模型思想,修正后计算出长三角城市群16个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值,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目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并不高,但有向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军  张兴平  丁正源  
创新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长三角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最快,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准确把握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对提升区域竞争能力和维持发展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要素集聚和产业集聚角度研究区域创新能力的培育,提出多元化(包括供给多元化和需求多元化)是影响创新的关键因素,并就打造长三角创新中心提出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